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
背景技术:2.为提高船舶的载货量及空间利用率,现有船舶均设有多层仓室,在上下相邻的两层舱室之间的甲板上设有供人员通过的人孔,为防止人员从通孔中坠落,需要在通孔处设置格栅盖。
3.申请公布号为cn108706076a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其包括格栅盖、设置在格栅盖一侧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均设有限位块,在船舶甲板与各限位块对应的位置处均设有挡块,在挡块上设有可吸附限位块的磁性件,转动格栅盖,使得限位块与挡块实现挡止,同时磁性件吸住限位块,从而将格栅盖保持在与甲板呈钝角的开启状态,方便了船用进出人孔。
4.然而,其格栅盖仅能实现钝角角度的开启和固定,当格栅盖上方存在障碍物,导致格栅盖无法转动至上述开启角度时,磁性件无法吸附格栅盖,格栅盖无法保持在开启状态。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格栅盖组件,仅能实现格栅盖与甲板呈钝角状态的固定,当格栅盖上方存在障碍物,导致格栅盖无法转动至开启角度时,格栅盖无法保持在开启状态。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用于盖合在甲板上的人孔处,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转轴上下转动连接在所述人孔的第一侧边缘的所述甲板上,所述盖板的第二侧上下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所述人孔的第二侧边缘的所述甲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垂直,所述第一连杆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滑动导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的第一导向凸起,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一凹槽;
7.所述第一导向凸起置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第一导向槽靠近所述第一转轴的一侧的侧壁抵接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8.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板的第三侧上下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杆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连杆,所述人孔的第三侧边缘的所述甲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凸起,所述第二导向凸起滑动导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凸起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相对布置。
9.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各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
10.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人孔的第二侧边缘的所述甲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杆间隔布置的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板的中部,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为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布置的第一销轴;
11.所述人孔的第三侧边缘的所述甲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杆间隔布置的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板的中部,所述第二导向凸起为与所述第一转轴平行布置的第二销轴。
1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销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板并连接有第一环状凸缘;所述第二销轴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板并连接有第二环状凸缘。
13.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船用格栅盖组件包括第三销轴,所述盖板的第四侧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人孔的第四侧边缘的所述甲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盖板闭合时,所述第三销轴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中。
14.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凸起置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75
°
且小于等于85
°
。
15.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导向凸起与所述导向槽的左侧壁抵接时,所述盖板与所述甲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0
°
且小于等于110
°
。
16.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盖板包括框体和间隔布置在所述框体内的多个格栅条。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8.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格栅盖组件,盖板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转轴上下转动连接在人孔的第一侧边缘的甲板上,盖板的第二侧上下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人孔的第二侧边缘的甲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垂直,第一连杆远离盖板的一端设有滑动导向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的第一导向凸起,第一导向槽的底壁设有与第一导向凸起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一凹槽;向上打开盖板时,第一连杆相对盖板向下转动,同时第一导向凸起在第一导向槽中从远离第一转轴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滑动,当第一导向凸起滑动至第一凹槽上方时,把第一导向凸起置入第一凹槽内,此时盖板与甲板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在盖板重力作用下,第一导向凸起卡设在第一凹槽中,使得盖板开启角度保持固定,因此,当盖板上方存在障碍物导致盖板无法开启至与甲板呈钝角的状态时,盖板能够保持在锐角状态;当盖板上方不存在障碍物时,继续转动盖板,使得第一导向凸起与第一凹槽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的侧壁抵接,在盖板重力的作用下,盖板能够保持固定开启角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格栅盖组件能够实现盖板在开启角度为钝角和锐角下的固定,避免了盖板上方存在障碍物,导致的盖板无法保持在钝角开启状态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盖板开启90度时船用格栅盖组件的俯视图;
20.图2是第一销轴置入凹槽内时图1中a-a处截面图;
21.图3是第一销轴与导向槽的左侧壁抵接时图1中a-a处截面图;
22.图4是图1的右视图;
23.图5是图4中c处放大图;
24.图中,1、盖板;11、第一连接板;111、第一通孔;12、第二连接板;121、第二通孔;13、第一转轴;14、基座;2、甲板;21、人孔;3、第一导向板;31、第一导向槽;311、第一凹槽;4、第一连杆;5、第一导向凸起;6、第二连杆;7、第二导向凸起;8、第二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用于盖合在甲板2上的人孔21处,包括设置在人孔21上方的盖板1,盖板1的左侧上下转动连接在甲板2上;包括盖板1,盖板1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转轴13上下转动连接在人孔21的第一侧边缘的甲板2上,盖板1的第二侧上下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4,人孔21的第二侧边缘的甲板2上设有第一导向槽31,第一导向槽3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13垂直,第一连杆4远离盖板1的一端设有滑动导向设置在第一导向槽31内的第一导向凸起5,第一导向槽31的底壁设有与第一导向凸起5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一凹槽311;
28.向上打开盖板1时,第一连杆4相对盖板1向下转动,同时第一导向凸起5在第一导向槽31中从远离第一转轴13的一侧向靠近第一转轴13的一侧滑动,当第一导向凸起5滑动至第一凹槽311上方时,把第一导向凸起5置入第一凹槽311内,此时盖板1与甲板2之间的夹角呈锐角,在盖板1的重力作用下,第一导向凸起5卡设在第一凹槽311中,使得盖板1开启角度保持固定,因此,当盖板1上方存在障碍物导致盖板1无法开启至与甲板呈钝角的状态时,盖板1能够保持在锐角状态;当盖板1上方不存在障碍物时,继续转动盖板1,使得第一导向凸起5与第一凹槽31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的侧壁抵接,在盖板1重力的作用下,盖板1能够保持固定开启角度;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船用格栅盖组件能够实现盖板1在开启角度为钝角和锐角下的固定,避免了盖板1上方存在障碍物,导致的盖板1无法保持在钝角开启状态的技术问题。
29.其中,为保证盖板1与甲板2之间开启角度固定的稳定性,盖板1的第三侧上下转动连接有与第一连杆4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连杆6,人孔21的第三侧边缘的甲板2上设有与第一导向槽31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导向槽,第二连杆6远离盖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凸起7,第二导向凸起7滑动导向设置在第二导向槽中,第二导向槽的底壁设有与第二导向凸起7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二凹槽,第二凹槽与第一凹槽311沿第一转轴13的轴向相对布置。
30.本实施例中,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均设有多个,各第一凹槽311沿第一导向槽3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各第二凹槽沿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将低压凹槽311和第二凹槽均设置为多个,进一步提高了盖板1与甲板2之间的角度调节范围。
31.其中,第一导向槽31和第二导向槽可以通过在人孔21的侧壁或者顶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板3设置在人孔21的第二侧边缘的甲板2上,且第一导向板3与第一连杆4间隔布置,第一导向槽31设置在第一导向板3的中部,第一导向凸起5为与第一转轴13平行布置的第一销轴;人孔21的第三侧边缘的甲板2上设有与第二连杆6间隔布置的第二导向板8,第二导向槽设置在第二导向板8的中部,第二导向凸起7为与第一转轴13平行布置的第二销轴。
32.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盖板1为四方形,第一连杆4设置在盖板1的后侧,第二连杆6设置在盖板1的前侧,第二导向板8和第一导向板3分别设置在盖板1的前后两侧,第一导向槽31和第二导向槽均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连杆4的上端上下转动连接在盖板1的后侧中部,第一销轴左右滑动导向安装在第一导向槽31中,第一凹槽311与第一销轴匹配设置;第二连杆6的上端上下转动连接在盖板1的前侧中部,第二销轴左右滑动导向安装在第二导向槽中,第二凹槽与第二销轴匹配设置。
33.其中,如图5所示,第一销轴远离第一连杆4的一端穿过第一导向板3并连接有第一环状凸缘51;第二销轴远离第二连杆6的一端穿过第二导向凸起7并连接有第二环状凸缘。第一环状凸缘51的设置保证了第一销轴和第一导向槽3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第二环状凸缘的设置保证了第二销轴和第二导向槽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4.本实施例中,如图4、图5所示,第一连杆4的一侧与盖板1的后侧面贴合,第一连杆4的另一侧与第一导向板3间隔布置,当盖板1盖和时,第一连杆4的滑动端向右滑动,直至第一连杆4与第一导向板3和盖板1相互平行,从而使得盖板1盖和时,第一连杆4位于盖板1和第一导向板3之间的间隙中。是的盖板1盖和时,格栅盖组件整体结构紧凑,不存在突出于盖板1上方的凸起物,便于作业人员同行。如图2所示,第一转轴13连接在盖板1的左侧,第一转轴13转动连接有基座14,基座14连接在甲板2上。具体的,基座14和第一转轴13均设有两个,两个基座14和两个第一转轴13前后间隔布置在盖板1的左侧,从而提高盖板1与甲板2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35.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当第一销轴与第一导向槽的左侧壁抵接时,盖板1与甲板2之间的夹角处于最大状态,此时盖板1与甲板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0
°
且小于等于110
°
;第一凹槽311可以为多个或一个,当第一凹槽311设有一个时,第一销轴卡入第一凹槽311之后,盖板1与甲板2之间的夹角为80
°
,当第一凹槽311设有多个时,各第一凹槽311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盖板1与甲板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75
°
且小于等于85
°
。
36.本实施例中,格栅盖组件包括第三销轴,盖板1的第四侧设有第一连接板11,第一连接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人孔21的第四侧边缘的甲板2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2,第二连接板12上设有第二通孔121,盖板1闭合时,第三销轴插设在第一通孔111和第二通孔121中。其中,第二销轴采用gb/t882所规定的销轴。
37.本实施例中,盖板1包括框体和间隔布置在框体内的多个格栅条,将盖板1设置为格栅的形式能够减轻盖板1的重量,便于作业人员转动盖板。
38.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盖板设置在人孔上方,通过设置第一连杆和第一导向槽使得盖板的开启角度可调,并且能够将盖板固定在相应的开启角度;而且,盖板盖和后,不存在凸出于盖板上方的凸起物,便于作业人员使用。
39.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用于盖合在甲板(2)上的人孔(21)处,其特征在于,包括盖板(1),所述盖板(1)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转轴(13)上下转动连接在所述人孔(21)的第一侧边缘的所述甲板(2)上,所述盖板(1)的第二侧上下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4),所述人孔(21)的第二侧边缘的所述甲板(2)上设有第一导向槽(31),所述第一导向槽(3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转轴(13)垂直,所述第一连杆(4)远离所述盖板(1)的一端设有滑动导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31)内的第一导向凸起(5),所述第一导向槽(31)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一凹槽(311);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置入所述第一凹槽(311)内时,所述盖板(1)与所述甲板(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1)靠近所述第一转轴(13)的一侧的侧壁抵接时,所述盖板(1)与所述甲板(2)之间的夹角为钝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的第三侧上下转动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杆(4)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连杆(6),所述人孔(21)的第三侧边缘的所述甲板(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槽(31)平行间隔布置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连杆(6)远离所述盖板(1)的一端设有第二导向凸起(7),所述第二导向凸起(7)滑动导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底壁设有与所述第二导向凸起(7)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311)沿所述第一转轴(13)的轴向相对布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311)和所述第二凹槽均设有多个,各所述第一凹槽(311)沿所述第一导向槽(31)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各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延伸方向间隔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孔(21)的第二侧边缘的所述甲板(2)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杆(4)间隔布置的第一导向板(3),所述第一导向槽(31)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板(3)的中部,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为与所述第一转轴(13)平行布置的第一销轴;所述人孔(21)的第三侧边缘的所述甲板(2)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杆(6)间隔布置的第二导向板(8),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板(8)的中部,所述第二导向凸起(7)为与所述第一转轴(13)平行布置的第二销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销轴远离所述第一连杆(4)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导向板(3)并连接有第一环状凸缘(51);所述第二销轴远离所述第二连杆(6)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凸起(7)并连接有第二环状凸缘。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船用格栅盖组件包括第三销轴,所述盖板(1)的第四侧设有第一连接板(11),所述第一连接板(11)上设有第一通孔(111),所述人孔(21)的第四侧边缘的所述甲板(2)上设有第二连接板(12),所述第二连接板(12)上设有第二通孔(121),所述盖板(1)闭合时,所述第三销轴插设在所述第一通孔(111)和所述第二通孔(121)中。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置入所述第一凹槽(311)内时,所述盖板(1)与所述甲板(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75
°
且小于等于85
°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凸起(5)与所述导向槽(31)的左侧壁抵接时,所述盖板(1)与所述甲板(2)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100
°
且小于
等于110
°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船用格栅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1)包括框体和间隔布置在所述框体内的多个格栅条。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建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用格栅盖组件,盖板的第一侧通过第一转轴上下转动连接在人孔的第一侧边缘的甲板上,盖板的第二侧上下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人孔的第二侧边缘的甲板上设有第一导向槽,第一导向槽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转轴垂直,第一连杆远离盖板的一端设有滑动导向设置在第一导向槽内的第一导向凸起,第一导向槽的底壁设有与第一导向凸起匹配的、开口朝上的第一凹槽;第一导向凸起置入第一凹槽内时,盖板与甲板之间的夹角呈锐角,第一导向凸起与导向槽的靠近第一转轴的一侧的侧壁抵接时,盖板与甲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因此,盖板在开启角度为钝角和锐角时均能锁定,使用方便。使用方便。使用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林楚霞 梁展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