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及塔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6-17  81



1.本发明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及塔机。


背景技术:

2.爬升装置是塔式起重机在加节过程中的重要部件。目前,塔式起重机的标准节的主弦杆主要采用方钢管或者角钢,爬升装置的踏步一般设置在标准节的主弦杆朝外的一侧上,也就是踏步位于整个标准节的外侧,并处于整个标准节和爬升架之间,同时在爬升架进行顶升作业的过程中,一般是踏步顶撑着爬升装置的顶升横梁,这种爬升装置的布置形式使得爬升架较大,并且爬升架在顶升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难以保证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及塔机,旨在解决现有的爬升装置的布置形式使得爬升架在顶升作业过程中容易发生晃动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中,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包括踏步组和爬升装置;踏步组包括分别设置在塔身标准节相邻的两个塔身主弦杆的腹杆侧并朝向彼此延伸的两个踏步;爬升装置包括爬升架、挂架以及顶撑于挂架和爬升架之间的顶升油缸,挂架的两端分设有两个挂装板,两个挂装板分别一一对应地挂装于踏步组的两个踏步上。
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挂架包括与顶升油缸连接的连接板,两个挂装板分设于连接板的左右两端,挂装板包括设置在连接板的端部的主板部以及自主板部的上端弯折延伸的挂装部,挂装部的下端形成挂装口。
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挂架还包括设置在主板部上并位于挂装部下方的抵接板,抵接板的自由端形成有用于与塔身主弦杆的周侧抵接的第一抵接面。
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爬升装置还包括活动铰接于爬升架的换步架,换步架上形成有两个卡装口,以供换步架卡设于对应设置的踏步组的两个踏步上,换步架上还形成有用于与爬升架的爬升主弦杆的周侧抵接的第二抵接面。
8.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换步架包括横梁以及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臂,两个支撑臂的上端分别与爬升架活动铰接,两个支撑臂的下端分别形成卡装口,横梁包括连接两个支撑臂的中间连接部以及分设于中间连接部的两端的两个支撑部,支撑部上设置有形成第二抵接面的抵接块。
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臂包括第一杆部、第二杆部和第三杆部,第一杆部竖直设置并在下端形成卡装口,第二杆部与第一杆部的上端连接并倾斜设置,第三杆部设置在第一杆部或第二杆部上并朝向第二杆部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杆部远离第一杆部的一端与爬升架活动铰接,横梁分别与两个支撑臂的第三杆部的自由端连接,抵接块与支撑臂同侧设置。
1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爬升架在顶升油缸的上方设置有呈v型布置的斜腹杆。
1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爬升架上设置有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位于爬升架的同一个角落的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滚轮轴线垂直设置,并分别与同一个塔身主弦杆的相邻两侧抵接。
1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用于面向塔身主弦杆的连接销轴设置,第一滚轮的滚轮体对应连接销轴形成有容置空间。
13.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机,其中,塔机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5.当使用上述的爬升系统时,踏步组的两个踏步分设于塔身标准节的相邻的两个塔身主弦杆的腹杆侧,爬升装置的挂架的两端分设有两个挂装板,两个挂装板可以一一对应地挂装于两个踏步上,即在顶升油缸对爬升架进行顶升作业的过程中,由于踏步组的踏步设置在塔身主弦杆的腹杆侧,使得挂架上可以设置有稳定挂接于踏步上的挂装板,而挂装板在踏步上的挂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踏步对顶升横梁的顶撑,毫无疑问可以使得挂架可以实现对顶升油缸以及顶升油缸上的爬升架的稳定支撑,避免爬升架在顶升作业过程中出现明显晃动的现象。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踏步设置在标准节的主弦杆朝外的一侧,本发明中的踏步设置在标准节的塔身主弦杆的腹杆侧,还可以起到减小爬升架尺寸的作用。
16.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爬升装置进行顶升作业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爬升装置进行换步作业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挂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换步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爬升装置的滚轮与标准节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是图6中的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
标准节
ꢀꢀꢀꢀꢀꢀꢀꢀꢀ
11
ꢀꢀꢀꢀꢀꢀꢀꢀ
塔身主弦杆
[0027]
12
ꢀꢀꢀꢀꢀꢀꢀꢀ
连接销轴
ꢀꢀꢀꢀꢀꢀꢀ2ꢀꢀꢀꢀꢀꢀꢀꢀꢀ
踏步
[0028]
21
ꢀꢀꢀꢀꢀꢀꢀꢀꢀ
挂装槽
ꢀꢀꢀꢀꢀꢀꢀꢀꢀ3ꢀꢀꢀꢀꢀꢀꢀꢀꢀ
挂架
[0029]
31
ꢀꢀꢀꢀꢀꢀꢀꢀꢀ
连接板
ꢀꢀꢀꢀꢀꢀꢀꢀꢀ
32
ꢀꢀꢀꢀꢀꢀꢀꢀ
挂装板
[0030]
321
ꢀꢀꢀꢀꢀꢀꢀꢀ
主板部
ꢀꢀꢀꢀꢀꢀꢀꢀꢀ
322
ꢀꢀꢀꢀꢀꢀꢀ
挂装部
[0031]
323
ꢀꢀꢀꢀꢀꢀꢀꢀ
止挡部
ꢀꢀꢀꢀꢀꢀꢀꢀꢀ
324
ꢀꢀꢀꢀꢀꢀꢀ
挂装口
[0032]
33
ꢀꢀꢀꢀꢀꢀꢀꢀꢀ
抵接板
ꢀꢀꢀꢀꢀꢀꢀꢀꢀ
331
ꢀꢀꢀꢀꢀꢀ
第一抵接面
[0033]4ꢀꢀꢀꢀꢀꢀꢀꢀꢀꢀ
换步架
ꢀꢀꢀꢀꢀꢀꢀꢀꢀ
41
ꢀꢀꢀꢀꢀꢀꢀꢀ
支撑臂
[0034]
411
ꢀꢀꢀꢀꢀꢀꢀꢀ
第一杆部
ꢀꢀꢀꢀꢀꢀꢀ
412
ꢀꢀꢀꢀꢀꢀꢀ
第二杆部
[0035]
413
ꢀꢀꢀꢀꢀꢀꢀꢀ
第三杆部
ꢀꢀꢀꢀꢀꢀꢀ
414
ꢀꢀꢀꢀꢀꢀꢀ
卡装口
[0036]
415
ꢀꢀꢀꢀꢀꢀꢀꢀ
限位部
ꢀꢀꢀꢀꢀꢀꢀꢀꢀ
42
ꢀꢀꢀꢀꢀꢀꢀꢀ
横梁
[0037]
421
ꢀꢀꢀꢀꢀꢀ
中间连接部
ꢀꢀꢀꢀꢀ
422
ꢀꢀꢀꢀꢀꢀꢀ
支撑部
[0038]
43
ꢀꢀꢀꢀꢀꢀꢀꢀꢀ
抵接块
ꢀꢀꢀꢀꢀꢀꢀꢀꢀ
431
ꢀꢀꢀꢀꢀꢀ
第二抵接面
[0039]5ꢀꢀꢀꢀꢀꢀꢀꢀꢀ
顶升油缸
ꢀꢀꢀꢀꢀꢀꢀ6ꢀꢀꢀꢀꢀꢀꢀꢀꢀ
爬升架
[0040]
61
ꢀꢀꢀꢀꢀꢀꢀ
爬升主弦杆
ꢀꢀꢀꢀꢀ
62
ꢀꢀꢀꢀꢀꢀꢀꢀ
斜腹杆
[0041]
621
ꢀꢀꢀꢀꢀꢀꢀꢀ
横腹杆
ꢀꢀꢀꢀꢀꢀꢀꢀꢀ
63
ꢀꢀꢀꢀꢀꢀꢀꢀ
第一滚轮
[0042]
631
ꢀꢀꢀꢀꢀꢀꢀ
容置空间
ꢀꢀꢀꢀꢀꢀꢀ
64
ꢀꢀꢀꢀꢀꢀꢀꢀ
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0044]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
[0045]
如图1和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中,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包括:
[0046]
踏步组,包括分别设置在塔身标准节1相邻的两个塔身主弦杆11的腹杆侧并朝向彼此延伸的两个踏步2;
[0047]
爬升装置,包括爬升架6、挂架3以及顶撑于挂架3与爬升架6之间的顶升油缸5,挂架3的两端分设有两个挂装板32,两个挂装板32分别一一对应地挂装于踏步组的两个踏步2上。
[0048]
当使用上述的爬升装置时,踏步组的两个踏步2分设于塔身标准节1的相邻的两个塔身主弦杆11的腹杆侧,爬升装置的挂架3的两端分设有两个挂装板32,两个挂装板32可以一一对应地挂装于两个踏步2上,即在顶升油缸5对爬升架6进行顶升作业的过程中,由于踏步组的踏步2设置在塔身主弦杆11的腹杆侧,使得挂架3上可以设置有稳定挂接于踏步2上的挂装板32,而挂装板32在踏步2上的挂装相较于现有技术中踏步2对顶升横梁的顶撑,毫无疑问可以使得挂架3可以实现对顶升油缸5以及顶升油缸5上的爬升架6的稳定支撑,避免爬升架6在顶升作业过程中出现明显晃动的现象。同时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将踏步2设置在标准节1的主弦杆朝外的一侧,本发明中的踏步2设置在标准节1的塔身主弦杆11的腹杆侧,还可以起到减小爬升架6尺寸的作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爬升装置特别适用于标准节1的塔身主弦杆11为圆管的塔机,当然如若是拥有其他结构形式的塔身主弦杆11的塔机使用了本发明中的爬升装置,也理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9]
具体地,参见图1至图3,塔身主弦杆11的腹杆侧即是指塔身主弦杆11上设置有标准节腹杆的一侧,即踏步2与标准节腹杆同侧设置在塔身主弦杆11上,并且踏步2的自由端朝向相邻设置的另一个塔身主弦杆11延伸设置,以使得踏步2的上端形成有供挂架3挂设的平面。此外,踏步2的上端面上还可以开设挂装槽21。
[0050]
请再次参见图1和图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挂架3包括与顶升油缸5连接的连接板31,两个挂装板32分设于连接板31的左右两端,挂装板32包括设置在连接板31的端部的主板部321以及自主板部321的上端弯折延伸的挂装部322,挂装部322的下端形成挂装口324。即挂装部322伸出于连接板31设置,并可以部分伸入标准节1的塔身主弦杆11围成的空间
内,当挂装部322的下端与踏步2的上端面抵接时,挂架3则可以可靠地挂设于踏步2上。具体地,挂装部322为自主板部321的上端弯折延伸设置,则整个挂装板32呈“7”字型设置,则挂架3两端的挂装板32均设置有呈“7”字型设置,以能够保证挂架3稳定地挂设于踏步组的两个踏步2上。同时,挂装部322远离主板部321的一端还形成有止挡部323,即通过主板部321、挂装部322和止挡部323围合形成挂装口324,以使得挂架3可靠地挂设于踏步2上。
[0051]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挂架3还包括设置在主板部321上并位于挂装部322下方的抵接板33,抵接板33的自由端形成有用于与塔身主弦杆11的周侧抵接的第一抵接面331。具体地,抵接板33设置在主板部321背离连接板31的一侧,并且朝向对应的塔身主弦杆11水平延伸设置,以使得位于自由端的第一抵接面331可以与塔身主弦杆11的周侧抵接。此外,当标准节1的塔身主弦杆11设置为圆管时,第一抵接面331可以相应地设置为内凹的圆弧抵接面。更具体地,两个抵接板33可以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挂架3的两个挂装板32上,以使得两个抵接板33的第一抵接面331分别与相邻设置的两个塔身主弦杆11的周侧一一对应抵接。
[0052]
进一步地,顶升油缸5设置在连接板31的上端的中间位置上。
[0053]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爬升装置还包括活动铰接于爬升架6的换步架4,换步架4上形成有两个卡装口414,以供换步架4卡设于对应设置的踏步组的两个踏步2上,换步架4上还形成有用于与爬升架6的爬升主弦杆61的周侧抵接的第二抵接面431。即在爬升装置进行换步作业时,由于挂架3以及挂架3上的顶升油缸5需要往上爬升,此时换步架4可以替代挂架3以继续对爬升架6进行支撑,同时,换步架4可以通过两个卡装口414一一对应地卡设于踏步组的两个踏步2上,并且换步架4上的第二抵接面431还可以与爬升架6的爬升主弦杆61的周侧抵接,从而可以通过换步架4在换步作业过程中实现对爬升架6的稳定支撑,避免发生明显晃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供换步架4卡设的踏步组的两个踏步2位于供挂架3挂设的踏步组的两个踏步2的上方,并且用于供换步架4卡设的踏步组和用于供挂架3挂设的踏步组之间还至少间隔一组踏步组。
[0054]
参见图5,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换步架4包括横梁42和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臂41,两个支撑臂41的上端分别与爬升架6活动铰接,两个支撑臂41的下端分别形成卡装口414,横梁42包括连接两个支撑臂41的中间连接部421以及分设于中间连接部421的两端的两个支撑部422,支撑部上设置有形成第二抵接面431的抵接块43。即横梁42的中间连接部421位于两个支撑臂41之间,而两个支撑部422均分别从中间连接部421的两端伸出于两个支撑臂41之间,以使得两个支撑部422分别与爬升架6的相邻两个爬升主弦杆61一一对应地相对设置,则在支撑部422面向对应的爬升主弦杆61的一侧设置抵接块43,从而使得抵接块43的第二抵接面431就可以与对应的爬升主弦杆61发生抵接。具体地,在进行换步作业之前,可以将换步架4进行偏转,以使两个支撑臂41的下端一一对应地卡设于两个踏步2上,并且设置在横梁42上的抵接块43的第二抵接面431可以与爬升架6的爬升主弦杆61的周侧抵接。此外,抵接块4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抵接块43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支撑部422上,以能够与爬升架6上相邻设置的两个爬升主弦杆61一一对应抵接。
[005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支撑臂41包括第一杆部411、第二杆部412和第三杆部413,第一杆部411竖直设置并在下端形成卡装口414,第二杆部412与第一杆部411的上端连接并倾斜设置,第三杆部412设置在第一杆部411或第二杆部412上并朝向第二杆部412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第二杆部412远离第一杆部411的一端与爬升架6活动铰接,横梁42分别与两个支
撑臂41的第三杆部413的自由端连接,抵接块43与支撑臂41同侧设置。形成有卡装口414的第一杆部411竖直设置,则使得支撑臂41能够稳定地卡装于踏步2上,此外,第三杆部413可以设置在第一杆部411上,也可以设置在第二杆部412上,只要第三杆部413为朝向第二杆部412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即可,更具体的是,第三杆部413可以为朝向第二杆部412的倾斜方向水平延伸设置,同时,第三杆部413的自由端应伸出于第一杆部411的水平投影,以使得横梁42能够位于整个爬升架6的外侧,抵接块43设置在横梁42伸出于两个支撑臂41的支撑部422上并与支撑臂41设置在横梁42的同侧,则使得横梁42可以从爬升架6的外侧与爬升架6进行抵接,并且整个横梁42还可以起到对爬升架6的止挡作用。
[0056]
具体地,第一杆部411的下端凸出设置有限位部415,第一杆部411的下端面与限位部415朝向爬升架6的一侧围合形成卡装口414,则限位部415朝向爬升架6的一侧可以与踏步2的内侧抵接,而横梁42上的抵接块43可以从爬升架6的外侧与爬升架6进行抵接,从而可以从爬升架6的内外两侧对爬升架6进行稳定支撑。
[0057]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爬升架6在顶升油缸5的上方设置有呈v型布置的斜腹杆62,从而使得爬升架6在顶升作业和换步作业过程中的受力状态更好,爬升架6更加稳定。进一步地,爬升架6的相邻设置的两个爬升主弦杆61之间设置有横向延伸的横腹杆621,顶升油缸5的输出轴与横腹杆621的下侧连接,横腹杆621与两个爬升主弦杆61之间设置有呈v型布置的斜腹杆62,并且v型开口朝上设置。更进一步地,呈v型布置的斜腹杆62为三组,三组斜腹杆62依次设置在两个爬升主弦杆61之间。
[0058]
参见图6,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爬升架6上设置有第一滚轮63和第二滚轮64,位于爬升架6的同一个角落的第一滚轮63和第二滚轮64的滚轮轴线垂直设置,并分别与同一个塔身主弦杆11的相邻两侧抵接。则通过第一滚轮63和第二滚轮64的设置,既可以便于爬升架6在顶升作业过程中进行移动,又可以在换步作业过程中与标准节1的塔身主弦杆11进行抵接。
[0059]
参见图6和图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滚轮63用于面向塔身主弦杆11的连接销轴12设置,第一滚轮63的滚轮体对应连接销轴12形成有容置空间631,则通过容置空间631的设置,可以使得第一滚轮63的滚轮体避开标准节1上的连接销轴12设置。具体地,第一滚轮63的滚轮体设置为u型结构。
[0060]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塔机,其中,塔机包括根据以上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由于塔机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61]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62]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63]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0064]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步组,包括分别设置在塔身标准节(1)相邻的两个塔身主弦杆(11)的腹杆侧并朝向彼此延伸的两个踏步(2);爬升装置,包括爬升架(6)、挂架(3)以及顶撑于所述挂架(3)与所述爬升架(6)之间的顶升油缸(5),所述挂架(3)的两端分设有两个挂装板(32),两个所述挂装板(32)分别一一对应地挂装于所述踏步组的两个所述踏步(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3)包括与所述顶升油缸(5)连接的连接板(31),两个所述挂装板(32)分设于所述连接板(31)的左右两端,所述挂装板(32)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板(31)的端部的主板部(321)以及自所述主板部(321)的上端弯折延伸的挂装部(322),所述挂装部(322)的下端形成挂装口(32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架(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主板部(321)上并位于所述挂装部(322)下方的抵接板(33),所述抵接板(33)的自由端形成有用于与所述塔身主弦杆(11)的周侧抵接的第一抵接面(33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装置还包括活动铰接于所述爬升架(6)的换步架(4),所述换步架(4)上形成有两个卡装口(414),以供所述换步架(4)卡设于对应设置的所述踏步组的两个所述踏步(2)上,所述换步架(4)上还形成有用于与所述爬升架(6)的爬升主弦杆(61)的周侧抵接的第二抵接面(4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步架(4)包括横梁(42)以及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臂(41),两个所述支撑臂(41)的上端分别与所述爬升架(6)活动铰接,两个所述支撑臂(41)的下端分别形成所述卡装口(414),所述横梁(42)包括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臂(41)的中间连接部(421)以及分设于所述中间连接部(421)的两端的两个支撑部(422),所述支撑部(422)上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二抵接面(431)的抵接块(4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臂(41)包括第一杆部(411)、第二杆部(412)和第三杆部(413),所述第一杆部(411)竖直设置并在下端形成所述卡装口(414),所述第二杆部(412)与所述第一杆部(411)的上端连接并倾斜设置,所述第三杆部(413)设置在所述第一杆部(411)或所述第二杆部(412)上并朝向所述第二杆部(412)的倾斜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杆部(412)远离所述第一杆部(411)的一端与所述爬升架(6)活动铰接,所述横梁(42)分别与两个所述支撑臂(41)的所述第三杆部(413)的自由端连接,所述抵接块(43)与所述支撑臂(41)同侧设置。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6)在所述顶升油缸(5)的上方设置有呈v型布置的斜腹杆(62)。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爬升架(6)上设置有第一滚轮(63)和第二滚轮(64),位于所述爬升架(6)的同一个角落的所述第一滚轮(63)和所述第二滚轮(64)的滚轮轴线垂直设置,并分别与同一个所述塔身主弦杆(11)的相邻两侧抵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63)用于面向所述塔身主弦杆(11)的连接销轴(12)设置,所述第一滚轮(63)的滚轮体对应所述连接销轴(12)形成有容置空间(631)。10.一种塔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塔机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塔
机的爬升系统。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塔机的爬升装置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及塔机,用于塔机的爬升系统包括踏步组和爬升装置,踏步组包括分别设置在塔身标准节相邻的两个塔身主弦杆的腹杆侧并朝向彼此延伸的两个踏步,爬升装置包括爬升架、挂架以及顶撑于挂架和爬升架之间的顶升油缸,挂架的两端分设有两个挂装板,两个挂装板分别一一对应地挂装于踏步组的两个踏步上,则在顶升油缸对爬升架进行顶升作业的过程中,由于踏步组的踏步设置在塔身主弦杆的腹杆侧,使得挂架上可以设置有稳定挂接于踏步上的挂装板,则挂架可以实现对顶升油缸以及顶升油缸以上的爬升架的稳定支撑,避免爬升架在顶升作业过程中出现明显晃动的现象。中出现明显晃动的现象。中出现明显晃动的现象。


技术研发人员:兰加标 刘圣平 付英雄 曾碧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联重科建筑起重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13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59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