1.本发明涉及空调冷却水控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2.冷却塔是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设备,目前国内的冷却塔定型产品大致有逆流式冷却塔、横流式冷却塔、射流式冷却塔、蒸发式冷却塔等四种类型,常用的是逆流式冷却塔、横流式冷却塔两种,为保证冷却水塔、冷水机台等设备处于最佳的运行状态,需要有效的控制微生物菌群、抑制水垢的产生、预防管道设备的腐蚀,以达到降低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的目的;目前的冷却水控制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无法根据当前的环境温度调节相关设备的工作频率,不够节能环保,并且在清洗冷却塔下塔体时,需要将通风网片拆卸下来,由于通风网片是网状结构,材质软而重心不稳,在拆卸过程时,若操作不当,会因张力过大而发生变形,并且,拆卸下来放置在地面上的通风网片还需重新安装到冷却塔上,操作过于繁琐,增加了工作人员的维护强度和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包括膨胀水箱、风机盘管、蒸发器,所述膨胀水箱通过管道分别与风机盘管、蒸发器连接,所述风机盘管、蒸发器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一号冷却泵,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两根管道分别连接有冷却塔与二号冷却泵,所述二号冷却泵通过管道与冷却塔连接,所述冷却塔由上塔体、下塔体组成,位于所述上塔体、下塔体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活动安装有通风网片。
5.进一步在于,所述通风网片呈圆形,且通风网片环绕设置在冷却塔上。
6.进一步在于,所述加强筋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所述通风网片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板,所述通风网片通过支撑板活动设置在加强筋的滑动槽内。
7.进一步在于,所述加强筋的两侧表面贯穿开设有插口,插口内穿插设置有插销。
8.进一步在于,所述下塔体内设置有布水管。
9.进一步在于,所述上塔体的上端设置有风机和调频控制器,所述调频控制器与风机相连。
10.进一步在于,所述上塔体的内部设置有淋水填料和温度计,所述温度计位于淋水填料的上方,且温度计与调频控制器连接。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风网片可沿滑动槽进行高度位置调整,在调整时,需先将插销拔出,再通过支撑板拉动通风网片,使其上移,之后再将插销插入,使得插销位于支撑板的下端,即
利用插销对支撑板进行支撑,由于通风网片呈环形设置在冷却塔外部,在进行高度位置调整时,即整个通风网片向上发生位置变化,方便将设备打开,开关方便,可操作空间范围大,便于后期的维护;由温度计获取淋水填料的实时温度,并将该实时温度反馈给调频控制器,调频控制器根据实时温度进行调控处理,即将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判定,当实时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风机全速运转,当实时温度不超过预设温度时,由调频控制器控制风机中速运转,更加节能环保,可根据设备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工作频率。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冷却塔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冷却塔上通风网片的调节示意图。
13.图中:1、膨胀水箱;2、风机盘管;3、一号冷却泵;4、蒸发器;5、冷凝器;6、二号冷却泵;7、冷却塔;8、上塔体;9、风机;10、加强筋;11、插销;12、滑动槽;13、支撑板;14、通风网片;15、下塔体;16、布水管;17、调频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呈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15.参照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包括膨胀水箱1、风机盘管2、蒸发器4,膨胀水箱1起到定压作用和为系统补水的作用,膨胀水箱1容纳系统的水膨胀量,可减小系统因水的膨胀而造成的水压波动,提高了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当系统由于某种原因漏水或系统降温时,膨胀水箱1的水位下降,为系统补水,膨胀水箱1还可以起到稳定系统的压力和排除水在加热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空气,膨胀水箱1通过管道分别与风机盘管2、蒸发器4连接,风机盘管2、蒸发器4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一号冷却泵3,位于蒸发器4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器5,冷凝器5通过两根管道分别连接有冷却塔7与二号冷却泵6,二号冷却泵6通过管道与冷却塔7连接;如图2-3所示,冷却塔7由上塔体8、下塔体15组成,位于上塔体8、下塔体15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10,用于加强稳固整个冷却塔7,加强筋10上活动安装有通风网片14,用于空气的置换,通风网片14呈圆形,且通风网片14环绕设置在冷却塔15上,加强筋10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12,通风网片14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3,通风网片14通过支撑板13活动设置在加强筋10的滑动槽12内,加强筋10的两侧表面贯穿开设有插口,插口内穿插设置有插销11,下塔体15内设置有布水管16;具体的,通风网片14可沿滑动槽12进行高度位置调整,在调整时,需先将插销11拔出,再通过支撑板13拉动通风网片14,使其上移,之后再将插销11插入,使得插销11位于支撑板13的下端,即利用插销11对支撑板13进行支撑,由于通风网片14呈环形设置在冷却塔7外部,在进行高度位置调整时,即整个通风网片14向上发生位置变化,方便将设备打开,便于后期的维护。
16.如图3所示,上塔体8的上端设置有风机9和调频控制器17,调频控制器17与风机9
相连,上塔体8的内部设置有淋水填料和温度计,温度计位于淋水填料的上方,且温度计与调频控制器17连接;具体的,由温度计获取淋水填料的实时温度,并将该实时温度反馈给调频控制器17,调频控制器17根据实时温度进行调控处理,即将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对比判定,当实时温度超过预设温度37℃时,风机9全速运转,当实时温度不超过预设温度时,由调频控制器17控制风机9中速运转,更加节能环保,可根据设备环境温度调节设备的工作频率。
17.本发明在使用时,低压气态冷媒被压缩机加压进入冷凝器5,并逐渐冷凝成高压液体,,在冷凝过程中冷媒会释放出大量热能,这部分热能被冷凝器5中的冷却水吸收并送到室外的冷却塔7上,释放到大气中去,随后冷凝器5中的高压液态冷媒在流经蒸发器4前的节流降压装置时,因为压力的突变而气化,形成气液混合物进入蒸发器,冷媒在蒸发器4中不断气化,同时会吸收冷冻水中的热量使其达到较低温度,蒸发器4中气化后的冷媒又变成了低压气体,重新进入了压缩机,如此循环往复。
1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1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呈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1.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膨胀水箱(1)、风机盘管(2)、蒸发器(4),所述膨胀水箱(1)通过管道分别与风机盘管(2)、蒸发器(4)连接,所述风机盘管(2)、蒸发器(4)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一号冷却泵(3),位于所述蒸发器(4)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器(5),所述冷凝器(5)通过两根管道分别连接有冷却塔(7)与二号冷却泵(6),所述二号冷却泵(6)通过管道与冷却塔(7)连接,所述冷却塔(7)由上塔体(8)、下塔体(15)组成,位于所述上塔体(8)、下塔体(15)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10),所述加强筋(10)上活动安装有通风网片(1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网片(14)呈圆形,且通风网片(14)环绕设置在冷却塔(15)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的表面开设有滑动槽(12),所述通风网片(14)的内表面固定设置有支撑板(13),所述通风网片(14)通过支撑板(13)活动设置在加强筋(10)的滑动槽(12)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0)的两侧表面贯穿开设有插口,插口内穿插设置有插销(1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塔体(15)内设置有布水管(16)。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体(8)的上端设置有风机(9)和调频控制器(17),所述调频控制器(17)与风机(9)相连。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塔体(8)的内部设置有淋水填料和温度计,所述温度计位于淋水填料的上方,且温度计与调频控制器(17)连接。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调冷却水运行控制系统,属于空调冷却水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包括膨胀水箱、风机盘管、蒸发器,所述膨胀水箱通过管道分别与风机盘管、蒸发器连接,所述风机盘管、蒸发器分别通过管道连接有一号冷却泵,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一侧设置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通过两根管道分别连接有冷却塔与二号冷却泵,所述二号冷却泵通过管道与冷却塔连接,所述冷却塔由上塔体、下塔体组成,位于所述上塔体、下塔体上固定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上活动安装有通风网片。本发明,由于通风网片呈环形设置在冷却塔外部,在进行高度位置调整时,即整个通风网片向上发生位置变化,方便将设备打开,开关方便,可操作空间范围大,便于后期的维护。便于后期的维护。
技术研发人员:齐家业 黄仁照 谢美豪 朱斌 张来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亚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