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和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2.随着光电产业的蓬勃发展,产业的分工合作也逐渐细化。液晶屏幕由玻璃面板、液晶材料、导光板、反射片、偏光板、滤光片及光学膜片组成。光学膜的制造材料大多以卷材的形式卷绕,在生产过程中,光学膜的双面需进行覆膜操作,而在覆膜或者贴合时,光学膜卷绕在卷辊上,卷绕的厚度较厚时,光学膜厚度不均会出现卷辊一边厚一边薄的现象,在后续贴合工序时,会出现单边翘曲的问题,需要对光学膜的张力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和贴合装置。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力释放机构,用以调节料带的张力,料带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包括张力释放辊、摆动部和驱动部;
5.所述张力释放辊沿着料带的宽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料带移动经过张力释放辊;所述摆动部的第一端铰接机架,所述张力释放辊滚动连接在所述摆动部的第二端;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主体和连接驱动主体的伸缩杆,所述驱动主体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杆伸缩移动;所述驱动主体铰接机架,所述伸缩杆还铰接在所述摆动部上以能驱动所述摆动部摆动。
6.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张力释放辊的两端至少齐平或伸出料带沿宽度方向的两端。
7.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包括两个摆动部和两个驱动部,两个摆动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张力释放辊的两端,两个驱动部分别连接两个摆动部。
8.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与摆动部的铰接点位于摆动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
9.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与摆动部的铰接点位于摆动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并靠近摆动部的第一端布置。
10.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是气缸或者液压缸。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贴合装置,包括供料机构和贴合机构,还包括所述的一种张力释放机构;所述张力释放机构布置在所述供料机构和贴合机构之间,所述供料机构用以供应料带并使料带依次经过张力释放机构和贴合机构;所述贴合机构用以接收料带和基膜以将料带贴合至基膜。
12.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贴合机构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贴合卷辊,两个贴合卷辊相抵接,料带和基膜经过两个贴合卷管的抵接处以相互贴合。
13.在一更佳的实施例中,包括两个供料机构和两个张力释放机构,一个供料结构和一个张力释放机构界定出一料带供应机构,两个料带供应机构分布在贴合机构的两侧以将
两个料带贴合在基膜的正反两面上。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一种张力释放机构,用以调节料带的张力,料带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包括张力释放辊、摆动部和驱动部;所述张力释放辊沿着料带的宽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料带移动经过张力释放辊;所述摆动部的第一端铰接机架,所述张力释放辊滚动连接在所述摆动部的第二端;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主体和连接驱动主体的伸缩杆,所述驱动主体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杆伸缩移动;所述驱动主体铰接机架,所述伸缩杆还铰接在所述摆动部上以能驱动所述摆动部摆动。所述驱动部可以驱动伸缩杆伸缩而带动张力释放辊摆动从而实现对料带张力调节的功效。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张力释放机构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贴合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19.在下文中被用于描述附图的某些方向性术语,例如“内”、“外”、“上方”、“下方”和其它方向性术语,将被理解为具有其正常含义并且指正常看附图时所涉及的那些方向。除另有指明,本说明书所述方向性术语基本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常规方向。
20.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第一”、“第一个”、“第二”、“第二个”及其类似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重要性,而是用于将一个部件与其它部件进行区分。
21.参阅图1-2,一种张力释放机构4,所述张力释放机构4用以调节料带20的张力,料带20沿其长度方向移动。所述张力释放机构4包括张力释放辊41、摆动部42和驱动部43。所述张力释放辊41沿着料带20的宽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料带20移动经过张力释放辊41,如图所示,张力释放辊41压在料带20的上侧面。所述摆动部42的第一端421铰接机架1,所述张力释放辊41滚动连接在所述摆动部42的第二端422;所述驱动部43包括驱动主体431和连接驱动主体431的伸缩杆432,所述驱动主体431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杆432伸缩移动;所述驱动主体431铰接机架1,所述伸缩杆432还铰接在所述摆动部42上以能驱动所述摆动部42摆动。
22.所述驱动部43可以依据料带20上的张力大小驱动伸缩杆432伸缩而带动张力释放辊41摆动,在本实施例中,可以设置有超声波厚度感应装置,所述超声波厚度感应装置可以感应料带20的厚度,并通过调节驱动部43的运转而收放料带20从而实现张力的调节。
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释放辊41的两端至少齐平或伸出料带20沿宽度方向的两端。因此,所述张力释放辊41可以适用于大宽幅的料带20的张力调节,使料带20沿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张力均衡,不至于在后续贴合工序中产生单边翘曲的问题。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力释放机构4包括两个摆动部42和两个驱动部43,两个摆动部42分别连接在所述张力释放辊41的两端,两个驱动部43分别连接两个摆动部42。
2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伸缩杆432与摆动部42的铰接点位于摆动部42的第一端421和第二端422之间并靠近摆动部42的第一端421布置。因此较小行程的伸缩杆432可以带动较
大幅度的摆动。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部43是气缸或者液压缸。具体的,在应用在大宽幅料带20时,应用液压缸可以实现较大的推动力。
27.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包括供料机构2、贴合机构3和所述机架1,所述贴合装置还包括所述的张力释放机构4,所述供料机构2、贴合机构3和张力释放机构4均布置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张力释放机构4布置在所述供料机构2和贴合机构3之间,所述供料机构2用以供应料带20并使料带20依次经过张力释放机构4和贴合机构3;所述贴合机构3用以接收料带20和基膜10以将料带20贴合至基膜10。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料机构2是卷绕有料带20的供料卷辊,所述贴合机构3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贴合卷辊31,两个贴合卷辊31相抵接,料带20和基膜10经过两个贴合卷辊31的抵接处以相互贴合。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料卷辊和张力释放卷辊之间还布置有第一导向卷辊5,料带20经过第一导向卷辊5以连接至张力释放卷辊。所述张力释放卷辊和贴合卷辊31之间还布置有多个第二导向卷辊6,料带20经过第二导向卷辊6以连接至贴合卷辊3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贴合装置包括两个供料机构2和两个张力释放机构4,一个供料结构和一个张力释放机构4界定出一料带供应机构,两个料带供应机构分布在贴合机构3的两侧以将两个料带20贴合在基膜10的正反两面上。所述贴合装置可以实现双面贴合的功效。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技术特征:1.一种张力释放机构,用以调节料带的张力,料带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张力释放辊、摆动部和驱动部;所述张力释放辊沿着料带的宽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料带移动经过张力释放辊;所述摆动部的第一端铰接机架,所述张力释放辊滚动连接在所述摆动部的第二端;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主体和连接驱动主体的伸缩杆,所述驱动主体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杆伸缩移动;所述驱动主体铰接机架,所述伸缩杆还铰接在所述摆动部上以能驱动所述摆动部摆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释放辊的两端至少齐平或伸出料带沿宽度方向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摆动部和两个驱动部,两个摆动部分别连接在所述张力释放辊的两端,两个驱动部分别连接两个摆动部。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与摆动部的铰接点位于摆动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与摆动部的铰接点位于摆动部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并靠近摆动部的第一端布置。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是气缸或者液压缸。7.一种贴合装置,包括供料机构和贴合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张力释放机构;所述张力释放机构布置在所述供料机构和贴合机构之间,所述供料机构用以供应料带并使料带依次经过张力释放机构和贴合机构;所述贴合机构用以接收料带和基膜以将料带贴合至基膜。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构包括两个平行布置的贴合卷辊,两个贴合卷辊相抵接,料带和基膜经过两个贴合卷辊的抵接处以相互贴合。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供料机构和两个张力释放机构,一个供料结构和一个张力释放机构界定出一料带供应机构,两个料带供应机构分布在贴合机构的两侧以将两个料带贴合在基膜的正反两面上。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张力释放机构和贴合装置,张力释放机构用以调节料带的张力,料带沿其长度方向移动,包括张力释放辊、摆动部和驱动部;所述张力释放辊沿着料带的宽度方向延伸一段距离,料带移动经过张力释放辊;所述摆动部的第一端铰接机架,所述张力释放辊滚动连接在所述摆动部的第二端;所述驱动部包括驱动主体和连接驱动主体的伸缩杆,所述驱动主体用以驱动所述伸缩杆伸缩移动;所述驱动主体铰接机架,所述伸缩杆还铰接在所述摆动部上以能驱动所述摆动部摆动。所述驱动部可以驱动伸缩杆伸缩而带动张力释放辊摆动从而实现对料带张力调节的功效。张力调节的功效。张力调节的功效。
技术研发人员:王铭 林彦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京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2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