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16  11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


背景技术:

2.随着用电需求增长,实现更加高效快速满足人们正常生活秩序和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智能电网战略实施推进,达到综合监控与应用,电的产生、输送、使用中,配电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配电系统包括变压器和各种高低压电器设备,断路器则是一种使用量大面广的电器,在使用断路器时需要用到试验仪器对其进行线路检测,然而现有的试验仪器不具有散热的功能,仪器运作时温度较高会影响检测效果,同时不具有自动清灰的功能,使得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试验仪器不具有散热的功能,仪器运作时温度较高会影响检测效果,同时不具有自动清灰的功能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包括仪器本体、显示屏和指示灯,所述仪器本体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指示灯,所述仪器本体的前表面安装有电源开关,所述仪器本体的内部安装有壳体,所述仪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航空插头,且航空插头的末端从仪器本体的侧面延伸出来,所述航空插头位于壳体的下方;
5.所述壳体的内壁的顶面安装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末端安装有第一锥形轮,且第一锥形轮的侧面连接有第二锥形轮,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转轴,且第二转轴从第二锥形轮的中心贯穿,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安装有扇叶,且扇叶位于第二锥形轮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蜗杆,且蜗杆的外表面连接有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贯穿凸轮和齿轮,所述壳体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网眼板,且第一网眼板位于凸轮的右侧,所述第一网眼板的一侧连接有弹簧,且弹簧的一端安装有壳体,所述仪器本体某一侧的侧面嵌入式安装有第二网眼板,所述壳体的安装位置与第二网眼板对应,所述壳体安装在仪器本体某一侧的侧面,所述壳体一侧与仪器本体的外壁齐平,所述仪器本体的右侧内壁开设有通孔,所述壳体与仪器本体的外壁齐平的这一侧嵌入式安装在通孔内;
6.所述壳体的另一侧外表面与电动推杆的输出端相互固定,所述电动推杆嵌入式安装在仪器本体的内壁上,所述电动推杆位于壳体的下方,所述仪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
7.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锥形轮和第二锥形轮为啮合连接,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在竖直方向上呈垂直设置。
8.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和壳体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转轴的表面等角度设置有扇
叶。
9.优选的,所述第三转轴和壳体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三转轴外表面安装的齿轮与蜗杆为啮合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凸轮对称安装在第三转轴的一侧,且凸轮的长度大于第三转轴和第一网眼板的间距,并且第一网眼板和壳体为滑动连接。
11.优选的,所述壳体嵌入式安装在通孔内部,且壳体的外壁与通孔的内部吻合连接,并且两者构成滑动结构。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
13.1.设置有仪器本体和指示灯,将仪器本体右侧的航空插头与手车开关相连,接着打开电源开关即可进行断路检测,通过相应的状态指示灯,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直观的检测手车内部对分闸、合闸辅助触点和小车工作的实际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要求;
14.2.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电机,当温度传感器检测到仪器本体内部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控制电机进行转动,电机通过第一转轴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第二转轴带动扇叶进行转动,扇叶将气流经通孔吹进仪器本体的内部,气流经第二网眼板流出,实现仪器本体的散热,电动推杆推动壳体移动,壳体能够从仪器本体的内部移出,便于清理第一网眼板两侧的灰尘;
15.3.第一网眼板能够将空气中较大颗粒的灰尘过滤掉,蜗杆通过齿轮带动第三转轴进行转动,利用蜗杆与齿轮减速传动的特性,第三转轴一侧的凸轮会进行慢速转动,于是凸轮会与第一网眼板进行间歇性地碰撞,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第一网眼板会进行抖动,于是第一网眼板表面的灰尘会被抖落,避免第一网眼板堵塞导致散热效率下降,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毛刷对第二网眼板进行定期清理,进而提升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和仪器本体安装正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转轴和第二锥齿轮安装俯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仪器本体;2、显示屏;3、指示灯;4、电源开关;5、壳体;6、航空插头;7、电机;8、第一转轴;9、第一锥形轮;10、第二锥形轮;11、第二转轴;12、扇叶;13、蜗杆;14、齿轮;15、第三转轴;16、凸轮;17、第一网眼板;18、弹簧;19、第二网眼板;20、电动推杆;21、通孔;22、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包括仪器本体1、显示屏2、指示灯3、电源开关4、壳体5、航空插头6、电机7、第一转轴8、第
一锥形轮9、第二锥形轮10、第二转轴11、扇叶12、蜗杆13、齿轮14、第三转轴15、凸轮16、第一网眼板17、弹簧18、第二网眼板19、电动推杆20、通孔21和温度传感器22,仪器本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和指示灯3,仪器本体1的前表面安装有电源开关4,仪器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壳体5,仪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航空插头6,且航空插头6的末端从仪器本体1的侧面延伸出来,航空插头6位于壳体5的下方;
23.壳体5的内壁的顶面安装有电机7,且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8,第一转轴8的末端安装有第一锥形轮9,且第一锥形轮9的侧面连接有第二锥形轮10,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转轴11,且第二转轴11从第二锥形轮10的中心贯穿,第二转轴11的表面安装有扇叶12,且扇叶12位于第二锥形轮10的一侧,第二转轴11的一端安装有蜗杆13,且蜗杆13的外表面连接有齿轮14,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第三转轴15,且第三转轴15贯穿凸轮16和齿轮14,壳体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网眼板17,且第一网眼板17位于凸轮16的右侧,第一网眼板17的一侧连接有弹簧18,且弹簧18的一端安装有壳体5,仪器本体1某一侧的侧面嵌入式安装有第二网眼板19,壳体5的安装位置与第二网眼板19对应,壳体5安装在仪器本体1某一侧的侧面,壳体5一侧与仪器本体1的外壁齐平,仪器本体1的右侧内壁开设有通孔21,壳体5与仪器本体1的外壁齐平的这一侧嵌入式安装在通孔21内;
24.壳体5的另一侧外表面与电动推杆20的输出端相互固定,电动推杆20嵌入式安装在仪器本体1的内壁上,电动推杆20位于壳体5的下方,仪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2。
25.显示屏2、指示灯3、电源开关4三者的电路为串联连接,当航空插头6连接外部的电源之后,如果电路有故障,从而显示屏2或指示灯3不会亮,从而通过显示屏2或指示灯3即可判断电路的通断。
26.温度传感器22、电动推杆20和电机7三者的电路为串联,从而温度传感器22随着温度变化后,电路则实现通或者断,此外电动推杆20的电源可设置有延迟开关,从而当温度传感器22对电路进行通断之后,电动推杆20会延迟动作,这样电动推杆20的开启或者关闭始终在电机7动作后,便于对壳体5进行回位。
27.第一转轴8通过第一锥形轮9和第二锥形轮10为啮合连接,且第一转轴8和第二转轴11在竖直方向上呈垂直设置,啮合连接便于第一转轴8带动第二转轴11进行转动。
28.第二转轴11和壳体5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转轴11的表面等角度设置有扇叶12,转动结构便于第二转轴11带动扇叶12进行转动。
29.第三转轴15和壳体5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三转轴15外表面安装的齿轮14与蜗杆13为啮合连接,啮合连接便于蜗杆13带动第三转轴15进行转动。
30.凸轮16对称安装在第三转轴15的一侧,且凸轮16的长度大于第三转轴15和第一网眼板17的间距,并且第一网眼板17和壳体5为滑动连接,滑动连接便于凸轮16顶动第一网眼板17,使得第一网眼板17能够抖动。
31.壳体5嵌入式安装在通孔21内部,且壳体5的外壁与通孔21的内部吻合连接,并且两者构成滑动结构,壳体5为框架结构,通过电动推杆20带动进行移动的时候,方便壳体5整体进行平行移动,从而将壳体5整体移动,使得第一网眼板17从仪器本体1的侧壁凸出,方便第一网眼板17的灰尘落下。
32.工作原理:在使用该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时,首先将仪器本体1右侧的航
空插头6与手车开关相连,接着打开电源开关4即可进行断路检测,通过仪器本体1前表面的显示屏2和指示灯3来观察线路是否存在故障。
33.当温度传感器22检测到仪器本体1内部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22电路连通形成回路,从而电动推杆20启动,电动推杆20带动壳体5向外侧移动,参考附图1-2,即壳体5向右侧移动,使得第一网眼板17从仪器本体1的侧壁凸出;
34.之后电动推杆20停止动作,电机7进行转动,由于第一锥形轮9和第二锥形轮10啮合连接,所以电机7能够通过第一转轴8带动第二转轴11进行转动,第二转轴11带动扇叶12进行转动,扇叶12将气流经通孔21吹进仪器本体1的内部,气流经第二网眼板19流出,实现仪器本体1的散热;
35.第一网眼板17能够将空气中较大颗粒的灰尘过滤掉,灰尘残留在第一网眼板17的表面,蜗杆13通过齿轮14带动第三转轴15进行转动,利用蜗杆13与齿轮14减速传动的特性,第三转轴15一侧的凸轮16会进行慢速转动,于是凸轮16会与第一网眼板17进行间歇性地碰撞,在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第一网眼板17会进行抖动,避免第一网眼板17堵塞导致散热效率下降,由于第一网眼板17已经从仪器本体1的侧壁凸出,从而灰尘直接掉落,不会残留在仪器本体1的外表面;
36.散热一端时间之后,仪器本体1内壁温度下降,温度传感器22恢复正常,电路断开,从而电机7停止工作,电动推杆20进行收缩,将壳体5带动回到原位;
37.此外工作人员可以利用毛刷对第二网眼板19进行定期清理,进而提升散热效率,增加了整体的实用性。
38.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包括仪器本体(1)、显示屏(2)和指示灯(3),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本体(1)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2)和指示灯(3),所述仪器本体(1)的前表面安装有电源开关(4),所述仪器本体(1)的内部安装有壳体(5),所述仪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航空插头(6),且航空插头(6)的末端从仪器本体(1)的侧面延伸出来,所述航空插头(6)位于壳体(5)的下方;所述壳体(5)的内壁的顶面安装有电机(7),且电机(7)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转轴(8),所述第一转轴(8)的末端安装有第一锥形轮(9),且第一锥形轮(9)的侧面连接有第二锥形轮(10),所述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第二转轴(11),且第二转轴(11)从第二锥形轮(10)的中心贯穿,所述第二转轴(11)的表面安装有扇叶(12),且扇叶(12)位于第二锥形轮(10)的一侧,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一端安装有蜗杆(13),且蜗杆(13)的外表面连接有齿轮(14),所述壳体(5)的内部安装有第三转轴(15),且第三转轴(15)贯穿凸轮(16)和齿轮(14),所述壳体(5)的一侧连接有第一网眼板(17),且第一网眼板(17)位于凸轮(16)的右侧,所述第一网眼板(17)的一侧连接有弹簧(18),且弹簧(18)的一端安装有壳体(5),所述仪器本体(1)某一侧的侧面嵌入式安装有第二网眼板(19),所述壳体(5)的安装位置与第二网眼板(19)对应,所述壳体(5)安装在仪器本体(1)某一侧的侧面,所述壳体(5)一侧与仪器本体(1)的外壁齐平,所述仪器本体(1)的右侧内壁开设有通孔(21),所述壳体(5)与仪器本体(1)的外壁齐平的这一侧嵌入式安装在通孔(21)内;所述壳体(5)的另一侧外表面与电动推杆(20)的输出端相互固定,所述电动推杆(20)嵌入式安装在仪器本体(1)的内壁上,所述电动推杆(20)位于壳体(5)的下方,所述仪器本体(1)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8)通过第一锥形轮(9)和第二锥形轮(10)为啮合连接,且第一转轴(8)的中轴线和第二转轴(11)的中轴线呈垂直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1)和壳体(5)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二转轴(11)的表面等角度设置有扇叶(1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15)和壳体(5)构成转动结构,且第三转轴(15)外表面安装的齿轮(14)与蜗杆(13)为啮合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16)对称安装在第三转轴(15)的一侧,且凸轮(16)的长度大于第三转轴(15)和第一网眼板(17)的间距,并且第一网眼板(17)和壳体(5)为滑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5)嵌入式安装在通孔(21)内部,且壳体(5)的外壁与通孔(21)的内部吻合连接,并且两者构成滑动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包括仪器本体、显示屏和指示灯,所述仪器本体的前表面设置有显示屏和指示灯,且显示屏位于指示灯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安装有蜗杆,且蜗杆的一侧连接有齿轮,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贯穿凸轮和齿轮,所述仪器本体的右侧内壁开设有通孔,且仪器本体的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该直流快速断路器综合试验仪器,设置有仪器本体和指示灯,将仪器本体右侧的航空插头与手车开关相连,接着打开电源开关即可进行断路检测,通过相应的状态指示灯,工作人员可以快速直观的检测手车内部对分闸、合闸辅助触点和小车工作的实际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要求。实际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要求。实际工作状态是否满足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叶中桉 林家通 邱炳辉 陈坤 许洋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2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3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