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加压头套。
背景技术:2.发生于头部的外伤,是一类常见的损伤,以跌坠伤和撞伤最为多见,击伤次之。头部受伤时经常会出现肿胀,为了缩短消肿的时间,可采用佩戴弹性头套加压的方式。
3.现有的医用弹性加压头套都是单层的,病人佩戴后,加压头套对病人头部施加的压力是均匀分散的,需要对肿胀处加大压力时,会在病人头部的其他部位施加同样的压力,导致病人的舒适性极差。
技术实现要素:4.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单独对患处增大压力的医用加压头套。
5.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包括弹性的内层头套、弹性的外层头套、设置于所述内层头套下部的第一绑带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层头套上的第二绑带,所述内层头套上设置有多个气囊,每一气囊上均设置有一气嘴,所述外层头套上设置有与所有的气嘴对应的通孔,所述气嘴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延伸至外层头套的外部。
7.作为优选地,所述气囊的数量为8个,分别为第一气囊、第二气囊、第三气囊、第四气囊、第五气囊、第六气囊、第七气囊以及第八气囊,第一气囊与人的额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二气囊与人的顶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三气囊与人的左颞骨对应,第四气囊与人的枕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五气囊与人的额骨的右半部分对应,第六气囊与人的顶骨的右半部分对应,第七气囊与人的右颞骨对应,第八气囊与人的枕骨的右半部分对应。
8.作为优选地,所有气囊均粘接在内层头套的外侧表面。
9.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绑带为一体式的弹性带,第一绑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的左右两侧部。
10.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一绑带包括两条弹性带,两条弹性带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的左右两侧部,两条弹性带的下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11.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绑带为一体式的弹性带,第二绑带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的左右两侧部。
12.作为优选地,所述的第二绑带包括两条弹性带,两条弹性带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的左右两侧部,两条弹性带的下端通过魔术贴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内层头套和外层头套佩戴在患者的头上,使所有的气嘴穿从对应的通孔伸出,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挂在患者的下颌处。然后找到与患者头部的肿胀处对应的气囊,通过气嘴向其中充气,将患处垫高,充气后的气囊会挤压外层头套,起到对患者头部的肿胀处加压的作用。采用这种加压方式,
可单独对患处增大压力,患者头部的其他区域所受到的压力基本不变。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剖视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外层头套的立体图;
1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内层头套的立体图;
1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19.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涉及“优选”、“次优选”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优选”、“次优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20.实施例1
21.参照图1至图3,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包括弹性的内层头套1、弹性的外层头套2、设置于内层头套1下部的第一绑带3以及设置于外层头套2上的第二绑带4,内层头套1上设置有多个气囊,每一气囊上均设置有一气嘴6,外层头套2上设置有与所有的气嘴6对应的通孔21,气嘴6穿过对应的通孔21并延伸至外层头套2的外部。
22.具体地,所有气囊均粘接在内层头套1的外侧表面。气囊的数量为8个,分别为第一气囊51、第二气囊52、第三气囊53、第四气囊54、第五气囊55、第六气囊56、第七气囊57以及第八气囊58,第一气囊51与人的额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二气囊52与人的顶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三气囊53与人的左颞骨对应,第四气囊54与人的枕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五气囊55与人的额骨的右半部分对应,第六气囊56与人的顶骨的右半部分对应,第七气囊57与人的右颞骨对应,第八气囊58与人的枕骨的右半部分对应。
23.参照图3,第一绑带3为一体式的弹性带,第一绑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
24.参照图2,第二绑带4为一体式的弹性带,第二绑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
25.气嘴6可采用与自行车轮胎的充气嘴6相同的结构,亦可采用公开号为cn201196279y的专利所公开的新型气囊充气嘴6的结构。
26.本实施例的医用加压头套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将内层头套1和外层头套2佩戴在患者的头上,使所有的气嘴6穿从对应的通孔21伸出,第一绑带3和第二绑带4挂在患者的下颌处。然后找到与患者头部的肿胀处对应的气囊,通过气嘴6向其中充气,将患处垫高,充气后的气囊会挤压外层头套2,起到对患者头部的肿胀处加压的作用。
27.实施例2
28.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本实施例和实施例1具有类似的结构,其不同点
仅在于第一绑带3和第二绑带4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第一绑带3包括两条弹性带31,两条弹性带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两条弹性带的下端通过魔术贴9连接。第二绑带4包括两条弹性带41,两条弹性带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两条弹性带的下端通过魔术贴9连接。
29.和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优势是:可以通过魔术贴9调节头套的松紧度。
3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的内层头套(1)、弹性的外层头套(2)、设置于所述内层头套(1)下部的第一绑带(3)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层头套(2)上的第二绑带(4),所述内层头套(1)上设置有多个气囊,每一气囊上均设置有一气嘴(6),所述外层头套(2)上设置有与所有的气嘴(6)对应的通孔(21),所述气嘴(6)穿过对应的通孔(21)并延伸至外层头套(2)的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数量为8个,分别为第一气囊(51)、第二气囊(52)、第三气囊(53)、第四气囊(54)、第五气囊(55)、第六气囊(56)、第七气囊(57)以及第八气囊(58),第一气囊(51)与人的额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二气囊(52)与人的顶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三气囊(53)与人的左颞骨对应,第四气囊(54)与人的枕骨的左半部分对应,第五气囊(55)与人的额骨的右半部分对应,第六气囊(56)与人的顶骨的右半部分对应,第七气囊(57)与人的右颞骨对应,第八气囊(58)与人的枕骨的右半部分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其特征在于,所有气囊均粘接在内层头套(1)的外侧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绑带(3)为一体式的弹性带,第一绑带(3)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绑带(3)包括两条弹性带,两条弹性带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两条弹性带的下端通过魔术贴(9)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绑带(4)为一体式的弹性带,第二绑带(4)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绑带(4)包括两条弹性带,两条弹性带的上端分别连接在内层头套(1)的左右两侧部,两条弹性带的下端通过魔术贴(9)连接。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加压头套,包括弹性的内层头套、弹性的外层头套、设置于内层头套下部的第一绑带以及设置于外层头套上的第二绑带,内层头套上设置有多个气囊,每一气囊上均设置有一气嘴,外层头套上设置有与所有的气嘴对应的通孔,气嘴穿过对应的通孔并延伸至外层头套的外部。通过对与患处对应的气囊充气,可单独对患处增大压力,患者头部的其他区域所受到的压力基本不变。域所受到的压力基本不变。域所受到的压力基本不变。
技术研发人员:程兆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市博爱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2.01.0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