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6-10  61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冲模具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现代社会的制造产业也在逐步攀升,而在现有的零件和工具制造产业中,模具作为一种现代社会常用的成型辅助部件,以逐渐深入现代制造业的各领域,而在模具的分类中精冲模具作为一种常用与精工金属零件的制造部件,其主要作用便是在外接压力装置的带动下,经由模具芯,对覆盖在模具孔顶部的金属板材产生压力,从而使金属板材沿模具孔形状脱落,基于此在精冲模具的制造过程中,为保证精冲模具的精度和制造效率,便需要用到精冲模具加工装置,保证精工模具制造时的精度同时降低精工模具的制造成本。
3.现有技术中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存在的缺陷是:
4.1.专利文件cn212469391u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加工设备,“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冲压模具加工设备,包括加工腔、联动组件、冲压机、旋转模盘和控制器,联动组件设于加工腔内,旋转模盘设于联动组件上,冲压机设于旋转模盘上方,控制器和联动组件接触;联动组件包括主动轴、支撑轴、旋转电机、控制轮、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支撑体,加工腔内垂直设有支撑板,主动轴且可旋转设于支撑板上,旋转电机输出端设于主动轴上,主动齿轮设于主动轴另一端,控制轮设于主动轴上,支撑体设于加工腔底壁,支撑轴可旋转设于支撑体上,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本实用新型属于冲压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通过对旋转模盘的旋转和冲压器联合控制实现模具冲压连续、准确和无间断加工的冲压模具加工设备”,该模具加工设备因其缺少加湿降温部件,致使在装置使用过程中,无法对装置内部的加工部件进行降温,常导致刀头因过热发生软化,继而影响装置使用寿命。
5.2.现有的精冲模具加工装置,因其缺少换气过滤部件,致使在装置对材料进行磨削加工时,所产生的含有金属灰尘的气体进入外部环境内部,进而影响装置使用环境,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包括壳体和握把,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壳体的正面通过开合页安装有两组箱门;
8.所述壳体的背面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两侧均安装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管,且输出管的尾端延伸至壳体的内部,所述输出管的尾端安装有雾化喷头;
9.两组所述箱门的正面镶嵌安装有窥探窗,两组所述箱门的正面安装有握把,且握
把位于窥探窗的内侧;
10.所述壳体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屏,且控制屏位于箱门的下方;
11.所述壳体的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壳体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电动推杆,且电动推杆与控制屏电性连接,两组所述电动推杆的尾端安装有第二保护壳,所述隔板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连通槽,所述第二保护壳的内部通过铆钉带安装有第二电动机,且第二电动机与控制屏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转杆,且转杆的顶端通过连通槽延伸至隔板的上方,所述转杆的顶部安装有材料固定槽。
12.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通过支撑壳安装有电动伸缩杆,且电动伸缩杆与控制屏电性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的内部通过铆钉带安装有第一电动机,且第一电动机与控制屏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端安装有磨削刀头,且磨削刀头的尾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壳的下方。
13.优选的,所述壳体的顶部贯穿安装有两组换气壳,所述换气壳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拦截网,所述换气壳的内侧安装有过滤层,且过滤层位于第一拦截网的下方,所述换气壳的内侧安装有换气扇,且换气扇位于过滤层的下方,所述换气壳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拦截网,且第二拦截网位于换气扇的下方。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水箱、输送泵、输出管和雾化喷头,装置通电后输送泵对水箱内部的冷水产生吸力,并将冷水排放至输出管的内部,此时输出管在输送泵输出端的压力作用下将冷水排放至雾化喷头的内部,当冷水经由输出管进入雾化喷头的内部时,雾化喷头在输送泵输出端压力的作用下经由其外表面设有的若干排水孔,将冷水雾化喷出,从而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防止磨削刀具软化,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有过滤层、换气扇和第二拦截网,装置通电后换气扇对壳体内部的空气产生吸力,此时第二拦截网对在换气扇吸力作用下进入换气壳内部的空气进行初次过滤,防止大颗粒金属碎屑进入换气壳的内部,之后换气扇将经由第二拦截网过滤后的气体排放至过滤层的内部,因过滤层采用活性炭颗粒填充制成,且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当初次过滤后的气体在换气扇的排气压力作用下进入过滤层的内部时,过滤层内部的活性炭颗粒对空气中残留的细小金属碎屑进行吸附,从而防止金属碎屑随空气排放至外部环境中,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伸缩杆传动部分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水箱输出部分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俯视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底部正面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换气壳正面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保护壳正面剖视部分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壳体;2、支撑座;3、箱门;4、水箱;5、输送泵;6、输出管;7、雾化喷头;8、窥探窗;9、握把;10、控制屏;11、电动伸缩杆;12、第一保护壳;13、第一电动机;14、磨削刀头;
15、隔板;16、电动推杆;17、第二保护壳;18、连通槽;19、第二电动机;20、转杆;21、材料固定槽;22、换气壳;23、第一拦截网;24、过滤层;25、换气扇;26、第二拦截网。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请参阅图1、图2、图4、图5和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
27.实施例一,包括壳体1和握把9,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2,壳体1 为其外表面和内部安装的支撑座2、箱门3、水箱4、控制屏10、电动伸缩杆 11、隔板15、电动推杆16和换气壳22提供固定点,同时为待加工材料磨削时提供封闭空间,支撑座2为装置整体提供支撑壳体1的正面通过开合页安装有两组箱门3;当需要使用装置时,通过外力拉动箱门3将待加工材料放置进入壳体1的内部,两组箱门3的正面镶嵌安装有窥探窗8,因窥探窗8采用玻璃材质制成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方便使用者在装置使用过程中对壳体1内部的情况进行观察,两组箱门3的正面安装有握把9,且握把9位于窥探窗8 的内侧,为使用者经由外力拉动箱门3提供着力点,壳体1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屏10,且控制屏10位于箱门3的下方,与外接计算机电性连接,同时与电动伸缩杆11、第一电动机13、第二电动机19和电动推杆16电性连接,经由外接计算机传导至其内部的电信号控制,电动伸缩杆11、第一电动机13、第二电动机19和电动推杆16内部电流的通断,壳体1的顶部通过支撑壳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1,且电动伸缩杆11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当电流经由控制屏10传导至电动伸缩杆11的内部时,电动伸缩杆11向下延伸,带动其底部安装的第一保护壳12向下移动,从而经由带动与电动伸缩杆11间接连接的磨削刀头14向下移动,电动伸缩杆1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保护壳12,为其内部安装的第一电动机13提供保护,防止外界灰尘水等物质进入第一电动机13 的内部,第一保护壳12的内部通过铆钉带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3,且第一电动机13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当电流经由控制屏10传导至第一电动机13内部时,第一电动机13通电经由电磁效应,将转动力输出至磨削刀头14的内部带动磨削刀头14旋转,第一电动机13的输出端安装有磨削刀头14,且磨削刀头14的尾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壳12的下方,当磨削刀头14在电动伸缩杆 11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与待加工材料接触时,磨削刀头14外表面的磨削纹路,对待加工材料的表面进行旋转磨削,完成精冲模具的加工,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隔板15,为其顶部贯穿开设的连通槽18提供固定点,同时为壳体1的内部进行分隔,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电动推杆16,且电动推杆16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当电流经由控制屏10传导至电动推杆16的内部时,电动推杆16的一端延伸另一端收缩,带动其尾端连接的第二保护壳17横向移动,带动与电动推杆16间接连接的待加工材料横向移动,增加待加工材料的可操作性,两组电动推杆16的尾端安装有第二保护壳17,为其内部安装的第二电动机19提供固定点,同时防止外界灰尘水等物质进入第二电动机19的内部引起第二电动机19短路,隔板15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连通槽18,为其通过其顶部的延伸至隔板15顶部的转杆20提供连通空间,同时保证转杆20在电动推杆16带动下的可动性,第二保护壳17的内部通过铆钉带安装有第二电动机19,且第二电
动机19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当电流经由控制屏10传导至第二电动机19的内部时,第二电动机19经由电磁效应将转动力传导至转杆 20的内部,第二电动机19的输出端安装有转杆20,且转杆20的顶端通过连通槽18延伸至隔板15的上方,转杆20将第二电动机19传导至其内部的转动力传化为动能,带动其顶部间接连接的待加工材料转动,从而改变装置的磨削角度,提升装置实用性,转杆20的顶部安装有材料固定槽21,打开箱门 3后将待加工材料放置进入材料固定槽21的内部,此时材料固定槽21将待加工材料固定。
28.如附图1和图3所示,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
29.实施例二,包括壳体1和水箱4,壳体1的背面安装有水箱4,将冷水收纳至其内部,水箱4的两侧均安装有输送泵5,装置通电后输送泵5对水箱4 内部的冷水产生吸力,并将冷水排放至输出管6的内部,输送泵5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管6,且输出管6的尾端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当冷水经由输送泵 5进入输出管6的内部时,输出管6在输送泵5输出端的压力作用下将冷水排放至雾化喷头7的内部,输出管6的尾端安装有雾化喷头7,当冷水经由输出管6进入雾化喷头7的内部时,雾化喷头7在输送泵5输出端压力的作用下经由其外表面设有的若干排水孔,将冷水雾化喷出,从而降低壳体1内部的温度,防止磨削刀具软化,延长装置使用寿命。
30.如附图1和图6所示,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
31.实施例三,包括换气壳22和第一拦截网23,壳体1的顶部贯穿安装有两组换气壳22,为其内侧安装的第一拦截网23、过滤层24、换气扇25和第二拦截网26提供固定点,同时与外界环境相连接,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拦截网23,对换气壳22的顶部进行拦截,防止外界大颗粒灰尘经由换气壳 22进入换气壳22的内部,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过滤层24,且过滤层24 位于第一拦截网23的下方,因过滤层24采用活性炭颗粒填充制成,且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当初次过滤后的气体在换气扇25的排气压力作用下进入过滤层24的内部时,过滤层24内部的活性炭颗粒对空气中残留的细小金属碎屑进行吸附,从而防止金属碎屑随空气排放至外部环境中,保护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换气扇25,且换气扇25位于过滤层24 的下方,装置通电后换气扇25对壳体1内部的空气产生吸力,并将经由第二拦截网26过滤后的气体排放至过滤层24的内部,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拦截网26,且第二拦截网26位于换气扇25的下方,对在换气扇25吸力作用下进入换气壳22内部的空气进行初次过滤,防止大颗粒金属碎屑进入换气壳22的内部。
32.工作原理:首先通过外力拉动箱门3,之后将待加工材料放置进入材料固定槽21的内部,连接电源将控制屏10与外接计算机电性连接,经由外接计算机传导至其内部的电信号控制,电动伸缩杆11、第一电动机13、第二电动机19和电动推杆16内部电流的通断,当电流经由控制屏10传导至电动伸缩杆11的内部时,电动伸缩杆11向下延伸,带动其底部安装的第一保护壳12 向下移动,从而经由带动与电动伸缩杆11间接连接的磨削刀头14向下移动,当电流经由控制屏10传导至第一电动机13内部时,第一电动机13通电经由电磁效应,将转动力输出至磨削刀头14的内部带动磨削刀头14旋转,当磨削刀头14在电动伸缩杆11的带动下向下移动与待加工材料接触时,磨削刀头14外表面的磨削纹路,对待加工材料的表面进行旋转磨削,完成精冲模具的加工。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
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包括壳体(1)和握把(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2),所述壳体(1)的正面通过开合页安装有两组箱门(3);所述壳体(1)的背面安装有水箱(4),所述水箱(4)的两侧均安装有输送泵(5),所述输送泵(5)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管(6),且输出管(6)的尾端延伸至壳体(1)的内部,所述输出管(6)的尾端安装有雾化喷头(7);两组所述箱门(3)的正面镶嵌安装有窥探窗(8),两组所述箱门(3)的正面安装有握把(9),且握把(9)位于窥探窗(8)的内侧;所述壳体(1)的正面安装有控制屏(10),且控制屏(10)位于箱门(3)的下方;所述壳体(1)的内部安装有隔板(15),所述壳体(1)的两侧内壁均安装有电动推杆(16),且电动推杆(16)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两组所述电动推杆(16)的尾端安装有第二保护壳(17),所述隔板(15)的顶部贯穿开设有连通槽(18),所述第二保护壳(17)的内部通过铆钉带安装有第二电动机(19),且第二电动机(19)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机(19)的输出端安装有转杆(20),且转杆(20)的顶端通过连通槽(18)延伸至隔板(15)的上方,所述转杆(20)的顶部安装有材料固定槽(2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通过支撑壳安装有电动伸缩杆(11),且电动伸缩杆(11)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所述电动伸缩杆(11)的底部安装有第一保护壳(12),所述第一保护壳(12)的内部通过铆钉带安装有第一电动机(13),且第一电动机(13)与控制屏(10)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机(13)的输出端安装有磨削刀头(14),且磨削刀头(14)的尾端延伸至第一保护壳(12)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贯穿安装有两组换气壳(22),所述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第一拦截网(23),所述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过滤层(24),且过滤层(24)位于第一拦截网(23)的下方,所述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换气扇(25),且换气扇(25)位于过滤层(24)的下方,所述换气壳(22)的内侧安装有第二拦截网(26),且第二拦截网(26)位于换气扇(25)的下方。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双向精冲模具用加工装置,包括壳体和握把,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壳体的正面通过开合页安装有两组箱门;所述壳体的背面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的两侧均安装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的输出端安装有输出管,所述输出管的尾端安装有雾化喷头;两组所述箱门的正面镶嵌安装有窥探窗,两组所述箱门的正面安装有握把。本实用新型通过壳体安装有水箱、输送泵、输出管和雾化喷头,装置通电后输送泵对水箱内部的冷水产生吸力,并将冷水经由输出管排放至雾化喷头的内部,此时雾化喷头在输送泵输出端压力的作用下,经由其外表面设有的若干排水孔,将冷水雾化喷出,从而降低壳体内部的温度,防止磨削刀具软化,延长装置使用寿命。置使用寿命。置使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樊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鸿锐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9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3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