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6-02  97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


背景技术:

2.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为临床常见病,区别于其它常见血肿,硬脑膜下血肿为脑表面的弧形血肿,血肿引流术为最常见手术方法,目前硬脑膜下血肿引流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技术:一种是脑外科切开钻孔引流,使用这种技术时,头皮切开伤口较大,钻孔直径也较大,置管后引流管一般易垂直脑表面,易损伤蛛网膜及脑部皮层;另一种是微创钻孔引流,这种技术无需切开头皮,骨孔小,创伤小,但鉴于硬脑膜下血肿的特有形态,存在引流管放置角度不易把控,需长期临床训练,随着血肿缩小,可能损伤蛛网膜和脑组织,引流效果不佳等情况。鉴于此,现在亟需发明一种既创伤小,又容易放置的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以解决现在手术时引流管放置角度不易把控,随着血肿缩小引流管可能损伤蛛网膜和脑组织,引流效果不佳,放置引流管需长期临床训练等技术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包括导向针管、引流导管、导向针芯和导引导丝,导向针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导向针管一端的开口具有转向弯度,引流导管接触血肿部位的一端为端面封闭的软管,接近封闭端面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孔;导向针芯设置于导向针管的内部,导向针芯的外壁与导向针管的内壁紧密贴合;导引导丝可插接在引流导管中,将引流导管穿过导向针管内部导入血肿部位。
5.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弯度≤90
°

6.进一步的,所述转向弯度为90
°

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针管上设有刻度尺。
8.进一步的,所述刻度尺与导向针管具有转向弯度一端的开口相对设置。
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针芯远离导向针管的一端设有凸出于导向针管端面的推柄,推动推柄可将导向针管置入血肿部位,拉动推柄可将导向针芯拉出导向针管。
10.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导管为硅胶材质。
11.进一步的,所述导引导丝为弧形,弧形弧度适配导向针管的转向弯度,导引导丝可深入引流导管,将引流导管设有多个导流孔的一端穿过导向针管置入血肿部位。
12.进一步的,所述导引导丝为金属材质制成。
1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将导向针管设为一端的开口具有转向弯度的中空管,引流导管设为一端侧壁具有多个导流孔的软管,引流导管通过导向针管后可调节引流方向,使得引流硬脑膜下血肿位置更精准,极大的降低手术可能的损伤,并
且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快捷,无需长期训练即可使术者将穿刺引流导管放置理想位置。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引流导管置入导向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导向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导向针芯与导向针管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本实用新型导引导丝操作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操作中的示意图
20.主要标件与标号:
21.导向针管:1;引流导管:2;导向针芯:3;导引导丝:4;导流孔:5;刻度尺:6;推柄:7。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地展示,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23.实施例
24.一种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包括导向针管1、引流导管2、导向针芯3和导引导丝4,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向针管的结构示意图,导向针管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导向针管1一端的开口具有转向弯度;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引流导管2置入导向针管1的结构示意图,引流导管2接触血肿部位的一端为端面封闭的软管,接近封闭端面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孔5。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向针芯3的结构示意图,导向针芯3设置于导向针管1的内部,导向针芯3的外壁与导向针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导引导丝4操作结构示意图,导引导丝4可插接在引流导管2中,将引流导管2穿过导向针管1内部导入血肿部位。
25.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针管1的转向弯度α≤90
°

26.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针管1的转向弯度α为90
°

27.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针管1上设有刻度尺6。
28.进一步的,所述刻度尺6与导向针管1具有转向弯度一端的开口相对设置。
29.进一步的,所述导向针芯3远离导向针管1的一端设有凸出于导向针管1端面的推柄7,推动推柄7可将导向针管1置入血肿部位,拉动推柄7可将导向针芯3拉出导向针管1。
30.进一步的,所述引流导管2为硅胶材质。
31.进一步的,所述导引导丝为弧形,弧形弧度适配导向针管的转向弯度,导引导丝4可深入引流导管2,将引流导管2设有多个导流孔5的一端穿过导向针管1置入血肿部位。
32.进一步的,所述导引导丝4为金属材质制成。
33.如图5所示,区别于其它常见血肿,硬脑膜下血肿为脑表面的弧形血肿,如果按一般的血肿穿刺方法,将引流管垂直插入血肿腔,随着血肿在脑表面的膨出,引流管可能扎在
脑组织上,本实用新型的引流导管2非垂直进入血肿腔,与血肿腔平行或有一定角度,脑表面膨出以后,引流导管2覆在脑组织上,避免了插入脑组织的风险。手术中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时,第一步,根据头颅ct确定穿刺点,患者剃掉穿刺部位及附近的头发;第二步,颅骨局麻微创打孔后,使用专用手术针刺破硬脑膜,然后推动导向针芯3的推柄7将导向针管1置入血肿腔,通过导向针管1上刻度尺6将导向针管1置入术前确定的血肿的合适位置及深度,并且根据手术需要调整导向针管1转向弯度一端的开口的方向,拉动推柄7抽出导向针芯3;第三步,使用导引导丝4将多孔引流导管2穿过导向针管1置入血肿引流所需深度,拔出导引导丝4,所述导引导丝4为微弧度的金属材质制成的导丝弧度适配导向针管1的转向弯度;第四步,缝合固定引流导管2,根据需要抽吸、冲洗及持续引流,接引流袋;血肿部位的淤血通过引流导管2上设有的多个导流孔5被引流出来。
3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包括导向针管(1)、引流导管(2)、导向针芯(3)和导引导丝(4),其特征在于,导向针管(1)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导向针管(1)一端的开口具有转向弯度,引流导管(2)接触血肿部位的一端为端面封闭的软管,接近封闭端面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孔(5);导向针芯(3)设置于导向针管(1)的内部,导向针芯(3)的外壁与导向针管(1)的内壁紧密贴合;导引导丝(4)可插接在引流导管(2)中,将引流导管(2)穿过导向针管(1)内部导入血肿部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弯度≤90
°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弯度为9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针管(1)上设有刻度尺(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刻度尺(6)与导向针管(1)具有转向弯度一端的开口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针芯(3)远离导向针管(1)的一端设有凸出于导向针管(1)端面的推柄(7),推动推柄(7)可将导向针管(1)置入血肿部位,拉动推柄(7)可将导向针芯(3)拉出导向针管(1)。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导管(2)为硅胶材质。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导丝(4)为弧形,弧形弧度适配导向针管(1)的转向弯度,导引导丝(4)可深入引流导管(2),将引流导管(2)设有多个导流孔(5)的一端穿过导向针管(1)置入血肿部位。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引导丝(4)为金属材质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硬脑膜下血肿穿刺导引装置,包括导向针管、引流导管、导向针芯和导引导丝,导向针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管体,导向针管一端的开口具有转向弯度,引流导管接触血肿部位的一端为端面封闭的软管,接近封闭端面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导流孔;导向针芯设置于导向针管的内部,导向针芯的外壁与导向针管的内壁紧密贴合;导引导丝可插接在引流导管中,将引流导管穿过导向针管内部导入血肿部位。本实用新型用在硬脑膜下血肿穿刺手术中,使得引流硬脑膜下血肿位置更精准,极大降低手术可能的损伤,并且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快捷,无需长期训练即可使术者将穿刺引流导管放置理想位置。训练即可使术者将穿刺引流导管放置理想位置。训练即可使术者将穿刺引流导管放置理想位置。


技术研发人员:耿尚勇 赵世君 徐宁 李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耿尚勇
技术研发日:2021.09.10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14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