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5-11  104



1.本发明涉及电力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2.电力通信网是电网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总部、各省和地市公司、发电厂、变电站、供电所及营业厅等提供通信服务,承载电力调度、生产、营销、管理办公等多种业务,骨干传输网是电力通信网中核心网络基础设施之一,对于支撑电力通信网络向宽带化、智能化、高可靠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存在控制柜内散热性能不够好,且各处线条紊乱的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在对控制柜内的线条进行整理时十分不便,极大的影响其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发明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发明。
5.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存在控制柜内散热性能不够好,且各处线条紊乱的情况,同时工作人员在对控制柜内的线条进行整理时十分不便,极大的影响其工作效率。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包括,柜体组件,包括控制柜、门板、活动框、固定框、导流板以及散热件,所述门板设置于所述控制柜上,所述活动框位于所述控制柜内,所述固定框固定于所述控制柜内,且位于所述活动框上方,导流板固定于所述活动框内壁,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控制柜外侧;以及绕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柜内,并位于所述导流板内侧,包括安装管、连接件、绕线板、活动件、限位件以及卡紧件,所述安装管固定于所述控制柜内侧,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绕线板固定于所述连接件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管外侧,所述活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活动件上,所述卡紧件固定于所述安装管内,且与所述活动件配合。
7.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散热件包括散热器、导风管、抽风机以及集尘管,所述散热器固定于所述控制柜上,所述导风管一端与所述散热器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柜内,所述抽风机固定于所述控制柜侧面,所述集尘管一端与所述抽风机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柜内。
8.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杆以及固定勾,所述连接板滑动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绕线板固定,所述固定勾均布于所述连接板内侧。
9.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受力盘以及凸块,所述受力盘固定于所述绕线板外侧,所述凸块固定于所述受力盘侧面。
10.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件包括活动环、限位环以及斜板,所述限位环滑动于所述安装管内,所述活动环滑动于所述限位环内,所述斜板均布于所述活动环外侧,所述斜板上开设有勾槽,所述固定勾与所述勾槽对应。
11.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件还包括第一滑块,固定于所述活动环两侧,所述限位环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内。
12.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活动件还包括第二滑块,固定于所述限位环两侧,所述安装管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块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内。
13.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限位件包括齿牙以及齿板,所述齿牙固定于所述活动环表面,且位于所述限位环内侧,所述齿板与所述安装管内壁固定,且与所述齿牙配合,所述限位环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齿板与所述通孔对应。
14.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紧件包括柔性杆、限位勾以及固定环,所述柔性杆均布于所述安装管内壁,所述限位勾与所述柔性杆外侧端部固定,所述固定环滑动于所述柔性杆外侧,所述活动环内壁开设有限位槽,其与所述限位勾对应。
15.作为本发明所述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卡紧件还包括活动块、复位弹簧以及固定弹簧,所述固定环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活动块滑动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活动块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柔性杆接触,所述活动环内壁开设有环形槽,其与所述活动块对应,所述固定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管和所述活动环固定。
16.本发明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绕线组件使得控制柜内的线条整理起来更加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通过散热件提高其内部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18.图1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图。
19.图2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整体结构另一个视角图。
20.图3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绕线组件结构图。
21.图4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绕线组件剖面图。
22.图5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图4内a部分放大图。
23.图6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图4内b部分放大图。
24.图7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连接件与活动件连接结构图。
25.图8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连接件与活动件连接另一个视角图。
26.图9为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的活动环另一个视角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8.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9.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30.实施例1
31.参照图1~4,为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包括柜体组件100和绕线组件200,通过绕线组件200使得柜体组件100内的线条整理起来更加方便。
32.具体的,柜体组件100,包括控制柜101、门板102、活动框103、固定框104、导流板105以及散热件106,门板102设置于控制柜101上,活动框103位于控制柜101内,固定框104固定于控制柜101内,且位于活动框103上方,导流板105固定于活动框103内壁,散热件106设置于控制柜101外侧。
33.门板102设置在控制柜101开口的一侧,控制柜101侧面开设有与活动框103对应的孔,活动框103能够从该孔内取出,方便工作人员对活动框103内部的电气元件进行检修或更换,固定框104用来安装一些不能移动的重要电气元件,导流板105呈l形,用来对控制柜101内的气流进行疏导,其与散热件106之间的配合使得控制柜101内的散热效率更加高。
34.绕线组件200,设置于控制柜101内,并位于导流板105内侧,包括安装管201、连接件202、绕线板203、活动件204、限位件205以及卡紧件206,安装管201固定于控制柜101内侧,连接件202设置于安装管201内,绕线板203固定于连接件202上,且位于安装管201外侧,活动件204设置于安装管201内,限位件205位于活动件204上,卡紧件206固定于安装管201内,且与活动件204配合
35.绕线组件200至少设置有两组,均布在控制柜101内壁,通过连接件202使得绕线板203在进行束线时转动更加方便,然后通过活动件204和限位件205使得绕线板203在绕线完成后固定更加方便,避免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发生转动,造成控制柜101内线条发生紊乱,同时通过卡紧件206使得活动件204固定时更加稳固,在需要绕线板203转动时也更加方便。
36.实施例2
37.参照图1~4,为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8.具体的,散热件106包括散热器106a、导风管106b、抽风机106c以及集尘管106d,散热器106a固定于控制柜101上,导风管106b一端与散热器106a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控制柜
101内,抽风机106c固定于控制柜101侧面,集尘管106d一端与抽风机106c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控制柜101内。
39.通过导风管106b和散热器106a提高控制柜101的散热效率,避免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控制柜101内的温度过高,影响电气元件的使用寿命,然后通过抽风机106c和集尘管106d对控制柜101内的灰尘进行收集和处理,同时进一步提高其散热效率。
40.连接件202包括连接板202a、连接杆202b以及固定勾202c,连接板202a滑动于安装管201内,连接杆202b一端与连接板202a固定,另一端与绕线板203固定,固定勾202c均布于连接板202a内侧。
41.连接板202a呈圆形,其外侧与安装管201内壁接触,防止其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连接杆202b用来对连接板202a和绕线板203进行连接,当工作人员抽拉绕线板203时,连接板202a能够跟随其移动,同时绕线板203能够转动,进一步提高束线效率,固定勾202c呈l形,其至少设置有四组,且呈环形固定在连接板202a上远离连接杆202b的一侧。
42.连接件202还包括受力盘202c以及凸块202d,受力盘202c固定于绕线板203外侧,凸块202d固定于受力盘202c侧面。
43.通过受力盘202c和凸块202d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方便的转动绕线板203。
44.实施例3
45.参照图4~9,为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46.具体的,活动件204包括活动环204a、限位环204b以及斜板204c,限位环204b滑动于安装管201内,活动环204a滑动于限位环204b内,斜板204c均布于活动环204a外侧,斜板204c上开设有勾槽s,固定勾202c与勾槽s对应。
47.活动环204a两端均从限位环204b内延伸出去,斜板204c成一端高一端低的倾斜状,勾槽s设置在低的一端上,且其至少设置有四组,首尾相连,此处的对应为:当工作人员将绕线板203向内侧推动时,固定勾202c会沿着斜板204c滑动至勾槽s内,且勾槽s内侧设置有倒刺,固定勾202c内开设有与倒刺对应的槽,当固定勾202c位于勾槽s内时,倒刺会卡在槽内,使得固定勾202c和绕线板203无法转动,进而对其进行限位,同时绕线板203与安装管201之间固定有弹簧,通过该弹簧使得绕线板203和连接板202a始终受到向外侧移动的推力,从而使得倒刺能够更加稳固的卡在槽内,且由于活动环204a在此过程中能够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板202a和固定勾202c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能通过推动斜板204c而使得固定勾202c滑动至勾槽s内,其中固定勾202c和斜板204c连接的位置均作倒角处理,使得固定勾202c能够更加便利的在斜板204c上滑动。
48.活动件204还包括第一滑块204d,固定于活动环204a两侧,限位环204b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m1,第一滑块204d滑动于第一滑槽m1内。
49.通过第一滑块204d和第一滑槽m1对活动环204a进行限位,使其在限位环204b内能够转动,并避免其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
50.活动件204还包括第二滑块204e,固定于限位环204b两侧,安装管201上开设有第二滑槽m2,第二滑块204e滑动于第二滑槽m2内。
51.通过第二滑块204e和第二滑槽m2对限位环204b进行限位,避免其在左右移动的过程中发生转动。
52.限位件205包括齿牙205a以及齿板205b,齿牙205a固定于活动环204a表面,且位于限位环204b内侧,齿板205b与安装管201内壁固定,且与齿牙205a配合,限位环204b上开设有通孔k,齿板205b与通孔k对应。
53.此处的对应为:当活动环204a被绕线板203和连接板202a向内侧挤压时,齿牙205a会与齿板205b啮合,从而通过齿板205b和齿牙205a对活动环204a限位,避免其发生转动,即可对绕线板203和连接板202a进行限位,使其在束线完成后不会转动,进而避免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绕线板203意外转动而造成线条紊乱的情况发生,同时由于通孔k的设置使得齿板205b与齿牙205a啮合后活动环204a和限位环204b依然能够左右移动,且通孔k内壁的两侧均封闭,避免第一滑块204d滑动至通孔k内,对齿板205b造成阻挡。
54.卡紧件206包括柔性杆206a、限位勾206b以及固定环206c,柔性杆206a均布于安装管201内壁,限位勾206b与柔性杆206a外侧端部固定,固定环206c滑动于柔性杆206a外侧,活动环204a内壁开设有限位槽j,其与限位勾206b对应。
55.此处的对应为:当活动环204a被绕线板203和连接板202a向内侧挤压时,柔性杆206a被其挤压向内移动,直至限位勾206b卡接在限位槽j内,即可通过限位勾206b和柔性杆206a对活动环204a进行限位,使其无法向外侧移动,即齿牙205a不会与齿板205b分离,使得绕线板203的限位更加稳固,避免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意外转动,其中,柔性杆206a和限位勾206b设置有至少四组,极大的提高了其限位效果,固定环206c上开设有槽,柔性杆206a位于该槽内,即固定环206c在左右移动时会对柔性杆206a进行挤压,且其本身不会转动。
56.卡紧件206还包括活动块206d、复位弹簧206e以及固定弹簧206f,固定环206c上开设有安装孔l,活动块206d滑动于安装孔l内,复位弹簧206e一端与活动块206d固定,另一端与柔性杆206a接触,活动环204a内壁开设有环形槽v,其与活动块206d对应,固定弹簧206f两端分别与安装管201和活动环204a固定。
57.活动块206d与活动环204a接触的一面成倾斜状,当活动环204a靠近活动块206d时能够将其向安装孔l内挤压,此处的对应为:当需要绕线板203转动时,再次将其向内侧挤压一定的距离,使得活动块206d通过复位弹簧206e的推力插接在环形槽v内,同时限位勾206b会从限位槽j内脱离,然后通过固定弹簧206f推动活动环204a向外侧移动,此时固定环206c会跟随其移动,而固定环206c在移动时对柔性杆206a进行挤压,使其向内侧倾斜,持续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勾206b与活动块206d接触,并推动活动块206d使其从环形槽v内脱离,然后由于柔性杆206a自身的韧性,固定环206c会被其挤压复位,此时工作人员稍微转动绕线板203即可使得固定勾202c从勾槽s内脱离,然后工作人员即可随意转动绕线板203。
58.在使用时,通过绕线板203使得工作人员能够更加便利的整理控制柜101内的线,整理完成后,工作人员将绕线板203向内侧推动,固定勾202c会沿着斜板204c滑动至勾槽s内,且倒刺会卡在槽内,使得固定勾202c和绕线板203无法转动,进而对其进行限位,同时通过弹簧使得绕线板203和连接板202a始终受到向外侧移动的推力,从而使得倒刺能够更加稳固的卡在槽内,且由于活动环204a在此过程中能够转动,从而使得连接板202a和固定勾202c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能通过推动斜板204c而使得固定勾202c滑动至勾槽s内,然后继续将绕线板203向内侧推动,活动环204a被绕线板203和连接板202a向内侧挤压时,齿牙205a会与齿板205b啮合,从而通过齿板205b和齿牙205a对活动环204a限位,避免其发生转动,即可对绕线板203和连接板202a进行限位,使其在束线完成后不会转动,进而避免了在
日常使用过程中绕线板203意外转动而造成线条紊乱的情况发生,同时柔性杆206a被活动环204a挤压向内移动,直至限位勾206b卡接在限位槽j内,即可通过限位勾206b和柔性杆206a对活动环204a进行限位,使其无法向外侧移动,即齿牙205a不会与齿板205b分离,使得绕线板203的限位更加稳固,避免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意外转动;
59.当需要绕线板203转动时,再次将其向内侧挤压一定的距离,使得活动块206d通过复位弹簧206e的推力插接在环形槽v内,同时限位勾206b会从限位槽j内脱离,然后通过固定弹簧206f推动活动环204a向外侧移动,此时固定环206c会跟随其移动,而固定环206c在移动时对柔性杆206a进行挤压,使其向内侧倾斜,持续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勾206b与活动块206d接触,并推动活动块206d使其从环形槽v内脱离,然后由于柔性杆206a自身的韧性,固定环206c会被其挤压复位,此时工作人员稍微转动绕线板203即可使得固定勾202c从勾槽s内脱离,然后工作人员即可随意转动绕线板203,该装置使得绕线板203的转动和固定都十分便利,只需工作人员采用推拉的动作即可完成,无需借助额外的工具,极大的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60.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柜体组件(100),包括控制柜(101)、门板(102)、活动框(103)、固定框(104)、导流板(105)以及散热件(106),所述门板(102)设置于所述控制柜(101)上,所述活动框(103)位于所述控制柜(101)内,所述固定框(104)固定于所述控制柜(101)内,且位于所述活动框(103)上方,导流板(105)固定于所述活动框(103)内壁,所述散热件(106)设置于所述控制柜(101)外侧;以及绕线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控制柜(101)内,并位于所述导流板(105)内侧,包括安装管(201)、连接件(202)、绕线板(203)、活动件(204)、限位件(205)以及卡紧件(206),所述安装管(201)固定于所述控制柜(101)内侧,所述连接件(202)设置于所述安装管(201)内,所述绕线板(203)固定于所述连接件(202)上,且位于所述安装管(201)外侧,所述活动件(204)设置于所述安装管(201)内,所述限位件(205)位于所述活动件(204)上,所述卡紧件(206)固定于所述安装管(201)内,且与所述活动件(204)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106)包括散热器(106a)、导风管(106b)、抽风机(106c)以及集尘管(106d),所述散热器(106a)固定于所述控制柜(101)上,所述导风管(106b)一端与所述散热器(106a)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柜(101)内,所述抽风机(106c)固定于所述控制柜(101)侧面,所述集尘管(106d)一端与所述抽风机(106c)固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柜(101)内。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2)包括连接板(202a)、连接杆(202b)以及固定勾(202c),所述连接板(202a)滑动于所述安装管(201)内,所述连接杆(202b)一端与所述连接板(202a)固定,另一端与所述绕线板(203)固定,所述固定勾(202c)均布于所述连接板(202a)内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02)还包括受力盘(202c)以及凸块(202d),所述受力盘(202c)固定于所述绕线板(203)外侧,所述凸块(202d)固定于所述受力盘(202c)侧面。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204)包括活动环(204a)、限位环(204b)以及斜板(204c),所述限位环(204b)滑动于所述安装管(201)内,所述活动环(204a)滑动于所述限位环(204b)内,所述斜板(204c)均布于所述活动环(204a)外侧,所述斜板(204c)上开设有勾槽(s),所述固定勾(202c)与所述勾槽(s)对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204)还包括第一滑块(204d),固定于所述活动环(204a)两侧,所述限位环(204b)内侧开设有第一滑槽(m1),所述第一滑块(204d)滑动于所述第一滑槽(m1)内。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件(204)还包括第二滑块(204e),固定于所述限位环(204b)两侧,所述安装管(201)上开设有第二滑槽(m2),所述第二滑块(204e)滑动于所述第二滑槽(m2)内。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205)包括齿牙(205a)以及齿板(205b),所述齿牙(205a)固定于所述活动环(204a)表面,且位于所述限位环(204b)内侧,所述齿板(205b)与所述安装管(201)内壁固定,且与所述齿牙(205a)配合,所述限位环(204b)上开设有通孔(k),所述齿板(205b)与所述通孔(k)对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件(206)包括柔性杆(206a)、限位勾(206b)以及固定环(206c),所述柔性杆(206a)均布于所述安装管(201)内壁,所述限位勾(206b)与所述柔性杆(206a)外侧端部固定,所述固定环(206c)滑动于所述柔性杆(206a)外侧,所述活动环(204a)内壁开设有限位槽(j),其与所述限位勾(206b)对应。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件(206)还包括活动块(206d)、复位弹簧(206e)以及固定弹簧(206f),所述固定环(206c)上开设有安装孔(l),所述活动块(206d)滑动于所述安装孔(l)内,所述复位弹簧(206e)一端与所述活动块(206d)固定,另一端与所述柔性杆(206a)接触,所述活动环(204a)内壁开设有环形槽(v),其与所述活动块(206d)对应,所述固定弹簧(206f)两端分别与所述安装管(201)和所述活动环(204a)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弹性电力通信传输网控制系统,包括柜体组件,包括控制柜、门板、活动框、固定框、导流板以及散热件,所述门板设置于所述控制柜上,所述活动框位于所述控制柜内,所述固定框固定于所述控制柜内,且位于所述活动框上方,导流板固定于所述活动框内壁,所述散热件设置于所述控制柜外侧;以及绕线组件,设置于所述控制柜内,并位于所述导流板内侧。本发明通过绕线组件使得控制柜内的线条整理起来更加方便,极大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且通过散热件提高其内部散热效率。且通过散热件提高其内部散热效率。且通过散热件提高其内部散热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朱红杰 陈宇民 罗海林 崔晨 苏蓉 杨永周 李洋 李树东 鲁双贵 杨宗铭 周键宇 杨永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保山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22.03.16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5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