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润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
背景技术:2.电动机轴承的润滑是能左右其性能的重要问题,当电动机运行2-3年时间后,润换油脂会出现老化、颜色变黑的现象,润滑效果变差或者润滑剂失效,但轴承的更换不是必须的。遇有此种情况,可采用以下方式处理:
3.常规做法是需离线检查轴承,测量轴承间歇是否良好,轴承声音是否正常,如果轴承本身无需更换,则更换润滑脂后重新将轴承装回电动机。以一台560kw 的电动机为例,电动机离线更换润滑脂,需要3-4位电工拆开电动机前、后端盖清洗轴承更换新润滑脂或者更换新轴承;1-2位钳工拆开电动机靠背轮、拆开电动机地脚,连接电动机靠背轮、找正、紧固地脚,备轮或轴承拆不下来还需要1 位气焊工进行加热;1个叉车工来回运输2趟;如进出叉车不方便还需要1位起重工及吊车配合作业。通过计算可知,实际完成1台560kw电动机离线更换换油脂需要4-8人,1天的时间配合完成。用工比较情况见下表。
[0004][0005]
有的企业为减少检修时间,则干脆直接更换新的轴承,造成轴承的极大浪费,电动机维修人员较多、维修费用较高。
[0006]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电动机,有的设计在线加油孔,但是排油孔较小,加油后排油不畅,轴承温度过高,电动机无法正常运行;有的电动机仅设计加油孔,没有排油孔,只能加油,不能排油,电动机需离线更换润滑脂;有的电动机设计较大的排油孔,但排油孔挡板是螺栓固定,非驱动端有风扇罩无法在线打开排油孔挡板排出废旧润滑脂,无法实现电动机正常运行中排油;有的电动机设计排油管路较长,排油不够顺畅,加油后轴承易过热,且消耗金属材料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0007]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可实现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更换电动机轴承润滑脂的在线排油装置,该装置在电动机轴承温度不高的情况下,仅需要2人0.5小时的时间即可完成换油工作,大大节约人力物力。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电动机非驱动端轴承外油盖下方的固定板、活动挡油板、易于拆卸的操作杆及操作杆上的密封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还包括:相对固定板转动的转动挡油板;自动吸合部件,以使转动挡油板
转动至水平位置后,与外油盖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完成转动挡油板开合控制的挡板操作杆;风扇罩上的开孔,以及风扇罩开孔后的风扇罩孔密封圈;和设置在挡板操作杆上的密封圈。电动机拆下风扇罩前卸下操作杆,方便电动机拆风扇罩;电动机安装风扇罩后,将操作杆上紧后实现开合挡油板;虽然在风扇罩上开孔,但是通过在操作杆上安装密封圈,实现了不降低风扇罩防护等级的设计。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挡板操作杆固定螺母位于转动挡油板下方。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挡板操作杆前端通过螺纹与转动挡油板上的挡板操作杆固定螺母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挡板操作杆与风扇罩孔密封圈的外边沿部位连接;风扇罩孔密封圈前端尺寸与电动机风扇上的开孔尺寸为过渡配合;风扇罩孔密封圈中间位置与风扇罩开孔尺寸是间隙配合;风扇罩孔密封圈后端大于风扇罩开孔尺寸15-20mm。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自动吸合部件为永磁铁,所述永磁铁至少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非驱动端轴承外油盖的外侧两个角上。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自动吸合部件为永磁铁,所述永磁铁镶嵌在外油盖底部两角内。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挡板操作杆上还连接操作把手。
[001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转动挡油板经折页连接在固定板上。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还有:所述风扇罩开孔半径为稍大于转动挡油板转轴至操作杆安装位置的距离1-1.5mm,即可实现操作杆在风扇罩上转动。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7]
1)本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可实现电动机不停机状态下的在线更换润滑脂,电动机非驱动端有风扇,电动机轴承运行温度可控制在70℃以下,换油过程不影响电动机轴承正常运行。相比较离线更换电动机润滑脂,可有效延长轴承运行寿命约20000-40000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0018]
2)本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换油装置设计安全挡板,能避免打开电动机排油挡板后碰到高速旋转的设备,保证电动机在线更换润滑脂操作的安全性;安全挡板控制防爆电动机转动挡油板打开角度在45
°
范围内,完全满足防爆电动机防爆性能要求。
[0019]
3)本使用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无法在线拆卸排油装置螺母的问题;较传统在线排油装置能降低电动机轴承温度10-25℃,使用效果良好。
[0020]
4)本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可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降低电动机维护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电动机制造行业、电动机维护行业中具有广泛的推广意义。
[0021]
5)本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操作杆可以拆卸,方便风扇罩的拆装工作。
[0022]
6)本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操作杆安装密封圈,不影响风扇罩的防护等级。
附图说明
[0023]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排油孔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非防爆电动机转动挡油板开度范围示意图,附图4是防爆电动机转动挡油板开度范围示意图,附图5是
风扇罩与风扇罩孔密封圈配合示意图,附图6为挡板操作杆和风扇罩上的开孔配合示意图。
[0024]
其中1是固定板,2是转动挡油板,21是转动挡油板的转轴,3是安全挡板,4和5为永磁铁,6是挡板操作杆,61是挡板操作杆的活动轨迹,7是操作把手, 8是电动机外油盖固定螺栓孔,9是外油盖凸台,10是轴密封件,11是轴孔, 12是电动机外油盖,13是排油孔,14是外油盖排油通道,15是挡板操作杆固定螺母,16是挡板操作杆定位螺母,17是风扇罩孔密封圈,18是风扇罩。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6]
本装置是在保证电动机外油盖12尺寸不变的前提下,在电动机外油盖12 (内有密封储油室)的底部开约(50-60mm)
×
(12-15mm)的方形排油孔13,以利于电动机在线顺畅排油。
[0027]
在电动机外油盖12下方焊接或金属胶粘接方式安装固定板1,转动挡油板 2与固定板1是通过折页方式连接,为防止转动挡油板2转动时与电动机拖动设备碰撞,在固定板1上设有安全挡板3,限制转动挡油板2在电动机外油盖12 底部水平、垂直空间内活动。电动机外油盖12的2个角外侧上安装两块永磁铁 4、5,或在外油盖12底部相应位置固定嵌入2个永磁铁4、5,用于转动挡油板 2转正至水平位置时与外油盖底部吸合固定形成一个密封储油室,转动挡油板2、电动机外油盖12底面要尽量平整、光滑,确保密封效果。转动挡油板2上焊接或用金属胶安装挡板操作杆固定螺母15,挡板操作杆6前端有螺纹与挡板操作杆固定螺母15连接,挡板操作杆6上螺纹末端设计有挡板操作杆定位螺母16 以确保挡板操作杆6与转动挡板2连接紧固,操作杆6设计有操作把手7,以方便开关转动挡油板。
[0028]
工作原理:
[0029]
1)电动机准备换油前,打开转动挡油板2,为排废旧润滑脂做好准备。电动机运行中加入新的润滑脂,废旧的润滑脂逐渐从排油孔13排出。电动机加注新的润滑脂过程中注意测量电动机轴承温度,电动机轴承温度会缓慢上升,待轴承温度稳定在70℃左右或下降后,把操作把手7抬至水平位置,转动挡油板 2利用永磁铁4、5的吸力关闭排油口13。
[0030]
2)如果电动机驱动端加入润滑脂速度过快导致轴承温度上升过快时,应放慢加油速度或停止加润滑脂,并用强制风冷却轴承温度,待轴承温度下降后继续进行在线置换润滑脂,直至排油孔出现新润滑脂。非驱动端有冷却风扇,配合设计顺畅的排油孔13,所以一般不会出现电动机轴承过热现象。
[0031]
3)为防止外部气体通过排油孔13进入防爆电动机内部,造成电动机失爆,防爆电动机转动挡油板活动范围控制在45度角内,电动机外油盖底部始终充满润滑脂,外油盖底部润滑脂阻挡外部易爆气体进入电动机内部。
[0032]
4)电动机非驱动端安装有风扇防护罩,设计易于拆卸的挡板操作杆6,可以实现安装电动机防护罩后再安装挡板操作杆6,拆卸风扇罩前可以先拆下挡板操作杆6,方便了风扇罩的拆、装。
[0033]
5)电动机非驱动端在运行中排油,需要旋转挡板操作杆6,因此需要风扇罩开孔,以利于挡板操作杆6在0
°‑
90
°
范围活动。风扇罩开孔后,方便挡板操作杆6旋转,但是降低了风扇防护罩的防护等级降低,故挡板操作杆6上设计风扇罩孔密封圈17,风扇罩孔密封圈17
前端尺寸与风扇罩开孔尺寸是过渡配合,方便密封圈17的拆卸,风扇罩孔密封圈17中部尺寸较风扇罩开孔尺寸小,是间隙配合,可以方便挡板操作杆6旋转,风扇罩孔密封圈17后端尺寸较风扇罩开孔尺寸多出15-20mm左右,可以有效实现风扇罩的防护等级不变。
[0034]
电动机开机状态下,如发现电动机轴承出现有异常声音或者振动超标,由于生产需要电动机继续运行,还不能马上停车退出检修时,通过在线排油装置频繁在线更换润滑脂,对电动机轴承有一定的修复功能,当加入润滑脂与排查润滑脂颜色一致时,说明轴承的损坏现象已得到了修复,轴承磨损情况已经下降至正常水平,以待具备维修条件后择机更换电动机轴承。
[0035]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电动机非驱动端外油盖下方的固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还包括:相对固定板转动的转动挡油板;自动吸合部件,以使转动挡油板转动至水平位置后,与外油盖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完成转动挡油板开合控制的挡板操作杆;风扇罩上的开孔,以及风扇罩开孔后的风扇罩孔密封圈;和设置在挡板操作杆上的密封圈。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挡板操作杆固定螺母位于转动挡油板下方。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操作杆前端通过螺纹与转动挡油板上的挡板操作杆固定螺母连接。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操作杆与风扇罩孔密封圈的外边沿部位连接;风扇罩孔密封圈前端尺寸与电动机风扇上的开孔尺寸为过渡配合;风扇罩孔密封圈中间位置与风扇罩开孔尺寸是间隙配合;风扇罩孔密封圈后端大于风扇罩开孔尺寸15-20mm。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吸合部件为永磁铁,所述永磁铁至少为两个,分别设置在非驱动端轴承外油盖的外侧两个角上。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吸合部件为永磁铁,所述永磁铁镶嵌在外油盖底部两角内。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操作杆上还连接操作把手。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挡油板经折页连接在固定板上。9.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罩开孔半径为稍大于转动挡油板转轴至操作杆安装位置的距离1-1.5mm,即可实现操作杆在风扇罩上转动。
技术总结一种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电动机非驱动端外油盖下方的固定板,还包括:相对固定板转动的转动挡油板;自动吸合部件,以使转动挡油板转动至水平位置后,与外油盖之间形成一个相对密闭空间;完成转动挡油板开合控制的挡板操作杆;风扇罩上的开孔,以及风扇罩开孔后的风扇罩孔密封圈;和设置在挡板操作杆上的密封圈。本电动机非驱动端在线排油装置操作杆安装密封圈,不影响风扇罩的防护等级。护等级。护等级。
技术研发人员:庞忠 张伟 王志刚 周兆勇 王海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联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