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测控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手持巡检仪。
背景技术:2.现有的手持巡检设备外壳预留充电接口,工业场合长期使用时,充电接口容易变脏,会受到腐蚀,无法进行充电,降低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3.手持巡检设备可以测量振动值、温度,测量时手持巡检设备贴合到被检设备上保持一定的测试周期,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操作保持,效率低,人力劳动强度大。
4.现有手持巡检设备需要工作人员手持该巡检仪对各待检设备逐个检测,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无无法对人员的是否对各待检设备完成有效巡检进行判断,容易出现巡检不到位的问题。
5.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技术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6.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手持巡检设备的外壳需要开设充电接口等开口,容易堆积污物,长期使用容易腐蚀内部电路结构的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手持巡检仪,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7.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8.一种手持巡检仪,包括:
9.外壳,其内部具有装配腔,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装配口;
10.端盖,其设置在所述装配口处,可拆卸地与所述外壳固定,用于将所述装配口开启或者封堵;
11.电池仓,其固定在所述装配腔中;
12.电池,其固定在所述电池仓中;
13.主板,其固定在所述电池仓上;
14.无线充电模块,其与所述主板连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所述电池仓上,且靠近所述外壳的侧壁设置。
15.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包括:
16.第一侧壁,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过线孔;
17.第二侧壁,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围成有电池腔,所述电池腔的第一端具有敞口,所述电池固定在所述电池腔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
18.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按键和用于支撑所述按键的按键电路板,所述按键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装配腔中,且靠近所述装配口,所述端盖上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探入至所述按键孔中,所述按键电路板上设置有按键电路,所述按键电路与所述主板通信
连接。
19.进一步的,所述电池仓靠近所述装配口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按键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装配口的表面上。
20.进一步的,所述按键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指示灯电路,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固定在所述按键电路板上且与所述指示灯电路连接,所述指示灯电路与所述主板通信连接。
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凸出形成有至少一条挡边,所述挡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腔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若干个带有内螺纹的凸起,所述主板通过螺钉与所述凸起固定。
22.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电池顶部缓冲座和电池底部缓冲座,电池顶部缓冲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电池腔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电池的顶部与所述电池顶部缓冲座相抵接,所述电池底部缓冲座插入至所述电池腔的敞口中,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底部。
23.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电池仓底座,所述电池底部缓冲座与所述电池仓底座相抵接。
24.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磁吸座,所述磁吸座设置在所述装配腔的外侧,且磁吸座的固定部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电池仓底座固定。
25.进一步的,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rfid模块,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且与所述主板通信连接。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27.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巡检仪,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无线充电模块,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方式实现能量的传输,无需在外壳开设充电接口等开口,解决了开口处容易堆积污物,长期使用容易腐蚀内部电路结构的技术问题。
28.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 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手持巡检仪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31.图2是图1中手持巡检仪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实施例一
36.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手持巡检仪,如图1、图2所示,包括外壳11、端盖12、电池仓13、电池14、主板15以及无线充电模块16,其中,外壳11的内部具有装配腔,外壳11的顶部具有装配口111。端盖12设置在装配口111处,可拆卸地与外壳11固定,用于将装配口111开启或者封堵。电池仓13从装配口111装配在装配腔中,且与外壳11相固定。
37.电池14固定在电池仓13中,主板15固定在电池仓13上;无线充电模块16与主板15连接,用于为电池充电。无线充电模块16固定在电池仓13上,且靠近外壳11的侧壁设置。
38.在装配时,首先在装配腔的外部操作,分别将电池14固定在电池仓13中,将主板15和无线充电模块16分别与电池仓13固定,通信电线连接完整,然后将这些固定好的电子器件随同电池仓13一起装配在装配腔中。
39.本实施例的手持巡检仪,通过设置无线充电模块16,并封装在外壳11的内部,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方式实现能量的传输,实现了为电池充电,无需在外壳11开设充电接口等开口,解决了开口处容易堆积污物,长期使用容易腐蚀内部电路结构的技术问题,有利于延长手持巡检仪的使用寿命。
40.本实施例中的无线充电模块16为功率接收模块,充电时,需要配合外部的功率发射模块工作,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方式实现能量的传输。功率接收模块和功率发射模块各有一个电感线圈,功率发射模块的线圈将高频交流信号转成磁场,功率接收模块的线圈在感用到磁场后在转换成电能,经过整流滤波后给电池供电。
41.装配腔中设置有检测器件,如本实施例中设置有红外传感器27,用于检测温度。
42.外壳11上应当开设有检测孔(角度原因图中未示出),红外传感器对准该检测孔,用于检测外壳11外部的温度。
43.红外传感器27通过密封圈28与外壳11密封固定连接。
44.功率发射模块装配在无线充电器中,本实施例中采用标准无线充电器即可。
45.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电池仓13包括第一侧壁131和第二侧壁132,其中,主板15固定在第一侧壁131的外表面上,第一侧壁131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过线孔1311。第一侧壁131的外表面是相对于电池腔133确定的,其朝向电池腔133的一面为内表面,远离电池腔133的一面为外表面。
46.第二侧壁132与第一侧壁131之间围成有电池腔133,电池腔133的第一端具有敞
口,电池14固定在电池腔133中,无线充电模块16固定在第二侧壁132的外表面。
47.同理的,第二侧壁132的外表面是相对于电池腔133确定的,其朝向电池腔133的一面为内表面,远离电池腔133的一面为外表面。
48.该手持巡检仪充电时,将手持巡检仪放置在无线充电器上,且保持第二侧壁132朝下设置,此时无线充电模块16距离无线充电器最近,有利于提高充电效率。
49.无线充电模块16充电时会产生大量热量,为了方便散热,延长无线充电模块16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优选无线充电模块16与外壳11的内壁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例如本实施例中可留有3mm距离,既能保证无线充电模块16的有效散热,又能够保证充电功率的有效接收。
50.为了方便操作开关机、设备的设置等功能,优选的,本手持巡检仪还包括按键17和用于支撑按键17的按键电路板18,按键电路板18设置在装配腔中,且靠近装配口111设置,端盖12上开设有按键孔121,按键17探入至按键孔121中,按键电路板18上设置有按键电路(图中未示出),按键电路与主板通信连接。
51.按键电路用于检测按键17的按下状态,并发送至主板15,由主板15上的处理模块处理接收的信号,并执行相应的控制。
52.按键17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其具体功能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定义。
53.用户可按压操作按键孔中的按键17实现相应的功能。为了保护按键17,以及防止按键孔121中沉积污垢,优选在端盖12的外表面覆盖设置有保护膜19。
54.保护膜19可采用能够透光的塑料材质实现,透光度好,且不易碎,同时材质轻,便于携带。
55.为了方便安装按键电路板18,电池仓13靠近装配口111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20,按键电路板18固定在支撑板20朝向装配口111的表面上。
56.端盖12与支撑板20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9,以提高两者的连接密封性能。
57.端盖12的内表面围按键孔121一周形成有导向框122,按键17穿过导向框122探入至按键孔121中。导向框122起到为按键17的导向作用,防止其在按压或者弹起过程中发生晃动,提升按键17的按压手感。
58.为了方便向用户输出提示信息,或者巡检仪的工作状态信息等,同时不大幅增加设备的成本,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指示灯实现信息输出。如图1所示,按键电路板18上还设置有指示灯电路(图中未示出),手持巡检仪还包括指示灯21,指示灯21固定在按键电路板18上且与指示灯电路连接,指示灯电路与主板15通信连接。
59.主板15上的处理模块用于控制指示灯21的点亮状态,指示灯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指示灯21指示的含义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定义,可以是但不限于指示电池电量状态、巡检仪的工作状态等。
60.相应的端盖12上应当开设有指示灯孔123,指示灯21发的光可透过指示灯孔123透出到外壳11的外部。
61.第一侧壁131的外表面凸出形成有至少一条挡边134,挡边134的延伸方向与电池腔133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一侧壁131的外表面形成有若干个带有内螺纹的凸起135,主板15通过螺钉与凸起135固定,进而实现了主板15与电池仓13的固定。
62.主板15固定在电池仓13上时,其不凸出于挡边134的高度,以便于当将电池仓13连
同位于其上的主板15等器件装配至装配腔中或者从装配腔中拆卸时,防止主板15与装配腔的内壁剐蹭,起到保护电子器件的作用。
63.为了防止巡检仪跌落或者磕碰时,缓冲对电池14造成的冲击,保护电池14及其电路结构,优选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电池顶部缓冲座22和电池底部缓冲座23,电池顶部缓冲座22设置在支撑板20与电池腔133的第二端之间,电池14的顶部与电池顶部缓冲座22相抵接,电池底部缓冲座22插入至位于电池腔133的第二端的敞口中,用于支撑电池14的底部。
64.电池顶部缓冲座22和电池底部缓冲座23可采用橡胶、乳胶、弹性棉等在收到挤压时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且具有恢复能力的材质制作,起到保护电池仓13及位于其上的电池14的作用。
65.为了方便固定电池仓13,本实施例的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电池仓底座24,电池底部缓冲座23与电池仓底座24相抵接。电池仓底座24与外壳11固定,且靠近外壳11的远离装配口111的一端设置,电池仓底座24起到支撑固定电池仓13的作用。
66.被检设备一般具有金属外壳,为了节约劳力,解放检修人员的双手,本实施例中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磁吸座25,磁吸座25设置在装配腔的外侧,且磁吸座的固定部穿过外壳11与电池仓底座24固定。磁吸座25采用磁铁制作,具有磁吸性能,其能够利用磁性吸附在被检设备的金属外壳上,无需手动扶持,方便取放。
67.手持巡检仪还包括rfid模块26,其固定在第一侧壁131的外表面,且与主板15通信连接。
68.被检设备上设置有rfid标签,rfid标签中记录有该设备的身份信息等,当人员只有靠近设备上的电子标签时,手持巡检仪的rfid模块26读取标签信息,才能实现正常的测量,测量后的数据会传到平台进行记录,有效杜绝了人员巡检不到位的问题。
69.具体而言,手持巡检设备的人员主要利用超高频rfid技术,识别电子标签来实现管理的目的。rfid通过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自动识别的目的。rfid标签进入天线磁场后,若接收到读写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 发送给手持巡检设备的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70.本实施例的手持巡检设备还包括声音采集模块,其与处理模块电连接,声音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声音信号,由处理模块将采集到的声音传到平台测,方便诊断和历史查询。替代了现有单独听诊设备的使用。
71.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其内部具有装配腔,所述外壳的顶部具有装配口;端盖,其设置在所述装配口处,可拆卸地与所述外壳固定,用于将所述装配口开启或者封堵;电池仓,其固定在所述装配腔中;电池,其固定在所述电池仓中;主板,其固定在所述电池仓上;无线充电模块,其与所述主板连接,用于为所述电池充电,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所述电池仓上,且靠近所述外壳的侧壁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包括:第一侧壁,所述主板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所述第一侧壁上开设有贯通的第一过线孔;第二侧壁,其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围成有电池腔,所述电池腔的第一端具有敞口,所述电池固定在所述电池腔中,所述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所述第二侧壁的外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按键和用于支撑所述按键的按键电路板,所述按键电路板设置在所述装配腔中,且靠近所述装配口,所述端盖上开设有按键孔,所述按键探入至所述按键孔中,所述按键电路板上设置有按键电路,所述按键电路与所述主板通信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仓靠近所述装配口的一端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按键电路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板朝向所述装配口的表面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电路板上还设置有指示灯电路,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固定在所述按键电路板上且与所述指示灯电路连接,所述指示灯电路与所述主板通信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凸出形成有至少一条挡边,所述挡边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电池腔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第一侧壁上形成有若干个带有内螺纹的凸起,所述主板通过螺钉与所述凸起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电池顶部缓冲座和电池底部缓冲座,电池顶部缓冲座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与所述电池腔的第二端之间,所述电池的顶部与所述电池顶部缓冲座相抵接,所述电池底部缓冲座插入至所述电池腔的敞口中,用于支撑所述电池的底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电池仓底座,所述电池底部缓冲座与所述电池仓底座相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磁吸座,所述磁吸座设置在所述装配腔的外侧,且磁吸座的固定部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电池仓底座固定。10.根据权利要求2-9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巡检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巡检仪还包括rfid模块,其固定在所述第一侧壁的外表面,且与所述主板通信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持巡检仪,包括:外壳,其内部具有装配腔,外壳的顶部具有装配口;端盖,其设置在装配口处,可拆卸地与外壳固定,用于将装配口开启或者封堵;电池仓,其固定在装配腔中;电池,其固定在电池仓中;主板,其固定在电池仓上;无线充电模块,其与主板连接,用于为电池充电,无线充电模块固定在电池仓上,且靠近外壳的侧壁设置。本实用新型的手持巡检仪,通过在外壳内设置无线充电模块,利用线圈的电磁感应方式实现能量的传输,无需在外壳开设充电接口等开口,解决了开口处容易堆积污物,长期使用容易腐蚀内部电路结构的技术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峰 陈钊 刘世鹏 全盛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青岛埃恩斯信息技术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