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6-14  100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


背景技术:

2.浮置板道床用于减振要求较高的特殊减振地段,早期采用扣件直埋方案。直埋式道床施工质量控制困难,现场铁垫板歪斜、吊空、轨底坡超限等现象普遍,导致轨道几何状态较差,特别是在小半径曲线地段,引起浮置板区域道床振动增大,发生t型螺栓失效、弹条飞出、铁垫板断裂等病害以及车内噪声增大、车辆晃动严重等现象,给运营养护维修带来了较大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采用加设混凝土薄型短枕并配合既有现浇浮置板道床利旧,只对既有现浇浮置板的板边至凸台边的范围内的板体进行局部凿除,实现既有浮置板道床的有效改造。
4.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5.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包括既有现浇浮置板,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设置在既有道床上,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上方设置有钢轨及扣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道床结构包括混凝土薄型短枕以及二次浇筑层,其中所述二次浇筑层覆盖在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凿除范围上,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凿除范围为其凸台边至其板边,所述混凝土薄型短枕埋设在所述二次浇筑层内且设置在所述钢轨的下方,所述钢轨通过其扣件系统安装在所述二次浇筑层。
6.所述混凝土薄型短枕的底面设置有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埋设于所述二次浇筑层内且与所述既有道床的钢筋连接。
7.所述加强钢筋呈弯折型结构,其弯折方向与线路方向相一致。
8.在所述二次浇筑层内铺设有双向钢筋网片,所述双向钢筋网片避开所述混凝土薄型短枕布置。
9.所述钢轨的下方设置有调高垫板。
10.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既有浮置板结构破坏小,改造效果好,使得既有浮置板轨道的工作状态得到大幅改善,使用寿命得到保证;结构简单合理,施工方便,适于推广。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断面结构示意图;
1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布置图;
13.图3为浮置板道床改造前的局部放大图;
14.图4为浮置板道床改造完成后的局部放大图;
15.图5为浮置板道床调高后的局部放大图;
16.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混凝土薄型短枕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18.如图1-6所示,图中标记1-13分别表示为:钢轨1、扣件系统2、混凝土薄型短枕3、浮置板道床4、隔振器5、既有浮置板道床6、凿除范围7、既有道床钢筋8、既有现浇浮置板凸台边9、既有现浇浮置板板边10、二次浇筑层11、加强钢筋12、调高垫板13。
19.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用于对图3所示的既有浮置板道床进行改造,以提高其工作状态并且保证其使用寿命。具体而言,既有浮置板道床6的上方安装有钢轨1及其扣件系统2,该钢轨1通过扣系统2安装在既有浮置板道床6上。在既有浮置板道床6的内部设置有既有道床钢筋8。
20.对比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主体包括混凝土薄型短枕3和二次浇筑层11。其中,二次浇筑层11设置在既有浮置板道床6的凿除范围内,该凿除范围为既有现浇浮置板凸台边9至既有现浇浮置板板边10之间的范围,且凿除深度应至少大于扣件系统2的固定螺栓的埋设深度;在图3中,凿除范围7通过虚线框示。
21.如图4所示,在该凿除范围7内设置有混凝土薄型短枕3,混凝土薄型短枕3安装在钢轨1及其扣件系统2的下方,其在安装后可通过二次浇筑层11浇筑成整体结构,使钢轨1可支承在混凝土薄型短枕3的上方。改造完成后的浮置板道床4的整体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其工作状态得到大幅改善。
2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加设混凝土薄型短枕3并配合既有现浇浮置板道床利旧,只对既有现浇浮置板的板边至凸台边的范围内的板体进行局部凿除,实现既有浮置板道床6的有效改造。在凿除过程中,既有浮置板道床6内的既有道床钢筋8在必要时,可进行切断处理。
23.结合图4和图6所示,混凝土薄型轨枕3的下方设置有加强钢筋12,该加强钢筋12呈弯折型结构,其弯折方向与钢轨1的延伸方向,即线路方向相一致,以加强混凝土薄型轨枕3与二次浇筑层11之间的连接性及整体性。在本实施例中,在混凝土薄型轨枕3的下方两侧分别设置有弯折方向相反的两根弯折型的加强钢筋12,该加强钢筋还可与既有浮置板道床6的钢筋连接,以进一步保证混凝土薄型轨枕3的工作性能。
24.在本实施例中,混凝土薄型短枕3的高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混凝土薄型轨枕3应埋入二次浇筑层11以下一定深度以满足其强度要求;当凿除范围7的深度无法满足要求时,可通过加高既有道床面实现。如图5所示,当钢轨1的下方增设调高垫板13进行调高时,其也应根据其与既有浮置板道床6的上层钢筋之间的距离选择适配高度的混凝土薄型短枕3。
25.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所示,在相邻的混凝土薄型短枕3之间还设置有隔振器5,隔振器5用于相邻混凝土薄型短枕3之间的隔振。因此,在对既有浮置板道床6进行凿除时,应考虑隔振器5的位置,避免凿除或后期所安装的混凝土薄型轨枕3对隔振器5的位置产生干涉。
26.在二次浇筑层11内可铺设有双向钢筋网片,该双向钢筋网片避开混凝土薄型短枕3布置,以提高二次浇筑层11的强度。二次浇筑层11可采用水泥基快硬灌浆料,在浇筑前需复测钢轨状态,满足要求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27.在对既有浮置板道床进行改造时,可同时对其系统进行检修,例如:剪力铰受力检测;性能检查及清理;部件检修;更换损耗件等,通过上述检修和改造使得既有浮置板轨道的工作状态得到大幅改善,使用寿命得到保证。
28.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包括既有现浇浮置板,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设置在既有道床上,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上方设置有钢轨及扣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道床结构包括混凝土薄型短枕以及二次浇筑层,其中所述二次浇筑层覆盖在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凿除范围上,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凿除范围为其凸台边至其板边,所述混凝土薄型短枕埋设在所述二次浇筑层内且设置在所述钢轨的下方,所述钢轨通过其扣件系统安装在所述二次浇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薄型短枕的底面设置有加强钢筋,所述加强钢筋埋设于所述二次浇筑层内且与所述既有道床的钢筋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钢筋呈弯折型结构,其弯折方向与线路方向相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浇筑层内铺设有双向钢筋网片,所述双向钢筋网片避开所述混凝土薄型短枕布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的下方设置有调高垫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应用于浮置板道床改造的道床结构,该道床结构包括混凝土薄型短枕以及二次浇筑层,其中所述二次浇筑层覆盖在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凿除范围上,所述既有现浇浮置板的凿除范围为其凸台边至其板边,所述混凝土薄型短枕埋设在所述二次浇筑层内且设置在所述钢轨的下方,所述钢轨通过其扣件系统安装在所述二次浇筑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对既有浮置板结构破坏小,改造效果好,使得既有浮置板轨道的工作状态得到大幅改善,使用寿命得到保证;结构简单合理,施工方便,适于推广。适于推广。适于推广。


技术研发人员:吴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6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4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