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19  9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


背景技术:

2.输电线路导线的振动往往会造成线路断股、断线、金具脱落等危害,严重影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为避免上述事故出现,电网企业广泛部署了导线微风振动监测系统,用来检测导线的振动情况。
3.目前的在线监测方法,为避免遗漏线路微风振动状态,多采用加速度传感器连续不间断的监测振动频率、加速度和幅度信息,从而进行综合诊断。目前传感器及供电模块通过与间隔棒的组装,实现与输电线的固定。
4.间隔棒是指安装在分裂导线上,固定各分裂导线间的间距,以防止导线互相鞭击、抑制微风振动和次档距振荡的金具。现有间隔棒上加装各组件后,重量增大,特别是需要安装在两塔之间的输电线中段时,离塔距离远,高空安装难度增大。同时,为保证传感器长期运行,减少更换电池的周期,需要增加续航的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间隔装置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以保证传感器正常运行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包括座体和储能机构,所述座体上设有与输电线数量对应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扣合杆、套管、复位弹簧、感应线圈及永磁体,所述扣合杆的一端卡接在对应的输电线上,所述扣合杆的另一端插入套管内,所述扣合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感应线圈,所述套管内设有永磁体,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扣合杆的另一端与套管之间,所述套管与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感应线圈与储能机构电连接。
7.优选的,所述套管开有滑孔,所述扣合杆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滑孔内,所述感应线圈固定在扣合杆另一端的端部,所述永磁体固定在滑孔的底部。通过滑孔对扣合杆的运行行程做限定,同时让感应线圈和永磁体保持适当的间距,防止扣合杆相对套管运动时撞击到永磁体。
8.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扣合杆另一端的端部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孔的底部。让复位弹簧更好的发挥作用,控制扣合杆相对于套管的运动行程,防止扣合杆和套管分离。
9.优选的,所述扣合杆的一端固定有卡住输电线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固定爪体和开合爪体,所述固定爪体的一端与开合爪体的一端转接,所述固定爪体的另一端与开合爪体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爪体和开合爪体合围后形成所述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径大于输电线的外径。通过固定爪体和开合爪体的配合,可以方便的将扣合杆扣在输电线上,
并且固定爪体的一端与开合爪体的一端转接,在管体处于打开状态时,也不会丢失开合爪体,非常适合高空作业使用,而管体的内径大于输电线的外径,也方便了在扣合管体后调整间隔装置在输电线上的位置。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爪体相对输电线正上方的位置开有安装通槽,所述安装通槽内转动连接有助动轮,所述助动轮与穿入管体的输电线抵接。通过助动轮可以跟一步方便扣合后管体在输电线上的移动,将原有的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更快的将间隔装置移到输电线上指定的位置。
11.优选的,所述固定爪体上还开有螺纹通孔,所述固定爪体上旋有与螺纹通孔配合的摩擦螺丝件,所述摩擦螺丝件的底部设有橡胶摩擦头,所述橡胶摩擦头穿过所述螺纹通孔后卡在输电线与管体的内壁之间。通过摩擦螺丝件的橡胶摩擦头插入输电线与管体的内壁之间,锁定间隔装置在输电线上的位置。
12.优选的,所述助动轮沿的外圆周面上沿轴线开有多条横槽,所述摩擦螺丝件的顶部转动连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转动平面与助动轮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连接杆与横槽相适配。通过设置连接杆与助动轮上的横槽配合,在确定间隔装置在输电线上的位置后,阻止助动轮再滚动,而且还可以防止摩擦螺丝件旋转。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扣合杆、套管随输电线振动产生相对运动,感应线圈与永磁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通过线圈回路内的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将产生的电流输入到储能机构,回收输电线振动产生的微能量供给传感器使用,进一步延长监测机构的工作续航。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中连接臂的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中管体合拢后的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中管体张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中管体与输电线连接后的剖视图。
19.附图标记为:
20.1-座体、2-连接臂、21-扣合杆、211-固定爪体、212-开合爪体、213-助动轮、214-锁孔、215-安装通槽、216-螺纹通孔、217横槽、22-套管、23-复位弹簧、24-感应线圈、25-永磁体、3-输电线、4-摩擦螺丝件、41-橡胶摩擦头、42-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包括座体和储能机构,所述座体上设有与输电线数量对应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包括扣合杆、套管、复位弹簧、感应线圈及永磁体,所述扣合杆的一端卡接在对应的输电线上,所述扣合杆的另一端插入套管内,所述
扣合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感应线圈,所述套管内设有永磁体,所述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扣合杆的另一端与套管之间,所述套管与座体固定连接,所述感应线圈与储能机构电连接。通过扣合杆、套管随输电线振动产生相对运动,感应线圈与永磁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通过线圈回路内的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将产生的电流输入到储能机构,回收输电线振动产生的微能量,进一步延长监测机构的工作续航。
22.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5.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参阅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的实施例,包括座体1和储能机构,座体1一般四边形的板状结构,为了降低重量,座体1的中心可以设置为空心结构,而高压输电线3一般是四根线缆,所述在座体1的每个角上设置一个连接臂2与输电线3连接,储能装置也固定在座体1上。
27.每个连接臂2均包括扣合杆21、套管22、复位弹簧233、感应线圈24及永磁体25,扣合杆21为圆柱形的杆状结构,而套管22中心开有滑孔与扣合杆21配合,滑孔为盲孔,不打穿套管22底部,以方便套管22的底部与座体1固定连接。扣合杆21的一端与输电线3卡接,扣合杆21的另一端插入套管22的滑孔内,扣合杆21另一端的端部固定有感应线圈24,而在滑孔的底部固定有永磁体25,由于扣合杆21和输电线3卡接,在输电线3出现振动时,扣合杆21和套管22之间间距产生变化,感应线圈24和永磁体25之间的距离也产生变化,使通过感应线圈24的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而感应线圈24与储能机构相连,将感应线圈24产生的电流存储到储能机构内,以提供给监测机构使用。
28.为了防止输电线3振动过大,导致扣合杆21和套管22分离,在扣合杆21另一端的底部与滑孔的底部之间还固定有复位弹簧233,以便在振动结束后让扣合杆21和套管22恢复到初始位置。
29.如图3至图5所示,在扣合杆21的一端固定有卡接输电线3的管体,管体包括固定爪体211和开合爪体212,固定爪体211和开合爪体212均为半圆弧形,在固定爪体211和开合爪
体212拼接后形成管状结构,固定爪体211的一端与开合爪体212的一端转接,固定爪体211的另一端与开合爪体21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具体可以在固定爪体211的另一端和开合爪体212的另一端均设置锁孔214,通过螺栓穿过锁孔214将固定爪体211和开合爪体212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由于间隔装置都是在输电塔上扣合后,再移动到输电线3上指定的位置,因此,管体的内径要大于输电线3的外径,为了进一步方便移动间隔装置,在固定爪体211相对输电线3正上方的位置开有安装通槽215,安装通槽215内转动连接有助动轮213,助动轮213与穿入管体的输电线3抵接,也就是助动轮213和输电线3形成滚动摩擦。
30.在间隔装置移动到输电线3上指定的位置后,为了固定住间隔装置的位置,固定爪体211上还开有螺纹通孔216,固定爪体211上旋有与螺纹通孔216配合的摩擦螺丝件4,摩擦螺丝件4的底部设有橡胶摩擦头41,橡胶摩擦头41穿过所述螺纹通孔216后卡在输电线3与管体的内壁之间,通过橡胶摩擦头41卡死在输电线3与管体内壁之间,达到固定间隔装置与输电线3相对位置的目的。
31.进一步,还可以在助动轮213沿的外圆周面上沿轴线开有多条横槽217,摩擦螺丝件4的顶部转动连有连接杆42,连接杆42的转动平面与助动轮21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连接杆42与横槽217相适配,通过连接杆42和横槽217,将摩擦螺丝件4与助动轮213连接起来,形成锁定关系,让摩擦螺丝件4与助动轮213都不能在转动。
32.使用时,将座体1四角的管体都打开,分别扣到对应的输电线3上,然后利用螺栓穿过锁孔214,将固定爪体211和开合爪体212锁定,再把座体1移动到输电线3上指定的位置,通过向螺纹通孔216内拧入摩擦螺丝件4,锁定管体与输电线3的相对位置,最后再将摩擦螺丝件4顶部的连接杆42卡入助动轮213上的横槽217内,完成间隔装置的安装。通过输电线3的振动,带动扣合杆21相对套管22移动,使固定在扣合杆21上的感应线圈24产生感应电流,通过储能机构将感应电流收集起来供给监测机构使用,从而延长更换电池的时间。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1)和储能机构,所述座体(1)上设有与输电线(3)数量对应的连接臂(2),所述连接臂(2)包括扣合杆(21)、套管(22)、复位弹簧(233)、感应线圈(24)及永磁体(25),所述扣合杆(21)的一端卡接在对应的输电线(3)上,所述扣合杆(21)的另一端插入套管(22)内,所述扣合杆(21)的另一端固定有所述感应线圈(24),所述套管(22)内设有永磁体(25),所述复位弹簧(233)固定连接在扣合杆(21)的另一端与套管(22)之间,所述套管(22)与座体(1)固定连接,所述感应线圈(24)与储能机构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22)开有滑孔,所述扣合杆(21)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滑孔内,所述感应线圈(24)固定在扣合杆(21)另一端的端部,所述永磁体(25)固定在滑孔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簧(233)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扣合杆(21)另一端的端部上,所述复位弹簧(23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孔的底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杆(21)的一端固定有卡接输电线(3)的管体,所述管体包括固定爪体(211)和开合爪体(212),所述固定爪体(211)的一端与开合爪体(212)的一端转接,所述固定爪体(211)的另一端与开合爪体(212)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固定爪体(211)和开合爪体(212)合围后形成所述管体,所述管体的内径大于输电线(3)的外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体(211)相对输电线(3)正上方的位置开有安装通槽(215),所述安装通槽(215)内转动连接有助动轮(213),所述助动轮(213)与穿入管体的输电线(3)抵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爪体(211)上还开有螺纹通孔(216),所述固定爪体(211)上旋有与螺纹通孔(216)配合的摩擦螺丝件(4),所述摩擦螺丝件(4)的底部设有橡胶摩擦头(41),所述橡胶摩擦头(41)穿过所述螺纹通孔(216)后卡在输电线(3)与管体的内壁之间。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动轮(213)沿的外圆周面上沿轴线开有多条横槽(217),所述摩擦螺丝件(4)的顶部转动连有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的转动平面与助动轮(213)的轴线在同一平面内,所述连接杆(42)与横槽(217)相适配。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电线路用带振动微能量收集的间隔装置,包括座体和储能机构,座体上设有与输电线数量对应的连接臂,连接臂包括扣合杆、套管、复位弹簧、感应线圈及永磁体,扣合杆的一端卡接在对应的输电线上,扣合杆的另一端插入套管内,扣合杆的另一端固定有感应线圈,套管内设有永磁体,复位弹簧固定连接在扣合杆的另一端与套管之间,套管与座体固定连接,感应线圈与储能机构电连接。通过扣合杆、套管随输电线振动产生相对运动,感应线圈与永磁体之间产生相对运动,使通过线圈回路内的磁通量改变,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产生电流,将产生的电流输入到储能机构,回收输电线振动产生的微能量,进一步延长监测机构的工作续航。航。航。


技术研发人员:陈法玉 郑立 刘主光 郑文斌 潘志强 陈铭 贺学锋 薛坚 徐前茅 池晓金 潘捷凯 蒋晨 王化 周传统 周文婷 黄辉 李春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温州供电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4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