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鹿茸菇栽培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及应用。
背景技术:2.荷叶离褶伞(lyophyllum decastes),又名荷叶蘑,路基蘑、铁道蘑等,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伞菌目(agaricales),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离褶伞属(lyophyllum),目前是工厂化品种之一,形状如扫帚或珊瑚,又像幼小的鹿角,故商品名为“鹿茸菇”。其肉质肥厚细腻、清香扑鼻,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同时还具有降血脂、防辐射、抗癌等功效,是一种营养丰富,兼具食药用功效的珍稀食用菌,市场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据报道1973年,鹿茸菇已被人工驯化成功,2007年工厂化栽培工艺基本形成。研发了以松木屑为主料(65%),米糠、麸皮、玉米粉为辅料的配方,采用850cc出菇瓶,建立了发菌时间为52天,单瓶产量104g的工厂化工艺。但随着森林资源禁伐,木屑资源匮乏,以木屑为主料的工厂化栽培配方以不能满足持续生产的需要,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替代资源,作为培养原料;而且,目前栽培鹿茸菇时,发菌周期过长,单瓶产量过低,后熟阶段特征不明显,能出菇后才来发现问题,因此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以代替木屑的栽培料,并将其应用于鹿茸菇制备中,缩短发菌周期,并使得后熟阶段特征明显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5.有鉴于此,本发明以菌糠代替木屑,提高了菌糠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木材资源的浪费,同时,改变了鹿茸菇的栽培方法,提高了单瓶产量,后熟特征明显,缩短了发菌周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包括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金针菇菌糠40-45%、玉米芯22-25%、麸皮18-20%、草炭9-11%、玉米面2-4%、石膏1-1.5%和碳酸钙1-1.5%,含水量64-66%。
8.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栽培料在栽培鹿茸菇中的应用。
9.作为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栽培鹿茸菇的方法,以所述的栽培料进行栽培。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栽培料进行栽培的过程包括:将栽培料装瓶,并在栽培料的四周等间距打孔,高压灭菌,冷却后,向瓶中接种,管理,采收。
11.经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金针菇菌糠是金针菇栽培过程中剩余的菌糠,相当于预降解的培养料,营养物质丰富,其中含有玉米芯、米糠、麸皮、棉籽壳、甜菜渣玉米面、贝壳粉、碳酸钙,无木屑的使用,降低了木材的浪费,
而且,金针菇菌糠是从金针菇生产厂获得,便于金针菇菌糠的再利用,而且,由于提前预降解,因此采用1100cc的塑料瓶时,装料量为690
±
10g(现有技术中,一般为660-770g),装料量虽然减少,但是鹿茸菇出菇后,菇型整齐,菇柄菇质硬,菇柄长度11~12.5cm,长度增加30%~35%,单瓶产量230~235g,产量增加75-80%,因此,该栽培料在降低成本的情况下,提高了菌丝质量和出菇产量;打孔量为4个均匀分布的孔,有助于菌种多点萌发,更有利于培养基中菌丝的呼吸,减少“烧菌”现象产生;而且栽培料的使用,缩短鹿茸菇生产周期,菌种的培养周期为46-50天,缩短了4-5天;形成明显的后熟标志,菌丝后熟后,会形成棕色或棕褐色的斑块,斑块的有无、多少,可作为菌丝后熟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特征。
附图说明
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3.图1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2天的发菌情况图;
14.图2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5天的发菌情况图;
15.图3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7天的发菌情况图;
16.图4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10天的发菌情况图;
17.图5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25天的发菌情况图;
18.图6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40天的发菌情况图;
19.图7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50天的发菌情况图;
20.图8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第50天形成的后熟特征图,其中,上层为试验组,下层为对照组;
21.图9附图为在搔菌前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刨瓶后,菌丝的生长情况图;
22.图10附图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采收情况图;
23.图11附图为不同栽培料培养的菌种的后熟特征对比图;
24.图12附图为不同栽培料培养的菌种的后熟特征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鹿茸栽培用栽培料,并以该栽培料栽培鹿茸菇。
27.实施例1
28.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包括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金针菇菌糠40%、玉米芯25%、麸皮20%、草炭10%、玉米面3%、石膏1%和碳酸钙1%;所述栽培料的含水量为65%。
29.制备过程为:按照原料组成称取所需原料,先将金针菇菌糠粉碎后,与其他原料一
起置于搅拌机,然后加水使之含水量为65%。
30.实施例2
31.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包括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
32.金针菇菌糠45%、玉米芯22%、麸皮18%、草炭9%、玉米面4%、石膏1%和碳酸钙1%,含水量64%。
33.实施例3
34.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包括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
35.金针菇菌糠43%、玉米芯25%、麸皮18%、草炭9%、玉米面2%、石膏1.5%和碳酸钙1.5%,含水量66%。
36.实施例4
37.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包括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针菇菌糠40%、玉米芯25%、麸皮19%、草炭10%、玉米面3.6%、石膏1.2%和碳酸钙1.2%,含水量66%
38.实施例5
39.以实施例1和现有的栽培料栽培鹿茸菇,分别记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栽培的过程包括:将栽培料装瓶,并在瓶子的侧壁等间距打孔,高压灭菌,冷却后,向瓶中接种,管理,采收;装瓶为使用1100cc塑料瓶装栽培料680-700g;高压灭菌为121℃,灭菌65-70min;所述冷却为冷却至20℃;接种的接种量为25-30ml;
40.其中,试验组的栽培料含水率为65%;对照组的栽培料为玉米芯40%、木屑20%、麸皮20%、玉米面3%、豆渣3%、豆皮3%、碳酸钙1%、水65%。
41.管理包括培养期管理、出菇期管理和子实体生长期管理,培养期管理为:培养室温度20-25℃,湿度70-75%,二氧化碳浓度3000ppm-3500ppm;定植期温度20-22℃,生长期和后熟期23-25℃;
42.培养过程中,记录第2天、第5天、第7天、第10天、第25天、第40天、第50天的发菌情况,见图1~图8;其中p2为试验组,p1为对照组;培养第2天,料面开始发菌,p2明显比p1料面菌丝多;培养第5天,p2瓶口菌丝覆面,菌丝较多,p1瓶口菌丝覆面不完整;培养第7天,p1、p2瓶口菌丝明显增多,p1瓶口菌丝覆面,菌丝较多,但明显p2菌丝更多、更浓密,p1、p2瓶身开始发菌;培养第10天,p1、p2瓶口和瓶身菌丝增多,菌丝浓白,p2料面有水珠;培养第25天,p1、p2瓶口边缘菌丝变黄,瓶身大面积发菌,p2比p1菌丝量多、菌丝厚,瓶底大面积发菌,但仍未发满;培养第40天,p1、p2瓶口菌丝浓白,边缘菌丝稍老化,p2瓶身菌丝发满,菌丝厚实,菌丝薄厚均匀,p1瓶身菌丝仍未发满,菌丝薄厚不均匀,p1、p2瓶底菌丝发满,p2菌丝比p1多且厚;培养第50天,p1、p2瓶口菌丝浓白,边缘菌丝老化,p2比p1老化严重,p1、p2瓶身菌丝发满,p1菌丝薄厚不均匀,有黄色夹杂着白色的菌斑生成但不明显,p2菌丝薄厚均匀且有大面积的黄色夹杂着白色的菌斑生成,p1、p2瓶底菌丝发满。
43.在搔菌前,进行刨瓶,p1、p2菌丝情况见图9;p1、p2菌丝较多,但p2明显菌丝更细、更密,培养料也相对较软
44.搔菌后,进生育室进行出菇管理;出菇期管理为:采用平搔的方式搔菌,并补入少量的水分后催蕾;子实体生长期管理为:出菇室温度16-18℃,空气湿度95-98%;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500ppm,光照度200-500lx;采收为:当菇盖直径1.5-2.0cm,菇柄长度8-12cm时进行采收;p1和p2采收情况如图10;
45.p1和p2组菌菇的产量如表1所示;
46.表1
[0047][0048]
可知,本发明的栽培料可以使菌株出现明显的后熟标志,而且,产量大大增加,菇柄长度增加,提高了出菇的质量。
[0049]
实施例6
[0050]
设置四个不同的栽培料组:
[0051]
(1)金针菇菌糠45%、玉米芯22%、麸皮18%、草炭9%、玉米面4%、石膏1%和碳酸钙1%,含水量65%;
[0052]
(2)玉米芯40%、木屑20%、麸皮20%、玉米面3%、豆渣3%、豆皮3%、碳酸钙1%、含水量65%;
[0053]
(3)玉米芯40%、麸皮40%、玉米面3%、豆渣3%、豆皮3%、碳酸钙1%、含水量65%;
[0054]
(4)金针菇菌糠20%、玉米芯40%、麸皮20%、玉米面3%、豆渣3%、豆皮3%、碳酸钙1%、含水量65%;
[0055]
分别以上述四种栽培料按照实施例5的栽培方式进行栽培,形成的后熟特征如图11所示;
[0056]
实施例7
[0057]
设置不同金针菇菌糠含量的栽培料,并以实施例5的方式进行栽培,后熟斑块大小不一,见图12;
[0058]
(1)金针菇菌糠15%、玉米芯40%、麸皮25%、玉米面3%、豆渣3%、豆皮3%、碳酸钙1%,含水量65%
[0059]
(2)金针菇菌糠45%、玉米芯22%、麸皮18%、草炭9%、玉米面4%、石膏1%和碳酸钙1%,含水量65%。
[0060]
(3)金针菇菌糠25%、玉米芯30%、麸皮25%、玉米面3%、豆渣3%、豆皮3%、碳酸钙1%、含水量65%。
[0061]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0062]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金针菇菌糠40-45%、玉米芯22-25%、麸皮18-20%、草炭9-11%、玉米面2-4%、石膏1-1.5%和碳酸钙1-1.5%,其中,含水量64-66%。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在栽培鹿茸菇中的应用。3.一种栽培鹿茸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栽培料进行栽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栽培鹿茸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栽培料进行栽培的过程包括:将栽培料装瓶,并在栽培料的四周等间距打孔,高压灭菌,冷却后,向瓶中接种,管理,采收。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鹿茸菇栽培的栽培料,属于鹿茸菇栽培技术领域,包括下述质量分数的原料:金针菇菌糠40-45%、玉米芯22-25%、麸皮18-20%、草炭9-11%、玉米面2-4%、石膏1-1.5%和碳酸钙1-1.5%,含水量64-66%;以栽培料进行栽培的过程包括:将栽培料装瓶,并在瓶子的侧壁等间距打孔,高压灭菌,冷却后,向瓶中接种,管理,采收。本发明以菌糠代替木屑,提高了菌糠的利用率,而且避免了木材资源的浪费,同时,改变了鹿茸菇的栽培方法,缩短了发菌周期,形成了明显的后熟特征,提高了单瓶产量。提高了单瓶产量。提高了单瓶产量。
技术研发人员:黄飚 刘跃进 皮静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恒生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