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05-17  96



1.本发明涉及柞蚕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2.柞蚕属鳞翅目大蚕蛾科,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泌丝昆虫,产茧量占世界总量的90%以上,已成为重点蚕区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山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3.柞蚕在野外柞园中放养,受非生物因子(低温冷害、强风、暴雨、高温、干旱、日晒、营养、饥饿、农药污染等)和生物因子(病毒、细菌等)的影响极大,尤其是近年来柞园土壤肥力下降,柞树叶质老硬和秋柞树早烘现象时常发生,造成蚁蚕遗失率高,壮蚕软化病频繁发生,严重影响我省柞蚕茧的产量。
4.饥饿是动物生长的不利因素之一,可以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代谢、组织结构、营养、生理生化、酶活性和免疫能力、防病害能力、繁殖习性和存活等,柞蚕是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在整个世代中,仅通过幼虫期取食柞叶获得营养物质供蚕体生长发育和生命活动所需,已有的研究表明,当蚕发生饥饿时会利用机体储存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从而影响蚕体内正常的代谢活动和引起内源性储存物质的消耗,饥饿时间越长,消耗的体能就越多,其体质量下降也越多,并直接影响到蚕的生长发育及主要的经济性状成绩,由于食物的需求量、饲养密度及柞叶质量等因素,柞蚕在其生命周期中会面临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饥饿和营养不良会给柞蚕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包括自身免疫力下降,生命力、抗病性降低,代谢变慢,使得生长受阻,个体存活受到挑战,产茧量、蚕茧品质、产卵量和蚕卵品质等均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柞蚕耐饥饿和营养胁迫能力的研究对于选育适应性强的抗逆柞蚕品种具有重要意义,家蚕受到饥饿胁迫后,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丝腺中的dna合成受到抑制,进而减少了吐丝量,导致家蚕的经济性状茧层率降低;饥饿家蚕12 h,血淋巴中海藻糖的浓度先增加后降低;在叉头框转录因子o亚族(forkhead box transcription factor o,foxo) 的诱导下,饥饿能促进家蚕丝腺程序性细胞死亡。
5.但是本领域内尚无关于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柞蚕品种选育方法的相关技术。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亲本筛选:收集12份各具特点的柞蚕品种单蛾制种,每个品种各放养10个单蛾区,调查产卵量、实用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利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算得各品种综合生产性能的综合得分,并对综合生产性能进行排序,筛选出经济性状和生命力性状优良的柞蚕品种;步骤2、亲本组配:选择优质、丰产、饲料转化效率高的柞蚕品种辽蚕582为母本,选择抗病性强的柞蚕品种抗大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1代;步骤3、杂交选育:f1代在一日产卵量及实用孵化率优选的基础上,进行野外收蚁,并在壮蚕期对杂交种进行鉴定,剔除体色杂和发育参差不齐的蛾区,去伪存真,对于真杂交种混合窝茧,混合收获,筛选茧质优良及茧色一致的f1个体留种自交,获得f2代;采用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的方法对f2代进行放养,收茧后对产量性状、生命力性状和茧质性状进行鉴定,选择优良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继代;f
3-f7代重复f2代的步骤,最终形成性状稳定的柞蚕品系;f
8-f9代进行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f
8-f
13
代进行3年6代的纯种小区比较试验和扩繁试验,最终得到抗逆抗病性强、优质丰产的柞蚕新品种。
8.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步骤1中单蛾制种放养采用柞蚕生产中现行实用柞蚕品种。
9.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步骤2中配制杂交种所需柞蚕品种,要从综合得分高的品种中选择父母本,并从母本、父本中选择单区产茧量高、发病率低和优茧率高的蛾区作为杂交用种。
10.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f2代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放养具体方法如下:稚蚕期:选择卵产出率高、产卵多而快和实用孵化率高的40个蛾区放养,孵化前在收蚁袋中放入提前阴干的柞叶,防止孵化后的蚁蚕在饥饿期间相互抓伤感染,柞蚕卵孵化当天下午将未孵化的柞蚕卵取出淘汰并计数,对于已孵化的稚蚕于常温条件下饥饿36小时,然后正常收蚁于3-5年生的柞树上放养,营养胁迫后移入二把场时计录每个蛾区的存活个体数,选择存活率高、发育齐速的蛾区继代;壮蚕期:剔除具有杂色蚕和弱小蚕多的蛾区,并进行个体选择;茧期:收茧后对产量性状、生命力性状和茧质性状进行鉴定,选择优良的蛾区和个体继代。
11.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f
8-f9代的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方法如下:s1:选择两个系,分别为采用耐饥饿与营养胁迫放养和未采用耐饥饿与营养胁迫放养;s2:从每个系中各选择优质种蛾20头,产卵一昼夜后,选择产卵多而快、产出率高的蛾区种卵相互混合,每个系各5次重复,每次重复各4g卵量,孵化后饥饿36小时,再于3-5年生柞树收蚁放养,移入二把场时调查存活率,收茧后调查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
12.作为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方案:小区比较试验具体方法如下:每个品种放养16个重复区,收获后调查单蛾产卵量、实用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从f2代开始对幼虫期的稚蚕进行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的人工选择,并且连续施压了6代,解决了柞蚕生产中由于柞园土壤恶化所引起的柞叶老硬和秋柞树早烘现象,降低了柞蚕幼虫遗失率高、软化病频发的问题,而在传统的品种选育过程中仅依靠自然选择的力量进行自然淘汰生命力较弱的个体,甚至在稚蚕期人为地给予保护,导致育成的品种抗逆抗病性差,无法满足柞蚕生产的需求;采取稚蚕期人工选择为主,自然选择为辅,壮蚕期有机接合的选择方法,具有针对性强,效果好、效率高,可大大地缩短育种年限;在稚蚕期进行人工选择,可大大降低环境误差(柞蚕放养于野外,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大,生存的时间越长,蛾区和个体间由于环境的不一致所造成的差异越大),提高选择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14.图1为柞蚕新品种选育方法的育种技术路线。
具体实施方式
1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亲本筛选:收集12份各具特点的柞蚕品种单蛾制种,每个品种各放养10个单蛾区,调查产卵量、实用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利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算得各品种综合生产性能的综合得分,并对综合生产性能进行排序,筛选出经济性状和生命力性状优良的柞蚕品种;步骤2、亲本组配:选择优质、丰产、饲料转化效率高的柞蚕品种辽蚕582为母本,选择抗病性强的柞蚕品种抗大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1代;步骤3、杂交选育:f1代在一日产卵量及实用孵化率优选的基础上,进行野外收蚁,并在壮蚕期对杂交种进行鉴定,剔除体色杂和发育参差不齐的蛾区,去伪存真,对于真杂交种混合窝茧,混合收获,筛选茧质优良及茧色一致的f1个体留种自交,获得f2代;采用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的方法对f2代进行放养,收茧后对产量性状、生命力性状和茧质性状进行鉴定,选择优良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继代;f
3-f7代重复f2代的步骤,最终形成性状稳定的柞蚕品系;f
8-f9代进行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f
8-f
13
代进行3年6代的纯种小区比较试验和扩繁试验,最终得到抗逆抗病性强、优质丰产的柞蚕新品种。
16.进一步的,步骤1中单蛾制种放养采用柞蚕生产中现行实用柞蚕品种。
17.进一步的,步骤2中配制杂交种所需柞蚕品种,要从综合得分高的品种中选择父母本,并从母本、父本中选择单区产茧量高、发病率低和优茧率高的蛾区作为杂交用种。
18.进一步的,f2代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放养具体方法如下:稚蚕期:选择卵产出率高、产卵多而快和实用孵化率高的40个蛾区放养,孵化前在收蚁袋中放入提前阴干的柞叶,防止孵化后的蚁蚕在饥饿期间相互抓伤感染,柞蚕卵孵化当天下午将未孵化的柞蚕卵取出淘汰并计数,对于已孵化的稚蚕于常温条件下饥饿36小时,然后正常收蚁于3-5年生的柞树上放养,营养胁迫后移入二把场时计录每个蛾区的存活
个体数,选择存活率高、发育齐速的蛾区继代;壮蚕期:剔除具有杂色蚕和弱小蚕多的蛾区,并进行个体选择;茧期:收茧后对产量性状、生命力性状和茧质性状进行鉴定,选择优良的蛾区和个体继代。
19.进一步的,f
8-f9代的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方法如下:s1:选择两个系,分别为采用耐饥饿与营养胁迫放养和未采用耐饥饿与营养胁迫放养;s2:从每个系中各选择优质种蛾20头,产卵一昼夜后,选择产卵多而快、产出率高的蛾区种卵相互混合,每个系各5次重复,每次重复各4g卵量,孵化后饥饿36小时,再于3-5年生柞树收蚁放养,移入二把场时调查存活率,收茧后调查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
20.进一步的,小区比较试验具体方法如下:每个品种放养16个重复区,收获后调查单蛾产卵量、实用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
21.综上所述:以优质丰产高饲料效率柞蚕品种辽蚕582为母本,以抗病性强的柞蚕品种抗大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f1代,下一代利用f1代进行自交产生f2代,并对分离群体进行个体选择,在春秋蚁蚕孵化后,常温条件下饥饿36小时,然后选择3-5年生的柞树对蚁蚕进行营养胁迫,移入二把场时选择存活率高、发育齐速的蛾区和个体继代,摘茧后选择幼虫生命率高、千粒茧重较重的蛾区留种继代,f
3-f7代重复f2代选育过程,通过自交纯合和系统选择6代以上,形成品系,经过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验证和纯种比较试验得到对不良的柞园具有更强适应性的柞蚕新品种,该品种对柞树叶质老硬的柞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耐饥饿能力,其综合生产性能达到了生产实用品种水平,解决了柞蚕生产中由于柞园土壤恶化所引起的柞叶老硬和秋柞树早烘现象,降低了柞蚕幼虫遗失率高、软化病频发的问题。
2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亲本筛选:收集12份各具特点的柞蚕品种单蛾制种,每个品种各放养10个单蛾区,调查产卵量、实用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利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算得各品种综合生产性能的综合得分,并对综合生产性能进行排序,筛选出经济性状和生命力性状优良的柞蚕品种;步骤2、亲本组配:选择优质、丰产、饲料转化效率高的柞蚕品种辽蚕582为母本,选择抗病性强的柞蚕品种抗大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获得f1代;步骤3、杂交选育:f1代在一日产卵量及实用孵化率优选的基础上,进行野外收蚁,并在壮蚕期对杂交种进行鉴定,剔除体色杂和发育参差不齐的蛾区,去伪存真,对于真杂交种混合窝茧,混合收获,筛选茧质优良及茧色一致的f1个体留种自交,获得f2代;采用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的方法对f2代进行放养,收茧后对产量性状、生命力性状和茧质性状进行鉴定,选择优良的蛾区和个体进行继代;f
3-f7代重复f2代的步骤,最终形成性状稳定的柞蚕品系;f
8-f9代进行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f
8-f
13
代进行3年6代的纯种小区比较试验和扩繁试验,最终得到抗逆抗病性强、优质丰产的柞蚕新品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单蛾制种放养采用柞蚕生产中现行实用柞蚕品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配制杂交种所需柞蚕品种,要从综合得分高的品种中选择父母本,并从母本、父本中选择单区产茧量高、发病率低和优茧率高的蛾区作为杂交用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f2代饥饿胁迫和营养胁迫放养具体方法如下:稚蚕期:选择卵产出率高、产卵多而快和实用孵化率高的40个蛾区放养,孵化前在收蚁袋中放入提前阴干的柞叶,防止孵化后的蚁蚕在饥饿期间相互抓伤感染,柞蚕卵孵化当天下午将未孵化的柞蚕卵取出淘汰并计数,对于已孵化的稚蚕于常温条件下饥饿36小时,然后正常收蚁于3-5年生的柞树上放养,营养胁迫后移入二把场时计录每个蛾区的存活个体数,选择存活率高、发育齐速的蛾区继代;壮蚕期:剔除具有杂色蚕和弱小蚕多的蛾区,并进行个体选择;茧期:收茧后对产量性状、生命力性状和茧质性状进行鉴定,选择优良的蛾区和个体继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f
8-f9代的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方法如下:s1:选择两个系,分别为采用耐饥饿与营养胁迫放养和未采用耐饥饿与营养胁迫放养;s2:从每个系中各选择优质种蛾20头,产卵一昼夜后,选择产卵多而快、产出率高的蛾区种卵相互混合,每个系各5次重复,每次重复各4g卵量,孵化后饥饿36小时,再于3-5年生柞树收蚁放养,移入二把场时调查存活率,收茧后调查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小区比较试验具体方法如下:每个品种放养16个重复区,收获后调查单蛾产卵量、实用孵化率、
收蚁结茧率、发病率、千粒茧重和千克卵收茧量。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柞蚕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柞蚕幼虫耐饥饿与营养胁迫选育方法,包括步骤1:亲本筛选、步骤2:亲本组配、步骤3、杂交选育。本发明经过耐饥饿和营养胁迫鉴定验证和纯种比较试验得到对不良的柞园具有更强适应性的柞蚕新品种,该品种对柞树叶质老硬的柞园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耐饥饿能力,其综合生产性能达到了生产实用品种水平,解决了柞蚕生产中由于柞园土壤恶化所引起的柞叶老硬和秋柞树早烘现象,降低了柞蚕幼虫遗失率高、软化病频发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焦阳 吴艳 钟亮 姜晓旭 徐亮 戚俐 宿桂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36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