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油气回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
背景技术:2.码头油气回收设施的建设起步较晚,实际运行经验不足。随后在沿海稳步推广原油码头油气回收,港口码头中安装油气回收设施的越来越多,而且码头油气回收设施的连续运行基本能满足装船的连续性,但是使用效果参差不齐,能耗比较大。现有技术如“一种码头油气回收装置”(cn2013104309861)解决了装置连续性运行问题,但是对于化工品类vocs废气,因深冷无备用冷场,其无法实现码头24h连续运行。且现有轮油码头油气回收设施存在油气温度波动大且机组能耗比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3.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通过该方法可实现连续的油气回收的同时,油气温度波动小且能耗小。
4.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s1)自油气入口送入的待处理油气送入油气系统,依次经过油气系统中的回热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以及气氟换热器,通过与制冷系统送出的制冷剂换热将油气液化,经过气氟换热器处理后的油气再次送入回热换热器,在回热换热器中换热后排出;
6.(s2)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以及三级制冷系统;一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分别送入预冷换热器以及浅冷换热器与油气换热;二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送入气氟换热器与油气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送入蒸发冷凝器;三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送入深冷换热器与油气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回到三级制冷系统的制冷压缩机进行制冷循环;
7.(s3)当系统需要融霜时,从一级制冷系统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送入浅冷换热器进行融霜,从三级制冷系统送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送入深冷换热器进行融霜。
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浅冷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所述深冷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
9.具体地,本发明所述油气系统包括与油气入口连通的风泵、与风泵连接的回热换热器、与回热换热器的热侧气路出口连接的预冷换热器、分别与预冷换热器的气路出口连接的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的气路出口连接的第一深冷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浅冷换热器的气路出口连接的第二深冷换热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的出口连接的气液分离罐、与所述气液分离罐的气路出口连接的气氟换热器、与所述气氟换热器的气路出口连接的回热换热器。
1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压缩机以及与所述一级制冷压缩机制冷剂出口连接的一级冷凝器,所述一级冷凝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预
冷换热器、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二级制冷系统包括二级制冷压缩机、与所述二级制冷压缩机出口连接的二级冷凝器以及蒸发冷凝器;所述二级冷凝器的出口与气氟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蒸发侧进口与所述气氟换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三级制冷系统包括三级制冷压缩机以及与三级制冷压缩机连接的蒸发冷凝器;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出口分别与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的进口连接。
1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分别引出两路冲霜支路与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与第二浅冷换热器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分别引出两路冲霜支路与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与第二深冷换热器连接。
1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自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引出两路冲霜支路送出的制冷剂与一级冷凝器出口送出的制冷剂汇合;自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引出的两路冲霜支路将换热后的制冷剂再次与送入蒸发冷凝器的制冷剂汇合。
1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引出的两路冲霜支路的入口以及两路冲霜支路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切换控制阀。
1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预冷换热器的进口设置有预冷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的进口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浅冷换热器的进口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出口与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出口与所述第二深冷换热器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四节流元件;和/或所述气氟换热器的出口以及蒸发冷凝器的蒸发侧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五节流元件。
1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浅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与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与所述第二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七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
1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油气系统还配套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油气入口与风泵之间的压力变送器以及切断阀。本发明的控制系统还包括了第一差压变送器、第二差压变送器,另外还包括控制回路的三通换向阀和控制元件,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元件为plc控制模块,集成西门子控制软件或ge及其他控制软件。
1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中所述的第一至第八控制阀均为气动双作用的低温切断阀。
18.本发明所述的低温切换阀,包括阀体、设置于阀体内的阀座、与阀座连接的阀芯元件、与所述阀芯元件上端固定的推杆以及设置在所述推杆顶端的气缸,所述阀芯元件外周为阀腔;所述阀芯元件包括由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外周的波纹管节、以及设置在所述波纹管节下端的阀芯以及设置在所述波纹管节上端的封板,所述封板与所述连接杆之间密封。
1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缸包括缸套、设置在所述缸套上下两端的上缸盖以及下缸盖、设置在所述上缸盖上的第一气源接口、设置在下缸盖上的第二气源
接口以及设置于所述缸套内的活塞,所述活塞底端与推杆连接;和/或所述阀体与阀腔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固定。
20.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波纹管节包括连接段、固定板以及设置于所述阀芯以及固定板之间的波纹段。
21.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座通过第二螺栓与所述阀芯元件固定。
22.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芯元件与所述阀体之间设置有阀腔垫片。
23.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腔垫片材料为聚四氟乙烯。
24.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腔顶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第一连接法兰通过第一立柱与下缸盖固定。
25.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腔的顶部与所述推杆之间设置有防尘圈、填料以及o型圈。
26.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阀腔的顶部与所述推杆底端通过第一螺母固定。
27.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活塞与所述气缸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活塞环。
28.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缸盖与所述下缸盖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固定。
29.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差压变送器;所述第二浅冷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差压变送器。
30.作为优选,所述回热换热器为30℃冷场换热器,无冰堵隐患;所述预冷换热器为4℃ (可调)冷场换热器,无冰堵隐患;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a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b为-25℃ (可调)冷场换热器;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为-70℃(可调)冷场换热器。
31.有益效果:(1)本发明通过设置不同的换热器,保证油气回收处理过程中换热器在正常工作中无冰堵风险,回热换热器利用温差回热,不结霜;控制预冷换热器的温度高于油气露点温度,不要结霜;气氟换热器利用低温油气的冷量给制冷剂过冷,管程走的高温制冷剂,油气为温升过程,不会结霜,其冷量被第二制冷系统制冷剂吸收,用于过冷提高制冷能效;(2)本发明将存在冰堵隐患的浅冷换热器和深冷换热器设为两个,油气系统分为两路,分别为a通道和b通道,一路正常工作,一路备用,可以保证整个装置连续运行,由于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冰堵现象不可回避,当其中一个油气通道出现冰堵时,切换到另一个油气通道,原通道采用高温制冷剂进行融霜,给通道清障,待用;满足了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设施连续性运行的要求;(3)本发明进一步在a通道以及b 通道的浅冷换热器以及深冷换热器之间分别设置差压变送器,测定油气通道的差压值和运行时间,选择合适的油气通道,保证装置的连续性;(4)本发明的油气回收过程中的温度波动小,本发明的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能精准调节制冷剂流量而有效稳定各级冷场油气温度;其次,本发明控制阀采用多重密封保护的零泄漏气动双作用活塞低温切断阀,既避免制冷剂外部泄漏又避免制冷剂内部泄漏进而维持温度波动;最后,本发明的装置在通道切换时,通过控制系统给备用油气通道提前预冷,当备用通道达到设定温度后再实施切换,如此切换过程中温度波动可控制在
±
4℃。(6)
本发明的油气回收能耗低:既设有回热换热器初步能量回收,又设有气氟换热器降低制冷剂过冷度提高制冷压缩机能效,另外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底部设有油冷回收器提高制冷压缩机能效;(7)本发明通过单压缩机控制双路冷场系统,至少降低机组40%的能耗。
附图说明
32.图1是本发明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的油气系统示意图;
33.图2是本发明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的一级制冷系统示意图;
34.图3是本发明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的二级制冷和三级制冷系统示意图;
35.图4是本发明的低温切换阀的爆炸图;
36.图5是本发明的低温切换阀中的阀芯元件的剖视图;
37.图6是本发明的低温切换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8.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9.(s1)自油气入口送入的待处理油气送入油气系统,依次经过油气系统中的回热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以及气氟换热器,通过与制冷系统送出的制冷剂换热将油气液化,经过气氟换热器处理后的油气再次送入回热换热器,在回热换热器中换热后排出;
40.(s2)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以及三级制冷系统;一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分别送入预冷换热器以及浅冷换热器与油气换热;二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送入气氟换热器与油气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送入蒸发冷凝器;三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送入深冷换热器与油气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送三级制冷系统的制冷压缩机进行制冷剂循环;
41.(s3)当系统需要融霜时,从一级制冷系统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送入浅冷换热器进行融霜,从三级制冷系统送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送入深冷换热器进行融霜。
42.具体地,本发明的油气系统包括第一阻火器101、凝液罐102、风泵103、第二阻火器104、回热换热器105、预冷换热器106、第一浅冷换热器107、第二浅冷换热器108、第一深冷换热器109、第二深冷换热器110、气液分离罐111和气氟换热器112。凝液罐 102的进口与油气进口相连,凝液罐102的出口与风泵103的进口相连,风泵103的出口与回热换热器105的热侧气路进口相连,凝液罐102的进口与油气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一阻火器101,风泵103的出口与回热换热器105的热侧气路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二阻火器104,本实施例中,风泵103为防爆变频罗茨风泵,第一阻火器101为防爆轰型阻火器,第二阻火器104为防爆燃型阻火器。
43.油气在风泵103的作用下送入回热换热器105,回热换热器105的热侧气路出口与预冷换热器106进口相连,预冷换热器106的气路出口分两路分别与第一浅冷换热器107 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108进口相连,第一浅冷换热器107的气路出口与第一深冷换热器 109进口相连,第二浅冷换热器108的气路出口与第二深冷换热器110进口相连,第一深冷换热器109和第二深冷换热器110出口通过三通换向阀204与气液分离罐111进口相连,气液分离罐111的气路出口与气氟换热器112进口相连,气氟换热器112的气路出口与回热换热器105的冷侧气路进口相连,回热换热器105的冷侧气路出口达标排放或与后级工艺入口相连。
44.如图2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级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压缩机301(防爆制冷压缩机)、一级油分离器302(高效油分离器)、一级冷凝器303、预冷节流元件304、第一节流元件305、第二节流元件306和一级气液分离器311;一级制冷压缩机301的制冷剂出口与一级油分离器302的进口连接,一级油分离器302的制冷剂出口与一级冷凝器303 的制冷剂入口连接,一级冷凝器303的制冷剂出口分别设置有三个并联的换热支路,该三个并联的换热支路的出口分别与一级气液分离器311的入口连接,相连构成一级制冷循环回路;三个并联的换热之路分别为第一换热支路、第二换热支路以及第三换热支路,第一换热支路包括设置在预冷换热器106进口处的预冷节流元件304和预冷换热器106,第二换热支路包括设置在第一浅冷换热器107进口处的第一节流元件305和第一浅冷换热器107,第三换热支路包括设置在第二浅冷换热器108入口处的第二节流元件306和第二浅冷换热器108。一级制冷系统的第一浅冷换热器107和第二浅冷换热器108由一级制冷压缩机301控制,可以交替制冷降温和制热融霜。(本实施例中,节流元件为电子膨胀阀,能精准调节制冷剂流量而有效稳定各级冷场油气温度,保障了装置切换过程中温度波动小)。
45.在一级制冷系统中,自一级油分离器的出口处引出两路冲霜系统(一级冲霜系统),冲霜支路一(冲霜1)送出的高温制冷剂入口通过第一电磁阀901与第一控制阀307和第一浅冷换热器107中间管道相连,低温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三控制阀309与第一节流元件305和第一浅冷换热器107中间管道相连;冲霜支路二(冲霜2)高温制冷剂入口通过第二电磁阀902与第二控制阀308和第二浅冷换热器108中间管道相连,低温制冷剂出口通过第四控制阀310与第二节流元件306和第二浅冷换热器108中间管道相连。冲霜支路一中的低温制冷剂经过第三控制阀309送出至一级冷凝器303的出口,冲霜支路二中的低温制冷剂经过第四控制阀310一级冷凝器303的出口。
46.如图3所示,二级制冷系统包括二级制冷压缩机401(防爆制冷压缩机)、二级油分离器402、二级冷凝器403、第五节流元件404、蒸发冷凝器600和二级气液分离器405;二级制冷压缩机401的制冷剂出口与二级油分离器402的进口相连,二级油分离器402 的出口与二级冷凝器403的进口相连,二级冷凝器403将制冷剂送入气氟换热器112换热后,从气氟换热器112送出的制冷剂再次送入蒸发冷凝器600,从蒸发冷凝器600送出的制冷剂进入二级制冷压缩机401,第五节流元件404设置在气氟换热器112的出口以及蒸发冷凝器600的蒸发侧进口之间。
47.三级制冷系统包括三级制冷压缩机501(防爆制冷压缩机)、与三级制冷压缩机501 连接的三级油分离器502(高效油分离器)、与三级油分离器502连接的蒸发冷凝器600、第三节流元件503、第四节流元件504、三级气液分离器509和设置在蒸发冷凝器600 进口的切换控制阀510。三级制冷系统设置有两个并联的两个深冷换热支路,其中第一深冷换热支路包括设置在第一深冷换热器109进口的第三节流元件503和第一深冷换热器109,第二深冷换热支路包括设置在第二深冷换热器110进口的第四节流元件504和第二深冷换热器110。三级制冷系统的第一深冷换热器109和第二深冷换热器110由三级制冷压缩机501控制,可以交替制冷降温和制热融霜。本发明的二级制冷系统和三级制冷系统共用蒸发冷凝器600,构成一个双机复叠制冷系统。
48.本发明的三级制冷系统中,自三级油分离器502的出口引出两路冲霜系统(二级冲霜系统),冲霜支路三(冲霜3)的高温制冷剂入口通过第三电磁阀903与第五控制阀 505和
第一深冷换热器109中间管道相连,低温制冷剂出口通过第七控制阀507与第三节流元件503和第一深冷换热器109中间管道相连。冲霜支路四(冲霜4)的高温制冷剂入口通过第四电磁阀904与第六控制阀506和第二深冷换热器110中间管道相连,低温制冷剂出口通过第八控制阀508与第四节流元件504和第二深冷换热器110中间管道相连。冲霜支路三中的低温制冷剂自第七控制阀507送至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冲霜支路四中的低温制冷剂自第八控制阀508送至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切换控制阀 510设置两路冲霜系统的制冷剂的进口与两路冲霜系统的制冷剂出口之间。
49.本发明通过差压变送器测定油气通道的差压值和运行时间,选择合适的油气通道,保证装置的连续性参数,如设定压差值20kpa、设定运行时间如12h,两者任一达到设定值说明当前通道冻堵,控制系统对另一通道先进行预冷再切换。
50.本发明与油气系统配套设置的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油气入口管道上的压力变送器 200以及切断阀201,设置在第一浅冷换热器107以及第一深冷换热器109之间的第一差压变送器202,设置在第二浅冷换热器108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110之间的第二差压变送器203,分别与第一深冷换热器109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110的出口连通的三通换向阀204和用于控制整个系统工作状态的控制元件205(plc);控制系统的压力变送器 200和风泵103联锁,第一差压变送器202以及第二差压变送器203和三通换向阀204 联动,控制元件205把油气系统和制冷系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自动可靠运行。
51.本发明中,第一控制阀307、第二控制阀308、第三控制阀309、第四控制阀310、第五控制阀505、第六控制阀506、第七控制阀507、第八控制阀508为采用多重密封保护的零泄漏活塞式气动双作用的低温切断阀700,整体不锈钢材质。第一~第八控制阀为多重密封保护的零泄漏气动双作用活塞低温切断阀及缜密的控制系统,保障了装置切换过程中温度波动小。
52.此外,作为本领域常识,一级制冷系统还可在一级冷凝器303后设贮液器、干燥过滤器;同理,二级制冷系统还可在二级冷凝器403后设贮液器、干燥过滤器;三级制冷系统还可在蒸发冷凝器600后设贮液器、干燥过滤器。
53.如图4-图6所示,低温切断阀700的结构为:包括阀体701、设置于阀体701内的阀座702、与阀座702连接的阀芯元件703、与阀芯元件703上端固定的推杆704以及设置在推杆704顶端的气缸705,阀芯元件703外周为阀腔706。
54.阀体701有三个密封面,两端分别为阀体701的进口以及出口,顶部为连接端口,阀体701的进口和出口的密封端面为法兰结构,本实施例中法兰结构选用松套法兰,密封性好,且耐腐蚀又易维护安装。阀体701的连接端口通过阀座702、阀腔垫片707以及阀芯元件703形成的密封面,阀座702通过第二螺栓7021与阀芯元件703固定。本发明阀体701的连接端口为常规静态密封面,无泄漏隐患。
55.具体地,本发明的阀体701的进口以及出口之间设置有通过阀座702上下移动而实现开启或关闭的通道7011。阀座702中间设置有螺栓穿过的安装孔,第二螺栓7021通过安装孔与阀芯元件703固定,阀体701上端面(连接端口)的筒壁处设置有与阀芯7033 连接的台阶。
56.阀芯元件703包括连接杆7031、波纹管节7032、设置在波纹管节7032下端的阀芯7033以及设置在波纹管节7032上端的封板7034,连接杆7031一端通过第二螺栓1021 与阀
座702固定连接,连接杆7031顶端与推杆704固定。如图4~6所示,阀芯7033与阀体701的连接端口7012的内径等径,实现连接端口的密封,同时,在阀芯7033与阀体701的连接处设置有阀腔垫片707,加强密封效果,防止泄露。连接杆7031穿过阀芯 7033与推杆704固定。为了避免连接杆7031上下移动时,部分制冷剂通过两者的空隙进入至阀体706,本发明在阀芯7033上方设置了一段波纹管节7032,波纹管节7032套设在连接杆7031外周,波纹管节7032底端与阀芯7033的上表面固定密封,阀芯7033 上端与封板7034固定密封,使得上窜的制冷剂进入波纹管节7032与连接杆7031之间形成的腔体,且封板7034与连接杆7031之间完全密封,封板7034随着连接杆7031上下移动,保证制冷剂不会从封板7034与连接杆7031之间泄露。封板7034起到了固定波纹管节7032以及密封的作用。封板7034的外径与阀腔706的内壁贴合,可沿着阀腔 706内壁上下移动。阀芯元件703设置的波纹管节7032有很好的弹性位移量和刚度;阀开启时,介质制冷剂在波纹管节7032与连接杆7031组成的腔体内,而且制冷剂骤冷骤热引起的体积变化通过波纹管自行补偿消除热应力,避免泄漏,提高阀门的使用寿命。阀芯元件703外周设置的阀腔706底端(下端面)为法兰结构,阀腔706的下端面与阀体701的密封端面之间第一螺栓1061固定。阀腔706顶端(上端面)设置有第一连接法兰708,第一连接法兰708通过第一立柱7062与下缸盖7053固定。
57.气缸705包括缸套7051、设置在缸套7051上下两端的上缸盖7052以及下缸盖7053、设置在上缸盖7052上的第一气源接口7054、设置在下缸盖7053上的第二气源接口7055、设置于缸套7051内的活塞7056,活塞7056底端与推杆704连接,活塞7056与气缸705 的内壁之间设置有活塞环7057,上缸盖7052与下缸盖7053之间通过第二螺栓7058固定。
58.阀腔706的顶部与推杆704底端通过第一螺母7066固定,此外,阀腔706的顶部与推杆704之间设置有防尘圈7063、填料7064以及o型圈7065。
59.本发明的活塞式气动低温切换阀的工作方法为:上缸盖7052设有第一气源接口 7054,第一气源接口7054接收到输入信号,仪表风在此接口引入,压力下压活塞7056,带动推杆704、阀芯元件703以及阀座702,使得阀座702移动到极限位置而关闭切换阀;下缸盖7053设有第二气源接口7055,第二气源接口7055接收到输入信号,仪表风在此接口引入,压力上推活塞7056,带动推杆704、阀芯元件703以及阀座702,使阀座702离开阀体701中心通道开启切换阀。本发明的低温切换阀可以与电磁阀使用,低温切换阀通过电磁阀控制仪表风,进而控制低温切换阀开启,使本发明的低温切换阀控制更加方便、响应快捷。
60.本发明的切换阀通过的流体介质为制冷剂,其工作温度范围从-100℃至120℃,而且工作温度瞬时能从最低点升到最高点,也能从最高点降到最低点,本发明通过波纹管节的设置,使得本发明的切换阀能承受-100℃至120℃的骤冷骤热而引起的热应力变化,提高活塞式气动低温切换阀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固定的阀芯实现制冷剂的第一次密封,并且通过封板将从阀芯处进入的制冷剂密封在波纹管节与连接杆形成的腔体内,实现了第二次密封,阀关断时进出两侧严密无串气,同时,阀体内介质对外界零泄漏。
61.本发明油轮码头油气回收在a通道顺畅情况下:
62.一级制冷系统工作时由一级制冷压缩机301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经一级油分离器302分油后进入一级冷凝器303被冷凝成高压制冷剂液体,分两路经预冷节流元件 304和第一节流元件305降压成低温低压的汽液两相混和物,分别进入预冷换热器106 和第一浅冷换热器107,低温低压的汽液两相混和物在预冷换热器106和第一浅冷换热器107内
23y,功率14.3kw,第二级防爆压缩机为中国台湾fusheng螺杆压缩机csr170-ex,功率34.6kw,第三级防爆压缩机为德国bitzer活塞压缩机6he-28y,功率12.4kw,风冷换热器用防爆轴流风机为苏州瑞波,功率4.0kw,机组功率合计为70.8kw,单位能耗0.236kw/(m3/h),提高了47.5%能效。
73.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发明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不限于纯冷凝式油气回收装置,也可以变成冷凝+吸附、冷凝+吸收组合式,也可以增设氧化催化功能等,均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1.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自油气入口送入的待处理油气送入油气系统,依次经过油气系统中的回热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以及气氟换热器,通过与制冷系统送出的制冷剂换热将油气液化,经过气氟换热器处理后的油气再次送入回热换热器,在回热换热器中换热后排出;(s2)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系统、二级制冷系统以及三级制冷系统;一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分别送入预冷换热器以及浅冷换热器与油气换热;二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送入气氟换热器与油气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送入蒸发冷凝器;三级制冷系统将制冷剂送入深冷换热器与油气换热,换热后的制冷剂回到三级制冷系统的制冷压缩机进行制冷循环;(s3)当系统需要融霜时,从一级制冷系统送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送入浅冷换热器进行融霜,从三级制冷系统送入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送入深冷换热器进行融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浅冷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所述深冷换热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制冷系统包括一级制冷压缩机以及与所述一级制冷压缩机制冷剂出口连接的一级冷凝器,所述一级冷凝器的出口分别与所述预冷换热器、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所述二级制冷系统包括二级制冷压缩机、与所述二级制冷压缩机出口连接的二级冷凝器以及蒸发冷凝器;所述二级冷凝器的出口与气氟换热器的制冷剂进口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的蒸发侧进口与所述气氟换热器的出口连接;所述三级制冷系统包括三级制冷压缩机以及与三级制冷压缩机连接的蒸发冷凝器;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出口分别与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的进口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分别引出两路冲霜支路与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与第二浅冷换热器连接;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分别引出两路冲霜支路与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与第二深冷换热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自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引出两路冲霜支路送出的制冷剂与一级冷凝器出口送出的制冷剂汇合;自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引出的两路冲霜支路将换热后的制冷剂再次与送入蒸发冷凝器的制冷剂汇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引出的两路冲霜支路的入口以及两路冲霜支路的出口之间设置有切换控制阀。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换热器的进口设置有预冷节流元件,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的进口设置有第一节流元件,所述第二浅冷换热器的进口设置有第二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出口与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三节流元件,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出口与所述第二深冷换热器的进口之间设置有第四节流元件;所述气氟换热器的出口以及蒸发冷凝器的蒸发侧进口之间设置有第五节流元件。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一级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浅冷换
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浅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与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五控制阀,所述蒸发冷凝器的冷凝侧进口与所述第二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六控制阀;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以及第二深冷换热器的出口分别设置有第七控制阀和第八控制阀。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气系统设置有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油气入口的压力变送器以及切断阀。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浅冷换热器与所述第一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一差压变送器;所述第二浅冷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深冷换热器之间设置有第二差压变送器。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轮码头油气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自油气入口送入的待处理油气送入油气系统,依次经过油气系统中的回热换热器、预冷换热器、浅冷换热器、深冷换热器以及气氟换热器,通过与制冷系统送出的制冷剂换热将油气液化,经过气氟换热器处理后的油气再次送入回热换热器,在回热换热器中换热后排出;当系统需要融霜时,将的高温高压制冷剂送入浅冷换热器和深冷换热器进行融霜。本发明既保证了油轮码头油气回收装置的冷场温度波动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 张贵德 缪志华 刘金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都乐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