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4-20  117



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窄边框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2.随着科技的发展,显示面板被广泛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上,如手机、平板电脑、手表等。
3.现有的显示面板中,对于窄边框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栅极驱动电路与像素单元之间的转层连接将会更加靠近显示区域。如使用不同金属层之间的接触孔(contact)实现转层连接,将会增加一层掩模并增加一道制作程序,势必导致生产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提高。一般会借由第一透明导电层代替接触孔实现金属层之间的转接。
4.但是,在使用第一透明导电层实现转接时,由于第一透明导电层与像素单元之间的距离太近,且栅极驱动电路中的电压在每一帧都会在15v/-12v之间切换,导致在转接区的第一透明导电层与像素单元的第二透明导电层形成一个负电压的电场,此电场效应会导致原本排列好的液晶转向,使液晶转向不完全或者转向无法回复而导致漏光,进而容易导致显示面板的长边上产生亮点。
5.因此,如何能提供一种制作方便且可以避免在长边上产生亮点的显示面板,实为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可以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制作工序的基础上,更好地避免漏光并产生亮点,提高产品的显示质量及合格率。
7.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相邻设置的一周边区和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一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周边区;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像素单元;一屏蔽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对应于所述屏蔽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且所述屏蔽结构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
8.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一第二金属层和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一第一金属层。
9.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包含第一数量行像素单元,所述连接结构包含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匹配,每一连接结构与一行所述像素单元连接。
10.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一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一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另一侧。
11.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12.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屏蔽结构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覆盖所述连接结构,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13.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周边区的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
14.上述的显示面板,所述像素单元包含一第二透明导电层。
15.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屏蔽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并超出所述连接结构。
16.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周边区的一导电层。
17.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固定电位为低电位。
18.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低电位为地电位或共同电位。
19.上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延伸并超出所述连接结构。
20.本发明的显示面板,栅极驱动电路与像素单元通过连接结构进行电性连接,借由屏蔽结构的设计,使得连接结构与像素单元中的负电压电场能够很好地被屏蔽,避免显示区域中液晶转向不完全或者转向无法回复而导致的漏光,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边缘产生亮点,提升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品质。
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22.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沿图1中剖面线c-c’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5.图3b是沿图3a中剖面线c-c’的结构示意图。
26.其中,附图标记:
27.100:显示面板
28.101:第一基板
29.102:栅极驱动电路
30.103:连接结构
31.104:屏蔽结构
32.1041:第一部分
33.1042:第二部分
34.1043:第一端
35.1044:第二端
36.105:信号传导线
37.aa:显示区
38.ba:周边区
39.m1:第一金属层
40.m2:第二金属层
41.pi、bp2、pl、gi:层间绝缘层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43.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剖面线c-c’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1、栅极驱动电路102及连接结构103,基板101具有相邻设置的显示区aa及周边区ba,在显示区aa中形成有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px。栅极驱动电路102邻近显示区aa设置于周边区ba。连接结构103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102和显示区aa之间,且连接结构103用于实现栅极驱动电路102与像素单元px之间的电性连接,以向像素单元px提供驱动信号。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屏蔽结构104,且屏蔽结构104的设置位置与连接结构103相对应。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03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与屏蔽结构104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至少部分重叠。为了更好地实现屏蔽,屏蔽结构104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优选的,该固定电位为低电位,实际操作中,该低电位可以是地电位或共同电位。实际操作中,显示面板100还包含对组基板(未绘示)及液晶层。基板100与对组基板进行对组并将液晶层夹设于其间。
44.本发明的显示面板100,栅极驱动电路102与像素单元px通过连接结构103进行电性连接,借由屏蔽结构104的设计,避免连接结构103与像素单元px之间形成电场影响此处液晶转向,进而避免了显示面板100边缘产生亮点,提升了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品质。
45.于一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呈阵列排布的像素单元px包含行数为第一数量的像素单元px,显示面板100上包含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103,第二数量与第一数量相匹配,例如也为第一数量个或第一数量的倍数等,每一连接结构103与一行像素单元px连接。如此,栅极驱动电路102借由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103而将驱动信号提供至每一行像素单元px。对应的,屏蔽结构104与连接结构103相对应设置,同样包含第二数量个,每一屏蔽结构104对应一连接结构103,以对每一连接结构103加以屏蔽。实际操作中,使用者亦可仅针对部分连接结构设置屏蔽结构。
4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栅极驱动电路102设置于显示区aa的两侧,即栅极驱动电路102具有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显示区aa的另一侧。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像素单元px分为奇数行像素单元和偶数行像素单元,奇数行像素单元连接至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偶数行像素单元连接至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此时,第二数量等于第一数量,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103包含奇数级连接结构和偶数级连接结构,奇数级连接结构位于显示区aa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之间,偶数级连接结构位于显示区aa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之间。其中,每一奇数级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及一奇数行像素单元,每一偶数级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及一偶数行像素单元。对应的,第二数量个屏蔽结构104包含奇数级屏蔽结构和偶数级屏蔽结构,奇数级屏蔽结构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偶数级屏蔽结构位于显示区aa的另一侧,每一奇数级屏蔽结构对应一奇数级连接结构,每一偶数级屏蔽结构对应一偶数级连接结构,以对每一连接结构加以屏蔽。与前一实施例类似,实际操作中,使用者亦可仅针对部分连接结构设置屏蔽结构。
47.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栅极驱动电路用于驱动奇数行像素单元,第二栅极驱动
电路用于驱动偶数行像素单元。实际操作中,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可均连接至每一行像素单元px,从而第一栅极驱动电路和第二栅极驱动电路可从显示区aa的两侧共同驱动每一行像素单元px。此时,第二数量可等于第一数量的两倍,其中,第一数量个连接结构103位于显示区aa与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之间,同时第一数量个连接结构103位于显示区aa与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之间。对应的,显示面板100具有第二数量个屏蔽结构104,其中第一数量个屏蔽结构104位于显示区aa的一侧,同时第一数量个屏蔽结构104位于显示区aa的另一侧,每一屏蔽结构对应一连接结构,以对每一连接结构加以屏蔽。与先前实施例类似,实际操作中,使用者亦可仅针对部分连接结构设置屏蔽结构。
48.对于其他形式的显示面板,栅极驱动电路既可以设置在显示区aa的一侧或多侧,也可以环绕显示区aa设置,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且连接结构、屏蔽结构、栅极驱动电路以及像素单元的连接关系类似,不另赘述。
49.本发明中,连接结构103可用于连接栅极驱动电路102以及像素单元px中的金属层。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103电性连接栅极驱动电路102中的第二金属层m2和像素单元px中的第一金属层m1。实际操作中,每一行像素单元px包含栅极线,栅极线可由第一金属层m1形成,每一连接结构103连接至对应行像素单元px的栅极线。栅极驱动电路102通过第二金属层m2传动驱动信号至连接结构103后经由连接结构103而传送至对应的栅极线。连接结构103通常由第一透明导电层ito1所形成,实现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之间的转层连接,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50.本发明中,屏蔽结构104可包括第一部分1041及第二部分1042,其中,第二部分1042覆盖连接结构103。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042由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所形成,从而第二部分1042可覆盖于由第一透明导电层ito1所形成的连接结构103上以对连接结构103进行屏蔽;第一部分1041由第一透明导电层ito1所形成,第一部分1041的一端连接至第二部分1042,另一端可连接至周边区ba中一导电层而接收所述导电层提供的固定电位,并将所接收到的固定电位传送至第二部分1042,以确保第二部分1042对连接结构103的屏蔽效果。当然,第一部分1041和/或第二部分1042的架构及材质不以此为限。实际操作中,周边区ba可具有一金属层,第一部分1041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金属层以接收前述固定电位。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为第一金属层m1,实际操作中,所述金属层亦可为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经过桥接而共同形成等,不以此为限。
51.再如图2所示,像素单元px包含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本实施例中,此处的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可作为像素电极,为了更好地实现对连接结构103与像素单元px中的第二透明导电层ito2之间所形成负电压电场的屏蔽,屏蔽结构104可完全延伸超出并覆盖连接结构103,即连接结构103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屏蔽结构104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内,或称连接结构103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重叠于屏蔽结构104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内;或者,屏蔽结构104至少在栅极驱动电路102和显示区aa之间的方向上延伸超出并覆盖连接结构103,即在栅极驱动电路102和显示区aa之间的方向上,连接结构103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位于屏蔽结构104于基板101上的投影区域内。
52.具体的,如图2所示,屏蔽结构10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43以及第二端1044,第一端1043靠近显示区aa并朝向显示区aa延伸,且延伸超出连接结构103,第二端1044靠近栅极驱动电路102,且朝向栅极驱动电路102延伸,并延伸超出连接结构103。其中,屏蔽结构
104的第二端1044电性连接至周边区ba的一金属层,且所述金属层连接至一固定电位。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层为第一金属层m1,实际操作中,所述金属层亦可为第二金属层m2或第一金属层m1与第二金属层m2经过桥接而共同形成等,不以此为限。优选的,该固定电位为低电位,且该低电位可以是地电位或共同电位。
53.图3a是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沿图3a中剖面线c-c’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3b所示,在基板101上还设置有信号传导线105,信号传导线105设置于栅极驱动电路102与显示区aa的像素单元px之间。于本实施例中,屏蔽结构104还覆盖位于邻近于对应的连接结构103的至少部分信号传导线105上。
54.具体的,如图3b所示,屏蔽结构104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1043以及第二端1044,第一端1043靠近显示区aa并朝向显示区aa延伸,且延伸超出连接结构103,第二端1044靠近栅极驱动电路102,且朝向栅极驱动电路102延伸,并延伸超出连接结构103,且屏蔽结构104的第二端1044覆盖位于邻近于对应的连接结构103的至少部分信号传导线105上。本实施例中,各信号传导线105由第一金属层m1形成,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例如亦可由第二金属层m2所形成,或者由第一金属层m1和第二金属层m2经过桥接而共同形成。如图3b所示,本实施例中,周边区ba中提供固定电位给屏蔽结构104的导电层由第一金属层m1形成,且位于信号传导线105与显示区aa之间,实际操作中,不以此为限。
55.综上,依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由于在显示面板中采用了屏蔽结构,使得连接结构与像素单元中的负电压电场能够很好地被屏蔽,避免显示区域中液晶转向不完全或者转向无法回复而导致的漏光,进而消除显示面板长边上产生的亮点,提高产品的显示质量及合格率。
56.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具有相邻设置的一周边区和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一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周边区;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像素单元;以及一屏蔽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对应于所述屏蔽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且所述屏蔽结构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像素单元中的一第一金属层和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中的一第二金属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包含第一数量行像素单元,所述连接结构包含第二数量个连接结构,所述第二数量与所述第一数量相匹配,每一连接结构与一行所述像素单元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具有一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以及一第二栅极驱动电路,所述第一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的一侧,所述第二栅极驱动电路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另一侧。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包括一第一部分及一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覆盖所述连接结构,且所述第二部分包括一第二透明导电层。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连接所述周边区的一导电层及所述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一部分包括一第一透明导电层。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结构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靠近所述显示区,所述第二端靠近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其中,所述第一端朝向所述显示区延伸并超出所述连接结构。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电性连接至所述周边区的一导电层。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电位为低电位。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电位为地电位或共同电位。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一基板,具有相邻设置的一周边区和一显示区,所述显示区设置有多个像素单元;一栅极驱动电路,设置于所述周边区;一连接结构,设置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显示区之间,且所述连接结构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和所述像素单元;一屏蔽结构,设置于所述连接结构;其中,所述连接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对应于所述屏蔽结构于所述基板上的投影区域,且所述屏蔽结构电性连接至一固定电位。接至一固定电位。接至一固定电位。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 李静 涂俊达 林富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4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