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5-29  139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储能的方式从3c数码到汽车航天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出行方式,对人类影响深远。锂电池制造工序总体包括三道工序,分别为电极、装配和化成。其中,电极工序最为重要,基本上决定了电池的性能和一致性。
3.目前,大部分厂家采用湿法电极制备技术和设备。湿法电极工序包含匀浆、涂布、烘干、碾压、分切、极耳焊接等工序,整个电极工序复杂且过程耗能极高,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损伤。除此之外,作为溶剂的nmp,h2o等会残留在极片内,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影响,降低了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该制造系统具有连续性生产、高效简洁、无污染、一体极片成型,利于电池一致性和性能的提升。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所述制造系统包括:
6.纤维化设备和投料设备;
7.搅拌挤出设备,与所述纤维化设备和所述投料设备连接,所述搅拌挤出设备被配置为用于对从所述纤维化设备输出的纤维化粘结剂以及从所述投料设备输出的电极活性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拌;
8.整平热压设备,位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的出料侧,被配置为将搅拌后的纤维化粘结剂、电极活性材料和添加剂进行热压合形成极片;
9.集流体放卷设备和极片压合设备,所述极片压合设备被配置为将所述极片粘合在从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输送来的集流体的一侧。
10.进一步地,所述制造系统包括两组所述纤维化设备、所述投料设备、所述搅拌挤出设备和所述整平热压设备,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的两侧,所述极片压合设备将两个所述极片分别粘合在所述集流体的两侧。
11.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化设备和所述投料设备均连接在所述搅拌挤出设备的上端,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和所述整平热压设备设置于所述极片压合设备的入料侧。
12.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化设备包括粘结剂熔池、纤维化罐、纤维化喷头和第一切刀,所述纤维化喷头和所述第一切刀设置在所述纤维化罐的腔体内,且所述第一切刀位于所述纤维化喷头的下方,所述粘结剂熔池通过液体管道连通所述纤维化喷头,所述纤维化罐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连通。
13.进一步地,所述纤维化设备还包括热风冷空循环装置、第一流量阀和第一卸料阀,所述热风冷空循环装置通过气体管道与所述纤维化罐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流量阀设置在所述粘结剂熔池和所述纤维化喷头之间的液体管道上,所述第一卸料阀设置在所述纤维化
罐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的连接处。
14.进一步地,所述投料设备包括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均连通的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导电剂投料器和分散剂投料器。
15.进一步地,所述投料设备还包括第二卸料阀、第三卸料阀和第四卸料阀,所述第二卸料阀设置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的连接处,所述第三卸料阀设置在所述导电剂投料器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的连接处,所述第四卸料阀设置在所述分散剂投料器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的连接处。
16.进一步地,所述搅拌挤出设备包括搅拌腔体、螺杆搅拌器、搅拌泵和挤压器,所述螺杆搅拌器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内,所述搅拌泵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的外侧且与所述螺杆搅拌器传动连接,所述挤压器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的出料侧。
17.进一步地,所述整平热压设备包括整平平台和第一热辊压组件,所述整平平台设置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的出料侧,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整平平台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之间。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的热压温度为100℃-200℃,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辊筒。
19.进一步地,所述极片压合设备包括第二热辊压组件和第二切刀,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设置于所述整平热压设备的出料侧,所述第二切刀设置在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的出料侧。
2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的热压温度为100℃-200℃,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包括两个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辊筒。
21.进一步地,所述制造系统还包括:
22.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纤维化设备、所述投料设备、所述搅拌挤出设备、所述整平热压设备、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电连接;
23.至少一个过辊,设置在所述整平热压设备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之间。
2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该制造系统包括纤维化设备、投料设备、搅拌挤出设备、整平热压设备、集流体放卷设备和极片压合设备,其中,从纤维化设备输出的纤维化粘结剂和从投料设备输出的电极活性材料和添加剂在搅拌挤出设备内持续进行搅拌后挤出整平,然后经过整平热压设备压实搅拌后的材料形成薄片状极片,最后通过极片压合设备将该极片粘合在从集流体放卷设备输送来的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电极。该制造系统具有连续性生产、高效简洁、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能耗低以及可一体极片成型,利于电池一致性和性能的提升。
附图说明
25.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2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7.附图说明标记:
28.1-纤维化设备;11-粘结剂熔池;12-纤维化罐;13-纤维化喷头;14-第一切刀;15-液体管道;16-热风冷空循环装置;17-第一流量阀;18-第一卸料阀;19-气体管道;2-投料设
备;21-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2-导电剂投料器;23-分散剂投料器;24-第二卸料阀;25-第三卸料阀;26-第四卸料阀;3-搅拌挤出设备;31-搅拌腔体32-螺杆搅拌器;33-搅拌泵;34-挤压器;4-整平热压设备;41-整平平台;42-第一热辊压组件;5-集流体放卷设备;6-极片压合设备;61-第二热辊压组件;62-第二切刀;7-极片;8-集流体;9-控制器;10-过辊。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30.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31.同时,应当理解,在以下的描述中,“电路”是指由至少一个元件或子电路通过电气连接或电磁连接构成的导电回路。当称元件或电路“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称元件/电路“连接在”两个节点之间时,它可以是直接耦接或连接到另一元件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元件之间的连接可以是物理上的、逻辑上的、或者其结合。相反,当称元件“直接耦接到”或“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时,意味着两者不存在中间元件。
32.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4.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5.干法电极制备技术相比湿法电极制备技术具有无溶剂、无残留、能耗低、无污染、工序简洁、投入产出比高等优势。目前干法电极制备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电极活性材料和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加热,然后通过等离子喷涂在箔材集流体的表面;另一种是将粘结剂纤维化,然后与电极活性材料进行混合均匀后,与箔材集流体进行压合。
36.图1为本实施例的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是与上述所示的第二种干法电极制备方法所对应的设备。如图1所示,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包括纤维化设备1、投料设备2、搅拌挤出设备3、整平热压设备4、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极片压合设备6。
37.其中,纤维化设备1用于将粘结剂进行纤维化处理,以实现干电极极片的制备。所述投料设备2用于储存电极活性材料和各种添加剂。集流体放卷设备5用于放卷集流体。所述纤维化设备1和所述投料设备2均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连通。纤维化粘结剂从纤维化设备1输送到搅拌挤出设备3内,同时电极活性材料和各种添加剂从投料设备2输送到搅拌挤出设备3内,搅拌挤出设备3将其内的纤维化粘结剂、电极活性材料和各种添加剂持续进行
搅拌均匀,直至电极活性材料包裹在纤维化粘结剂中。然后,搅拌挤出设备3将搅拌后的材料挤出整平,并通过整平热压设备4进一步压实纤维化粘结剂和电极活性材料,形成薄板状的极片7。最后,极片7以及集流体放卷设备5的集流体8同时被输送至极片压合设备6,从而使得极片7被热压粘合在集流体8的一侧形成干电极,以供后续制备电池。
38.在本实施例中,纤维化设备1和投料设备2均连接在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上端,以使得纤维化粘贴剂、电极活性材料以及添加剂可以通过重力方式自由输送到搅拌挤出设备3内进行搅拌。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出料口与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连接,以使得搅拌均匀的多种材料从搅拌挤出设备3挤出后可以进入到整平热压设备4进行热压整平工序,从而形成薄板状极片7。极片压合设备6设置于整平热压设备4和集流体放卷设备5的出料侧(也即集流体放卷设备5设置于极片压合设备6的入料侧),从而使得前述形成的极片7以及集流体放卷设备5输送的集流体8可以同时通过极片压合设备6进行热压粘合。
39.具体地,纤维化设备1包括粘结剂熔池11、纤维化罐12、纤维化喷头13和第一切刀14,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纤维化罐12设置在搅拌挤出设备3的上方,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连通。所述纤维化喷头13和所述第一切刀14设置在所述纤维化罐12的腔体内,且所述第一切刀14位于所述纤维化喷头13的下方。所述粘结剂熔池11设置在纤维化罐12的外侧,其通过液体管道15与纤维化喷头13连通。
40.粘结剂熔池11用于将其内的粘贴剂熔融形成液态母液,然后液态母液通过液体管道15输送到纤维化喷头13的上面,纤维化喷头13可以将液态母液以纤维丝的形态喷出到纤维化罐12内(也即将喷出的是纤维化粘贴剂),然后纤维丝经由第一切刀14进行分切切断后一定的长度存储到纤维化罐12的底部(也即出料口处)。其中,所述粘结剂熔池11设有用于将粘贴剂放入其内的进料口等装置,例如,进料漏斗或者翻盖等。在本技术中,所述粘贴剂可以为聚偏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乙烯醇(pva)以及聚丙烯酸(paa)等有机粘结剂。
41.所述纤维化设备1还包括热风冷空循环装置16、第一流量阀17和第一卸料阀18,如图1所示。所述热风冷空循环装置16通过气体管道19与所述纤维化罐12的腔体连通,用于在纤维化喷头13喷出纤维丝时,对纤维丝冷缺。优选地,所述气体管道19的出风口位于纤维化喷头13和所述第一切刀14之间,以使得吹出的风正好可以吹到纤维丝上,提高了纤维丝的冷却速度。其中,所述热风冷空循环装置16包括热循环和冷循环。所述第一流量阀17设置在连接所述粘结剂熔池11和所述纤维化喷头13之间的液体管道15上,第一流量阀17用于控制粘结剂熔池11内液态母液进入到纤维化喷头13的流量,从而控制纤维化喷头13喷出的纤维丝的速度。所述第一卸料阀18设置在所述纤维化罐12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用于控制纤维化罐12内的纤维丝进入搅拌挤出设备3的速度和剂量。
42.所述投料设备2包括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导电剂投料器22和分散剂投料器23,均位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上方且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连通,如图1所示。所述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内用于储存放置电极活性材料,所述导电剂投料器22内用于储存放置导电剂添加剂,所述分散剂投料器23内用于储存放置分散润湿剂类添加剂。其中,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添加剂以及分散润湿剂类添加剂可以按照设定好的配方比例分别存储到所述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所述导电剂投料器22和所述分散剂投料器23内,在制造过程中可以控制将上述存储的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添加剂以及分散润湿剂类添加剂全部输送至搅拌挤
出设备3进行搅拌。
43.在一种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投料设备2还包括第二卸料阀24、第三卸料阀25和第四卸料阀26,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卸料阀24设置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用于控制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内的电极活性材料进入搅拌挤出设备3的速度和剂量。所述第三卸料阀25设置在所述导电剂投料器22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用于控制导电剂投料器22内的导电剂添加剂进入搅拌挤出设备3的速度和剂量。所述第四卸料阀26设置在所述分散剂投料器23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用于控制分散剂投料器23内的分散润湿剂类添加剂进入搅拌挤出设备3的速度和剂量。由此,投料设备2可以通过控制第二卸料阀24、第三卸料阀25和第四卸料阀26的流量大小使得具有预定配方比例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添加剂以及分散润湿剂类添加剂输送至搅拌挤出设备3内进行搅拌。
44.优选地,纤维化罐12、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导电剂投料器22和分散剂投料器23依次并排设置在搅拌挤出设备3的上方,且均与搅拌挤出设备3连通。电极活性材料包括正电极活性材料和负电极活性材料两种,具体根据所制作的电极的种类选择对应的电极活性材料。其中,正电极活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负电极活性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石墨、硅碳负极等,导电剂包括但不限于炭黑类、碳纳米类、导电石墨等。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纤维化罐12、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导电剂投料器22和分散剂投料器23设还可以设有用于防止腔壁粘料的偏振器。
45.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包括搅拌腔体31、螺杆搅拌器32、搅拌泵33和挤压器34,如图1所示。其中,搅拌腔体31设置在纤维化罐12、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导电剂投料器22和分散剂投料器23的下方且均连通,所述搅拌腔体31用于承接纤维化粘贴剂、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添加剂以及分散润湿剂类添加剂后进行混合搅拌。所述螺杆搅拌器32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31内,所述搅拌泵33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31的外侧且与所述螺杆搅拌器32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泵33控制螺杆搅拌器32将搅拌腔体31内的纤维化粘贴剂、电极活性材料、导电剂添加剂以及分散润湿剂类添加剂进行混合搅拌,直至电极活性材料包裹在纤维化粘贴剂中。其中,所述搅拌泵33可以在全部材料放置到搅拌腔体31内后,启动并控制螺杆搅拌器32进行搅拌。或者,所述搅拌泵33可以在第一种材料开始放置到搅拌腔体31内时启动控制螺杆搅拌器32进行搅拌。
46.所述挤压器34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31的出料侧。当螺杆搅拌器32将上述多个材料搅拌达到符合的标准时,将搅拌后的材料通过挤压器34挤出。优选地,挤压器34可以按照设定的厚度将混合材料挤出整平,然后通过整平热压设备4进行热压形成薄状板的极片7。
47.具体地,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包括整平平台41和第一热辊压组件42,如图1所示。所述整平平台41设置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出料侧,也即位于挤压器34的外侧。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42设置于所述整平平台41的出料侧,也即所述整平平台41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之间。所述整平平台41用于将从挤压器34挤出的混合材料进一步整平,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42用于将从搅拌挤出设备3中的混合材料进一步压实(也即压实纤维化粘合剂和电极活性材料),从而形成薄状板的极片7。
48.其中,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42包括两个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辊筒。混合材料从两个辊筒中穿过,利用辊筒辊压作用形成薄状板的极片7。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42在进
行热压整平的过程中,其热压温度为100℃-200℃,以提高纤维化粘合剂与电极活性材料的粘合性能。
49.在本实施例中,集流体放卷设备5为集流体放卷辊,用于放卷集流体8。其中,所述集流体为箔材集流体,其可以为铝箔或者铜箔等。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均设置于极片压合设备6的入料侧。从整平热压设备4输出的极片7和从集流体放卷设备5输出的集流体8同时进入极片压合设备6中进行压合粘贴为一体。其中,极片7位于集流体8的一侧,以使得极片7可以粘合在集流体8的一侧。
50.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包括第二热辊压组件61和第二切刀62,如图1所示。其中,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设置于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的出料侧以及集流体放卷设备5的出料侧,所述第二切刀62设置在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的出料侧。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用于将经过其的极片7和集流体8粘合为一体。所述第二切刀62用于将粘合为一体的极片7和集流体8裁切成指定尺寸,从而满足后续电池的制备。
51.其中,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包括两个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辊筒。极片7和集流体8同时从两个辊筒中穿过,利用辊筒辊压作用将极片7粘合在集流体8的一侧。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在进行热压合的过程中,其热压温度为100℃-200℃,以使得极片7表面的粘结剂发挥粘性,与集流体表面的箔材粘合。
52.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刀62还可以替换为电极收卷辊,用于将粘合为一体的极片7和集流体8收卷,完成极片收卷工作。
53.本实施例的制造系统还包括控制器9,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器9与所述纤维化设备1、所述投料设备2、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电连接。所述控制器9用于控制纤维化设备1将粘合剂进行纤维化处理,并控制纤维化粘合剂进入搅拌挤出设备3的速度和剂量。所述控制器9用于控制投料设备2中电极活性材料和各类添加剂进入搅拌挤出设备3的速度和剂量。所述控制器9用于控制搅拌挤出设备3对其内材料进行搅拌和挤出。所述控制器9用于控制整平热压设备4对挤出的混合材料进行热压合,形成薄状板的极片7。所述控制器9用于控制集流体放卷设备5放卷集流体8。所述控制器9用于控制极片压合设备6对极片7和集流体8进行热压合粘贴。
54.具体地,控制器9与纤维化喷头13、第一切刀14、热风冷空循环装置16、第一流量阀17、第一卸料阀18、第二卸料阀24、第三卸料阀25、第四卸料阀26、搅拌泵33、第一热辊压组件42、第二热辊压组件61和第二切刀62电连接,以实现极片自动化生产。
55.进一步地,所述制造系统还包括至少一个过辊10,设置在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之间。过辊10转动设置,使得极片7与过辊10滚动接触,将极片7输送至极片压合设备6。所述过辊10可以用于调节极片7的输送速度、不平行度以及张力,提高极片7运动的平稳性。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之间也可以设置过辊,用于将集流体输送至极片压合设备6。过辊可以用于调节集流体8的输送速度、不平行度以及张力,提高集流体8运动的平稳性。
56.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制造系统包括两组所述纤维化设备1、所述投料设备2、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以及一个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一个极片压合设备6,如图1所示。两组所述纤维化设备1、所述投料设备2、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极片压合设备6的两侧。每组所述纤维化设备1、所述投
料设备2、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和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均可以形成一种薄状板的极片7。两组上述结构在分别形成极片7后,将两个极片7均输送至极片压合设备6,同时集流体放卷设备5将集流体8输送至极片压合设备6。其中,集流体8位于两个极片7之间。当两个极片7和集流体8通过极片压合设备6后,使得两个极片7分别粘合在所述集流体8的两侧,以便于后续电池制备。
57.本实施例的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可以连续性生产完成粘贴剂纤维化、纤维化粘贴剂与电极活性材料混合均匀形成极片以及极片粘贴在集流体的一侧等过程,其工序简洁、生产过程中无溶剂、无污染、能耗低且投入产出比高,利于电池一致性和性能的提升。
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系统包括:纤维化设备(1)和投料设备(2);搅拌挤出设备(3),与所述纤维化设备(1)和所述投料设备(2)连接,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被配置为用于对从所述纤维化设备(1)输出的纤维化粘结剂以及从所述投料设备(2)输出的电极活性材料和添加剂进行搅拌;整平热压设备(4),位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出料侧,被配置为将搅拌后的纤维化粘结剂、电极活性材料和添加剂进行热压合形成极片(7);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极片压合设备(6),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被配置为将所述极片(7)粘合在从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输送来的集流体(8)的一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系统包括两组所述纤维化设备(1)、所述投料设备(2)、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和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两组分别设置于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的两侧,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将两个所述极片(7)分别粘合在所述集流体(8)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化设备(1)和所述投料设备(2)均连接在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上端,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设置于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的入料侧。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化设备(1)包括粘结剂熔池(11)、纤维化罐(12)、纤维化喷头(13)和第一切刀(14),所述纤维化喷头(13)和所述第一切刀(14)设置在所述纤维化罐(12)的腔体内,且所述第一切刀(14)位于所述纤维化喷头(13)的下方,所述粘结剂熔池(11)通过液体管道(15)连通所述纤维化喷头(13),所述纤维化罐(12)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化设备(1)还包括热风冷空循环装置(16)、第一流量阀(17)和第一卸料阀(18),所述热风冷空循环装置(16)通过气体管道(19)与所述纤维化罐(12)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一流量阀(17)设置在所述粘结剂熔池(11)和所述纤维化喷头(13)之间的液体管道(15)上,所述第一卸料阀(18)设置在所述纤维化罐(12)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设备(2)包括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均连通的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导电剂投料器(22)和分散剂投料器(23)。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设备(2)还包括第二卸料阀(24)、第三卸料阀(25)和第四卸料阀(26),所述第二卸料阀(24)设置在所述电极活性材料投料器(21)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所述第三卸料阀(25)设置在所述导电剂投料器(22)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所述第四卸料阀(26)设置在所述分散剂投料器(23)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连接处。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包括搅拌腔体(31)、螺杆搅拌器(32)、搅拌泵(33)和挤压器(34),所述螺杆搅拌器(32)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31)内,所述搅拌泵(33)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31)的外侧且与所述螺杆搅拌器(32)传动连接,所述挤压器(34)设置在所述搅拌腔体(31)的出料侧。9.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包
括整平平台(41)和第一热辊压组件(42),所述整平平台(41)设置于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的出料侧,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42)设置于所述整平平台(41)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之间。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42)的热压温度为100℃-200℃,所述第一热辊压组件(42)包括两个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辊筒。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包括第二热辊压组件(61)和第二切刀(62),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设置于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的出料侧,所述第二切刀(62)设置在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的出料侧。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的热压温度为100℃-200℃,所述第二热辊压组件(61)包括两个相对布置且旋转方向相反的辊筒。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系统还包括:控制器(9),所述控制器(9)与所述纤维化设备(1)、所述投料设备(2)、所述搅拌挤出设备(3)、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所述集流体放卷设备(5)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电连接;至少一个过辊(10),设置在所述整平热压设备(4)和所述极片压合设备(6)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干电极极片制造系统,该制造系统包括纤维化设备、投料设备、搅拌挤出设备、整平热压设备、集流体放卷设备和极片压合设备,其中,从纤维化设备输出的纤维化粘结剂和从投料设备输出的电极活性材料和添加剂在搅拌挤出设备内持续进行搅拌后挤出整平,然后经过整平热压设备压实搅拌后的材料形成薄片状极片,最后通过极片压合设备将该极片粘合在从集流体放卷设备输送来的集流体的一侧形成电极。该制造系统具有连续性生产、高效简洁、无污染、投入产出比高、能耗低以及可一体极片成型,利于电池一致性和性能的提升。升。升。


技术研发人员:ꢀ(74)专利代理机构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桔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03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