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组件、装配式水池及水池的装配方法与流程

allin2024-06-04  135



1.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建筑物设计建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组件、装配式水池及水池的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2.在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装配式技术因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装配式技术目前在房建领域的应用最为广泛,建造技术体系日趋成熟。近几年,各方对市政领域应用钢筋混凝土装配式技术也进行了较多探索,如桥梁工程、管廊工程、地铁地下车站和隧道工程等。市政领域的净水、污水处理厂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在建设市场占据较大的份额。
3.目前水厂等项目中的水池构筑物一般为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传统的现场全现浇结构,其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的发展进程正处于起步阶段。现有钢筋混凝土水池装配式技术,一般施工工期长,施工可行性差,按水池整体受力进行工况分析,按常规装配式建筑思路将池壁拆分为实体预制构件,构件接缝采用湿法连接,实现等同现浇的设计理念。
4.但是,现有技术未充分考虑水池构筑物的受力原理,且将构件按不同部位拆分,构件种类较多,即使特意归并构件尺寸,但水池不同位置和部位受力不同,配筋也不同;不符合装配式标准化和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另外,构件尺寸未按受力模式进行优化,水池构件本身体积较大,施工受限。为保证拼装效果,常规装配式对构件成品尤其接缝位置的精度要求高,生产制造难度大。
5.此外,现有技术为保证水池的整体性,构件接缝采用湿法连接。而湿法连接类似现浇,需要灌浆及养护工序,延长了施工工期,未能体现装配式在工期方面的优势;构件需要多侧出筋,生产较为麻烦,钢筋连接施工不便;构件形式较多,若节点构造不合理,该位置容易成为受力和防水的薄弱区域;不易实现池体改造和构件替换。


技术实现要素:

6.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预制构件种类多、接缝连接方式不完善、制造和装配难度高等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组件、装配式水池及水池的装配方法,该装配式水池采用标准的模块化设计,接缝采用干法连接方式,装配施工操作可行性强,工期短,后期维护和拆分容易。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墙体组件,包括:主壁预制构件,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包括主壁主体和设于所述主壁主体左右两端侧的扶壁肋板;连接件,起连接作用;其中,若干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可依次经端部拼装形成墙体,相邻所述主壁预制构件的扶壁肋板对应抵接,所述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所述主壁预制构件。
8.在装配式墙体组件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角部预制构件,所述角部预制构件包括角部主体和设于所述角部主体左右两端侧的扶壁肋板,所述角部预制构件两侧的所述扶壁肋板所在平面具有一定夹角。
9.在装配式墙体组件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扶壁肋板的一侧向所述主壁主体/角部主体的一侧面延伸出,另一侧与所述主壁主体/角部主体的另一侧面持平,所述扶壁肋板的端截面呈下宽上窄状,伸出部位的厚度上下一致。
10.在装配式墙体组件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件和合页件,所述扶壁肋板延伸部位上设有螺栓孔,相邻所述扶壁肋板经所述螺栓件穿过所述螺栓孔进行连接;相邻所述扶壁肋板与所述主壁主体/角部主体齐平的一侧,经所述合页件连接。
11.一种装配式水池,包括上述的装配式墙体组件;若干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和若干所述角部预制构件拼装组成环形闭合的水池池壁;相邻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和/或角部预制构件经所述连接件连接。
12.在装配式水池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扶壁肋板的拼接端面上设有传力衬垫。
13.在装配式水池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扶壁肋板的拼接端面上设有至少两条纵向密封沟槽,所述密封沟槽内设置有连续的遇水膨胀橡胶条。
14.在装配式水池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和所述角部预制构件的下部外侧均设有底板外挑,所述底板外挑为全尺寸向外延伸,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扶壁肋板下端的宽度;和/或,所述主壁预制构件的下部内侧设有底板内挑,所述底板内挑为局部尺寸向内侧延伸,侧面上设有出筋和止水钢板;所述角部预制构件的下部内侧设有出筋。
15.在装配式水池的一种实施例中,还包括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四周侧设有出筋和止水钢板。
16.装配式水池的装配方法,适用于以上所述的装配式水池的装配施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铺设混凝土垫层,作为水池装配的基层;步骤s200:根据水池设计尺寸和形状,将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和角部预制构件吊装到所述基层上的定位位置,使相邻扶壁肋板及其上的密封沟槽和遇水膨胀橡胶条对应抵接;步骤s300:将相邻所述扶壁肋板外侧的延伸部位经螺栓件进行连接,内侧经合页件进行连接,形成环形闭合的水池池壁;步骤s400:将所述预制底板吊装至定位位置,与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和角部预制构件下部内侧适应对接,在接缝处进行现浇养护。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的装配式墙体组件,主壁预制构件两侧端部设置扶壁肋板进行对接,扶壁肋板在拼缝的两侧,采用连接件对接缝进行干法连接,为非刚性连接,将墙体分为受理条件相同的独力承载的标准构件,标准构件种类少,尺寸和配筋一致,符合装配式标准化和模
块化的拆分原则。采用连接件进行干法连接,减少构件侧面出筋,生产和运输更加方便,安装过程不需要进行现浇和养护,有效缩短工期,施工操作更方便快捷;连接件连接为非刚性连接,具有一定的变形适应能力,适应性更强;可应用于挡土墙、池体池壁等的修筑。
18.2.本发明的装配式水池,预制构件种类少,扶壁肋板位于拼缝的两侧,经连接件进行干法连接,装配施工操作方便快捷;预制构件的侧面无出筋,生产和运输方便,无需进行现浇养护,节约工期;接缝无钢筋连接和浇筑部位,各预制构件相对自成受力体系,以及扶壁肋板下宽上窄设置,更加适应水池受力模型。扶壁肋板设置在端部,即接缝的两侧,既作为边缘承力构件,又扩大了端部接触面积,为兼容设置多道和多种防水防线,增加防渗路径,成为更加理想的防水构造。该水池的构件设置及干法连接方式,适应对水厂水池的定型化、模块化设计,全面简化了个体水池的设计、生产、施工等各个环节,可据此建立固化的技术体系,形成成套的装配式水池实施方案,适应性和实用性强。
19.3.本发明的装配方法,基于装配式水池的结构进行装配施工,施工操作步骤少,预制构件定位安装,施工精度易于控制,池壁采用干法连接施工,工期短,操作方便快捷;先进行池壁装配,再进行预制底板装配,底板水平接缝采用现浇形式易于控制底板平整度,保证池体底部结构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发明中主壁预制构件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发明中主壁预制构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发明中角部预制构件的外侧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发明中角部预制构件的内侧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分发明中一种装配式墙体的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发明中装配式水池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发明图2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发明图2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主壁预制构件;11、主壁主体;12、底板外挑;13、底板内挑; 2、角部预制构件;21、角部主体;3、扶壁肋板;31、传力衬垫;32、密封沟槽;4、螺栓件;5、合页件;6、出筋;7、止水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31.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组件,适用于修筑挡土墙、水池池壁等,该装配式墙体组件包括若干主壁预制构件1和连接件等。
32.如图1和图2所示,主壁预制构件1包括构成墙体主要部分的主壁主体11,主壁主体11的左右两端侧设有垂直延伸的扶壁肋板3。
33.连接件器连接作用,主要包括螺栓件4和合页件5等。
34.装配式墙体由若干和主壁预制构件1依次经端部拼装形成前墙体,相邻的主壁预制构件1的扶壁肋板3端部对应抵接,形成拼缝,连接件连接相邻的主壁预制构件1及其端部的扶壁肋板3,实现主壁预制构件1之间的干法、非刚性连接。
35.该装配式墙体组件还可包括角部预制构件2,如图3和图4所示,角部预制构件2包括角部主体21,该角部主体21的两端侧也设有扶壁肋板3。角部预制构件2两侧的扶壁肋板3所在平面具有一定夹角。角部预制构件2用于墙体的转角部位,两侧扶壁肋板3所在平面的夹角大小可根据转角角度进行设计,通常当墙体需要直角转角时,角部预制构件2上的两侧扶壁肋板3所在平面即呈90
°
夹角设置。角部主体21与主壁主体11的高度相同,为墙体的高度。角部预制构件2上的扶壁肋板3与主壁预制构件1上的扶壁肋板3性状尺寸相适应,可在拼装时对应对接。
36.在一种实时方式中,扶壁肋板3的一侧向主壁主体11的一侧面垂直延伸出,扶壁肋板3的另一侧与主壁主体11的另一侧面持平,即在同一平面内。扶壁肋板3的端部截面呈下部宽、上部窄的性状,且由主壁主体11一侧延伸出的部位的厚度上下一致。
37.相应的,角部预制构件2上的扶壁肋板3也由角部主体21的一侧延伸出,扶壁肋板3的另一侧与角部主体21的内侧持平,扶壁肋板3延伸出的部分厚度上下一致。
38.如图5所示,墙体拼装时,主壁预制构件1经端部依次对应拼装,在转角部位使用角部预制构件2与主壁预制构件1进行拼装,实现墙体的转角。相邻预制构件上的扶壁肋板3位于拼缝的两侧,扶壁肋板3在延伸部位上设有螺栓孔,相邻扶壁肋板3上的螺栓孔相对应,经螺栓件4穿过该螺栓孔进行连接固定。螺栓件4包括直螺杆、螺帽和遇水膨胀橡胶垫圈,直螺杆穿过相邻扶壁肋板3上的螺栓孔,两端套设遇水膨胀橡胶垫圈,并经螺帽从两端拧紧,实现固定连接和防水。螺栓孔优选设于扶壁肋板延伸部位靠外侧的1/3处,便于安装并确保稳定性。
39.扶壁肋板3与主壁主体11/角部主体21齐平的一侧,经合页件5进行连接。具体地,合页件5包括中转轴和与中转轴转动连接的两侧翼板;扶壁肋板3或主壁主体11或角部主体21上相应位置预埋有活页安装钢板,预埋的活页钢板处内凹深度大于等于10mm,合页件5的翼板焊接在预埋的活页安装钢板上,实现柔性连接,可适应相邻构件间的微小变形和移位。
40.在另一种实时方式中,扶壁肋板3可由主壁主体11的两侧垂直延伸出(图中未示出),相邻主壁预制构件1拼装时,相邻的扶壁肋板3在两侧延伸部位经螺栓件4连接固定。相应的,角部预制构件2上的扶壁肋板3也可两侧延伸出,与主壁预制构件1上的扶壁肋板3相适应。
41.如图2和图4所示,扶壁肋板3的拼缝对接面上粘贴有传力衬垫31,传力衬垫31为柔性衬垫,可采用丁晴橡胶软木制得,并使用单组分氯丁-酚醛胶黏剂粘结在扶壁肋板3接触面上;传力衬垫31的厚度控制在3mm左右。当预制构件拼装后,传力衬垫31位于相邻扶壁肋板3之间的拼缝内,起到削弱集中应力的作用,并可补偿构件接触面的平整度。
42.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下部设置有底板外挑12,底板外挑12优选为全尺寸向外延伸的外挑部,延伸长度应不小于扶壁肋板3下端的宽度。设置底板外挑12扩大预制
构件底部端面面积,同时作为基底,增加底部的强度,使预制构件更易安装,安装稳定性更换,受力构造更强。
43.本实施例的装配式墙体组件,可装配修筑挡土墙、池壁等,构件种类少,结构简单,构件侧面无出筋,采用连接件经干法进行连接,减少钢筋绑扎和混凝土现浇养护的时间,安装施工方便快捷,工期短。
44.实施例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水池,该装配式水池适用实施例1所描述的墙体组件装配而成。
45.具体地,根据水池尺寸及形状设计,选择相应数量的主壁预制构件1和相应数量的角部预制构件2按照一定顺序依次拼装,形成环形闭合的水池池壁;并经连接件将相邻主壁预制构件1和/或角部预制构件2的拼缝进行连接固定。
46.如图6所示,扶壁肋板3在主壁主体11和角部主体21上均朝向水池的外侧延伸,即扶壁肋板3延伸向水池的外侧。连接件对拼缝进行干法连接时,螺栓件4在水池外侧连接相邻的扶壁肋板3,合页件5在水池的内侧壁上连接相邻的预制构件,该装配式水池使用内水工况的情况。
47.如图1、图3和图6所示,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的下部外侧均设有底板外挑12,底板外挑12为全尺寸向外延伸的外挑部,延伸长度不小于扶壁肋板3下端的宽度,优选底板外挑12的延伸长度与扶壁肋板3下端的宽度相适应。设置底板外挑12,与扶壁肋板3配合,增强预制构件的整体受力构造,更加适应水池的受力模式,且在满足受力需求的同时,可节约预制构件的用料,预制构件实体体积变小、重量更轻。
48.如图2和图8所示,主壁预制构件1的下部内侧还设有底板内挑13,该底板内挑13为局部尺寸向内侧延伸,且该底板内挑13的侧面上设有出筋6和预埋有止水钢板7。该底板内挑13侧面上的出筋6为上下平行设置的双层双向受力钢筋;止水钢板7预埋在底板内挑13朝向内侧的一面上,水平居中设置于双层出筋6之间。
49.如图4所示,角部预制构件2的下部内侧设有向内侧延伸的出筋6,该出筋6也为上下平行设置的双层双向受力钢筋。
50.一种实施方式是,该水池还包括若干预制底板(图中未示出),该预制底板的四周侧面上设有出筋6和止水钢板7。预制底板侧面的出筋6和止水钢板7与底板内挑12上的出筋6和止水钢板7对应适配。在池壁装配连接完成后,进行预制底板的拼装和浇筑养护,完成水池池底的修筑。池底采用预制底板进行现浇湿法连接,可有效减少湿作业,提升预制率,同时保证池底接缝连接的可靠性。
51.另一种实施方式是,未设置预制底板,水池底板整体采用现浇的方式修筑。将底板钢筋与底板内挑13侧面和角部预制构件2下部内侧的出筋6绑扎连接,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池底采用现浇底板进行修筑,可有效保证池底的平整度和池体的整体性能。
52.设置底板内挑13与预制底板或现浇底板进行拼接,使水平接缝位于池底区域,竖向池壁只有竖向拼缝,保证了池壁及临近区域底板的整体性,池壁施工更加方便,精度更易控制。且拼缝位置合理,该形状考虑了设计、生产、运输等各环节的实操性,可实施性强。
53.如图2和图4所示,扶壁肋板3的拼接端面(即拼缝对接面)上设有传力衬垫31,用于补偿构件拼接端面的平整度,并起到削弱集中应力的作用,使水池安装精度易于控制,更易
达到建筑要求。传力衬垫31可为连续布置,也可由若干块间续设置。
54.该装配式水池的对防水和防腐均有考虑,预制构件以自防水为基础,接缝防水为重点,辅以对特殊部位的防水处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防水体系。具体地,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的表面在工厂生产时就进行了防水涂料或者防水卷材的涂覆,即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的表面覆盖有完成的防水层。可减少现场作业的时间,提升防水、防腐质量。
55.接缝防水为重点,如图2、图4和图7所示,扶壁肋板3的拼接端面上设有竖向贯通的密封沟槽32,密封沟槽32的数量不少于两条,密封沟槽32内设有连续的遇水膨胀橡胶条。相邻扶壁肋板3上的密封沟槽32相对应,拼装时,密封沟槽32对应,其内的遇水膨胀橡胶条抵接,实现拼缝的多道防水密封。螺栓孔开设于两侧密封沟槽32之间,螺栓孔上安装的螺栓件4设有遇水膨胀橡胶垫圈,起到多道防水线、多种形式防水的作用。传力衬垫31也位于两侧密封沟槽32之间,避免传力衬垫31被腐蚀,同时避免传力衬垫31的设置影响拼缝密封的连续性。
56.在满水试验后,还可根据防水测试情况,在拼缝表面贴附防水卷材,以进一步确保拼缝的防水性能。
57.本实施例的装配式水池,其池壁通过若干主壁预制构件1和若干角部预制构件2拼装组成,其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两侧端设置的扶壁肋板3进行对应接触形成拼缝,相邻扶壁肋板3之间经连接件进行紧固连接,实现预制构件之间的干法连接。该装配式水池的结构分解为模块化预制构件,其预制构件种类少,结构简单,便于标准化设计制造和拼装施工;拼缝部位的两侧采用扶壁肋板3设计,优化了水池预制构件的受力情况,拼缝采用连接件与扶壁肋板3配合的干法连接方式,省去拼缝现浇和养护环节,提升施工效率,为后期水池构件的更换维修提供了可能;并减少预制构件多侧出筋,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仅在下部内侧设有出筋6,便于制造和运输。预制构件表面覆有完整的防水层,拼缝采用多道防水线进行防水,水池的防腐和防水性能良好。
58.实施例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水池的装配方法,该方法适用于实施例2所描述的装配式水池的装配施工。
59.该装配式水池的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铺设混凝土垫层,作为水池装配的基层。
60.根据水池尺寸、形状等设计需求,铺设混凝土垫层,养护达到要求后作为水池装配的基层。
61.步骤s200:根据水池设计尺寸和形状需求,预备相应数量的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适应水池池壁长度和转角数量;在基层上标记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的装配位置,将相应的预制构件吊装至标注的定位位置上;调整预制构件的位置,使相邻预制构件的扶壁肋板3接触面对应抵接,使其上的螺栓孔、密封沟槽32和遇水膨胀橡胶条对应抵接,为后续紧固连接和防水密封提供条件。
62.扶壁肋板3上设有至少两个定位孔,调整预制构件位置时,可在定位孔内插入直螺杆辅助定位对应。
63.步骤s300:调整好位置的预制构件,在相邻的扶壁肋板3外侧延伸部位上,采用螺
栓件4进行连接,螺栓件4的直螺杆穿过螺栓孔,两端经螺帽进行拧紧,实现将两侧预制构件拉拢连接紧固;拼缝在池壁内侧采用合页件5进行连接,合页件5两侧的翼板与预制构件上预埋的活页安装钢板焊接连接,实现内侧的柔性连接。所有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依次连接完成后,形成环形闭合的水池池壁。
64.步骤s400:当水池底板为多块预制底板时,在基层上标注预制底板的定位位置,将预制底板吊装至定位位置处,当所有预制底板吊装至定位位置后,检查拼接情况,然后将预制底板之间、预制底板与底板内挑13之间的止水钢板7进行满焊连接,绑扎出筋6,对接缝处进行现浇混凝土养护。水池整体性好,养护时间短,节约工期。
65.当水池底板未设置预制底板时,在水池内底部绑扎钢筋,并与底板内挑13和角部预制构件2下部内侧的出筋6绑扎连接,待绑扎完成后,进行整体混凝土现浇养护,得到平整度和整体性好水池底板。
66.本实施例的装配方法,基于装配式水池的结构进行装配施工,施工操作步骤少,预制构件定位安装,施工精度易于控制,池壁采用干法连接施工,工期短,操作方便快捷;先进行池壁装配,再进行预制底板装配或现浇底板浇筑,施工操作方便,易于控制池壁安装精度、防水性能及底板的平整度,池体底部结构的完整性好。
67.尽管上文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墙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壁预制构件(1),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包括主壁主体(11)和设于所述主壁主体(11)左右两端侧的扶壁肋板(3);连接件,起连接作用;其中,若干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可依次经端部拼装形成墙体,相邻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的扶壁肋板(3)对应抵接,所述连接件连接相邻的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角部预制构件(2),所述角部预制构件(2)包括角部主体(21)和设于所述角部主体(2)左右两端侧的扶壁肋板(3),所述角部预制构件(2)两侧的所述扶壁肋板(3)所在平面具有一定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肋板(3)的一侧向所述主壁主体(11)/角部主体(21)的一侧面延伸出,另一侧与所述主壁主体(11)/角部主体(21)的另一侧面持平,所述扶壁肋板(3)的端截面呈下宽上窄状,伸出部位的厚度上下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栓件(4)和合页件(5),所述扶壁肋板(3)延伸部位上设有螺栓孔,相邻所述扶壁肋板(3)经所述螺栓件(4)穿过所述螺栓孔进行连接;相邻所述扶壁肋板(3)与所述主壁主体(11)/角部主体(21)齐平的一侧,经所述合页件(5)连接。5.一种装配式水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墙体组件;若干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和若干所述角部预制构件(2)拼装组成环形闭合的水池池壁;相邻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和/或角部预制构件(2)经所述连接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肋板(3)的拼接端面上设有传力衬垫(31)。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装配式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扶壁肋板(3)的拼接端面上设有至少两条纵向密封沟槽(32),所述密封沟槽(32)内设置有连续的遇水膨胀橡胶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和所述角部预制构件(2)的下部外侧均设有底板外挑(12),所述底板外挑(12)为全尺寸向外延伸,延伸长度不小于所述扶壁肋板(3)下端的宽度;和/或,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的下部内侧设有底板内挑(13),所述底板内挑(13)为局部尺寸向内侧延伸,侧面上设有出筋(6)和止水钢板(7);所述角部预制构件(2)的下部内侧设有出筋(6)。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水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制底板,所述预制底板四周侧设有出筋和止水钢板。10.装配式水池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配式水池的装配施工,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00:铺设混凝土垫层,作为水池装配的基层;
步骤s200:根据水池设计尺寸和形状,将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吊装到所述基层上的定位位置,使相邻扶壁肋板(3)及其上的密封沟槽(32)和遇水膨胀橡胶条对应抵接;步骤s300:将相邻所述扶壁肋板(3)外侧的延伸部位经螺栓件(4)进行连接,内侧经合页件(5)进行连接,形成环形闭合的水池池壁;步骤s400:将所述预制底板吊装至定位位置,与所述主壁预制构件(1)和角部预制构件(2)下部内侧适应对接,在接缝处进行现浇养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墙体组件、装配式水池及水池的装配方法,该墙体组件包括主壁预制构件、连接件和角部预制构件等,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包括主壁主体和设于所述主壁主体左右两端侧的扶壁肋板;所述角部预制构件包括角部主体和设于所述角部主体左右两端侧的扶壁肋板,所述角部预制构件两侧的所述扶壁肋板所在平面具有一定夹角;若干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和若干所述角部预制构件拼装组成环形闭合的水池池壁;相邻所述主壁预制构件和/或角部预制构件经所述连接件连接,组成装配式水池。该墙体组件及装配式水池采用标准的模块化设计,预制构件易于生产和运输,接缝采用干法方式连接,装配施工操作方便快捷,可行性强,后期拆分和更换容易。更换容易。更换容易。


技术研发人员:吴秋萍 侯锋 段更月 刘成军 陈力子 范莹 罗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国投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16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20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