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拐杖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14  18



1.本实用新型属于拐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拐杖。


背景技术:

2.对于下肢病变、腰部损伤等患者来说,通过单个或两个拐杖来辅助行走。现有的拐杖包括顶部带有腋托、中部带有握把的支撑杆体和位于支撑杆体下方的下支撑腿,使用者将腋托放置腋下,手握握把。该拐杖由于结构原因存在以下缺陷:其一,在辅助行走过程中,拐杖较高,在使用者需要坐在轮椅或其他椅子上时,只能将拐杖放在一边,用手扶着轮椅等其他物体慢慢坐下或者将拐杖倾斜,利用拐杖的斜向上的支撑力慢慢坐下;但从轮椅或其他椅子上站起时,由于拐杖较高,使用者不能站起,只能采用将拐杖倾斜以降低拐杖高度,然后借助拐杖的斜向上的支撑力站起,此时,倾斜的拐杖容易滑倒,造成使用者摔倒等事故发生,拐杖斜向上的支撑力还容易造成使用者摔倒;其二,在行走过程中,需要弯腰时,使用者只能将拐杖的腋托从腋下取出,手握握把或支撑杆体,这样,容易造成使用者因支撑力过小而摔倒。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可以起坐方便、便于弯腰、使用安全、不容易摔倒、可以调节任意高度的升降拐杖。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升降拐杖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顶部带有腋托、中部带有握把的支撑杆体和位于支撑杆体下方的下支撑腿,在所述支撑杆体下方设置有套管,所述下支撑腿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包括缸体、活塞杆和位于活塞杆上端的控制开关,所述活塞杆顶端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控制开关通过连杆与控制把手连接,所述控制把手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缸体的上部分及活塞杆位于所述套管内。
5.其附加技术特征为:
6.在所述缸体下端设置有防滑套;
7.所述控制把手位于所述握把的下方;
8.所述支撑杆体包括上端带有承接管的下支撑杆体和下端带有插杆的上支撑杆体,所述腋托位于所述上支撑杆体上,在所述承接管侧面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在所述插杆侧面设置有弹性卡头,所述弹性卡头位于所述调节孔中;
9.在所述握把侧面设置有第一调节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调节固定螺栓位于所述调节孔中;
10.在所述支撑杆体上设置有横顶杆,所述活塞杆顶端与横顶杆固定,所述横顶杆两端带有第二调节固定螺栓,所述第二调节固定螺栓位于所述调节孔中。
1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升降拐杖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其一,由于包括顶部带有腋托、中部带有握把的支撑杆体和位于支撑杆体下方的下支撑腿,在所述支撑杆体下方设置有套管,所述下支撑腿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包括缸体、活塞杆和位于活塞杆上端
的控制开关,所述活塞杆顶端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控制开关通过连杆与控制把手连接,所述控制把手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缸体的上部分及活塞杆位于所述套管内,在行走时,拐杖位于最高的高度,在需要坐下时,首先通过控制把手打开控制开关,使用者用力下压支撑杆体,在下压的力大于气弹簧的设定弹力时,气弹簧的活塞杆慢慢回缩,使用者在腿部直立的情况下弯腰,在到达合适位置时,关闭控制开关,拐杖高度不再发生变化,使用者慢慢坐下;在需要起立时,首先将调低后的拐杖的腋托放置在腋下,通过控制把手打开控制开关,气弹簧的活塞杆上顶,使用者在气弹簧设定的弹力下慢慢站起来,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重等使用不同弹力型号的气弹簧;在行进过程中,如果使用者需要身体弯曲时,将拐杖置于身体的前方,通过控制把手打开控制开关,下压腋托,直至到达需要的高度,关闭控制开关,完成操作后,需要身体直立时,打开控制开关,身体在气弹簧设定的弹力作用下慢慢站直,在气弹簧作用下,拐杖升降速度慢,而且可以在任意高度上停止,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拐杖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不容易滑倒;其二,由于在所述缸体下端设置有防滑套,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滑倒;其三,由于所述控制把手位于所述握把的下方,操作更加方便;其四,由于所述支撑杆体包括上端带有承接管的下支撑杆体和下端带有插杆的上支撑杆体,所述腋托位于所述上支撑杆体上,在所述承接管侧面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在所述插杆侧面设置有弹性卡头,所述弹性卡头位于所述调节孔中,可以根据使用者上臂的长度,调整腋托与握把之间的距离,使用更方便;其五,由于在所述握把侧面设置有第一调节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调节固定螺栓位于所述调节孔中,可以调节握把的高度;其六,由于在所述支撑杆体上设置有横顶杆,所述活塞杆顶端与横顶杆固定,所述横顶杆两端带有第二调节固定螺栓,所述第二调节固定螺栓位于所述调节孔中,可以有效调节整体拐杖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高度,适用范围更广。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升降拐杖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升降拐杖的正面剖开结构示意图;
14.图3为缩短后的升降拐杖的正面剖开结构示意图;
15.图4为上支撑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升降拐杖的结构和使用原理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7.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升降拐杖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升降拐杖包括顶部带有腋托1、中部带有握把2的支撑杆体3和位于支撑杆体3下方的下支撑腿4,在支撑杆体3下方设置有套管5,下支撑腿4为气弹簧,气弹簧包括缸体41、活塞杆42和位于活塞杆42上端的控制开关43,活塞杆42顶端与支撑杆体3固定,控制开关43通过连杆44与控制把手45连接,控制把手45与支撑杆体3固定,缸体41的上部分及活塞杆42位于套管5内。
18.在行走时,拐杖位于最高的高度,在需要坐下时,首先通过控制把手45打开控制开关43,使用者用力下压支撑杆体3,在下压的力大于气弹簧的设定弹力时,气弹簧的活塞杆42慢慢回缩,使用者在腿部直立的情况下弯腰,在到达合适位置时,关闭控制开关43,拐杖
高度不再发生变化,使用者慢慢坐下;在需要起立时,首先将调低后的拐杖的腋托放置在腋下,通过控制把手45打开控制开关43,气弹簧的活塞杆42上顶,使用者在气弹簧设定的弹力下慢慢站起来,使用更加安全方便,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重等使用不同弹力型号的气弹簧;在行进过程中,如果使用者需要身体弯曲时,将拐杖置于身体的前方,通过控制把手45打开控制开关43,下压腋托1,直至到达需要的高度,关闭控制开关,完成操作后,需要身体直立时,打开控制开关,身体在气弹簧设定的弹力作用下慢慢站直,在气弹簧作用下,拐杖升降速度慢,而且可以在任意高度上停止,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拐杖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不容易滑倒。
19.在缸体41下端设置有防滑套6,增大了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了使用过程中滑倒。
20.控制把手45位于握把2的下方,操作更加方便。
21.如图1和图4所示,支撑杆体3包括上端带有承接管31的下支撑杆体32和下端带有插杆33的上支撑杆体34,腋托1位于上支撑杆体34上,在承接管31侧面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孔35,在插杆33侧面设置有弹性卡头36,弹性卡头36位于调节孔35中,可以根据使用者上臂的长度,调整腋托与握把之间的距离,使用更方便。
22.在握把2侧面设置有第一调节固定螺栓7,第一调节固定螺栓7位于调节孔35中,可以调节握把2的高度。
23.在支撑杆体3上设置有横顶杆8,活塞杆42顶端与横顶杆8固定,横顶杆8两端带有第二调节固定螺栓9,第二调节固定螺栓9位于调节孔35中,可以有效调节整体拐杖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高度,适用范围更广。
24.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结构与本实用新型升降拐杖结构相同或相似,就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升降拐杖,包括顶部带有腋托、中部带有握把的支撑杆体和位于支撑杆体下方的下支撑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体下方设置有套管,所述下支撑腿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包括缸体、活塞杆和位于活塞杆上端的控制开关,所述活塞杆顶端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控制开关通过连杆与控制把手连接,所述控制把手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缸体的上部分及活塞杆位于所述套管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拐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缸体下端设置有防滑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把手位于所述握把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体包括上端带有承接管的下支撑杆体和下端带有插杆的上支撑杆体,所述腋托位于所述上支撑杆体上,在所述承接管侧面竖直方向设置有多个调节孔,在所述插杆侧面设置有弹性卡头,所述弹性卡头位于所述调节孔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拐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握把侧面设置有第一调节固定螺栓,所述第一调节固定螺栓位于所述调节孔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拐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杆体上设置有横顶杆,所述活塞杆顶端与横顶杆固定,所述横顶杆两端带有第二调节固定螺栓,所述第二调节固定螺栓位于所述调节孔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拐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升降拐杖。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顶部带有腋托、中部带有握把的支撑杆体和位于支撑杆体下方的下支撑腿,在所述支撑杆体下方设置有套管,所述下支撑脚为气弹簧,所述气弹簧包括缸体、活塞杆和位于活塞杆上端的控制开关,所述活塞杆顶端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控制开关通过连杆与控制把手连接,所述控制把手与所述支撑杆体固定,所述缸体的上部分及活塞杆位于所述套管内。在行走时,拐杖位于最高的高度,在需要坐下时,首先通过控制把手打开控制开关,下压腋托,拐杖高度降低,在需要起立时,拐杖在气弹簧作用下可以缓慢升起,使用更加安全方便,拐杖始终处于竖直状态,不容易滑倒。不容易滑倒。不容易滑倒。


技术研发人员:苏建民 苏兆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建民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26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