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
背景技术:2.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
3.然而,针对于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背部压疮、腿部压疮和臀部压疮,在自身翻身乏力的情况下通常需要额外的医护人员辅助,从而造成了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浪费,加大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不够便捷迅速。
技术实现要素:4.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具有驱动翻身结构与定滑动支板、调节驱动结构,从而代替人工对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进行辅助翻身的操作。
5.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具体包括:装配底座;
6.所述装配底座顶部开设有承载顶槽,装配底座两端内侧开设有滑动开槽,同时装配底座两侧设置有定位固定结构,装配底座顶部设置有承载定位结构,且装配底座侧面设置有定位保护结构;装配轴座,所述装配轴座安装于装配底座两侧,同时装配轴座侧面设置有调节驱动结构;承载框座,所述承载框座安装于承载顶槽内侧,承载框座两侧开设有定位侧槽,同时承载框座内侧设置有驱动翻身结构;滑动支板,所述滑动支板安装于承载顶槽内侧。
7.可选地,装配底座还包括有:承载底座、装配内槽、定位支块和装配滑轴;
8.承载底座设置于装配底座两侧底部;装配内槽开设于承载底座两端侧面;定位支块安装于滑动开槽内侧;装配滑轴安装于定位支块内侧。
9.可选地,定位固定结构包括有:装配螺轴、驱动握框、承载螺块、定位夹块、定位侧块和定位夹凸;
10.装配螺轴转动安装于承载底座两端内侧;驱动握框安装于装配螺轴两端;承载螺块套设于装配滑轴两端外侧;定位夹块安装于承载螺块底部,同时定位夹块套设于;定位侧块安装于定位夹块侧面,同时定位侧块设置于定位侧槽内侧;定位夹凸安装于定位夹块侧面。
11.可选地,承载定位结构包括有:承载支板、预设开槽、安装支块、装配侧框和承载支块;
12.承载支板安装于承载顶槽内侧;预设开槽贯穿开设于承载支板两侧;安装支块安装于装配底座一端顶部;装配侧框套设于安装支块外侧;承载支块安装于装配侧框内侧。
13.可选地,定位保护结构包括有:滑动载槽、保护侧框、封闭顶板和对接开槽;
14.滑动载槽贯穿开设于承载顶槽内侧两端;保护侧框安装于装配底座两侧;封闭顶板安装于保护侧框顶部;对接开槽贯穿开设于封闭顶板顶部两侧。
15.可选地,调节驱动结构包括有:驱动支轴、驱动齿轮、驱动电机、滑动支块、驱动齿座、和定位滑柱;
16.驱动支轴转动安装于装配轴座侧面;驱动齿轮套设于驱动支轴两端外侧;驱动电机安装于装配底座侧面,同时驱动电机与驱动支轴传动连接;滑动支块安装于承载顶槽侧;驱动齿座内安装于承载顶槽侧,同时驱动齿座与滑动支板相对接,且驱动齿座与驱动齿轮相啮合;定位滑柱安装于滑动支块内侧,同时定位滑柱与驱动齿座侧面相对接。
17.可选地,驱动翻身结构包括有:装配载轴、调节电机、装配载座和柔性推块;
18.装配载轴转动安装于承载框座内侧两端;调节电机安装于承载框座内侧,同时调节电机与装配载轴传动连接;装配载座套设于装配载轴外侧;柔性推块安装于装配载座两端。
19.可选地,滑动支板包括有:活动开槽、收纳内槽、联动侧块、预设侧槽和定位滑块;
20.活动开槽贯穿开设于滑动支板侧面;收纳内槽开设于滑动支板底部;联动侧块安装于滑动支板两侧;预设侧槽贯穿开设于联动侧块侧面;定位滑块安装于联动侧块末端,同时定位滑块设置于滑动载槽内侧。
21.有益效果
22.根据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与传统方式相比,其在病患长期卧床时能够代替人工进行辅助翻身的操作,且效率与安全性高。
23.此外,通过承载底座能够使装配底座安装于病床顶部,同时转动驱动握框带动装配螺轴转动,进而配合装配滑轴带动承载螺块进行对向调节,从而带动定位夹块与定位夹凸进行对向调节,从而使定位夹块与定位夹凸夹紧于病床两侧,进而对装配底座进行限位锁定,同时承载支板能够对患者进行定位承载,同时装配侧框配合承载支块,能够对翻身的患者进出限位阻隔,防止患者出现翻身跌落,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4.此外,通过滑动支板能够对患者进行辅助承载,同时驱动电机能够带动驱动支轴转动,进入带动驱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驱动齿轮对驱动齿座进行定位推动,同时配合滑动支块与定位滑柱,能够带动滑动支板进行定向滑动调节,进而使调节电机能够带动装配载轴转动,进而带动装配载座与柔性推块进行定向转动,从而使柔性推块辅助推动患者一侧的背部、腰部、臀部等,进而起到对患者翻身辅助推动的作用,从而使翻身乏力的患者的自助左右翻身。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6.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27.在附图中:
28.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29.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展开主视结构示意图;
30.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展开侧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拆分主视结构示意图;
32.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装置拆分仰视结构示意图;
33.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4.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5.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36.附图标记列表
37.1、装配底座;
38.101、承载顶槽;102、承载底座;103、装配内槽;104、滑动开槽;105、定位支块;106、装配滑轴;107、装配螺轴;1071、驱动握框;1072、承载螺块;1073、定位夹块;1074、定位侧块;1075、定位夹凸;108、承载支板;1081、预设开槽;1082、安装支块;1083、装配侧框;1084、承载支块;109、滑动载槽;1091、保护侧框;1092、封闭顶板;1093、对接开槽;
39.2、装配轴座;
40.201、驱动支轴;202、驱动齿轮;203、驱动电机;204、滑动支块;205、驱动齿座;206、定位滑柱;
41.3、承载框座;
42.301、定位侧槽;302、装配载轴;303、调节电机;304、装配载座;305、柔性推块;
43.4、滑动支板;
44.401、活动开槽;402、收纳内槽;403、联动侧块;404、预设侧槽;405、定位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45.为了使得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目的、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文中将结合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具有本领域通常的含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的部件。
46.实施例:请参考图1至图8:
47.本发明提出了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包括:装配底座1;
48.装配底座1顶部开设有承载顶槽101,装配底座1两端内侧开设有滑动开槽104,同时装配底座1两侧设置有定位固定结构,装配底座1顶部设置有承载定位结构,且装配底座1侧面设置有定位保护结构;装配轴座2,装配轴座2安装于装配底座1两侧,同时装配轴座2侧面设置有调节驱动结构;承载框座3,承载框座3安装于承载顶槽101内侧,承载框座3两侧开设有定位侧槽301,同时承载框座3内侧设置有驱动翻身结构;滑动支板4,滑动支板4安装于承载顶槽101内侧。
49.如图1至图7所示,调节驱动结构包括有:驱动支轴201、驱动齿轮202、驱动电机203、滑动支块204、驱动齿座205、和定位滑柱206;驱动支轴201转动安装于装配轴座2侧面;驱动齿轮202套设于驱动支轴201两端外侧;驱动电机203安装于装配底座1侧面,同时驱动电机203与驱动支轴201传动连接;滑动支块204安装于承载顶槽101侧;驱动齿座205内安装于承载顶槽101侧,同时驱动齿座205与滑动支板4相对接,且驱动齿座205与驱动齿轮202相啮合;定位滑柱206安装于滑动支块204内侧,同时定位滑柱206与驱动齿座205侧面相对接;驱动翻身结构包括有:装配载轴302、调节电机303、装配载座304和柔性推块305;装配载轴302转动安装于承载框座3内侧两端;调节电机303安装于承载框座3内侧,同时调节电机303
与装配载轴302传动连接;装配载座304套设于装配载轴302外侧;柔性推块305安装于装配载座304两端;滑动支板4包括有:活动开槽401、收纳内槽402、联动侧块403、预设侧槽404和定位滑块405;活动开槽401贯穿开设于滑动支板4侧面;收纳内槽402开设于滑动支板4底部;联动侧块403安装于滑动支板4两侧;预设侧槽404贯穿开设于联动侧块403侧面;定位滑块405安装于联动侧块403末端,同时定位滑块405设置于滑动载槽109内侧;通过滑动支板4能够对患者进行辅助承载,同时驱动电机203能够带动驱动支轴201转动,进入带动驱动齿轮202进行转动,从而使驱动齿轮202对驱动齿座205进行定位推动,同时配合滑动支块204与定位滑柱206,能够带动滑动支板4进行定向滑动调节,进而使调节电机303能够带动装配载轴302转动,进而带动装配载座304与柔性推块305进行定向转动,从而使柔性推块305辅助推动患者一侧的背部、腰部、臀部等,进而起到对患者翻身辅助推动的作用,从而使翻身乏力的患者的自助左右翻身。
50.如图2至图8所示,装配底座1还包括有:承载底座102、装配内槽103、定位支块105和装配滑轴106;承载底座102设置于装配底座1两侧底部;装配内槽103开设于承载底座102两端侧面;定位支块105安装于滑动开槽104内侧;装配滑轴106安装于定位支块105内侧;定位固定结构包括有:装配螺轴107、驱动握框1071、承载螺块1072、定位夹块1073、定位侧块1074和定位夹凸1075;装配螺轴107转动安装于承载底座102两端内侧;驱动握框1071安装于装配螺轴107两端;承载螺块1072套设于装配滑轴106两端外侧;定位夹块1073安装于承载螺块1072底部,同时定位夹块1073套设于装配螺轴107;定位侧块1074安装于定位夹块1073侧面,同时定位侧块1074设置于定位侧槽301内侧;定位夹凸1075安装于定位夹块1073侧面;承载定位结构包括有:承载支板108、预设开槽1081、安装支块1082、装配侧框1083和承载支块1084;承载支板108安装于承载顶槽101内侧;预设开槽1081贯穿开设于承载支板108两侧;安装支块1082安装于装配底座1一端顶部;装配侧框1083套设于安装支块1082外侧;承载支块1084安装于装配侧框1083内侧;定位保护结构包括有:滑动载槽109、保护侧框1091、封闭顶板1092和对接开槽1093;滑动载槽109贯穿开设于承载顶槽101内侧两端;保护侧框1091安装于装配底座1两侧;封闭顶板1092安装于保护侧框1091顶部;对接开槽1093贯穿开设于封闭顶板1092顶部两侧;通过承载底座102能够使装配底座1安装于病床顶部,同时转动驱动握框1071带动装配螺轴107转动,进而配合装配滑轴106带动承载螺块1072进行对向调节,从而带动定位夹块1073与定位夹凸1075进行对向调节,从而使定位夹块1073与定位夹凸1075夹紧于病床两侧,进而对装配底座1进行限位锁定,同时承载支板108能够对患者进行定位承载,同时装配侧框1083配合承载支块1084,能够对翻身的患者进出限位阻隔,防止患者出现翻身跌落,进一步提高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51.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本发明中,通过承载底座102使装配底座1安装于病床顶部,同时转动驱动握框1071带动装配螺轴107转动,进而配合装配滑轴106带动承载螺块1072进行对向调节,从而带动定位夹块1073与定位夹凸1075进行对向调节,从而使定位夹块1073与定位夹凸1075夹紧于病床两侧,进而对装配底座1进行限位锁定,同时承载支板108对患者进行定位承载,滑动支板4对患者进行辅助承载,同时装配侧框1083配合承载支块1084,对翻身的患者进出限位阻隔,同时驱动电机203带动驱动支轴201转动,进入带动驱动齿轮202进行转动,从而使驱动齿轮202对驱动齿座205进行定位推动,同时配合滑动支块204与定位滑柱206,带动滑动支板4进行定向滑动调节,进而使调节电机303带动装配
载轴302转动,进而带动装配载座304与柔性推块305进行定向转动,从而使柔性推块305辅助推动患者一侧的背部、腰部、臀部等,进而起到对患者翻身辅助推动的作用,从而使翻身乏力的患者的自助左右翻身。
52.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在描述各个构件的位置及其之间的配合关系等时,通常会以一个/一对构件举例而言,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这样的位置、配合关系等,同样适用于其他构件/其他成对的构件。
53.以上仅是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技术特征:1.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配底座(1);所述装配底座(1)顶部开设有承载顶槽(101),装配底座(1)两端内侧开设有滑动开槽(104),同时装配底座(1)两侧设置有定位固定结构,装配底座(1)顶部设置有承载定位结构,且装配底座(1)侧面设置有定位保护结构;装配轴座(2),所述装配轴座(2)安装于装配底座(1)两侧,同时装配轴座(2)侧面设置有调节驱动结构;承载框座(3),所述承载框座(3)安装于承载顶槽(101)内侧,承载框座(3)两侧开设有定位侧槽(301),同时承载框座(3)内侧设置有驱动翻身结构;滑动支板(4),所述滑动支板(4)安装于承载顶槽(101)内侧。2.如权利要求1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底座(1)还包括有:承载底座(102)、装配内槽(103)、定位支块(105)和装配滑轴(106);承载底座(102)设置于装配底座(1)两侧底部;装配内槽(103)开设于承载底座(102)两端侧面;定位支块(105)安装于滑动开槽(104)内侧;装配滑轴(106)安装于定位支块(105)内侧。3.如权利要求2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固定结构包括有:装配螺轴(107)、驱动握框(1071)、承载螺块(1072)、定位夹块(1073)、定位侧块(1074)和定位夹凸(1075);装配螺轴(107)转动安装于承载底座(102)两端内侧;驱动握框(1071)安装于装配螺轴(107)两端;承载螺块(1072)套设于装配滑轴(106)两端外侧;定位夹块(1073)安装于承载螺块(1072)底部,同时定位夹块(1073)套设于装配螺轴(107);定位侧块(1074)安装于定位夹块(1073)侧面,同时定位侧块(1074)设置于定位侧槽(301)内侧;定位夹凸(1075)安装于定位夹块(1073)侧面。4.如权利要求1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定位结构包括有:承载支板(108)、预设开槽(1081)、安装支块(1082)、装配侧框(1083)和承载支块(1084);承载支板(108)安装于承载顶槽(101)内侧;预设开槽(1081)贯穿开设于承载支板(108)两侧;安装支块(1082)安装于装配底座(1)一端顶部;装配侧框(1083)套设于安装支块(1082)外侧;承载支块(1084)安装于装配侧框(1083)内侧。5.如权利要求1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保护结构包括有:滑动载槽(109)、保护侧框(1091)、封闭顶板(1092)和对接开槽(1093);滑动载槽(109)贯穿开设于承载顶槽(101)内侧两端;保护侧框(1091)安装于装配底座(1)两侧;封闭顶板(1092)安装于保护侧框(1091)顶部;对接开槽(1093)贯穿开设于封闭顶板(1092)顶部两侧。6.如权利要求1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驱动结构包括有:驱动支轴(201)、驱动齿轮(202)、驱动电机(203)、滑动支块(204)、驱动齿座(205)、和定位滑柱(206);驱动支轴(201)转动安装于装配轴座(2)侧面;驱动齿轮(202)套设于驱动支轴(201)两端外侧;驱动电机(203)安装于装配底座(1)侧面,同时驱动电机(203)与驱动支轴(201)传动连接;滑动支块(204)安装于承载顶槽(101)侧;驱动齿座(205)内安装于承载顶槽(101)侧,同时驱动齿座(205)与滑动支板(4)相对接,且驱动齿座(205)与驱动齿轮(202)相啮合;定位滑柱(206)安装于滑动支块(204)内侧,同时定位滑柱(206)与驱动齿座(205)侧面相对
接。7.如权利要求1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翻身结构包括有:装配载轴(302)、调节电机(303)、装配载座(304)和柔性推块(305);装配载轴(302)转动安装于承载框座(3)内侧两端;调节电机(303)安装于承载框座(3)内侧,同时调节电机(303)与装配载轴(302)传动连接;装配载座(304)套设于装配载轴(302)外侧;柔性推块(305)安装于装配载座(304)两端。8.如权利要求4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板(4)包括有:活动开槽(401)、收纳内槽(402)、联动侧块(403)、预设侧槽(404)和定位滑块(405);活动开槽(401)贯穿开设于滑动支板(4)侧面;收纳内槽(402)开设于滑动支板(4)底部;联动侧块(403)安装于滑动支板(4)两侧;预设侧槽(404)贯穿开设于联动侧块(403)侧面;定位滑块(405)安装于联动侧块(403)末端,同时定位滑块(405)设置于滑动载槽(109)内侧。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卧床患者用防压疮辅助翻身装置,涉及医疗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包括:装配底座;所述装配底座顶部开设有承载顶槽;装配轴座,所述装配轴座安装于装配底座两侧,同时装配轴座侧面设置有调节驱动结构;承载框座,所述承载框座安装于承载顶槽内侧,承载框座两侧开设有定位侧槽,同时承载框座内侧设置有驱动翻身结构;滑动支板,所述滑动支板安装于承载顶槽内侧;通过调节电机带动装配载轴转动,进而带动装配载座与柔性推块进行定向转动,从而使柔性推块辅助推动患者一侧的背部、腰部、臀部等,进而起到对患者翻身辅助推动的作用;解决了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在自身翻身乏力的情况下通常需要额外的医护人员辅助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苏小清 张雅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