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涤纶丝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18  118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涤纶丝。


背景技术:

2.纱线是一种纺织品,用各种纺织纤维加工成一定细度的产品,用于织布、制绳、制线、针织和刺绣等,分为短纤维纱,连续长丝等。
3.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来越高,服饰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在日常的生活十分常见,人们对于服饰的要求已经由当初仅要求保暖上升到保暖的同时还要舒适,影响服饰舒适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透气性便是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制作服饰的主要原料为面料,因而服饰的性质由面料的性质决定,面料通常是由各类纱线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制作而成,所以纱线的性质决定着面料的性质,因而设置一种透气性好的纱线结构就很有必要。
4.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涤纶丝,通过结构的设置达到提高纱线透气性的目的。
6.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涤纶丝,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纱芯、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所述外透气包覆纱螺旋缠绕在内透气包覆层的外侧。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纱芯、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纱线的整体结构,利用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具有的透气性能来确保纱线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将外透气包覆纱螺旋缠绕在内包覆层的外侧,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在外透气包覆纱缠绕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供气流流经的间隙,进一步加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能。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设置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涤纶异形单纱,所述内透气包覆层由平行设置的若干透气单纱组成。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透气单纱具有的透气性能来确保内透气包覆层具有稳定的透气性能,同时将透气单纱设置为平行设置的结构,可以有效避免相邻透气单纱对彼此透气性的影响,进一步加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将纱芯设置为三角形截面形状的涤纶异形单纱,利用三角形的三个边所在的平面实现对透气单纱的稳定放置,同时利用涤纶材质的纤维具有强度高的特点来增强纱线整体的强度。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单纱设置为截面形状为w形的涤纶异形单纱。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w形截面形状的涤纶异形纤维具有的表面多槽的特点,来增大纱线整体供气流流经的间隙,确保纱线整体透气性能的稳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透气单纱上形成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三个长条
透气槽,三个所述长条透气槽中的一个开口正对纱芯,三个所述长条透气槽中的另外两个的开口设置在透气单纱远离纱芯的一侧。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透气单纱上具有的三个透气长条槽可以有效增大纱线内部供气流流经的气流通道的面积,进而确保纱线整体透气性的稳定,同时通过将透气单纱具有多长条透气槽的一侧设置在远离纱芯的一侧,该结构的设置可以使得透气单纱上的长条透气槽更好地用于增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正对纱芯的所述长条透气槽内填充有氨纶单纱。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氨纶单纱填充在正对纱芯的长条透气槽内,利用长条透气槽实现对氨纶单纱的稳定限位,同时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利用氨纶单纱具有的弹性实现对第一透气包覆纱的稳定支撑,确保第一透气包覆纱所处状态的稳定,进一步确保纱线整体透气性能的稳定。
1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透气包覆纱设置为截面形状为c字形的涤纶异形单纱,所述外透气包覆纱的开口设置在远离纱芯的一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c字形截面形状的涤纶异形单纱具有的输水性好的特点,使得纱线可以在吸水的时候将水输送至纱线的各处,避免水的积聚影响纱线整体的透气性能,另一方面利用c字形截面形状的涤纶异形单纱的表面具有的长条槽来增大纱线内部的气流通道,进而确保纱线整体透气性能的稳定,将透气包覆纱的开口设置在远离纱芯的一侧,可以通过透气包覆纱的开口与使用者皮肤的接触减小纱线整体与使用者皮肤的接触面积,进而确保纱线在使用过程中透气性能的稳定。
1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内均设有纳米银离子材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纳米银离子材料中游离的银离子具有的杀菌性能来确保纱线整体具有稳定的抑菌性能。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通过纱芯、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纱线的整体结构,利用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具有的透气性能来确保纱线整体具有良好的透气性能,将外透气包覆纱螺旋缠绕在内包覆层的外侧,该结构的设置可以在外透气包覆纱缠绕的过程中形成更多的供气流流经的间隙,进一步加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能。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4.图中:1、纱芯;2、外透气包覆纱;3、透气单纱;4、长条透气槽;5、氨纶单纱。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6.一种高强涤纶丝,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纱芯1、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通过纱芯1、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的共同作用构成了纱线的整体结构,同时利用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具有的透气性能来确保纱线整体具有
良好的透气性能,外透气包覆纱2螺旋缠绕在内透气包覆层的外侧,该结构的设置在外透气包覆纱2缠绕的过程中,会在纱线的表面形成更多的供气流流经的间隙,进一步增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能。
27.如图1和图2所示,纱芯1设置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涤纶异形单纱,内透气包覆层由平行设置的若干透气单纱3组成,将纱芯1设置为单纱的结构,确保纱芯1可以维持自身结构的稳定,进而确保纱芯1实现对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的稳定支撑,确保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保持在稳定的状态,确保结构整体透气性能的稳定,将内包覆层设置为由多个平行设置的透气单纱3组成,该结构的设置可以避免相邻透气单纱3间透气性的相互影响,确保纱线整体透气性能的稳定。
28.如图1和图2所示,透气单纱3设置为截面形状为w形的涤纶异形单纱,利用涤纶材质具有的强度高的特点来确保透气单纱3具有稳定的强度,进而加强纱线整体的强度,同时利用w形截面形状的透气单纱3具有的表面多槽的特点,使得由透气单纱3形成的内透气包覆层内具有更多的透气通道,进而加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能,透气单纱3上形成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三个长条透气槽4,三个长条透气槽4中的一个开口正对纱芯1,三个长条透气槽4中的另外两个的开口设置在透气单纱3远离纱芯1的一侧,该结构的设置使得透气单纱3上更多的长条透气槽4可以应用于增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
29.如图1和图2所示,正对纱芯1的长条透气槽4内填充有氨纶单纱5,利用氨纶材质的纤维具有的弹性性能好的特点来确保氨纶单纱5具有稳定的弹性,进而可以利用形变的氨纶单纱5实现对长条透气槽4内壁的支撑,进而确保透气单纱3结构的稳定,进而确保透气单纱3透气性能的稳定。
30.如图1和图2所示,外透气包覆纱2设置为截面形状为c字形的涤纶异形单纱,利用涤纶材质的纤维具有的强度高的特点来确保外透气包覆纱2具有稳定的强度,进而加强纱线整体的强度,利用c字形截面形状的涤纶异形单纱内部具有的长条槽来进一步增大纱线内部的气流通道,进一步加强纱线整体的透气性能,透气包覆纱的开口设置在远离纱芯1的一侧,该结构的设置使得外透气包覆纱2上的开口可以更好地与使用者的皮肤接触,进而可以减小纱线整体与使用者的接触面积,增强纱线整体在使用过程的透气性能。
31.如图1和图2所示,纱芯1、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内均设有纳米银离子材料,将纳米银离子材料设在纱芯1、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内,使得纱芯1、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内具有很多游离的银离子,游离的银离子对于微生物的滋生过程有抑制的作用,进而可以实现对微生物滋生过程的抑制和杀死作用。
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高强涤纶丝,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纱芯(1)、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2),所述外透气包覆纱(2)螺旋缠绕在内透气包覆层的外侧,所述纱芯(1)设置为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的涤纶异形单纱,所述内透气包覆层由平行设置的若干透气单纱(3)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纱(3)设置为截面形状为w形的涤纶异形单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强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气单纱(3)上形成有与其长度方向一致的三个长条透气槽(4),三个所述长条透气槽(4)中的一个开口正对纱芯(1),三个所述长条透气槽(4)中的另外两个的开口设置在透气单纱(3)远离纱芯(1)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强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正对纱芯(1)的所述长条透气槽(4)内填充有氨纶单纱(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涤纶丝,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透气包覆纱(2)设置为截面形状为c字形的涤纶异形单纱,所述外透气包覆纱(2)的开口设置在远离纱芯(1)的一侧。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强涤纶丝,涉及纺织材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传统纱线透气性差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自内向外依次设置的纱芯、内透气包覆层和外透气包覆纱,外透气包覆纱螺旋缠绕在内透气包覆层的外侧。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纳米银离子材料,利用该类新型材料具有的抑菌性能来增强结构整体的抑菌性。材料具有的抑菌性能来增强结构整体的抑菌性。材料具有的抑菌性能来增强结构整体的抑菌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鑫 金金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吴江市九鑫纺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3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