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6-22  85



1.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工作之外休闲的地方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园林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但是目前的园林环保管理系统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地改进,来提高园林的环境质量,增加人们休闲的舒适度。
3.随着园林的面积的逐步扩大,对园林的环境监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对园林的环境监测主要依靠人工巡查记录,记录的效率低、准确性差,不利于园林的科学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利用智能传感器对园林环境进行监测,获取实时的、准确的数据,有利于对园林的管理。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包括一工作间和若干分布在监测区域各位置的采集单元,且采集单元与工作间之间电性连接;
7.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安装座和固设在安装座上的支撑柱,所述安装座上穿设安装有土壤传感器,且土壤传感器延伸至安装座下方的土壤内,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安装有气象监测站和虫害监控装置;
8.所述工作间用于接收气象监测站、虫害监控装置及土壤传感器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9.进一步,所述工作间内部设置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云端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由a/d转换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组成,所述a/d转换模块的信号传输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传输端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云端服务器相连。
10.进一步,所述工作间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供电组件,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
11.进一步,所述气象监测站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其上方的雨量传感器。
12.进一步,所述虫害监控装置采用可转动巡航的高清晰度摄像机。
13.进一步,所述土壤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安装座上的安装盒、延伸至土壤内的检测管和设置在检测管上的多个检测件,所述检测管安装在安装盒的下端面,多个所述检测件等间距分布,所述检测管远离安装盒的一端设置有金属制成的锥头。
14.进一步,所述安装盒的外侧固设有定位环,且定位环上穿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安装座的上端面固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外侧设置有定位螺母,且
定位螺母与定位柱之间螺纹连接。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通过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多个采集单元对园林的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经过工作间的处理后传输至后端,方便及时查看,获取实时的环境信息。
附图说明
17.图1为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中土壤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的原理结构框图。
21.图中:1、工作间;2、支撑柱;3、气象监测站;4、虫害监控装置;5、雨量传感器;6、土壤传感器;61、安装盒;62、定位环;63、定位螺母;64、检测管;65、检测件;66、锥头;7、安装座;71、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包括一工作间1和若干分布在监测区域各位置的采集单元,且采集单元与工作间1之间电性连接;
24.采集单元包括安装座7和固设在安装座7上的支撑柱2,安装座7上穿设安装有土壤传感器6,且土壤传感器6延伸至安装座7下方的土壤内,支撑柱2的上端安装有气象监测站3和虫害监控装置4;
25.工作间1用于接收气象监测站3、虫害监控装置4及土壤传感器6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26.工作间1内部设置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云端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由a/d转换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组成,a/d转换模块的信号传输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传输端相连,中央控制单元与云端服务器相连。
27.为了持续供电,工作间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供电组件,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
28.为了获取实时的气象资料,气象监测站3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其上方的雨量传感器5。
29.为了对虫害进行监测,虫害监控装置4采用可转动巡航的高清晰度摄像机;摄像机对周围区域进行巡航式的拍摄,将拍摄的图片反馈至工作间1进行处理,后台人员可以根据这些图片分析到园林存在的害虫和被害虫侵蚀的区域,针对性的进行灭虫。
30.土壤传感器6包括设置在安装座7上的安装盒61、延伸至土壤内的检测管64和设置在检测管64上的多个检测件65,检测管64安装在安装盒61的下端面,多个检测件65等间距
分布,检测管64远离安装盒61的一端设置有金属制成的锥头66。
31.为了方便固定土壤传感器6,安装盒61的外侧固设有定位环62,且定位环62上穿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安装座7的上端面固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71,定位柱7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螺母63,且定位螺母63与定位柱71之间螺纹连接。
32.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使用前首先将安装座7安装在园林的各个位置,利用打孔设备在土壤传感器6的安装位置进行打孔,然后将土壤传感器6的检测管64插入到打好的孔中,使多个检测件65接触到土壤,同时定位环62上的定位孔分别与安装座7上的定位柱71对应,然后通过转动定位螺母63使安装环与定位柱71之间固定;
33.使用时,气象监测站3分别监测园林的温度、湿度和下雨量,虫害监控装置4拍摄周围环境的虫害图像,土壤传感器6检测不同深度的土壤信息,将上述信息传递至工作间1,进行分析和处理之后上传至云端服务器,后台人员仅需从云端服务器调取相关信息即可。
34.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工作间(1)和若干分布在监测区域各位置的采集单元,且采集单元与工作间(1)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安装座(7)和固设在安装座(7)上的支撑柱(2),所述安装座(7)上穿设安装有土壤传感器(6),且土壤传感器(6)延伸至安装座(7)下方的土壤内,所述支撑柱(2)的上端安装有气象监测站(3)和虫害监控装置(4);所述工作间(1)用于接收气象监测站(3)、虫害监控装置(4)及土壤传感器(6)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云端服务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间(1)内部设置有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云端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模块,所述数据分析与处理单元由a/d转换模块与中央控制单元组成,所述a/d转换模块的信号传输端与中央控制单元的信号传输端相连,所述中央控制单元与云端服务器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间(1)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供电组件,所述太阳能供电组件包括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象监测站(3)包括设置在其内部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设置在其上方的雨量传感器(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虫害监控装置(4)采用可转动巡航的高清晰度摄像机。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壤传感器(6)包括设置在安装座(7)上的安装盒(61)、延伸至土壤内的检测管(64)和设置在检测管(64)上的多个检测件(65),所述检测管(64)安装在安装盒(61)的下端面,多个所述检测件(65)等间距分布,所述检测管(64)远离安装盒(61)的一端设置有金属制成的锥头(66)。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61)的外侧固设有定位环(62),且定位环(62)上穿设有至少一个定位孔,所述安装座(7)的上端面固设有与定位孔对应的定位柱(71),所述定位柱(71)的外侧设置有定位螺母(63),且定位螺母(63)与定位柱(71)之间螺纹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园林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传感器的园林环境感知系统,包括一工作间和若干分布在监测区域各位置的采集单元,且采集单元与工作间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安装座和固设在安装座上的支撑柱,所述安装座上穿设安装有土壤传感器,且土壤传感器延伸至安装座下方的土壤内,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安装有气象监测站和虫害监控装置;所述工作间用于接收气象监测站、虫害监控装置及土壤传感器的信号,并对信号进行处理后传输至云端服务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分布在监测区域内的多个采集单元对园林的环境数据进行采集,经过工作间的处理后传输至后端,方便及时查看,获取实时的环境信息。获取实时的环境信息。获取实时的环境信息。


技术研发人员:刘宇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强迅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8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7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