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型网状电源。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器设备越来越多,而一般电器设备通常需要装备电源设备,电源是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并向电路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源是向电子设备提供功率的装置,也称电源供应器,它提供电器设备中所有部件所需要的电能,电源功率的大小,电流和电压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计算机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使用到薄型网状电源以便满足使用需求。
3.经检索,专利公告号为cn208209548u公开了一种电源,包括电源主体,所述电源主体内部设有控制器,所述电源主体外周分别设有电量显示灯、电源开关、市电充电开关和若干usb接口,电量显示灯、电源开关、市电充电开关和usb接口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电源主体正面设有若干吸附部件。
4.现有的薄型网状电源存在的缺陷是:
5.1、目前的网状电源大多的都是体型较厚较大,不方便进行安装,同时容易占用安装区域的较大使用面积,降低了适用范围,给使用带来较多的不便,降低了便捷性;
6.2、一般的薄型网状电源,操作复杂,不方便工作人员进行维护,同时散热效果较为一般,降低了使用寿命,导致提高了使用成本,为此我们提出一种薄型网状电源来解决现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网状电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包括面壳、固定板和底壳,所述底壳的前端设置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一侧的底壳前端设置有第一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口一侧的底壳前端与后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口,所述底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散热口,所述底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底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面壳,所述面壳的前端与后端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板。
9.过电源接口能够方便连接电源插头,通过第一散热口能够方便对电源接口处进行散热,能够有效的避免温度过高影响电源接口的传输功率,减少造成电压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使用效果,通过第二散热口配合第三散热口能够方便进行多方位散热,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减少因为高温发生故障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面壳能够方便与底壳进行组合安装,可以有效的减少本装置的体积,同时降低了厚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了适用范围,携带转运方便快捷。
10.优选的,所述电源接口一侧的底壳前端设置有对接口,且底壳的前端设置有与电源接口对应的提示牌。通过对接口能够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通过提示牌能够方便对
接入的电压进行提示,提高了安全性。
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与底壳之间通过螺纹座固定,且螺纹座与固定孔之间通过螺丝固定。通过螺纹座配合螺丝能够方便将固定板进行安装固定。
12.优选的,所述面壳的顶部设置有按钮槽,且按钮槽外侧的面壳上设置有固定口。通过按钮槽方便操作功能键进行调试,通过固定口方便将功能键面板进行安装固定。
13.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底壳之间通过安装孔固定,且底壳的前端与后端皆设置有与安装孔对应的第二螺栓孔。通过将安装孔与第二螺栓孔进行对应,能够方便使用螺栓将安装板与底壳之间进行安装固定。
14.优选的,所述底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栓孔,面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底壳配合的防护板。通过第一螺栓孔能够方便将底壳固定在合适位置,通过防护板能够与底壳的一侧进行对应组合,保护内部的电器元件不易受到损伤,方便实用。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通过设置有底壳与面壳,能够有效的减少本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厚度,能够较为方便的提高了适用范围,同时携带移动方便快捷,有效的提高了便捷性,给使用带来较多的便利。
17.2、通过设置有固定板、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与第三散热口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方便作业人员进行维护,通过第一散热口能够方便对电源接口处进行散热,避免接口温度过高造成电压不稳的情况,通过第二散热口与第三散热口,能够使内部的热量进行多方位散热,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外观立体主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面壳局部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板局部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壳局部结构示意图。
22.图中:1、面壳;101、安装板;102、安装孔;103、防护板;104、按钮槽;105、固定口;2、固定板;201、螺纹座;202、螺丝;203、固定孔;3、底壳;301、对接口;302、提示牌;303、电源接口;304、第一散热口;305、第二散热口;306、第三散热口;307、第一螺栓孔;308、第二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4.实施例一
25.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包括面壳1、固定板2和底壳3,底壳3的前端设置有电源接口303,电源接口303一侧的底壳 3前端设置有第一散热口304,第一散热口304一侧的底壳3前端与后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口305,底壳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散热口306,底壳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固定板2上设置有固定孔203,底壳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面壳1,面壳1的前端与后端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01,固定板2与底壳3之间通过螺纹座201固定,且螺纹座201与固定孔203之间通过螺丝202固定,电源接口303一侧的底
壳3前端设置有对接口301,且底壳3的前端设置有与电源接口303对应的提示牌302。
26.基于实施例1的薄型网状电源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源接口303能够方便连接电源插头,通过第一散热口304能够方便对电源接口303处进行散热,能够有效的避免温度过高影响电源接口303的传输功率,减少造成电压不稳定的情况,提高了使用效果,通过第二散热口305配合第三散热口306能够方便进行多方位散热,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减少因为高温发生故障的情况,提高了使用寿命,通过固定板2能够方便固定电器元件,通过面壳1能够方便与底壳3进行组合安装,可以有效的减少本装置的体积,同时降低了厚度,能够有效的提高了适用范围,携带转运方便快捷,通过螺纹座201配合螺丝202能够方便将固定板2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对接口301能够方便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通过提示牌302能够方便对接入的电压进行提示,提高了安全性。
27.实施例二
28.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薄型网状电源,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面壳1的顶部设置有按钮槽104,且按钮槽104外侧的面壳 1上设置有固定口105,安装板101与底壳3之间通过安装孔102固定,且底壳3的前端与后端皆设置有与安装孔102对应的第二螺栓孔308,底壳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栓孔307,面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底壳3配合的防护板 103。
29.本实施例中,通过按钮槽104方便操作功能键进行调试,通过固定口105 方便将功能键面板进行安装固定,通过将安装孔102与第二螺栓孔308进行对应,能够方便使用螺栓将安装板101与底壳3之间进行安装固定,通过第一螺栓孔307能够方便将底壳3固定在合适位置,通过防护板103能够与底壳3的一侧进行对应组合,保护内部的电器元件不易受到损伤,方便实用。
30.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技术特征:1.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包括面壳(1)、固定板(2)和底壳(3),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的前端设置有电源接口(303),所述电源接口(303)一侧的底壳(3)前端设置有第一散热口(304),所述第一散热口(304)一侧的底壳(3)前端与后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口(305),所述底壳(3)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散热口(306),所述底壳(3)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上设置有固定孔(203),所述底壳(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面壳(1),所述面壳(1)的前端与后端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303)一侧的底壳(3)前端设置有对接口(301),且底壳(3)的前端设置有与电源接口(303)对应的提示牌(30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与底壳(3)之间通过螺纹座(201)固定,且螺纹座(201)与固定孔(203)之间通过螺丝(202)固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壳(1)的顶部设置有按钮槽(104),且按钮槽(104)外侧的面壳(1)上设置有固定口(10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101)与底壳(3)之间通过安装孔(102)固定,且底壳(3)的前端与后端皆设置有与安装孔(102)对应的第二螺栓孔(30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3)的底部设置有第一螺栓孔(307),面壳(1)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与底壳(3)配合的防护板(103)。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薄型网状电源。其技术方案包括:面壳、固定板和底壳,底壳的前端设置有电源接口,电源接口一侧的底壳前端设置有第一散热口,第一散热口一侧的底壳前端与后端皆设置有第二散热口,底壳的底部设置有第三散热口,底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底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面壳,面壳的前端与后端皆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底壳与面壳,能够有效的减少本装置的体积,降低了厚度,提高了适用范围,通过设置有固定板、第一散热口、第二散热口与第三散热口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方便作业人员进行维护,有效的提高了散热效果,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提高了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小耳朵电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6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