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6-15  78



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


背景技术:

2.网状面料的服装通常采用拼缝的方式制作,网状面料质地轻薄、通透,深受用户喜欢,但由于其网孔较多,如图1所示,一般将两片网状面料直接拼缝,因此拼缝处的骨位稳定性较差,骨位易变形,不耐拉扯。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网状面料拼缝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缝线,所述配色面料沿着第一缝线向背侧翻折形成u形折口,所述u形折口、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二缝线,所述第一面料向着背侧翻折后,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高温烫平。
7.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的边沿部对齐设置。
8.所述第二缝线采用四线锁边。
9.所述u形折口、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外缘包覆有包边布,所述第二缝线为车缝线。
10.所述配色面料为网状面料。
11.所述配色面料的宽度为2cm-3cm。
12.所述配色面料的宽度为u形折口的宽度的2倍。
13.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网孔大小为0.5cm-3cm。
14.所述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的间距不大于0.5cm。
15.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为相同材质。
16.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缝线,所述配色面料沿着第一缝线向背侧翻折形成u形折口,所述u形折口、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二缝线,所述第一面料向着背侧翻折后,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高温烫平。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网状面料拼缝骨位易变形,不耐拉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中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的展开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的第一步制作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的第二步制作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本申请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的拼缝处展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2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请参阅图2-图4,包括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和配色面料3,所述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和配色面料3上设置有第一缝线4,所述配色面料3沿着第一缝线4向背侧翻折形成u形折口5,所述u形折口5、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上设置有第二缝线6,所述第一面料1向着背侧翻折后,所述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和配色面料3高温烫平。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网状面料拼缝骨位易变形,不耐拉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中的网状面料为网孔面料,包括但不限于蕾丝、绣花等厚度较薄和/或有孔的面料。
25.所述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和配色面料3的边沿部对齐设置。
26.所述第二缝线6采用四线锁边,四线锁边相较于三线锁边,更适合有弹性的面料,锁边效果更好;四线锁边相较于五线锁边,节省成本且缝份更窄,外观更好。此外,采用锁边的方法将u形折口5、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缝合,无需剪裁包边布,缝合效率较高,且不增加厚重感。
27.所述u形折口5、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的外缘包覆有包边布,所述第二缝线6为车缝线,采用本申请中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的服装,通过包边布将u形折口5、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缝合固定,可以显示出服装的整体轮廓与走线,进而可以展现出穿着者的轮廓美。此外,包边布还可采用与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不同的面料或者颜色,增加服装设计视觉的饱满感。
28.所述配色面料3为网状面料,网状面料采用质地较软,且较薄的网料,一方面不会增加拼缝骨位的厚度,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视觉通透度。
29.所述配色面料3的宽度为2cm-3cm。所述配色面料3的宽度为u形折口5的宽度的2倍。所述配色面料3的长度与第一面料1、第二面料2的长度相同。优选的,所述配色面料3的宽度为2.8cm,节省材料的同时确保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拼缝的稳定性。所述配色面料3的颜色与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相同,防止拼缝处颜色不同造成的不美观。
30.所述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的网孔大小为0.5cm-3cm。优选的,所述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的网孔大小为0.7cm。
31.所述第一缝线4和第二缝线6的间距不大于0.5cm。优选的,所述第一缝线4和第二缝线6的间距为0.2cm,确保缝合的稳定性,同时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32.所述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为相同材质,保证拼缝后的面料的一致性,防止因为不同的面料造成的不美观。
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缝线,所述配色面料沿着第一缝线向背侧翻折形成u形折口,所述u形折口、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二缝线,所述第一面料向着背侧翻折后,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高温烫平。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网状面料拼缝骨位易变形,不耐拉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34.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缝线,所述配色面料沿着第一缝线向背侧翻折形成u形折口,所述u形折口、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二缝线,所述第一面料向着背侧翻折后,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高温烫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的边沿部对齐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线采用四线锁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折口、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外缘包覆有包边布,所述第二缝线为车缝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色面料为网状面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色面料的宽度为2cm-3cm。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色面料的宽度为u形折口的宽度的2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的网孔大小为0.5cm-3cm。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缝线和第二缝线的间距不大于0.5cm。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为相同材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网状面料的拼缝结构,包括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缝线,所述配色面料沿着第一缝线向背侧翻折形成U形折口,所述U形折口、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二缝线,所述第一面料向着背侧翻折后,所述第一面料、第二面料和配色面料高温烫平。本实用新型有效的解决了网状面料拼缝骨位易变形,不耐拉扯,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稳定性较差的问题。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杨玉成 王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创设计(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5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