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制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刀褶裁剪模板。
背景技术:2.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服装的多样化要求也越来越高,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也越来越追求时尚美感,在服装生产设计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面料拼接打褶。现有技术中采用刀褶结构设计的服装,请参阅图1和图2,将面层100和底层1000向一侧翻折形成刀褶101,面层100和底层1000一同通过车缝线102定型,使得在底层1000和/或面层100 的打褶位分不开,造成袋布或者里布拼接不上去的问题。
3.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4.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褶裁剪模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刀褶结构打褶位无法分开,袋布或里布拼接不上的问题。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刀褶裁剪模板,包括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线,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缝合,所述第一面料和/或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背面翻折;所述第一面料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线、第一翻折中线和翻止线,所述第二翻折线沿着第一翻折中线向翻止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一褶皱,所述第二翻折线与翻止线重合;所述第二面料上设置有供第一褶皱向上翻折的缺口,所述缺口由左边线、右边线和上边线构成,所述左边线沿着上边线的中点向右边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二褶皱,所述左边线与右边线重合。
7.所述第一褶皱的褶深和第二褶皱的褶深为2-4cm。
8.所述第一褶皱的褶深和第二褶皱的褶深为2cm。
9.所述第一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背面翻折留有第一翻折边,所述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着背面翻折留有第二翻折边,所述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的宽度为0.5cm-1.5cm。
10.所述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的宽度为1cm。
11.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采用双线缝纫。
12.所述上边线沿着上边线的中点翻折后采用平缝的方式缝合,所述左边线和右边线采用平缝的方式缝合。
13.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刀褶裁剪模板,包括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线,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缝合,所述第一面料和/或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背面翻折;所述第一面料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线、第一翻折中线和翻止线,所述第二翻折线沿着第一翻折中线向翻止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一褶皱,所述第二翻折线与翻止线重合;所述第二面料上设置有供第
一褶皱向上翻折的缺口,所述缺口由左边线、右边线和上边线构成,所述左边线沿着上边线的中点向右边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二褶皱,所述左边线与右边线重合。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缝合后再翻折,使得刀褶裁剪模板的止口位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提升了刀褶裁剪模板的美观度;将所述第二翻折线与翻止线缝合对袋布或里布的拼缝位置进行限制,方便袋布或里布的缝合,同时通过在第二面料上设置缺口,并对缺口的边线进行固定,保证了第二褶皱不会散开,避免了传统刀褶结构打褶位无法分开,袋布或里布拼接不上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刀褶裁剪模板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现有技术中刀褶裁剪模板的截面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本技术中刀褶裁剪模板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本技术中刀褶裁剪模板中第一面料向上翻折的状态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面料的纸样示意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面料的纸样示意图。
20.图7为与图4对应的纸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2.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装设于”、“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上,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部件。
23.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2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刀褶裁剪模板,请参阅图3-图7,包括第一面料1 和第二面料2,所述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线3,所述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沿着第一翻折线3缝合,所述第一面料1和/或第二面料2着第一翻折线3向背面翻折;所述第一面料1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线11、第一翻折中线12和翻止线13,所述第二翻折线11沿着第一翻折中线12向翻止线13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一褶皱,所述第二翻折线11与翻止线13重合,所述第二翻折线11与翻止线13车缝将第一褶皱定型;所述第二面料2上设置有供第一褶皱向上翻折的缺口21,所述缺口21由左边线211、右边线212和上边线213构成,所述左边线211沿着上边线213的中点向右边线212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二褶皱,所述左边线211与右边线212重合,所述上边线213重合部分车缝将第二褶皱定型,所述左边线 211和右边线212重合后车缝定型,图4中a处即为左边线211和右边线 212车缝定型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缝合后,再分别将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向背面翻折180
°
,或,单独将第一面料1或第二面料2翻折360
°
,使得刀褶裁剪模板的止口位于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之间,
提升了刀褶裁剪模板的美观度;将所述第二翻折线11与翻止线 13缝合对袋布或里布的拼缝位置进行限制,方便袋布或里布的缝合,同时通过在第二面料2上设置缺口21,并对缺口21的边线进行固定,保证了第二褶皱不会散开,避免了传统刀褶结构的打褶位无法分开,袋布或里布拼接不上的问题。此外,本技术中将袋布或里布缝合于第二面料2上,保证了刀褶裁剪模板的平整度,同时也避免了传统方式采用单层面料缝制袋布或里布时,缝合线外露的情况。所述第二翻折线11的下端点和翻止线13 的下端点的连线为刀褶裁剪模板中第一面料1向上翻折的定位线,所述定位线的位置与缺口21的上边线位置对应。
25.所述第一褶皱的褶深和第二褶皱的褶深为2-4cm,所述第一褶皱的褶深和第二褶皱的褶深为2cm。所述第一褶皱的褶深和第二褶皱的褶深相同,使得刀褶裁剪模板的外形更加平整。所述翻止线13的上端点与第一翻折线3 的距离不大于褶深,确保第二翻折线11与翻止线13缝合后第一褶皱的平整度。
26.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面料1沿着第一翻折线3向背面翻折留有第一翻折边4,所述第二面料2沿着第一翻折线向着背面翻折留有第二翻折边5,所述第一翻折边4和第二翻折边5的宽度为0.5cm-1.5cm。所述第一翻折边4和第二翻折边5的宽度为1cm。所述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采用双线缝纫。
27.所述上边线213沿着上边线213的中点翻折后采用平缝的方式缝合,所述左边线211和右边线212采用平缝的方式缝合,确保缝合的稳定性,避免因缝合不稳定造成刀褶裁剪模板散开的情况。
28.如图7所示为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刀褶裁剪模板中第一面料1 向上翻折后的纸样示意图,第二面料2位于第一面料1的下方,第一翻折边4和第二翻折边5位于翻折后的第一面料1和第二面料2之间;第二翻折线11沿着第一翻折中线12向着翻止线13一侧翻折后形成第一褶皱8,第二翻折线11与翻止线13重合后通过第一缝合线9对第一褶皱8定型,第二面料2上的左边线211和右边线212重合后通过第二缝合线6缝合定型。
29.本技术以百褶裙为例,单层面料的百褶裙在缝制里布或者袋布时,缝合线会外露,不美观;双层面料的百褶裙在缝制里布或者袋布时,需要将里布或者袋布缝制于里层面料(即与人身体接触的面料)上,然而双层面料的百褶裙中里层面料和外层面料打褶并缝合定型后,打褶位分不开(即里层面料打褶后的里层褶皱进入外层面料打褶形成的外层褶皱内),外层面料无法向上翻折,导致无法在里层面料上拼接缝合里布或者袋布。本技术中的刀褶裁剪模板包括但不限于适用于百褶裙上,也可适用于采用刀褶结构且需要缝合里布或者袋布的双层面料的服装上。外层面料即为上述的第一面料1,里层面料即为上述的第二面料2。
3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刀褶裁剪模板,包括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线,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缝合,所述第一面料和/或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背面翻折;所述第一面料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线、第一翻折中线和翻止线,所述第二翻折线沿着第一翻折中线向翻止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一褶皱,所述第二翻折线与翻止线重合;所述第二面料上设置有供第一褶皱向上翻折的缺口,所述缺口由左边线、右边线和上边线构成,所述左边线沿着上边线的中点向右边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二褶皱,所述左边线与右边线重合。本实用新型将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缝合后再翻折,使得刀褶裁剪模板的止口位于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之间,提
升了刀褶裁剪模板的美观度;将所述第二翻折线与翻止线缝合对袋布或里布的拼缝位置进行限制,方便袋布或里布的缝合,同时通过在第二面料上设置缺口,并对缺口的边线进行固定,保证了第二褶皱不会散开,避免了传统刀褶结构打褶位无法分开,袋布或里布拼接不上的问题。
31.可以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而所有这些改变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刀褶裁剪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线,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缝合,所述第一面料和/或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背面翻折;所述第一面料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线、第一翻折中线和翻止线,所述第二翻折线沿着第一翻折中线向翻止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一褶皱,所述第二翻折线与翻止线重合;所述第二面料上设置有供第一褶皱向上翻折的缺口,所述缺口由左边线、右边线和上边线构成,所述左边线沿着上边线的中点向右边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二褶皱,所述左边线与右边线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褶裁剪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的褶深和第二褶皱的褶深为2-4cm。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褶裁剪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的褶深和第二褶皱的褶深为2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褶裁剪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背面翻折留有第一翻折边,所述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着背面翻折留有第二翻折边,所述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的宽度为0.5cm-1.5c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褶裁剪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边和第二翻折边的宽度为1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褶裁剪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采用双线缝纫。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褶裁剪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边线沿着上边线的中点翻折后采用平缝的方式缝合,所述左边线和右边线采用平缝的方式缝合。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刀褶裁剪模板,包括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上设置有第一翻折线,所述第一面料和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缝合,所述第一面料和/或第二面料沿着第一翻折线向背面翻折;所述第一面料上还设置有第二翻折线、第一翻折中线和翻止线,所述第二翻折线沿着第一翻折中线向翻止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一褶皱,所述第二翻折线与翻止线重合;所述第二面料上设置有供第一褶皱向上翻折的缺口,所述缺口由左边线、右边线和上边线构成,所述左边线沿着上边线的中点向右边线所在的一侧翻折形成第二褶皱,所述左边线与右边线重合。本实用新型避免了传统刀褶结构打褶位无法分开,袋布或里布拼接不上的问题。题。题。
技术研发人员:康宗侠 王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云创设计(深圳)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