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 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2.烧烫伤是由于热力、电能或化学物质等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一种损 伤。我国每年约有两千万人遭受不同程度的烧伤。一般以火烧伤和汤烫伤 者居多,中医学称之为“水火烫伤”、“汤泼火伤”、“火烧伤”或“汤 火疮”。本病以创面局部红斑、肿胀、疼痛、水疱、渗出和焦痂为主要表 现。常根据现代医学三度四分法进行分类,其中ⅲ度(焦痂性)烧伤常伴 有休克、感染和脏器衰竭等全身症状,若不及时救治或治疗不当,可危及 生命。
3.目前人们治疗烧烫伤,按现有国内外中西医治疗烧烫伤的情况来看, 特别是对感染(化脓)、重度烧烫伤或特重度烧烫伤的治疗,无论是疗 效、疗程和费用等方面都不令人满意,而且还留有诸多后遗症如:瘢痕、 瘢痕挛缩和筋缩等。当前,治疗烧烫伤的物理降温方法只适合轻微的烧烫 伤,对深度烧烫伤无作用。现有的烧烫伤药中,西药烫伤药多为类固醇激 素,或是在抗菌性药物中掺入皮质激素,但含激素类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 较高;中药类烧烫伤药大都组分种类繁杂,而且制备工艺复杂,制备过程 中有益成分损失太多,并且大多数仅仅只针对于消炎止痛进行配伍,存在 愈合慢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此药物具有刺 激小、愈合快的优点。
5.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 法,该制备方法可以有效发挥出各原料的作用。
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7.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包括以下 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20~30份、大黄10~25份、牡丹皮10~20份、黄 柏5~12份、奇亚籽10~25份、地榆8~15份、水飞蓟8~20份、升药底 8~15份、荜茇5~10份、南寒水石5~12份、没药5~15份、乳香5~15 份、紫硇砂5~10份、当归3~8份和冰片3~8份。
8.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9.制备药粉:将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 成块,加入黄酒混合均匀,密封加热蒸透,取出干燥后破碎成药粉备用;
10.制备药油:将水飞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 和牡丹皮研磨成细粉,浸泡在油中,加热后滤除粉末,得到药油;
11.制备膏剂: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制成所述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3.本发明针对皮肤烧烫伤原理,采用南寒水石、大黄、黄柏清热凉血, 紫硇砂消炎去腐,当归、荜茇和冰片解毒止痛,对烧烫伤患处起到第一步 处理,采用水飞蓟、升药底、天花粉和奇亚籽降低炎症因子,增加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从而提供营养功能,确保修复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营养能量的 供给,从而协助低于、没药、乳香和牡丹皮促进皮肤胶原蛋白因子的释 放,从而加快新皮肤的生成,达到伤口愈合的效果。
14.综上,本发明中药与患处接触,分别从消炎杀菌止痛、为生长因子补 充营养以及促进新生细胞生长来达到快速愈合伤口的目的,其与普通的烫 伤膏相比具有刺激小、愈合快的优点。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 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 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1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 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17.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20~ 30份、大黄10~25份、牡丹皮10~20份、黄柏5~12份、奇亚籽10~25 份、地榆8~15份、水飞蓟8~20份、升药底8~15份、荜茇5~10份、 南寒水石5~12份、没药5~15份、乳香5~15份、紫硇砂5~10份、当 归3~8份和冰片3~8份。
18.药物作用机理第一步:南寒水石、大黄、黄柏清热凉血,紫硇砂消炎 去腐,当归、荜茇和冰片解毒止痛。第二步,通过水飞蓟、升药底、天花 粉和奇亚籽降低炎症因子,增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从而提供营养功能, 确保修复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营养能量的供给。其中水飞蓟中水飞蓟素具有 抗自由基活性的作用;升药底具有吸湿的作用,降低伤口脓液,为伤口处 保持较干燥的环境;奇亚籽中含有大量蛋白质,天花粉可以促进细胞中乙 胺半乳糖的合成,为皮肤下一步的细胞生长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第三 步:地榆、没药、乳香和牡丹皮具有促进促进皮肤胶原蛋白因子的释放, 从而加快新皮肤的生成的作用,同时还能增加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促使 伤口快速愈合。
1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 22~26份、大黄15~20份、牡丹皮12~16份、黄柏7~10份、奇亚籽 12~20份、地榆10~12份、水飞蓟15~20份、升药底10~12份、荜茇 8~10份、南寒水石5~10份、没药5~10份、乳香5~10份、紫硇砂5~ 8份、当归3~5份和冰片3~5份。
2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 25份、大黄18份、牡丹皮15份、黄柏8份、奇亚籽15份、地榆10份、 水飞蓟20份、升药底10份、荜茇8份、南寒水石8份、没药8份、乳香 7份、紫硇砂7份、当归4份和冰片4份。
21.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2.制备药粉:将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 成块,加入黄酒混合均匀,密封加热蒸透,取出干燥后破碎成药粉备用;
23.制备药油:将水飞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 和牡丹皮研磨成
细粉,浸泡在油中,加热后滤除粉末,得到药油;
24.制备膏剂: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制成所述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
2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原料在制备药粉和药油前进行清洗和 烘干,所述清洗具体为采用流水冲洗2~4次,所述烘干具体为在30~ 50℃的温度下烘干20~30min。采用流水冲洗掉中药材上的烂枝灰尘,在 该温度下烘干可以不影响中药材本身的药性。
26.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药粉步骤中黄酒的酒精度为10~ 20度,原料与黄酒的质量比为1:(0.3~0.5)。药粉采用黄酒浸泡们可 以提高其活血消毒的功效。
27.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药粉步骤中密封加热蒸透的具体 步骤为:原料与黄酒的混合物装入容器中,密封,将容器坐于热水中进行 加热,热水的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3h。采用密封隔水加热 的方式可以在加快药材对黄酒吸收的同时,减少黄酒的挥发。
28.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药粉步骤中干燥具体是在30~ 40℃下干燥至原料表面干燥,所述药粉的粒度为200~300目。干燥步骤 可以将药材表面多余的黄酒挥发掉,将药粉过200~300目,可以增加最 终膏剂的细腻度。
2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药油步骤中细粉的粒度为20~100目,所述加热温度为150~300℃,加热时间为1~3d。将细粉充分溶 于麻油中。
30.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制备药油步骤中的油为麻油,细粉与 麻油的质量比为1:(2.5~4)。可以使得中药材中的药效和活性分子充 分进入到麻油中,形成药油。
31.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32.实施例1
33.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原料包括:天花粉25g、大黄18g、 牡丹皮15g、黄柏8g、奇亚籽15g、地榆10g、水飞蓟20g、升药底10g、 荜茇8g、南寒水石8g、没药8g、乳香7g、紫硇砂7g、当归4g和冰片 4g。
34.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先用清水冲洗2遍,洗去其中的烂枝和灰尘, 沥干后放进烘箱,调整烘干温度为40℃,烘干25min,备用;将原料中的 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成小块,装入玻璃 瓶中,往其中加入0.5倍质量的黄酒(15度),摇匀,使原料均与黄酒接 触,将玻璃瓶密封,放入锅中,锅中加水,水面保持在玻璃瓶高度的一 半,使锅中水加热至90℃,隔水蒸3h,取出玻璃瓶,将中药材在35℃的 烘干箱中干燥至表面酒液挥发,然后破碎成200目的药粉备用;将水飞 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和牡丹皮研磨成50目 的细粉,取350g麻油,加热融化后与细粉混合,缓慢加热麻油至250℃, 熬制2天,然后去除颗粒杂质,得到药油;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均匀,得到 膏剂。
35.使用方法:将膏剂冷却后涂抹在膏贴上,直接敷在伤口处即可。
36.实施例2
37.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原料包括:天花粉26g、大黄15g、 牡丹皮12g、黄柏7g、奇亚籽12g、地榆10g、水飞蓟18g、升药底12g、 荜茇9g、南寒水石10g、没药5g、乳香7g、紫硇砂8g、当归3g和冰片 5g。
38.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先用清水冲洗2遍,洗去其中的烂枝和灰尘, 沥干后放进烘箱,调整烘干温度为45℃,烘干20min,备用;将原料中的 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成小块,装入玻璃 瓶中,往其中加入0.5倍质量的黄酒(12度),摇匀,使原
料均与黄酒接 触,将玻璃瓶密封,放入锅中,锅中加水,水面保持在玻璃瓶高度的一 半,使锅中水加热至95℃,隔水蒸2.5h,取出玻璃瓶,将中药材在40℃ 的烘干箱中干燥至表面酒液挥发,然后破碎成250目的药粉备用;将水飞 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和牡丹皮研磨成30目 的细粉,取400g麻油,加热融化后与细粉混合,缓慢加热麻油至150℃, 熬制3天,然后去除颗粒杂质,得到药油;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均匀,得到 膏剂。
39.使用方法:将膏剂冷却后涂抹在膏贴上,直接敷在伤口处即可。
40.实施例3
41.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原料包括:天花粉22g、大黄20g、 牡丹皮16g、黄柏10g、奇亚籽20g、地榆20g、水飞蓟15g、升药底10g、荜茇10g、南寒水石5g、没药10g、乳香10g、紫硇砂5g、当归5g 和冰片3g。
42.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先用清水冲洗3遍,洗去其中的烂枝和灰尘, 沥干后放进烘箱,调整烘干温度为50℃,烘干30min,备用;将原料中的 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成小块,装入玻璃 瓶中,往其中加入0.3倍质量的黄酒(20度),摇匀,使原料均与黄酒接 触,将玻璃瓶密封,放入锅中,锅中加水,水面保持在玻璃瓶高度的一 半,使锅中水加热至100℃,隔水蒸1.5h,取出玻璃瓶,将中药材在30℃ 的烘干箱中干燥至表面酒液挥发,然后破碎成300目的药粉备用;将水飞 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和牡丹皮研磨成80目 的细粉,取300g麻油,加热融化后与细粉混合,缓慢加热麻油至250℃, 熬制2天,然后去除颗粒杂质,得到药油;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均匀,得到 膏剂。
43.使用方法:将膏剂冷却后涂抹在膏贴上,直接敷在伤口处即可。
44.实施例4
45.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原料包括:天花粉20g、大黄25g、 牡丹皮20g、黄柏12g、奇亚籽10g、地榆15g、水飞蓟20g、升药底8g、 荜茇5g、南寒水石12g、没药5g、乳香15g、紫硇砂10g、当归3g和冰片 8g。
46.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先用清水冲洗4遍,洗去其中的烂枝和灰尘, 沥干后放进烘箱,调整烘干温度为30℃,烘干30min,备用;将原料中的 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成小块,装入玻璃 瓶中,往其中加入0.5倍质量的黄酒(10度),摇匀,使原料均与黄酒接 触,将玻璃瓶密封,放入锅中,锅中加水,水面保持在玻璃瓶高度的一 半,使锅中水加热至100℃,隔水蒸2.5h,取出玻璃瓶,将中药材在30℃ 的烘干箱中干燥至表面酒液挥发,然后破碎成220目的药粉备用;将水飞 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和牡丹皮研磨成100目 的细粉,取300g麻油,加热融化后与细粉混合,缓慢加热麻油至200℃, 熬制1.5天,然后去除颗粒杂质,得到药油;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均匀,得 到膏剂。
47.实施例5
48.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原料包括:天花粉30g、大黄10g、 牡丹皮10g、黄柏5g、奇亚籽25g、地榆8g、水飞蓟8g、升药底15g、荜 茇10g、南寒水石5g、没药15g、乳香5g、紫硇砂5g、当归8g和冰片 3g。
49.制备方法:将所有原料先用清水冲洗4遍,洗去其中的烂枝和灰尘, 沥干后放进烘箱,调整烘干温度为35℃,烘干20min,备用;将原料中的 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成小块,装入玻璃 瓶中,往其中加入0.4倍质量的黄酒(15度),摇匀,使原料均与黄酒接 触,将玻璃瓶密封,放入锅中,锅中加水,水面保持在玻璃瓶高度的一 半,使
锅中水加热至90℃,隔水蒸2.5h,取出玻璃瓶,将中药材在30℃ 的烘干箱中干燥至表面酒液挥发,然后破碎成250目的药粉备用;将水飞 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和牡丹皮研磨成100目 的细粉,取300g麻油,加热融化后与细粉混合,缓慢加热麻油至200℃, 熬制2天,然后去除颗粒杂质,得到药油;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均匀,得到 膏剂。
50.对比例1
51.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中不加入水飞 蓟、升药底、天花粉和奇亚籽。
52.对比例2
53.本对比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本对比例中不加入地榆、 没药、乳香和牡丹皮。
54.实验例
55.自2012年6月至2020年12月经本发明药物治疗的患者超过600名, 其治疗1个月内痊愈率达97%,有效率为100%。期间参与本发明试验的 深ii度烧烫伤患者共238名,男性142名,女性96名,年龄为2~76 岁,病程1~3天,烧烫伤面积1%~17%,烧烫伤原因包括:沸油烫伤、 火焰烧伤、开水烫伤或电击伤等。将其随机分为8个实验组,每个实验组 的一般信息如表1所示,无明显差异。
56.表1
57.[0058][0059]
伤者的前处理均相同:只清除患处的污物,尽量保留皮肤,用无菌注 射器将创面的疱液抽干净。
[0060]
分别对实验组1~7采用实施例1~5和对比例1~2制备的膏药记性敷 贴,实验组8采用普通的医用敷料进行敷贴,每天固定时间换药1次,分 别于3天和7天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观察评估,其3天的评估结果如表2所 示。7天的评估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评估标准为:
[0061]
痊愈:创面完全愈合,无明显瘢痕,创面无需植皮;显效:创面基本 愈合但还需继续换药治疗,有轻度瘢痕;有效:创面大部分愈合,肉芽组 织生长良好,需手术植皮治疗;无效:症状无改善,且有感染和其他并发 症发生。
[0062]
表2
[0063]
分组痊愈人数/人显效人数/人有效人数/人无效人数/人总有效率/%实验组131016487.9实验组21718389.7实验组32815389.3实验组41818487.1实验组511017390.3实验组605131064.3实验组71814582.1实验组804121257.1
[0064]
表3
[0065][0066][0067]
从表2和表3中可以看出,与实验组8相比,采用实施例1~5和对比 例1~2制备的药膏可以在7天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中尤其实施例 1~5的愈合效果更好,缩短了疗程,减少了病人的痛苦。
[0068]
部分典型病例:
[0069]
1、李某某,女,67岁,2012年7月16初诊,主诉:患者无意间右下 肢脚面被开水烫伤,事后患者创面红肿、水泡,疼痛难忍,无法行走,t: 36.8℃,bp:120/80mmhg,病症分析:患者为ⅱ度烫伤,治疗:用清水冲 洗伤口,用实施例1的药物进行治疗,1天后疼痛减轻,7天后痊愈。
[0070]
2、葛某,女,42岁,2014年8月16初诊,主诉:患者不小心右下肢 烫伤,红肿伴有水泡,疼痛难忍,t:36.9℃,bp:120/70mmhg。病症分 析:患者为ⅱ度烫伤,治疗:用清水冲洗伤口,用实施例2的药物进行治 疗,1天后疼痛减轻,7天后痊愈。
[0071]
3、徐某某,男,49岁,2018年9月26初诊。主诉:患者不小心右手 及面部被电击伤,面部红肿右手水泡渗水,t:37.2℃,bp:130/70mmhg。 病症分析:患者ⅱ度烧伤,用实施例2的药物进行治疗,3天后疼痛减轻, 10天后痊愈。
[0072]
4、张某某,女,3岁,2018年7月26初诊。主诉:患者不小心右下 肢被开水烫伤,局部呈现红肿,患者哭闹不停疼痛难忍,t:37.5℃。病症 分析:ⅰ度烫伤治疗:清水冲洗、消毒,实施例1外用药膏涂抹患处,3天 痊愈。
[0073]
5、陈某,男,2岁,2018年6月26初诊。主诉:患者不小心颈部被 开水烫伤,局部呈现红肿,患者哭闹不停,疼痛难忍,t:37.6℃。病症分 析:患者ⅰ度烫伤。治疗:清水冲洗、消毒,实施例1外用药膏涂抹患处, 3天痊愈。
[0074]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及其制备方 法。本发明针对皮肤烧烫伤原理,采用南寒水石、大黄、黄柏清热凉血, 紫硇砂消炎去腐,当归、荜茇和冰片解毒止痛,对烧烫伤患处起到第一步 处理,采用水飞蓟、升药底、天花粉和奇亚籽降低炎症因子,增加血管内 皮生长因子,从而提供营养功能,确保修复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营养能量的 供给,从而协助低于、没药、乳香和牡丹皮促进皮肤胶原蛋白因子的释 放,从而加快新皮肤的生成,达到伤口愈合的效果。综上,本发明中药与 患处接触,分别从消炎杀菌止痛、为生长因子补充营养以及促进新生细胞 生长来达到快速愈合伤口的目的,其与普通的烫伤膏相比具有刺激小、愈 合快的优点。
[0075]
另外,本发明的药物不仅可以针对烧烫伤,还可以针对各种伤口和手 术后伤口不愈合、糖足、老烂腿、静脉曲张并发症、伤口不愈合和褥疮等 症状,效果均有着独特疗效。
[0076]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 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 明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20~30份、大黄10~25份、牡丹皮10~20份、黄柏5~12份、奇亚籽10~25份、地榆8~15份、水飞蓟8~20份、升药底8~15份、荜茇5~10份、南寒水石5~12份、没药5~15份、乳香5~15份、紫硇砂5~10份、当归3~8份和冰片3~8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22~26份、大黄15~20份、牡丹皮12~16份、黄柏7~10份、奇亚籽12~20份、地榆10~12份、水飞蓟15~20份、升药底10~12份、荜茇8~10份、南寒水石5~10份、没药5~10份、乳香5~10份、紫硇砂5~8份、当归3~5份和冰片3~5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25份、大黄18份、牡丹皮15份、黄柏8份、奇亚籽15份、地榆10份、水飞蓟20份、升药底10份、荜茇8份、南寒水石8份、没药8份、乳香7份、紫硇砂7份、当归4份和冰片4份。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制备药粉:将大黄、黄柏、荜茇、南寒水石、当归、冰片和紫硇砂切成块,加入黄酒混合均匀,密封加热蒸透,取出干燥后破碎成药粉备用;制备药油:将水飞蓟、升药底、天花粉、奇亚籽、地榆、没药、乳香和牡丹皮研磨成细粉,浸泡在油中,加热后滤除粉末,得到药油;制备膏剂:将药粉和药油混合,制成所述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在制备药粉和药油前进行清洗和烘干,所述清洗具体为采用流水冲洗2~4次,所述烘干具体为在30~50℃的温度下烘干20~30min。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药粉步骤中黄酒的酒精度为10~20度,原料与黄酒的质量比为1:(0.3~0.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药粉步骤中密封加热蒸透的具体步骤为:原料与黄酒的混合物装入容器中,密封,将容器坐于热水中进行加热,热水的温度为80~100℃,加热时间为1~3h。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药粉步骤中干燥具体是在30~40℃下干燥至原料表面干燥,所述药粉的粒度为200~300目。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药油步骤中细粉的粒度为20~100目,所述加热温度为150~300℃,加热时间为1~3d。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药油步骤中的油为麻油,细粉与麻油的质量比为1:(2.5~4)。
技术总结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涉及中药技术领域。一种用于烧烫伤不愈合的药物,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天花粉20~30份、大黄10~25份、牡丹皮10~20份、黄柏5~12份、奇亚籽10~25份、地榆8~15份、水飞蓟8~20份、升药底8~15份、荜茇5~10份、南寒水石5~12份、没药5~15份、乳香5~15份、紫硇砂5~10份、当归3~8份和冰片3~8份。本发明中药与患处接触,分别从消炎杀菌止痛、为生长因子补充营养以及促进新生细胞生长来达到快速愈合伤口的目的,其与普通的烫伤膏相比具有刺激小和愈合快的优点。比具有刺激小和愈合快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赵治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赵治国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