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箱梁架设领域。
背景技术:2.桥梁斜交是指桥梁的纵轴线与其跨越的河流流向或路线轴向不相垂直,这种情况往往由于周围环境的条件限制而成,常见于两条或多条高速公路的交汇处、跨河跨江等。又因为正交基本性能优于斜交,通常桥梁以正交为主、复杂地形时采用斜交,这就使得部分桥梁同时具有正交和斜交两种结构,具体为两端为正交,中间为斜交。桥梁上部结构主要有板梁和箱梁和t型梁,通常采用架桥机直接铺设。采用架桥机进行桥梁箱梁架设施工过程中遇到梁板正交变成斜交时一般工作步骤为:架桥机整体后退
→
架桥机整体拆除
→
按桥架斜交角度调整前、中、尾支腿
→
按桥梁斜交角度安装架桥机桁架梁
→
按桥梁斜交角度安装纵移与横移起重天车、桁架横梁、临时支腿等
→
架桥机验收
→
冲跨
→
架设斜交梁。上述步骤等于架桥机需要拆装三次,耗时耗力,成本巨大,为此需要一种可直接正交-斜交转换的架桥方法与转换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斜支腿装置,本装置在小箱梁正交变斜交架设过程中通过可拆卸的斜支腿装置无需像传统架桥机一样进行整体拆卸,减小架桥机在桥上重新安拆的风险,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快速正交变斜的架梁施工方法,通过架桥机实现,初始阶段架桥机架设在正交盖梁上,还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前移中支腿,将中支腿移至已架设正交梁前段;步骤b:收起前支腿,使其后退至已架设正交梁上;
5.步骤c:在桁架梁上以斜交角度安装斜支腿装置;步骤d:后移中支腿,将中支腿移至已架设正交梁后段,将前起重天车、后起重天车移至桁架梁后段;步骤e:收起后支腿,随后架桥机冲垮将斜支腿装置移动至斜支盖梁上;步骤f:放下后支腿,随后前移中支腿至桁架梁中段,通过前起重天车、后起重天车喂送斜交梁并架设;步骤g:重复步骤d、步骤e和步骤f直至斜交梁架设完毕,前移中支腿使得中支腿靠近斜支腿装置,随后拆除斜支腿装置;步骤h:放下前支腿,此时架桥机可通过正常模式对正交梁进行架设。
6.优选的,在步骤a中,中支腿移至已架设正交梁前25%的长度内。
7.优选的,在步骤d中,中支腿移至已架设正交梁后5%的长度内。
8.优选的,前支腿始终处于最新已架设正交梁或已架设斜交梁前段。
9.优选的,斜支腿装置主体结构在地面预安装,然后通过起重天车吊起后固定在桁架梁上。
10.优选的,斜支腿装置主体直接在桁架梁上进行拼接安装。
11.一种斜支腿装置,包括斜支腿横梁,所述斜支腿横梁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支腿立柱,
所述的支腿立柱底部设置有支腿滚轮,所述支腿滚轮连接有导轨。
12.优选的,所述斜支腿横梁上方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架桥机桁架梁上,所述斜支腿横梁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
13.优选的,若所述支腿立柱为多个,则所述支腿立柱并排设置。
14.优选的,若所述支腿立柱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支腿滚轮。
15.一种架桥机,可拆卸的设置有上述斜支腿装置。
16.在桥梁架梁正交转斜交时,如果不是曲线桥,则桥梁墩柱还是呈直线排列,架桥机前支腿由于在正交时呈竖直结构,无法设置在呈倾斜结构的斜交墩柱上,因此传统架桥机需要整体拆卸,转变角度后采用重新架梁。为此本技术在前支腿前设置可拆卸的斜支腿装置,通过斜支腿装置取代前支腿作用于斜交墩柱上,这样就可以让架桥机通过斜交墩柱。
17.本技术通过斜支腿横梁、支腿立柱、滚轮及导轨组成斜支腿装置,并用连接片、高强螺栓、将斜支腿装置按照斜交盖梁角度与架桥机桁架梁进行连接,将斜支腿装置即作为临时支腿进行过跨,代替前支腿进行架梁,可迅速完成冲垮与架梁,从而避免了架桥机在桥上重新安拆的风险、也达到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效果。当斜交架梁结束后,只需要拆除斜支腿装置重新让前支腿处于最前方即可。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为,首先调整中支腿位置,前移至已架设正交梁前段,收起前支腿并后退至已安装好的梁板上,采用高强螺栓与连接片将斜支腿装置固定至桁架梁上,将天车、中支腿等配重靠后,然后开始冲垮,冲垮结束后调平前临时支腿,最后架设斜交梁板。使用斜支腿装置在架设正交变斜交小箱梁时无需将架桥机整体拆除,只要调整整个架桥机角度变化可快速架设斜交梁板。由斜交转正交时只需要将斜支腿装置拆除重新使用前支腿即可。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小箱梁正交变斜交架设过程中通过可拆卸的斜支腿装置无需像传统架桥机一样进行整体拆卸,减小架桥机在桥上重新安拆的风险,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19.图1为实施例1方法具体步骤示意图一。
20.图2为实施例1方法具体步骤示意图二。
21.图3为实施例1方法具体步骤示意图三。
22.图4为实施例1方法具体步骤示意图四。
23.图5为实施例1方法具体步骤示意图五。
24.图6为实施例1方法具体步骤示意图六。
25.图7为实施例1方法具体步骤示意图七。
26.图8为本实用新型斜支腿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28.实施例1,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斜支腿装置10,包括斜支腿横梁1,所述斜支腿横
梁1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支腿立柱2,一般而言支腿立柱2为两个并排左右设置,所述的支腿立柱2底部设置有支腿滚轮3,所述支腿滚轮连接有导轨4。斜支腿装置安装时,先在架桥机桁架梁上上放置连接片5,然后通过螺栓结构6固定,一般螺栓结构为高强度螺栓。斜支腿装置10可拆卸的装配在架桥机2上。
29.一种快速正交变斜的架梁施工方法,初始阶段架桥机2架设在正交盖梁上,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a:前移中支腿22,将中支腿移22至已架设正交梁前25%的长度内,如正交梁长20m,即中支腿22前移至已架设正交梁1前段约5m位置。
30.步骤b:收起前支腿21,使其后退至已架设正交梁上,此时前支腿21仍起到支撑作用,且前支腿21始终处于最新已架设正交梁或已架设斜交梁前段。
31.步骤c:在桁架梁上以斜交角度安装斜支腿装置;采用连接片5与螺栓结构6依次将斜支腿横梁1、支腿立柱2、支腿滚轮3及导轨4按斜交角度固定至架桥机2桁架梁上。
32.步骤d:后移中支腿22,将中支腿22移至已架设正交梁后5%的长度内,如正交梁长20m,即中支腿22前移至已架设正交梁1后段约1m位置。将前起重天车24、后起重天车25移至桁架梁后段,保持架桥机平衡。
33.步骤e:收起后支腿23,随后架桥机冲垮将斜支腿装置10移动至斜支盖梁上。步骤f:放下后支腿23进行支撑,随后前移中支腿22至桁架梁中段,通过前起重天车24、后起重天车25喂送斜交梁并架设。步骤g:重复步骤d、步骤e和步骤f直至斜交梁架设完毕,前移中支腿22使得中支腿22靠近斜支腿装置10,随后拆除斜支腿装置10,拆除时一次拆除导轨4支腿滚轮3、支腿立柱2、支腿横梁1和连接片5。步骤h:放下前支腿23,此时架桥机可通过正常模式对正交梁进行架设。
34.实施例2,一种快速正交变斜的架梁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斜支腿装置10在地面时已经组装好斜支腿横梁1、支腿立柱2、支腿滚轮3及导轨4,通过前起重天车24、后起重天车25将斜支腿装置10吊起,然后通过连接片5与螺栓结构6进行固定。
3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斜支腿装置,其特征为,包括斜支腿横梁,所述斜支腿横梁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支腿立柱,所述的支腿立柱底部设置有支腿滚轮,所述支腿滚轮连接有导轨,所述斜支腿横梁上方设置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设置在架桥机桁架梁上,所述斜支腿横梁通过螺栓结构与所述连接片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支腿装置,其特征为,若所述支腿立柱为多个,则所述支腿立柱并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支腿装置,其特征为,若所述支腿立柱底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的支腿滚轮。4.具有权利要求1至3任一斜支腿装置的架桥机,其特征为,可拆卸的设置有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斜支腿装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斜支腿装置和具有斜支腿装置的架桥机,涉及一种桥梁箱梁架设领域,包括斜支腿横梁,所述斜支腿横梁下方设置有若干个支腿立柱,所述的支腿立柱底部设置有支腿滚轮,所述支腿滚轮连接有导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在小箱梁正交变斜交架设过程中通过可拆卸的斜支腿装置无需像传统架桥机一样进行整体拆卸,减小架桥机在桥上重新安拆的风险,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楼铝炳 娄晓东 许丽琴 孙心华 潘丹尔 夏泽天 陈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市政工程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