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生物质发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2.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逐年提升,这一点在我国的电力结构中尤为明显,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可以用高速来形容。可以预见,未来世界的能源必然是可再生能源主导的。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质发电技术未来也必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3.生物质发电在国外已有多年的运行经验,在我国也有近10多年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运行经验。从生物质燃料燃烧的技术特点来看,生物质燃料内的水分含量较高、挥发分易析出,导致生物质燃料干燥的技术难度较大。而在生物质燃料不经过干燥的情况下,由于水分含量高,则导致生物质锅炉的燃烧强度低、锅炉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生物质燃料的干燥,提高锅炉的燃烧强度及效率。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包括生物质燃料破碎机、低温空气干燥器、旋风除尘器、引风机、外置凝汽换热器及干燥风机;
6.干燥风机的出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外置凝汽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的干燥空气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管道的出口与生物质燃料破碎机的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破碎机的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的生物质入口相连通,低温空气干燥器的气体出口与旋风除尘器的入口相连通,旋风除尘器顶部的气体出口与引风机的入口相连通。
7.旋风除尘器底部的颗粒出口及低温空气干燥器的生物质出口与外界锅炉燃烧系统相连通。
8.还包括汽轮机排汽管道及汽轮机热井;
9.汽轮机排汽管道的出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外置凝汽换热器的放热侧出口与汽轮机热井相连通。
10.低温空气干燥器包括中心布风管、排气室及物料室;
11.中心布风管位于物料室内,排气室位于物料室的外侧,中心布风管与物料室相连通,物料室与排气室相连通,中心布风管的入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相连通,物料室的入口与生物质燃料破碎机的出口相连通,排气室的出口与旋风除尘器的入口相连通。
12.中心布风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孔,中心布风管通过各第一通风孔与物料室相连通。
13.物料室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孔,物料室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排气室相连通。
14.各第一通风孔均匀分布于中心布风管的外壁上。
15.中心布风管位于物料室的中心位置处。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7.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在具体操作时,通过外置凝汽换热器输出的热干燥风对低温空气干燥器中的物料进行干燥,其中,干燥后的空气通过旋风除尘器进行除尘,避免出现燃料,以实现对生物质燃料的干燥,提高锅炉的燃烧强度及效率,另外,生物质燃料经生物质燃料破碎机破碎后送入低温空气干燥器中进行干燥,以提高干燥的效果,操作方便、简单,实用性极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1为引风机、2为旋风除尘器、3为生物质燃料破碎机、4为排气室、5为物料室、6为中心布风管、7为低温空气干燥器、8为干燥风机、9为外置凝汽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的混淆本发明公开的概念。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1.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公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22.参考图1,本发明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包括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低温空气干燥器7、旋风除尘器2、引风机1、外置凝汽换热器9及干燥风机8。
23.干燥风机8的出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吸热侧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干燥空气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管道的出口与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的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的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生物质入口相连通,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气体出口与旋风除尘器2的入口相连通,旋风除尘器2底部的颗粒出口及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生物质出口与外界锅炉燃烧系统相连通,旋风除尘器2顶部的气体出口与引风机1的入口相连通。
24.汽轮机排汽管道的出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放热侧出口与汽轮机热井相连通。
25.低温空气干燥器7包括中心布风管6、排气室4及物料室5,其中,中心布风管6位于物料室5内,排气室4位于物料室5的外侧,中心布风管6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孔,中心布风管6通过各第一通风孔与物料室5相连通,物料室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孔,物料室5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排气室4相连通,中心布风管6的入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吸热侧出口相连通,物料室5的入口与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的出口相连通,排气室4的出口与旋风除尘器2的入口相连通。
26.各第一通风孔均匀分布于中心布风管6的外壁上,中心布风管6位于物料室5的中心位置处。
27.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28.生物质颗粒经过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破碎后进入物料室5内,生物质颗粒由上向下缓慢移动,空气经干燥风机8干燥后进入到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吸热侧中进行升温,然后进入到中心布风管6中,再经第一通风孔进入到物料室5中,在物料室5中,通过热风对生物质燃料进行干燥,使得热风降温,降温后的风经第二通风孔进入到排气室4中,然后进入到旋风除尘器2中进行除尘,其中,除尘后的气体经引风机1排出,除尘得到的颗粒与物料室5输出的干燥后生物质物料一起送入锅炉燃烧系统中进行燃烧。
29.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空气在入口位置经干燥风机8提供正压,在出口位置由引风机1提供负压,实现系统负压运行。另外,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加热介质为来自火电机组汽轮机的排汽,换热后的疏水送回汽轮机热井,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冷源为干燥风机8输出的干燥空气。
技术特征:1.一种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低温空气干燥器(7)、旋风除尘器(2)、引风机(1)、外置凝汽换热器(9)及干燥风机(8);干燥风机(8)的出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吸热侧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干燥空气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管道的出口与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的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的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生物质入口相连通,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气体出口与旋风除尘器(2)的入口相连通,旋风除尘器(2)顶部的气体出口与引风机(1)的入口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旋风除尘器(2)底部的颗粒出口及低温空气干燥器(7)的生物质出口与外界锅炉燃烧系统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汽轮机排汽管道及汽轮机热井;汽轮机排汽管道的出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放热侧入口相连通,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放热侧出口与汽轮机热井相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低温空气干燥器(7)包括中心布风管(6)、排气室(4)及物料室(5);中心布风管(6)位于物料室(5)内,排气室(4)位于物料室(5)的外侧,中心布风管(6)与物料室(5)相连通,物料室(5)与排气室(4)相连通,中心布风管(6)的入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9)的吸热侧出口相连通,物料室(5)的入口与生物质燃料破碎机(3)的出口相连通,排气室(4)的出口与旋风除尘器(2)的入口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心布风管(6)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通风孔,中心布风管(6)通过各第一通风孔与物料室(5)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物料室(5)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二通风孔,物料室(5)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孔与排气室(4)相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各第一通风孔均匀分布于中心布风管(6)的外壁上。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中心布风管(6)位于物料室(5)的中心位置处。
技术总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火电机组低温余热干燥生物质燃料的耦合发电系统,包括生物质燃料破碎机、低温空气干燥器、旋风除尘器、引风机、外置凝汽换热器及干燥风机,干燥风机的出口与外置凝汽换热器的吸热侧入口相连通,外置凝汽换热器的吸热侧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的干燥空气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管道的出口与生物质燃料破碎机的入口相连通,生物质燃料破碎机的出口与低温空气干燥器的生物质入口相连通,低温空气干燥器的气体出口与旋风除尘器的入口相连通,旋风除尘器顶部的气体出口与引风机的入口相连通,该系统能够实现对生物质燃料的干燥,提高锅炉的燃烧强度及效率。提高锅炉的燃烧强度及效率。提高锅炉的燃烧强度及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范庆伟 张锋 赵军旗 刘洋 时勇强 敬小磊 徐党旗 晋中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28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