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曲面显示模组以及终端装置。
背景技术:2.体积小、性能高、外观美是目前用户对终端装置追求的重要指标。以手机为例,手机已成为集通讯、影音、阅读、拍摄于一身的多功能便携设备。为进一步提升用户对终端装置的体验(例如显示区域的提升、外观、手感等),具有曲面屏的终端装置迅猛发展。
3.其中,曲面屏包括曲面显示区域,在制作曲面屏的过程中,拐角区域由于多料会形成褶皱,影响拐角区域的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减小或消除褶皱的曲面显示模组。
5.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曲面显示模组,曲面显示模组包括本体区、第一曲面区、第二曲面区以及拐角区,第一曲面区、第二曲面区以及拐角区均与本体区连接,拐角区位于第一曲面区以及第二曲面区之间并连接第一曲面区以及第二曲面区。曲面显示模组包括盖板、减薄胶层以及光学元件层,减薄胶层位于盖板以及光学元件层之间,位于拐角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0.15mm,即小于相关技术中粘结层的厚度。
6.上述设计中,较薄的减薄胶层增加了多维曲面贴合时减薄胶层和光学元件层在拐角区的抵抗褶皱失稳能力,提升褶皱门限,减薄胶层和光学元件层在拐角区处于与盖板弧度匹配的压缩平衡状态,从而减少或避免褶皱在拐角区的产生。
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于拐角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二曲面区以及所述本体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
8.上述设计中,在满足位于拐角区的减薄胶层小于相关技术中的厚度的前提下,为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
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于第一曲面区和/或第二曲面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5mm。
10.上述设计中,位于第一曲面区和/或第二曲面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也可以小于相关技术中的厚度。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于第一曲面区、第二曲面区以及本体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5mm。
12.上述设计中,即减薄胶层的全部区域的厚度均小于相关技术中粘结层的厚度,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减薄胶层的厚度,进而降低曲面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于拐角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为0.015mm-0.1mm。
14.上述设计中,厚度在0.015mm-0.1mm的范围内,既能满足减薄胶层粘结盖板以及光学元件层的作用,又能进一步减小或避免褶皱的产生。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于第一曲面区和/或第二曲面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为
0.015mm-0.1mm。
16.上述设计中,位于第一曲面区和/或第二曲面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进一步小于相关技术中的厚度。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位于拐角区、第一曲面区、第二曲面区以及本体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为0.015mm-0.1mm。
18.上述设计中,即减薄胶层的全部区域的厚度均小于相关技术中粘结层的厚度,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减薄胶层的厚度,进而进一步降低曲面显示模组整体的厚度。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减薄胶层为oca光学胶或者ocr光学胶。
20.上述设计中,为减薄胶层可能采用的材料种类。
2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遮黑层,遮黑层位于光学元件层与减薄胶层之间。
22.上述设计中,遮黑层用于遮蔽位于边缘区域的光学元件层,防止边缘区域漏光。
2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盖板包括凸伸部,凸伸部凸伸于减薄胶层以及光学元件层;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油墨层,油墨层位于凸伸部的表面,油墨层与遮黑层连接。
24.上述设计中,油墨层用于防止光学元件层发出的光从盖板以及减薄胶层的侧面溢出;油墨层还可以增加曲面显示模组的侧面防水、防油以及防尘等特性,防止外界的杂质(例如水、油、灰尘等)进入曲面显示模组内部;另外,油墨层与遮黑层的连接,同时还具有实现曲面显示模组在边缘区域一体黑的效果。
2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油墨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油墨区与第二油墨区,第二油墨区连接第一油墨区与遮黑层。
26.上述设计中,第二油墨区在形成遮黑层以及第一油墨区之后采用喷墨工艺形成,可以避免因贴合公差导致局部位置缺黑以至于曲面显示模组的边缘漏光。
2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盖板包括凸伸部,凸伸部凸伸于减薄胶层以及光学元件层(凸伸部为盖板超出减薄胶层与盖板贴合的部分);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油墨层,油墨层位于凸伸部的表面,还位于第一曲面区和/或第二曲面区的盖板与减薄胶层之间。
28.上述设计中,在减薄胶层局部减薄(例如仅在拐角区减薄)的实施方式中,油墨层可以设置于盖板与胶层之间,未减薄区域的胶层可以吸收、减小或避免段差。
2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光学元件层包括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coe结构。
30.上述设计中,将coe结构集成于显示面板中,使得曲面显示模组在满足偏光片的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曲面显示模组的整体厚度。
3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coe结构包括彩膜层以及黑矩阵,黑矩阵具有多个开口区域,开口区域内设置彩膜层。
3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遮黑层可以与coe结构位于同一层,也可以位于不同层。
33.上述设计中,遮黑层的制作可以采用黑矩阵的工艺以及黑矩阵的材质进行制作,则遮黑层与黑矩阵的材质的选择种类相同。
3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光学元件层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偏光片,偏光片位于减薄胶层与显示面板之间。
35.上述设计中,偏光片的设置,使得曲面显示模组用于终端装置中时,能够显示图像。
3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偏光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67mm。
37.上述设计中,偏光片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偏光片的厚度,降低光学元件层以及减薄胶层作为一个整体的弯曲刚度,从而避免光学元件层以及减薄胶层作为一个整体与盖板贴合过程中变形困难而导致缝隙以及气泡产生的问题。
3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层,支撑层位于光学元件层背离减薄胶层的表面。
39.上述设计中,支撑层用于保护显示面板。
40.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支撑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65mm。
41.上述设计中,支撑层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支撑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88mm),降低支撑层、光学元件层以及减薄胶层作为一个整体的弯曲刚度,从而避免支撑层、光学元件层以及减薄胶层作为一个整体与盖板贴合过程中变形困难而导致缝隙以及气泡产生的问题。
42.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终端装置,终端装置包括曲面显示模组。
附图说明
4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4.图2为相关技术提供的曲面显示模组的截面示意图。
4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46.图4为图3所示的位于曲面区的曲面显示模组沿a-a方向部分截面示意图。
47.图5为图3所示的位于曲面区的曲面显示模组沿b-b方向部分截面示意图。
48.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位于曲面区的曲面显示模组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49.图7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位于曲面区的曲面显示模组的部分截面示意图。
50.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51.终端装置
ꢀꢀꢀꢀꢀꢀꢀꢀꢀꢀꢀꢀꢀꢀꢀꢀꢀꢀꢀꢀꢀꢀꢀꢀꢀꢀ
200
52.曲面显示模组
ꢀꢀꢀꢀꢀꢀꢀꢀꢀꢀꢀꢀꢀꢀꢀꢀꢀꢀꢀꢀꢀꢀ
100、100’53.盖板
ꢀꢀꢀꢀꢀꢀꢀꢀꢀꢀꢀꢀꢀꢀꢀꢀꢀꢀꢀꢀꢀꢀꢀꢀꢀꢀꢀꢀꢀꢀ
10、10’54.凸伸部
ꢀꢀꢀꢀꢀꢀꢀꢀꢀꢀꢀꢀꢀꢀꢀꢀꢀꢀꢀꢀꢀꢀꢀꢀꢀꢀꢀꢀ
11
55.粘结层
ꢀꢀꢀꢀꢀꢀꢀꢀꢀꢀꢀꢀꢀꢀꢀꢀꢀꢀꢀꢀꢀꢀꢀꢀꢀꢀꢀꢀ
20’56.减薄胶层
ꢀꢀꢀꢀꢀꢀꢀꢀꢀꢀꢀꢀꢀꢀꢀꢀꢀꢀꢀꢀꢀꢀꢀꢀꢀꢀ
30
57.光学元件层
ꢀꢀꢀꢀꢀꢀꢀꢀꢀꢀꢀꢀꢀꢀꢀꢀꢀꢀꢀꢀꢀꢀꢀꢀ
40、40’58.显示面板
ꢀꢀꢀꢀꢀꢀꢀꢀꢀꢀꢀꢀꢀꢀꢀꢀꢀꢀꢀꢀꢀꢀꢀꢀꢀꢀ
41
59.偏光片
ꢀꢀꢀꢀꢀꢀꢀꢀꢀꢀꢀꢀꢀꢀꢀꢀꢀꢀꢀꢀꢀꢀꢀꢀꢀꢀꢀꢀ
43
60.coe结构
ꢀꢀꢀꢀꢀꢀꢀꢀꢀꢀꢀꢀꢀꢀꢀꢀꢀꢀꢀꢀꢀꢀꢀꢀꢀꢀꢀ
45
61.彩膜层
ꢀꢀꢀꢀꢀꢀꢀꢀꢀꢀꢀꢀꢀꢀꢀꢀꢀꢀꢀꢀꢀꢀꢀꢀꢀꢀꢀꢀ
451
62.黑矩阵
ꢀꢀꢀꢀꢀꢀꢀꢀꢀꢀꢀꢀꢀꢀꢀꢀꢀꢀꢀꢀꢀꢀꢀꢀꢀꢀꢀꢀ
453
63.遮黑层
ꢀꢀꢀꢀꢀꢀꢀꢀꢀꢀꢀꢀꢀꢀꢀꢀꢀꢀꢀꢀꢀꢀꢀꢀꢀꢀꢀꢀ
50
64.油墨层
ꢀꢀꢀꢀꢀꢀꢀꢀꢀꢀꢀꢀꢀꢀꢀꢀꢀꢀꢀꢀꢀꢀꢀꢀꢀꢀꢀꢀ
60、60’65.第一油墨区
ꢀꢀꢀꢀꢀꢀꢀꢀꢀꢀꢀꢀꢀꢀꢀꢀꢀꢀꢀꢀꢀꢀꢀꢀ
61
66.第二油墨区
ꢀꢀꢀꢀꢀꢀꢀꢀꢀꢀꢀꢀꢀꢀꢀꢀꢀꢀꢀꢀꢀꢀꢀꢀ
63
67.支撑层
ꢀꢀꢀꢀꢀꢀꢀꢀꢀꢀꢀꢀꢀꢀꢀꢀꢀꢀꢀꢀꢀꢀꢀꢀꢀꢀꢀꢀ
70
68.喷墨装置
ꢀꢀꢀꢀꢀꢀꢀꢀꢀꢀꢀꢀꢀꢀꢀꢀꢀꢀꢀꢀꢀꢀꢀꢀꢀꢀ
300
69.本体区
ꢀꢀꢀꢀꢀꢀꢀꢀꢀꢀꢀꢀꢀꢀꢀꢀꢀꢀꢀꢀꢀꢀꢀꢀꢀꢀꢀꢀi70.第一曲面区
ꢀꢀꢀꢀꢀꢀꢀꢀꢀꢀꢀꢀꢀꢀꢀꢀꢀꢀꢀꢀꢀꢀꢀꢀ
ii
71.第二曲面区
ꢀꢀꢀꢀꢀꢀꢀꢀꢀꢀꢀꢀꢀꢀꢀꢀꢀꢀꢀꢀꢀꢀꢀꢀ
iii
72.拐角区
ꢀꢀꢀꢀꢀꢀꢀꢀꢀꢀꢀꢀꢀꢀꢀꢀꢀꢀꢀꢀꢀꢀꢀꢀꢀꢀꢀꢀ
iv
7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74.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
7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所有的和任意的组合。
76.在本技术的各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描述而非限制本技术,本技术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连接”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上方”、“下方”、“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7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装置200,终端装置200包括曲面显示模组100。终端装置200可以包括任何具有显示屏的产品,包括但不限于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等。请参阅图1,在本实施例中,以终端装置200为手机为例进行阐述,曲面显示模组100位于终端装置200的表面。
78.请参阅图2,为一些相关技术中的曲面显示模组100’的截面示意图。曲面显示模组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10’、粘结层20’以及光学元件层40’,用于粘结盖板10’和光学元件层40’的粘结层20’的厚度较厚,例如大于或等于0.15mm。在制作形成曲面显示模组100’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平面的粘结层20’和光学元件层40’贴合在弯曲的盖板10’上,从而形成曲面显示模组100’。其中,粘结层20’和光学元件层40’在拐角区域会因为多料而形成褶皱。另外,盖板10’与粘结层20’相连接的边缘区域还设置油墨层60’,油墨层60’延伸至盖板10’与粘结层20’之间,为弥补油墨层60’与盖板10’之间的段差,通常还需要通过增加粘结层20’的厚度以减小段差,从而减小或避免段差引起的气泡。
79.请参阅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曲面显示模组10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曲面显示模组100为四面曲屏。曲面显示模组100包括本体区i、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拐角区iv,本体区i、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拐角区iv均不在同一平面内。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拐角区iv围设于本体区i的周围并均与本体区i连接,拐角区iv还连接第一曲面区ii以及第二曲面区iii,第一曲面区ii与第二曲面区iii均间隔设置,本体区i与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拐角区iv呈曲面连接。
80.在本实施例中,本体区i的数量为一个,第一曲面区ii与第二曲面区iii的数量均为两个,拐角区iv的数量为四个,相对两侧的第一曲面区ii间隔设置,相对两侧的第二曲面区iii间隔设置。本体区i大致为手机的主要显示区域,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拐角区iv大致为手机的侧面显示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本体区i、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拐角区iv的数量并不限制。
81.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曲面显示模组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10、减薄胶层30以及光学元件层40。盖板10位于终端装置200的外层,减薄胶层30位于盖板10与光学元件层40之间,减薄胶层30用于粘结盖板10与光学元件层40。
82.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小于0.15mm,即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粘结层20’的厚度。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减薄胶层30的厚度方向为盖板10、减薄胶层30以及光学元件层40的层叠设置的方向。在满足减薄胶层30的粘结作用的前提下,在拐角区iv设置较薄的减薄胶层30,较薄的减薄胶层30增加了多维曲面贴合时减薄胶层30和光学元件层40在拐角区iv的抵抗褶皱失稳能力,提升褶皱门限,减薄胶层30和光学元件层40在拐角区iv处于与盖板10弧度匹配的压缩平衡状态,从而减少或避免褶皱在拐角区iv的产生。
83.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可以小于位于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本体区i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即局部区域减薄),也可以等于位于第一曲面区ii、第二曲面区iii以及本体区i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即全部区域减薄)。
84.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厚度小于0.15mm之外,位于第一曲面区ii和/或第二曲面区iii的减薄胶层30厚度也可以小于0.15mm,也可以等于0.15mm。
85.在一些实施例中,除位于拐角区iv小于0.15mm之外,位于本体区i、第一曲面区ii以及第二曲面区iii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也可以小于0.15mm,即减薄胶层30的全部区域的厚度均小于相关技术中粘结层20’的厚度,从而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减薄胶层30的厚度,进而降低曲面显示模组100整体的厚度。位于本体区i、第一曲面区ii以及第二曲面区iii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也可以等于0.15mm。
8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为0.015mm-0.1mm。在一具体实施例中,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为0.05mm。厚度在0.015mm-0.1mm的范围内,既能满足减薄胶层30粘结盖板10以及光学元件层40的作用,又能进一步减小或避免褶皱的产生。
87.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第一曲面区ii和/或第二曲面区iii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可以为0.015mm-0.1mm;位于本体区i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也可以为0.015mm-0.1mm,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减薄胶层30的厚度,进而进一步降低曲面显示模组100整体的厚度。第一曲面区ii和/或第二曲面区iii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也可以为0.10mm-0.15mm。
88.请再次参阅图4,减薄胶层30可以是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oca光学胶用于粘结透明光学元件的特种粘胶剂,具有无色透明、光透过率在95%以上、胶结强度良好,可在室温或中温下固化,且有固化收缩小等特点。
89.减薄胶层30也可以是ocr(optical clear resin)光学胶,ocr光学胶具有高洁净度、高透光率、低雾度、平整度高、黏着力强、粘结强度大、适用范围广。
90.曲面显示模组100还包括遮黑层50,遮黑层50位于光学元件层40与减薄胶层30之
间。遮黑层50的材料为不透光的材料,例如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遮黑层50为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黑色遮光胶带,遮黑层50位于曲面显示模组100的非显示区域,用于遮蔽位于边缘区域的光学元件层40,防止边缘区域漏光。其中,遮黑层50的厚度较薄(如小于或等于0.01mm),遮黑层50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油墨层60’的厚度,无需采用相关技术中增加粘结层20’的厚度以避免气泡的产生;另外,本技术中的减薄胶层30为柔性材质,可以容置较薄的遮黑层50,因此,较薄的遮黑层50不会在减薄胶层30与光学元件层40之间形成段差,从而避免气泡的产生。
91.盖板10包括凸伸部11,凸伸部11凸伸于减薄胶层30以及光学元件层40,即凸伸部11为盖板10超出减薄胶层30与盖板10贴合的部分。曲面显示模组100还包括油墨层60,油墨层60位于凸伸部11的表面,即油墨层60位于盖板10周围的边缘区域。其中,油墨层60与遮黑层50连接。油墨层60用于防止光学元件层40发出的光从盖板10以及减薄胶层30的侧面溢出;油墨层60还可以增加曲面显示模组100的侧面防水、防油以及防尘等特性,防止外界的杂质(例如水、油、灰尘等)进入曲面显示模组100内部;另外,油墨层60与遮黑层50的连接,同时还具有实现曲面显示模组100在边缘区域一体黑的效果。
92.油墨层6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油墨区61以及第二油墨区63,第二油墨区63连接第一油墨区61与遮黑层50。在组装形成曲面显示模组100的过程中,可以先形成遮黑层50以及第一油墨区61,然后在遮黑层50以及第一油墨区61之间采用一喷墨装置300通过喷墨工艺以形成连接遮黑层50以及第一油墨区61的第二油墨区63,避免因贴合公差导致局部位置缺黑进而导致曲面显示模组100的边缘区域漏光。
93.在减薄胶层30局部减薄的实施方式中,例如,仅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减薄,位于第一曲面区ii和/或第二曲面区iii的减薄胶层30未减薄,位于第一曲面区ii和/或第二曲面区iii的油墨层60可以沿着盖板10的内壁延伸至盖板10与减薄胶层30之间(请参阅图5中位于第一曲面区ii的截面示意图)。其中,位于第一曲面区ii和/或第二曲面区iii的遮黑层50可以保留也可以去除,位于第一曲面区ii和/或第二曲面区iii的第二油墨区63也可以省略。
94.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层40包括显示面板41以及偏光片43(polarizer,简称pol),偏光片43位于减薄胶层30与显示面板41之间。偏光片43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67mm,例如0.058mm、0.050mm等,偏光片43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偏光片的厚度。在制作形成曲面显示模组100的过程中,光学元件层40以及减薄胶层30作为一个整体与盖板10相互贴合,降低支撑层70的厚度,可以减小光学元件层40以及减薄胶层30作为一个整体的弯曲刚度,从而避免贴合过程中变形困难而导致缝隙以及气泡产生的问题。
95.请参阅图6,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光学元件层40包括显示面板41,显示面板41包括coe(color on encapsulation,封装薄膜层上设置彩色滤光片)结构,coe结构45集成于显示面板41中,集成于显示面板41中的coe结构45代替上述偏光片43的作用,采用coe结构45代替偏光片43的曲面显示模组100,能够进一步降低曲面显示模组100的厚度。
96.coe结构45包括彩膜层451以及黑矩阵453,黑矩阵453具有多个开口区域,各开口区域内设置彩膜层451;彩膜层451用于为对外界入射光进行滤光。黑矩阵453一方面用于分隔彩色层,增进色彩对比性,避免光电流产生,为隔绝rgb以防止在外观上的混色;另一方面可以遮光。一般制作黑矩阵453的材料有cr/cro
x
、黑色树酯(black resin)等。
97.请参阅图7,在采用coe结构45代替偏光片43的实施方式中,可以采用形成黑矩阵453的工艺形成遮黑层50,则遮黑层50与黑矩阵453的材质的选择种类相同,从而实现遮黑层50的作用。
98.当遮黑层50采用形成黑矩阵453的工艺形成时,遮黑层50可以与coe结构45位于同一层上,也可以与coe结构45位于不同层,例如位于显示面板41的rgb发光层和coe结构45之间。
99.请再次参阅图4至图7,曲面显示模组100还可以包括支撑层70,支撑层70位于光学元件层40背离减薄胶层30的表面。具体地,支撑层70位于显示面板41的表面,支撑层70用于保护显示面板41。
100.支撑层70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pet(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i(polyimide,聚酰亚胺)等。支撑层70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0.065mm,例如0.05mm、0.04mm等,支撑层70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支撑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0.088mm)。在制作形成曲面显示模组100的过程中,支撑层70、光学元件层40以及减薄胶层30作为一个整体与盖板10相互贴合,降低支撑层70的厚度,可以减小支撑层70、光学元件层40以及减薄胶层30作为一个整体的弯曲刚度,从而避免贴合过程中变形困难而导致缝隙以及气泡产生的问题。
101.第二油墨区63还可以覆盖光学元件层40以及支撑层70的边缘。
102.本技术提供的曲面显示模组100,包括本体区i与拐角区iv,在拐角区iv设置厚度较小的减薄胶层30,使得位于拐角区iv的减薄胶层30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粘结层20’的厚度,较薄的减薄胶层30增加了多维曲面贴合时减薄胶层30和光学元件层40在拐角区iv的抵抗褶皱失稳能力,提升褶皱门限,减薄胶层30和光学元件层40在拐角区iv处于与盖板10弧度匹配的压缩平衡状态,从而减少或避免褶皱在拐角区iv的产生。
103.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模组包括本体区、第一曲面区、第二曲面区以及拐角区,所述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二曲面区以及所述拐角区均与所述本体区连接,所述拐角区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以及所述第二曲面区之间并连接所述第一曲面区以及所述第二曲面区;所述曲面显示模组包括:盖板;减薄胶层,位于所述盖板的表面,位于所述拐角区的所述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0.15mm,以及光学元件层,位于所述减薄胶层背离所述盖板的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拐角区的所述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所述第二曲面区以及所述本体区的减薄胶层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或所述第二曲面区的所述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减薄胶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1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拐角区的所述减薄胶层的厚度为0.015mm-0.1mm。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或所述第二曲面区的所述减薄胶层的厚度为0.015mm-0.1m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本体区的所述减薄胶层的厚度为0.015mm-0.1mm。8.根据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薄胶层为oca光学胶或者ocr光学胶。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遮黑层,所述遮黑层位于所述光学元件层与所述减薄胶层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凸伸于所述减薄胶层以及所述光学元件层;所述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凸伸部的表面,所述油墨层与所述遮黑层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墨层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油墨区与第二油墨区,所述第二油墨区连接所述第一油墨区与所述遮黑层。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凸伸部,所述凸伸部凸伸于所述减薄胶层以及所述光学元件层;所述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油墨层,所述油墨层位于所述凸伸部的表面,还位于所述第一曲面区和/或第二曲面区的所述盖板与所述减薄胶层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层包括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coe结构。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coe结构包括彩膜层以及黑矩阵,所述黑矩阵具有多个开口区域,所述开口区域内设置所述彩膜层。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黑层与所述coe结构位
于同一层。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黑层的材质与所述黑矩阵的材质的选择种类相同。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黑层与所述coe结构位于不同层。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遮黑层与所述黑矩阵的材质的选择种类相同。19.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元件层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偏光片,所述偏光片位于所述减薄胶层与所述显示面板之间。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光片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67mm。2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曲面显示模组还包括支撑层,所述支撑层位于所述光学元件层背离所述减薄胶层的表面。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小于或等于0.065mm。23.一种终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22任意一项所述的曲面显示模组。
技术总结一种曲面显示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盖板、减薄胶层以及光学元件层。减薄胶层在曲面显示模组的拐角区内的厚度小于相关技术中的厚度。较薄的减薄胶层增加了多维曲面贴合时减薄胶层和光学元件层在拐角区的抵抗褶皱失稳能力,提升褶皱门限,减薄胶层和光学元件层在拐角区处于与盖板弧面匹配的压缩平衡状态,从而减少或避免褶皱在拐角区的产生。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终端装置。端装置。端装置。
技术研发人员:张言 王鹏 郭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