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坩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
背景技术:2.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及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设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目前长春热电公司燃料全自动采样、全自动制样系统以及辅助连接的样品传输系统、样品存查系统以及相关的燃料智能化系统已基本完善,在此背景下我公司引进长沙开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5e-rils1800型机器人智能化验设备。实现全流程的燃料设备管理智能化,奠定智慧化电厂的基础。
3.5e-rils1800型机器人智能化验设备低热值煤无法完全燃烧,采用垫石棉绒法、包擦镜纸法、添加已知热量可燃物法都不适用于5e-rils1800型机器人智能化验设备对发热量的测定,在使用坩埚对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时,传统的坩埚底部为平面,发现未燃尽黑色粉末都集中在坩埚壁与底部交接直角所形成的环状凹槽内,由于坩埚壁与底部交接所形成的死角容易被煤灰覆盖,且此处死角热量易被金属坩埚吸收,导致大灰分低热值煤无法完全燃烧,因此需要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以解决传统的坩埚底部为平面,发现未燃尽黑色粉末都集中在坩埚壁与底部交接直角所形成的环状凹槽内,由于坩埚壁与底部交接所形成的死角容易被煤灰覆盖,且此处死角热量易被金属坩埚吸收,导致大灰分低热值煤无法完全燃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包括坩埚本体,所述坩埚本体上设有坩埚侧壁、坩埚底部和坩埚沿脚,坩埚沿脚为弧形结构,所述坩埚本体的底侧为梨形底面,坩埚底部与坩埚侧壁连接处呈弧形结构,坩埚底部也呈弧形结构。
6.优选的,所述坩埚本体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抬杆,弧形抬杆位于坩埚侧壁和坩埚沿脚交接处,两个弧形抬杆的底侧均开设有抬杆槽。
7.优选的,所述坩埚沿脚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两个把手的顶侧均开设有手握槽,两个把手分别位于两个弧形抬杆的上方。
8.优选的,所述坩埚本体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块,两个放置块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圆环,坩埚本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圆环,安装圆环活动安装在固定圆环上。
9.优选的,所述固定圆环的一侧开设有旋转槽,旋转槽呈环形结构设置,安装圆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块,旋转块滑动安装在旋转槽内。
10.优选的,两个放置块的顶侧均开设有固定孔,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两个放置块的中部位置。
11.优选的,所述放置块的底侧开设有多个防滑槽,多个防滑槽呈等间距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本实用新型中,将坩埚经敲打简易制成近似梨形底面用以消除死角,使得坩埚底部为弧形结构设置,坩埚底部与坩埚侧壁连接处也呈弧形结构设置,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时,没有发现未燃尽黑色粉末,坩埚侧壁与坩埚底部交接不形成死角,从而不容易被煤灰覆盖,大灰分低热值煤能够完全燃烧,梨形无死角坩埚在实际使用中对发热量煤样适应性更强;
14.本实用新型中,在坩埚沿脚的两侧均设有弧形抬杆,弧形抬杆的底侧设有抬杆槽,坩埚本体在测定结束后,可以使用挑杆,放置在两个抬杆槽内,能够将坩埚本体抬起,或者用手握住手握槽,抬起把手,将坩埚本体抬起,使用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俯视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翻转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局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坩埚本体;2、坩埚侧壁;3、坩埚底部;4、坩埚沿脚;5、梨形底面;6、弧形抬杆;7、抬杆槽;8、把手;9、手握槽;10、放置块;11、固定圆环;12、安装圆环;13、旋转槽;14、旋转块;15、固定孔;16、防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2.参照图1-5,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包括坩埚本体1,坩埚本体1上设有坩埚侧壁2、坩埚底部3和坩埚沿脚4,坩埚沿脚4为弧形结构,坩埚本体1的底侧为梨形底面5,坩埚底部3与坩埚侧壁2连接处呈弧形结构,坩埚底部3也呈弧形结构。
23.本实用新型中,坩埚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抬杆6,弧形抬杆6位于坩埚侧壁2和坩埚沿脚4交接处,两个弧形抬杆6的底侧均开设有抬杆槽7,坩埚本体1在测定结束后,可以使用挑杆,放置在两个抬杆槽7内,能够将坩埚本体1抬起。
24.本实用新型中,坩埚沿脚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8,两个把手8的顶侧均开设有手握槽9,两个把手8分别位于两个弧形抬杆6的上方,用手握住手握槽9,抬起把手8,将坩埚本体1抬起,使用较为方便。
25.本实用新型中,坩埚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块10,两个放置块10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圆环11,坩埚本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圆环12,安装圆环12活动安装在固定圆环11上。
26.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圆环11的一侧开设有旋转槽13,旋转槽13呈环形结构设置,安装圆环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块14,旋转块14滑动安装在旋转槽13内,便于转动坩埚本体1。
27.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放置块10的顶侧均开设有固定孔15,两个固定孔15分别位于两个放置块10的中部位置,便于通过固定孔15,能够对放置块10的位置进行一个限位固定。
28.本实用新型中,放置块10的底侧开设有多个防滑槽16,多个防滑槽16呈等间距设置,能够增加放置块10放置后的稳定性。
29.本实用工作原理:
30.本实用新型中,将坩埚经敲打简易制成近似梨形底面5用以消除死角,使得坩埚底部3为弧形结构设置,坩埚底部3与坩埚侧壁2连接处也呈弧形结构设置,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时,没有发现未燃尽黑色粉末,坩埚侧壁2与坩埚底部3交接不形成死角,从而不容易被煤灰覆盖,大灰分低热值煤能够完全燃烧,梨形无死角坩埚在实际使用中对发热量煤样适应性更强,在坩埚沿脚4的两侧均设有弧形抬杆6,弧形抬杆6的底侧设有抬杆槽7,坩埚本体1在测定结束后,可以使用挑杆,放置在两个抬杆槽7内,能够将坩埚本体1抬起,或者用手握住手握槽9,抬起把手8,将坩埚本体1抬起,在进行测定过程中,需要对坩埚本体1进行转动,能够让坩埚本体1内低热值煤均匀的燃烧,推动坩埚本体1进行转动,能够带动安装圆环12转动,安装圆环12转动带动旋转块14在旋转槽13内转动,使用较为方便。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包括坩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本体(1)上设有坩埚侧壁(2)、坩埚底部(3)和坩埚沿脚(4),坩埚沿脚(4)为弧形结构,所述坩埚本体(1)的底侧为梨形底面(5),坩埚底部(3)与坩埚侧壁(2)连接处呈弧形结构,坩埚底部(3)也呈弧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本体(1)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弧形抬杆(6),弧形抬杆(6)位于坩埚侧壁(2)和坩埚沿脚(4)交接处,两个弧形抬杆(6)的底侧均开设有抬杆槽(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沿脚(4)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把手(8),两个把手(8)的顶侧均开设有手握槽(9),两个把手(8)分别位于两个弧形抬杆(6)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坩埚本体(1)的两侧均设有放置块(10),两个放置块(10)相互靠近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同一个固定圆环(11),坩埚本体(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安装圆环(12),安装圆环(12)活动安装在固定圆环(11)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圆环(11)的一侧开设有旋转槽(13),旋转槽(13)呈环形结构设置,安装圆环(1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旋转块(14),旋转块(14)滑动安装在旋转槽(13)内。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其特征在于:两个放置块(10)的顶侧均开设有固定孔(15),两个固定孔(15)分别位于两个放置块(10)的中部位置。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块(10)的底侧开设有多个防滑槽(16),多个防滑槽(16)呈等间距设置。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自动化验机器人的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用坩埚,涉及到坩埚领域,包括坩埚本体,所述坩埚本体上设有坩埚侧壁、坩埚底部和坩埚沿脚,坩埚沿脚为弧形结构,所述坩埚本体的底侧为梨形底面,坩埚底部与坩埚侧壁连接处呈弧形结构,坩埚底部也呈弧形结构。本实用新型中,将坩埚经敲打简易制成近似梨形底面用以消除死角,使得坩埚底部为弧形结构设置,坩埚底部与坩埚侧壁连接处也呈弧形结构设置,低热值煤发热量测定时,没有发现未燃尽黑色粉末,坩埚侧壁与坩埚底部交接不形成死角,从而不容易被煤灰覆盖,大灰分低热值煤能够完全燃烧,梨形无死角坩埚在实际使用中对发热量煤样适应性更强。热量煤样适应性更强。热量煤样适应性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闫晗 周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春热电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