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5-29  144



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


背景技术:

2.涤纶面料是日常生活中用的非常多的一种化纤服装面料。其最大的优点是抗皱性和保形性很好,因此,适合做外套服装、各类箱包和帐篷等户外用品。涤纶的用途很广,大量用于制造衣着和工业中制品。阻燃涤纶因具有永久阻燃性,应用范围很广,除了产业用纺织品、建筑内装饰、交通工具内装饰等发挥无可替代的作用外,还在防护服领域内发挥着不少的作用。现有的涤纶面料,耐高温性能低下,而且弹性效果较差,从而影响了涤纶面料的使用舒适性。但是现有的阻燃的涤纶面料在抗辐射方面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表层使用防辐射涤纶包芯纱交织而成,使得该面料良好的防辐射性能,所涂覆的硅胶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表层和里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可以提高面料的隔热性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包括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接结纬接结组织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表层经纱和里层经纱,所述纬纱包括表层纬纱、里层纬纱和接结纬纱;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交织形成表层,所述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交织形成里层,所述表层和里层由接结纬纱固定连接;
6.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为防辐射涤纶包芯纱,所述防辐射涤纶包芯纱包括芯线和包覆层,所述芯线为防辐射涤纶丝,所述包覆层为阻燃涤纶短纤;所述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为阻燃涤纶长丝;
7.所述表层的表面涂覆有硅胶层。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防辐射涤纶丝包括第一弹性涤纶丝、远红外纤维丝、第二弹性涤纶丝、纳米银纤维丝、第三弹性涤纶丝和金属丝,所述远红外纤维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一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涤纶丝呈螺旋缠绕在远红外纤维丝的一侧,所述纳米银纤维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二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涤纶丝呈螺旋缠绕在纳米银纤维丝的一侧,所述金属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三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涤纶丝、远红外纤维丝、第二弹性涤纶丝、纳米银纤维丝、第三弹性涤纶丝和金属丝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辐射层。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表层经纱包括表层第一经纱、表层第二经纱、表层第三经纱和表层第四经纱,所述表层纬纱包括表层第一纬纱、表层第二纬纱、表层第三纬纱和表层第四纬纱;所述里层经纱包括里层第一经纱、里层第二经纱、里层第三经纱和里层第四经纱,所述里层纬纱包括里层第一纬纱、里层第二纬纱、里层第三纬纱和里层第四纬纱,所述接结纬纱包括接结第一纬纱、接结第二纬纱、接结第三纬纱
和接结第四纬纱;
10.所述经纱的排列规律为:表层第一经纱、里层第一经纱、表层第二经纱、里层第二经纱、表层第三经纱、里层第三经纱、表层第四经纱、里层第四经纱;所述纬纱的排列规律为:表层第一纬纱、里层第一纬纱、接结第一纬纱、表层第二纬纱、里层第二纬纱、接结第二纬纱、表层第三纬纱、里层第三纬纱、接结第三纬纱、表层第四纬纱、里层第四纬纱、接结第四纬纱。
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以经纱为基准,所述表层第一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所述里层第一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所述接结第一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
‑ꢀ
浮-浮-浮-沉-沉;所述表层第二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所述里层第二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所述接结第二纬纱的浮沉规律:沉-沉-沉-浮-沉-浮-浮-浮;所述表层第三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浮-浮
‑ꢀ
沉-浮-沉-浮-浮-浮;所述里层第三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所述接结第三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所述表层第四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所述里层第四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
‑ꢀ
浮-沉-沉-沉-沉-沉-沉;所述接结第四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浮-浮-沉-沉-沉
‑ꢀ
浮。
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阻燃涤纶长丝呈中空状。
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里层的一侧表面复合有硅胶层。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表层采用防辐射涤纶包芯纱交织而成,使其具有良好的防辐射的能力。在表层的一侧涂覆有硅胶层提高整个面料的耐高温性能。里层采用阻燃涤纶长丝进一步提高整个面料的阻燃性能。接结纬接结组织使得里层和表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空气层,提高了隔热能力。
附图说明
15.图1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实施例一所涉及的面料本体的组织结构图;
17.图3是实施例二所涉及的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18.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表层;2-里层;3-硅胶层;101-表层第一经纱;102-表层第二经纱;103-表层第三经纱;104-表层第四经纱;111-里层第一经纱;112
‑ꢀ
里层第二经纱;113-里层第三经纱;114-里层第四经纱;201-表层第一纬纱; 202-表层第二纬纱;203-表层第三纬纱;204-表层第四纬纱;211-里层第一纬纱;212-里层第二纬纱;213-里层第三纬纱;214-里层第四纬纱;221-接结第五纬纱;222-接结第二纬纱;223-接结第三纬纱;224-接结第四纬纱。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0.实施例一
21.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
纶面料,包括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接结纬接结组织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表层经纱和里层经纱,所述纬纱包括表层纬纱、里层纬纱和接结纬纱;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交织形成表层1,所述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交织形成里层2,所述表层和里层由接结纬纱固定连接。接结纬接结组织所形成的表层1和里层2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空气层,可以起到隔热作用,延缓热传导。
22.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为防辐射涤纶包芯纱,所述防辐射涤纶包芯纱包括芯线和包覆层,所述芯线为防辐射涤纶丝,所述包覆层为阻燃涤纶短纤;所述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为阻燃涤纶长丝。所述表层的表面涂覆有硅胶层3。硅胶层3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并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
23.进一步的,所述防辐射涤纶丝包括第一弹性涤纶丝、远红外纤维丝、第二弹性涤纶丝、纳米银纤维丝、第三弹性涤纶丝和金属丝,所述远红外纤维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一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涤纶丝呈螺旋缠绕在远红外纤维丝的一侧,所述纳米银纤维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二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涤纶丝呈螺旋缠绕在纳米银纤维丝的一侧,所述金属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三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涤纶丝、远红外纤维丝、第二弹性涤纶丝、纳米银纤维丝、第三弹性涤纶丝和金属丝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辐射层。
24.进一步的,所述表层经纱包括表层第一经纱101、表层第二经纱102、表层第三经纱103和表层第四经纱104,所述表层纬纱线包括表层第一纬纱201、表层第二纬纱202、表层第三纬纱203和表层第四纬纱204;所述里层经纱包括里层第一经纱111、里层第二经纱112、里层第三经纱113和里层第四经纱114,所述里层纬纱包括里层第一纬纱211、里层第二纬纱212、里层第三纬纱213和里层第四纬纱214,所述接结纬纱包括接结第一纬纱221、接结第二纬纱222、接结第三纬纱223和接结第四纬纱224。
25.所述经纱的排列规律为:表层第一经纱101、里层第一经纱111、表层第二经纱102、里层第二经纱112、表层第三经纱103、里层第三经纱113、表层第四经纱104、里层第四经纱114;所述纬纱的排列规律为:表层第一纬纱201、里层第一纬纱211、接结第一纬纱221、表层第二纬纱202、里层第二纬纱212、接结第二纬纱222、表层第三纬纱203、里层第三纬纱213、接结第三纬纱223、表层第四纬纱204、里层第四纬纱214、接结第四纬纱224。
26.进一步的,以经纱为基准,所述表层第一纬纱201的浮沉规律为:沉-浮
‑ꢀ
浮-浮-浮-浮-沉-浮;所述里层第一纬纱211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浮-沉-沉
‑ꢀ
沉-沉;所述接结第一纬纱221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所述表层第二纬纱202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所述里层第二纬纱212 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所述接结第二纬纱222的浮沉规律:沉-沉-沉-浮-沉-浮-浮-浮;所述表层第三纬纱203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沉-浮
‑ꢀ
沉-浮-浮-浮;所述里层第三纬纱213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所述接结第三纬纱223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所述表层第四纬纱204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所述里层第四纬纱214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所述接结第四纬纱224的浮沉规律为:沉
‑ꢀ
浮-浮-浮-沉-沉-沉-浮。浮是指纬纱位于经纱上方,沉是指纬纱位于经纱下方。
27.实施例二
28.结合图3,对本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所涉及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
料,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一在于:在本实施例中阻燃涤纶长丝维呈中空状。中空状的纤维亦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
29.与实施例另一区别在于,里层的一侧表面复合有硅胶层3。进一提高面料的耐高温性能。
30.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面料本体,所述面料本体采用接结纬接结组织交织而成,所述经纱包括表层经纱和里层经纱,所述纬纱包括表层纬纱、里层纬纱和接结纬纱;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交织形成表层,所述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交织形成里层,所述表层和里层由接结纬纱固定连接;所述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为防辐射涤纶包芯纱,所述防辐射涤纶包芯纱包括芯线和包覆层,所述芯线为防辐射涤纶丝,所述包覆层为阻燃涤纶短纤;所述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为阻燃涤纶长丝;所述表层的表面涂覆有硅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辐射涤纶丝包括第一弹性涤纶丝、远红外纤维丝、第二弹性涤纶丝、纳米银纤维丝、第三弹性涤纶丝和金属丝,所述远红外纤维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一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二弹性涤纶丝呈螺旋缠绕在远红外纤维丝的一侧,所述纳米银纤维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二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三弹性涤纶丝呈螺旋缠绕在纳米银纤维丝的一侧,所述金属丝呈螺旋缠绕在第三弹性涤纶丝的一侧;所述第一弹性涤纶丝、远红外纤维丝、第二弹性涤纶丝、纳米银纤维丝、第三弹性涤纶丝和金属丝的外表面均涂覆有防辐射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经纱包括表层第一经纱、表层第二经纱、表层第三经纱和表层第四经纱,所述表层纬纱包括表层第一纬纱、表层第二纬纱、表层第三纬纱和表层第四纬纱;所述里层经纱包括里层第一经纱、里层第二经纱、里层第三经纱和里层第四经纱,所述里层纬纱包括里层第一纬纱、里层第二纬纱、里层第三纬纱和里层第四纬纱,所述接结纬纱包括接结第一纬纱、接结第二纬纱、接结第三纬纱和接结第四纬纱;所述经纱的排列规律为:表层第一经纱、里层第一经纱、表层第二经纱、里层第二经纱、表层第三经纱、里层第三经纱、表层第四经纱、里层第四经纱;所述纬纱的排列规律为:表层第一纬纱、里层第一纬纱、接结第一纬纱、表层第二纬纱、里层第二纬纱、接结第二纬纱、表层第三纬纱、里层第三纬纱、接结第三纬纱、表层第四纬纱、里层第四纬纱、接结第四纬纱。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以经纱为基准,所述表层第一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浮-浮-浮-浮-沉-浮;所述里层第一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浮-沉-沉-沉-沉;所述接结第一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浮-浮-浮-沉-沉;所述表层第二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浮-浮-浮-浮-浮;所述里层第二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沉-沉-浮-沉-沉;所述接结第二纬纱的浮沉规律:沉-沉-沉-浮-沉-浮-浮-浮;所述表层第三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沉-浮-沉-浮-浮-浮;所述里层第三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沉-沉-沉-沉-沉-沉-浮;所述接结第三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沉-沉-沉-浮-沉-浮;所述表层第四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浮-浮-浮-浮-沉-浮-沉-浮;所述里层第四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沉-沉-沉-沉-沉-沉;所述接结第四纬纱的浮沉规律为:沉-浮-浮-浮-沉-沉-沉-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阻燃涤纶长丝呈中空状。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里层的一侧表面复合有硅胶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高温抗辐射涤纶面料,包括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面料本体,面料本体采用接结纬接结组织交织而成,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交织形成表层,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交织形成里层;表层经纱和表层纬纱为防辐射涤纶包芯纱,防辐射涤纶包芯纱包括芯线和包覆层,芯线为防辐射涤纶丝,包覆层为阻燃涤纶短纤;里层经纱和里层纬纱为阻燃涤纶长丝;表层的表面涂覆有硅胶层。表层采用防辐射涤纶包芯纱交织而成,使其具有良好的防辐射的能力。在表层的一侧涂覆有硅胶层提高整个面料的耐高温性能。里层采用阻燃涤纶长丝进一步提高整个面料的阻燃性能。接结纬接结组织使得里层和表层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形成空气层,提高了隔热能力。热能力。热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 潘美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嘉兴新国浩喷织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0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