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
背景技术:2.汽车在安装定阻尼减震器后,不能在行驶过程中自动调节减震器阻尼力,需要不断停车,根据前方路况调节减震器阻尼力,现有技术采用单一的参数进行减震器的开环控制,同时靠单一的减震油提供的阻尼力使得减震反应慢,导致在汽车飞跃和落地时减震效果不佳,造成不好行驶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根据车身姿态和车速数据负反馈调整调节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电磁大小自动调节减震器阻尼力,提高减震器的反应速度。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包括本体、用于检测车身姿态的检测单元和控制本体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和用于发送转速和车速数据的行车主机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缸体、活塞杆、调节线圈以及钕铁硼磁铁活塞头,所述钕铁硼磁铁活塞头设置于所述缸体内并与所述活塞杆一端相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缸体,所述调节线圈绕设于所述缸体的外侧,所述调节线圈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
5.优选的,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高度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四个轮子相对设置用于检测四个轮子的离地高度,水平传感器固定于车底盘上用于检测车身倾斜角度,根据高度传感器和行车速度计算出水平高度,当水平高度超过设定阀值时,调节线圈的电流呈倍数变大。
6.优选的,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流输出模块和用于计算分析的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行车主机相连接用于获取转速和速度数据,所述高度传感器和所述水平传感器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电流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流输出模块与调节线圈相连接。
7.优选的,所述调节线圈的电流与检测高度的关系公式如下:
8.i=kh
9.其中,i为调节线圈的电流,k为比例系数,h为检测高度;
10.四个高度传感器的高度数据计算得出第一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倾斜角度与水平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倾斜角度的平均值为实际水平倾斜角度,实际水平倾斜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主控制器控制处于低端的减震器拉伸。
11.优选的,当车速瞬时降低且转速不变时,主控制器判定车体处于飞跃状态,主控制器发送拉伸信号至电流输出模块,使得电流输出模块输出最大正向电流给调节线圈,钕铁硼磁铁活塞头受到向上的拉力,使得活塞杆快速达到拉伸状态;
12.当车速和转速均瞬时增高时,主控制器判定车体落地,主控制器发送落地压缩信号至电流输出模块,
13.电流输出模块输出电流变化分为两个阶段:
14.第一阶段:电流按压缩比例减少至设定电流,使得活塞杆比例压缩到设定位置;
15.第二阶段:电流按拉伸比例增加电流至水平电流,使得活塞杆拉伸至水平位置。
16.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根据车身倾斜角度和高度实时调整调节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改变电磁大小自动调节减震器阻尼力。同时实时检测车速和转速的数据判定车体状态,及时调整电流大小和方向,提高汽车飞跃后落地时的舒适度。
17.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本体;11、缸体;12、活塞杆;13、调节线圈;14、钕铁硼磁铁活塞头;2、检测单元;21、高度传感器;22、水平传感器;3、控制单元;31、主控制器;32、电流输出模块;4、行车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实施例
22.图1为本发明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包括本体1、用于检测车身姿态的检测单元2和控制本体的控制单元3。
23.本体1内设置有减震油,提供主要的减震阻尼力,减震原理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描述其具体结构和原理。本体1包括缸体11、活塞杆12、调节线圈13以及钕铁硼磁铁活塞头14,钕铁硼磁铁活塞头14设置于缸体11内并与活塞杆12一端相连接,活塞杆12另一端穿过缸体11,调节线圈13绕设于缸体11的外侧,调节线圈13与控制单元3相连接。检测单元2包括高度传感器21和水平传感器22,高度传感器21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四个轮子相对设置用于检测四个轮子的离地高度,水平传感器22固定于车底盘上用于检测车身倾斜角度,水平传感器22设置有四个,根据高度传感器21和行车速度计算出水平高度,当水平高度超过设定阀值(例如超过1米)时,调节线圈13的电流呈倍数变大,使得整体的阻力近似倍数变大,提高飞跃时的安全性。控制单元3包括电流输出模块32和用于计算分析的主控制器31,主控制器31与行车主机4相连接用于获取转速和速度数据,便于后期分析车体状态。高度传感器21和水平传感器22均与主控制器21相连接,将检测的高度数据和倾斜数据输入到主控制器31中进行计算。主控制器31与电流输出模块32相连接,电流输出模块32与调节线圈13相连接,用于提供不同方向和大小的电流。
24.调节线圈13的电流与检测高度的关系公式如下:
25.i=kh
26.其中,i为调节线圈的电流,k为比例系数,h为检测高度。四个高度传感器的高度数
据计算得出第一倾斜角度,第一倾斜角度与水平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倾斜角度的平均值为实际水平倾斜角度,实际水平倾斜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主控制器31控制处于低端的减震器拉伸。转弯时,汽车一旦发生倾斜,主控制器控制相对应的减震器进行拉伸或压缩动作,使得汽车保持水平。
27.当车速瞬时降低且转速不变时,主控制器31判定车体处于飞跃状态,主控制器31发送拉伸信号至电流输出模块,使得电流输出模块32输出最大正向电流给调节线圈13,钕铁硼磁铁活塞头14受到向上的拉力,使得活塞杆12快速到达极限拉伸位置。
28.当车速和转速均瞬时增高时,主控制器31判定车体落地,主控制器31发送落地压缩信号至电流输出模块32,电流输出模块32输出电流变化分为两个阶段:
29.第一阶段:电流按压缩比例减少至设定电流,使得活塞杆12比例压缩到设定位置。
30.第二阶段:电流按拉伸比例增加电流至水平电流,使得活塞杆12缓慢拉伸至水平位置,提高舒适度。
31.因此,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根据车身倾斜角度和高度实时调整调节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改变电磁大小自动调节减震器阻尼力。同时实时检测车速和转速的数据判定车体状态,及时调整电流大小和方向,提高汽车飞跃后落地时的舒适度。
3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减震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检测车身姿态的检测单元和控制本体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和用于发送转速和车速数据的行车主机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缸体、活塞杆、调节线圈以及钕铁硼磁铁活塞头,所述钕铁硼磁铁活塞头设置于所述缸体内并与所述活塞杆一端相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缸体,所述调节线圈绕设于所述缸体的外侧,所述调节线圈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单元包括高度传感器和水平传感器,所述高度传感器设置有四个分别与四个轮子相对设置用于检测四个轮子的离地高度,水平传感器固定于车底盘上用于检测车身倾斜角度,根据高度传感器和行车速度计算出水平高度,当水平高度超过设定阀值时,调节线圈的电流呈倍数变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电流输出模块和用于计算分析的主控制器,所述主控制器与行车主机相连接用于获取转速和速度数据,所述高度传感器和所述水平传感器均与所述主控制器相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所述电流输出模块相连接,所述电流输出模块与调节线圈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线圈的电流与检测高度的关系公式如下:i=kh其中,i为调节线圈的电流,k为比例系数,h为检测高度;四个高度传感器的高度数据计算得出第一倾斜角度,所述第一倾斜角度与水平传感器检测的第二倾斜角度的平均值为实际水平倾斜角度,实际水平倾斜角度大于设定角度时,主控制器控制处于低端的减震器拉伸。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当车速瞬时降低且转速不变时,主控制器判定车体处于飞跃状态,主控制器发送拉伸信号至电流输出模块,使得电流输出模块输出最大正向电流给调节线圈,钕铁硼磁铁活塞头受到向上的拉力,使得活塞杆快速到达拉伸状态;当车速和转速均瞬时增高时,主控制器判定车体落地,主控制器发送落地压缩信号至电流输出模块,电流输出模块输出电流变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电流按压缩比例减少至设定电流,使得活塞杆比例压缩到设定位置;第二阶段:电流按拉伸比例增加电流至水平电流,使得活塞杆拉伸至水平位置。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包括内设置有减震油的本体、用于检测车身姿态的检测单元和控制本体的控制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和用于发送转速和车速数据的行车主机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本体包括缸体、活塞杆、调节线圈以及钕铁硼磁铁活塞头,所述钕铁硼磁铁活塞头设置于所述缸体内并与所述活塞杆一端相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穿过缸体,所述调节线圈绕设于所述缸体的外侧,所述调节线圈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采用上述一种钕铁硼磁铁调节阻尼减震器,根据车身姿态和车速数据负反馈调整调节线圈的电流大小和方向,从而改变电磁大小自动快速调节减震器阻尼力,提高减震器的反应速度。减震器的反应速度。减震器的反应速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征 禹世博 王海波 刘佳 赵建新 王东波 秦硕 张钊 古邵楠 董丹 王艳山 张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保定市东利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5.09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