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2.机电设备一般指机械、电器及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建筑中多指除土工、木工、钢筋、泥水之外的机械、管道设备的统称。它不同于五金,多指能实现一定功能的成品,机电设备在进行运行时会产生热量,因此需要对机电设备进行降温,以此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升华时会冒出大量白雾,能够急速冷冻物体和降低温度,因此能够利用干冰对机电设备进行降温,且干冰在进行降温时,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清洗,干冰清洗无需拆卸模具,避免了化学清洗法对模具的腐蚀和损害,但由于干冰急速降温,在喷射同一个位置时容易造成该位置的冻伤,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能够通过出料斗进行竖向和横向移动,以此能够对干冰雾气的喷射,从而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它包括底板、一号电机、驱动箱、螺旋叶、主体筒、盖板、导向斗、三通管、软管、移动块、竖向丝杠、二号电机、连接座、连接筒、滑动座、滑动箱、横向丝杠、扇叶、移动轮、转动轴、限位柱、出料斗、固定杆、支撑杆、气动杆和三号电机,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主体筒、驱动箱和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位于主体筒的一侧,且和主体筒相对应连通,所述驱动箱位于主体筒的另一侧,所述驱动箱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转动轴的一端和一号电机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箱延伸至主体筒内部,且延伸至连接筒内部,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和连接筒的内壁通过转动套相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螺旋叶,所述螺旋叶对应位于主体筒内部,所述主体筒上部敞口,所述主体筒的一侧上设置有三通管,所述三通管的第一端和主体筒内部对应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二端和连接筒上部相对应连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端设置有软管,所述底板上设置有滑动座和三号电机,所述滑动座内部设置有横向丝杠,所述三号电机的电机轴和横向丝杠相对应连接,所述滑动座内部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动箱,所述滑动箱底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和横向丝杠相对应螺接,所述滑动箱内部设置有竖向丝杠,所述滑动箱上部设置有二号电机,所述二号电机的电机轴和竖向丝杠相对应连接,所述滑动箱上开有滑动槽,所述竖向丝杠上设置有相对应螺接的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滑动槽延伸至滑动箱外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支撑杆,固定杆的一端通过转动耳置于支撑杆上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和软管的端部相对应连接,且相连通。
5.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上设置有两组扇叶,两组所述扇叶位于连接筒内部,能够通
过扇叶的旋转对干冰散发的雾气进行驱动,使其进入到软管当中。
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筒口部设置有导向斗,所述导向斗对应延伸至主体筒内部,所述导向斗上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能够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大造成安全事故。
7.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上部通过转动耳设置有气动杆,所述气动杆的上部通过转动耳和出料斗的下部相连接,能够通过气动杆对出料斗进行支撑承托,以此能够对出料斗出料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调节。
8.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箱上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柱,两个所述限位柱和软管相对应卡合,能够对软管进行卡合导向。
9.进一步的,所述出料斗的口部内收,能够增大出料斗出口处的压力,以此能够使干冰雾气呈柱状喷出对设备进行降温。
1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转动轴、扇叶、螺旋叶,能够通过转动轴的旋转使得扇叶和螺旋叶旋转对干冰散发的雾气进行驱动,使其进入到软管当中;设置的滑动箱、滑动座、竖向丝杠、横向丝杠,能够使得连接座进行横向往复移动的同时进行竖向移动,配合出料斗和软管对干冰雾气的喷射,以此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
附图说明
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13.图3是本实用新型出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14.图4是本实用新型扇叶的立体结构图。
15.如图所示:1、底板;2、一号电机;3、驱动箱;4、螺旋叶;5、主体筒;6、盖板;7、导向斗;8、三通管;9、软管;10、移动块;11、竖向丝杠;12、二号电机;13、连接座;14、连接筒;15、滑动座;16、滑动箱;17、横向丝杠;18、扇叶;19、移动轮;20、转动轴;21、限位柱;22、出料斗;23、固定杆;24、支撑杆;25、气动杆;26、三号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1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上”、“下”、“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另外,术语“包括”及其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8.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它包括底板1、一号电机2、驱动箱3、螺旋叶4、主体筒5、盖板6、导向斗7、三通管8、软管9、移动块10、竖向丝杠11、
二号电机12、连接座13、连接筒14、滑动座15、滑动箱16、横向丝杠17、扇叶18、移动轮19、转动轴20、限位柱21、出料斗22、固定杆23、支撑杆24、气动杆25和三号电机26,所述底板1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9,所述底板1上部设置有主体筒5、驱动箱3和连接筒14,所述连接筒14位于主体筒5的一侧,且和主体筒5相对应连通,所述驱动箱3位于主体筒5的另一侧,所述驱动箱3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2,转动轴20的一端和一号电机2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20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箱3延伸至主体筒5内部,且延伸至连接筒14内部,所述转动轴20的另一端和连接筒14的内壁通过转动套相连接,所述转动轴20上设置有螺旋叶4,所述螺旋叶4对应位于主体筒5内部,所述转动轴20上设置有两组扇叶18,两组所述扇叶18位于连接筒14内部,能够通过扇叶和螺旋叶的旋转对干冰散发的雾气进行驱动,使其进入到软管当中。所述主体筒5上部敞口,所述主体筒5的一侧上设置有三通管8,所述三通管8的第一端和主体筒5内部对应连通,所述三通管8的第二端和连接筒14上部相对应连通,所述三通管8的第三端设置有软管9,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滑动座15和三号电机26,所述滑动座15内部设置有横向丝杠17,所述三号电机26的电机轴和横向丝杠17相对应连接,所述滑动座15内部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动箱16,所述滑动箱16底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和横向丝杠17相对应螺接,所述滑动箱16内部设置有竖向丝杠11,所述滑动箱16上部设置有二号电机12,所述二号电机12的电机轴和竖向丝杠11相对应连接,所述滑动箱16上开有滑动槽,所述竖向丝杠11上设置有相对应螺接的移动块10,所述移动块10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滑动槽延伸至滑动箱16外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上设置有支撑杆24,固定杆23的一端通过转动耳置于支撑杆24上部,所述固定杆23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出料斗22,所述出料斗22和软管9的端部相对应连接,且相连通,能够使得连接座进行横向往复移动的同时进行竖向移动,配合出料斗和软管对干冰雾气的喷射,以此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所述主体筒5口部设置有导向斗7,所述导向斗7对应延伸至主体筒5内部,所述导向斗7上部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能够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大造成安全事故。所述连接座13上部通过转动耳设置有气动杆25,所述气动杆25的上部通过转动耳和出料斗22的下部相连接,能够通过气动杆对出料斗进行支撑承托,以此能够对出料斗出料的角度进行适应性调节。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箱16上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柱21,两个所述限位柱21和软管9相对应卡合,能够对软管进行卡合导向。所述出料斗22的口部内收,能够增大出料斗22出口处的压力,以此能够使干冰雾气呈柱状喷出对设备进行降温。
1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将干冰放入到主体筒5内部,启动一号电机2、二号电机12和三号电机26,一号电机2的电机轴带动转动轴20转动,以此能够过转动轴20的旋转使得扇叶18和螺旋叶4旋转对干冰散发的雾气进行驱动,使其进入到软管9当中,二号电机12的电机轴带动竖向丝杠11旋转,以此使得连接杆在滑动槽内部滑动,使得连接座13上下滑动,三号电机26的电机轴带动横向丝杠17旋转,以此使得滑动箱16来回往复移动,从而能够使得连接座13进行横向往复移动的同时进行竖向移动,配合出料斗22和软管9对干冰雾气的喷射,以此能够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
2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底板(1)、一号电机(2)、驱动箱(3)、螺旋叶(4)、主体筒(5)、盖板(6)、导向斗(7)、三通管(8)、软管(9)、移动块(10)、竖向丝杠(11)、二号电机(12)、连接座(13)、连接筒(14)、滑动座(15)、滑动箱(16)、横向丝杠(17)、扇叶(18)、移动轮(19)、转动轴(20)、限位柱(21)、出料斗(22)、固定杆(23)、支撑杆(24)、气动杆(25)和三号电机(26),所述底板(1)底部设置有移动轮(19),所述底板(1)上部设置有主体筒(5)、驱动箱(3)和连接筒(14),所述连接筒(14)位于主体筒(5)的一侧,且和主体筒(5)相对应连通,所述驱动箱(3)位于主体筒(5)的另一侧,所述驱动箱(3)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2),转动轴(20)的一端和一号电机(2)的电机轴相连接,所述转动轴(20)的另一端穿过驱动箱(3)延伸至主体筒(5)内部,且延伸至连接筒(14)内部,所述转动轴(20)的另一端和连接筒(14)的内壁通过转动套相连接,所述转动轴(20)上设置有螺旋叶(4),所述螺旋叶(4)对应位于主体筒(5)内部,所述主体筒(5)上部敞口,所述主体筒(5)的一侧上设置有三通管(8,)所述三通管(8)的第一端和主体筒(5)内部对应连通,所述三通管(8)的第二端和连接筒(14)上部相对应连通,所述三通管(8)的第三端设置有软管(9),所述底板(1)上设置有滑动座(15)和三号电机(26),所述滑动座(15)内部设置有横向丝杠(17),所述三号电机(26)的电机轴和横向丝杠(17)相对应连接,所述滑动座(15)内部设置有可滑动的滑动箱(16,)所述滑动箱(16)底部设置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和横向丝杠(17)相对应螺接,所述滑动箱(16)内部设置有竖向丝杠(11),所述滑动箱(16)上部设置有二号电机(12),所述二号电机(12)的电机轴和竖向丝杠(11)相对应连接,所述滑动箱(16)上开有滑动槽,所述竖向丝杠(11)上设置有相对应螺接的移动块(10),所述移动块(10)上设置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过滑动槽延伸至滑动箱(16)外部,所述连接杆的端部上设置有连接座(13),所述连接座(13)上设置有支撑杆(24),固定杆(23)的一端通过转动耳置于支撑杆(24)上部,所述固定杆(23)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出料斗(22),所述出料斗(22)和软管(9)的端部相对应连接,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20)上设置有两组扇叶(18),两组所述扇叶(18)位于连接筒(14)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筒(5)口部设置有导向斗(7),所述导向斗(7)对应延伸至主体筒(5)内部,所述导向斗(7)上部设置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上均匀设置有多个通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13)上部通过转动耳设置有气动杆(25),所述气动杆(25)的上部通过转动耳和出料斗(22)的下部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箱(16)上部设置有两个限位柱(21),两个所述限位柱(21)和软管(9)相对应卡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斗(22)的口部内收。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电工程用设备降温装置,它包括底板、一号电机、驱动箱、螺旋叶、主体筒、盖板、导向斗、三通管、软管、移动块、竖向丝杠、二号电机、连接座、连接筒、滑动座、滑动箱、横向丝杠、扇叶、移动轮、转动轴、限位柱、出料斗、固定杆、支撑杆、气动杆和三号电机,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移动轮,所述底板上部设置有主体筒、驱动箱和连接筒,所述连接筒位于主体筒的一侧,且和主体筒相对应连通,所述驱动箱位于主体筒的另一侧,所述驱动箱内部设置有一号电机。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缺点,能够通过出料斗进行竖向和横向移动,以此能够对干冰雾气的喷射,从而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从而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从而对机电设备进行均匀降温。
技术研发人员:刘昂昂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刘昂昂
技术研发日:2021.09.15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