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板端直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2.连接器是电子工程技术人员经常接触的一种部件。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使电流流通,使电路实现预定的功能。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部件,顺着电流流通的通路观察,你总会发现有一个或多个连接器。连接器形式和结构是千变万化的,随着应用对象、频率、功率、应用环境等不同,有各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器。
3.连接器现在被广泛的应用在各行各业当中,连接器存在很大用途和好处,如:改善生产过程连接器简化电子产品的装配过程;也简化了批量生产过程。现有的连接器在板端使用中,由于连接器结构存在设计误点,导致连接器使用稳定性较差,插接不便,故需要针对现有连接器结构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简单,适用于板端直头连接,连接方便,结构稳定,将铜套插入至连接座内,实现结构固定,配合接电元件用于连接器插接传输数据,插接使用方便,稳定可靠的板端直头连接器。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板端直头连接器,包括外壳、连接座、设于连接座并延伸至外壳的铜套、及设于铜套内的接电元件;所述外壳设有插接腔和固定腔,所述插接腔与固定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将插接腔与固定腔连通,所述铜套插设于插接柱,所述连接座固定装设于固定腔内,所述铜套与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插接腔。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的壁面开设有插接导向槽,所述插接导向槽设有插接导向条。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插接腔上方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插接导槽及插接卡扣槽,所述插接导槽包括导入端及接入端,所述插接卡扣槽连通至所述插接导槽。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卡接结构的开口处开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为导向斜面或圆弧面。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固定腔包括固定槽、设于固定槽并对应插接柱的沉入凹槽、及开设于固定槽的定位槽,所述沉入凹槽的壁面一体成型有紧固条。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座包括座体、设于座体的第一凸台、设于第一凸台的第二凸台、及贯通于座体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凸台装配于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凸台装配于沉入凹槽内。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凸台位于第一凸台的外沿设有多个的定位
销,所述定位销装配于定位槽内。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座背离第一凸台一面一体成型有多个的装配销和定位片,所述铜套插设于所述固定孔。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铜套对应固定孔设有多个的阻力凸点和阻力片。
1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电元件包括绝缘体及插设于绝缘体的接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开设有插孔,所述接电端子插设于所述插孔。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相比现有的连接器,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适用于板端直头连接,连接方便,结构稳定,将铜套插入至连接座内,实现结构固定,配合接电元件用于连接器插接传输数据,插接使用方便,稳定可靠。具体是,设置了包括外壳、连接座、设于连接座并延伸至外壳的铜套、及设于铜套内的接电元件;所述外壳设有插接腔和固定腔,所述插接腔与固定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将插接腔与固定腔连通,所述铜套插设于插接柱,所述连接座固定装设于固定腔内,所述铜套与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插接腔。固定腔将连接座固定,配合插接柱用于将铜套固定,结构稳定,同时通过隔板将固定腔与插接腔分隔,在连接器插接使用时方便,插接稳定,配合接电元件接电传输数据,接电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板端直头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板端直头连接器的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图1中板端直头连接器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1中板端直头连接器另一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外壳1、插接腔11、插接导向槽111、插接导向条112、固定腔12、固定槽121、沉入凹槽122、紧固条122a、定位槽123、插接柱13、卡接结构14、插接导槽141、导入端141a、接入端141b、插接卡扣槽142、导向结构143、连接座2、座体21、第一凸台22、定位销221、第二凸台23、固定孔24、装配销25、定位片26、铜套3、阻力凸点31、阻力片32、接电元件4、绝缘体41、插孔411、接电端子42。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5.如图1~图4所示,一种板端直头连接器,包括外壳1、连接座2、设于连接座2并延伸至外壳1的铜套3、及设于铜套3内的接电元件4;所述外壳1设有插接腔11和固定腔12,所述插接腔11与固定腔12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插接柱13,所述插接柱13将插接腔11与固定腔12连通,所述铜套3插设于插接柱13,所述连接座2固定装设于固定腔12内,所述铜套3与接电元件4均延伸至插接腔11。
26.插接腔11的壁面开设有插接导向槽111,所述插接导向槽111设有插接导向条112,通过插接导向槽111和插接导向条112配合用于连接器插接时起到定位导向作用,插接精度高,结构可靠。
27.插接腔11上方设有卡接结构14,所述卡接结构14包括插接导槽141及插接卡扣槽142,所述插接导槽141包括导入端141a及接入端141b,所述插接卡扣槽142连通至所述插接导槽141,通过插接卡扣槽142和插接导槽141用于连接器插接导向和卡接,使得结构连接稳定可靠。
28.卡接结构14的开口处开设有导向结构143,所述导向结构143为导向斜面或圆弧面,通过导向结构143用于在插接时起到导向作用,结构导向稳定可靠。
29.固定腔12包括固定槽121、设于固定槽121并对应插接柱13的沉入凹槽 122、及开设于固定槽121的定位槽123,所述沉入凹槽122的壁面一体成型有紧固条122a,进一步改进为,连接座2包括座体21、设于座体21的第一凸台 22、设于第一凸台22的第二凸台23、及贯通于座体21的固定孔24,所述第一凸台22装配于固定槽121内,所述第二凸台23装配于沉入凹槽122内,通过凸台与相应配合的槽结构进行装配,结构装配方便,稳定可靠,还设置紧固条 122a保证结构的稳定可靠性。
30.第一凸台22位于第一凸台22的外沿设有多个的定位销221,所述定位销 221装配于定位槽123内,通过定位销221配合定位槽123进行插入定位,定位效果好。
31.连接座2背离第一凸台22一面一体成型有多个的装配销25和定位片26,所述铜套3插设于所述固定孔24,通过装配销25和定位片26用于连接座2配合板端安装,安装方便,结构可靠。
32.铜套3对应固定孔24设有多个的阻力凸点31和阻力片32,阻力凸点31和阻力片32保证铜套3的结构安装,结构安装方便,稳定可靠。
33.接电元件4包括绝缘体41及插设于绝缘体41的接电端子42,所述绝缘体 41开设有插孔411,所述接电端子42插设于所述插孔411,通过接电端子42和绝缘体41配合结构的连接,结构稳定可靠,接电稳定。
34.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适用于板端直头连接,连接方便,结构稳定,将铜套3插入至连接座2内,实现结构固定,配合接电元件4用于连接器插接传输数据,插接使用方便,稳定可靠。具体是,设置了包括外壳1、连接座2、设于连接座2并延伸至外壳1的铜套3、及设于铜套3内的接电元件4;所述外壳1设有插接腔11和固定腔12,所述插接腔11与固定腔12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插接柱13,所述插接柱13将插接腔11与固定腔12连通,所述铜套 3插设于插接柱13,所述连接座2固定装设于固定腔12内,所述铜套3与接电元件4均延伸至插接腔11。固定腔12将连接座2固定,配合插接柱13用于将铜套3固定,结构稳定,同时通过隔板将固定腔12与插接腔11分隔,在连接器插接使用时方便,插接稳定,配合接电元件4接电传输数据,接电稳定可靠。
3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连接座、设于连接座并延伸至外壳的铜套、及设于铜套内的接电元件;所述外壳设有插接腔和固定腔,所述插接腔与固定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将插接腔与固定腔连通,所述铜套插设于插接柱,所述连接座固定装设于固定腔内,所述铜套与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插接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的壁面开设有插接导向槽,所述插接导向槽设有插接导向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腔上方设有卡接结构,所述卡接结构包括插接导槽及插接卡扣槽,所述插接导槽包括导入端及接入端,所述插接卡扣槽连通至所述插接导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结构的开口处开设有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为导向斜面或圆弧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腔包括固定槽、设于固定槽并对应插接柱的沉入凹槽、及开设于固定槽的定位槽,所述沉入凹槽的壁面一体成型有紧固条。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座体、设于座体的第一凸台、设于第一凸台的第二凸台、及贯通于座体的固定孔,所述第一凸台装配于固定槽内,所述第二凸台装配于沉入凹槽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位于第一凸台的外沿设有多个的定位销,所述定位销装配于定位槽内。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背离第一凸台一面一体成型有多个的装配销和定位片,所述铜套插设于所述固定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套对应固定孔设有多个的阻力凸点和阻力片。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端直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电元件包括绝缘体及插设于绝缘体的接电端子,所述绝缘体开设有插孔,所述接电端子插设于所述插孔。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端直头连接器,包括外壳、连接座、设于连接座并延伸至外壳的铜套、及设于铜套内的接电元件;所述外壳设有插接腔和固定腔,所述插接腔与固定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隔板设有插接柱,所述插接柱将插接腔与固定腔连通,所述铜套插设于插接柱,所述连接座固定装设于固定腔内,所述铜套与接电元件均延伸至插接腔。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适用于板端直头连接,连接方便,结构稳定,将铜套插入至连接座内,实现结构固定,配合接电元件用于连接器插接传输数据,插接使用方便,稳定可靠。稳定可靠。稳定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滕芳 袁冬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信翰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