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
背景技术:2.血液检查是疾病筛查的重要途径,医护人员往往选择应用干血斑滤纸对血斑进行保存。由于干血斑滤纸采集血量少,易于保存,运输便利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检验中。
3.在临床检验中,需要对血斑滤纸上的血斑样品进行切取,目前常用的切割方法是用打孔器对滤纸打孔或是直接将血斑剪下,在上述两种操作过程中,不同干血斑滤纸样品之间极易产生交叉感染,影响检验的准确性,为后续的检查及治疗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干血斑样品切取时不同干血斑滤纸样品之间产生交叉感染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包括打孔部件对干血斑滤纸打孔,还包括防污染部件、支撑部件;
7.所述打孔部件与支撑部件相配合;
8.所述防污染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活动连接;
9.所述防污染部件上放置可折叠的片状物体;
10.所述防污染部件折叠所述片状物体包裹血斑。
11.可选的,所述打孔部件包括:壳体、打孔器;
12.所述打孔器贯穿所述壳体。
13.可选的,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连接板、卡槽;
14.所述卡槽与所述底板通过所述连接板相连接。
15.可选的,所述打孔器为管体结构,所述管体结构内径大于血斑的直径。
16.可选的,所述卡槽的尺寸与常规干血斑滤纸的尺寸相同;所述卡槽高度度与单张干血斑滤纸的厚度相同。
17.可选的,所述卡槽带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打孔器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通孔直径与打孔器外径相同。
18.可选的,所述防污染部件为可折叠夹板,所述可折叠夹板与底板活动连接。
19.可选的,所述底板上具有镂空孔洞,所述镂空孔洞与可折叠夹板的尺寸相同。
20.可选的,所述可折叠夹板折叠所述片状物体的方向为对向。
21.可选的,所述片状物体面积至少为血斑面积的2倍。
22.经由上述的内容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23.本实用新型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通过放置片状物体对打孔后的血斑滤纸
进行包裹,避免不同打孔后的干血斑滤纸间交叉污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本装置在便于工作人员使用的同时,确保样品之间无交叉污染,提高检验过程的准确度。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维立体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面俯视图。
28.图中:1打孔器、2卡槽、3可折叠夹板、4底板、5连接板、6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打孔部件、防污染部件、支撑部件;
32.具体地:
33.打孔部件包括:打孔器1、壳体6;
34.防污染部件为可折叠夹板3;
35.支撑部件包括:卡槽2、连接板5、底板4;
36.在支撑部件的底板4上放置片状物体;
37.在支撑部件的卡槽2上放置需要进行打孔的干血斑滤纸;
38.基于卡槽2尺寸高度均与滤纸的尺寸高度相同,卡槽2对干血斑滤纸有效固定;
39.打孔部件的打孔器1垂直下落贯穿支撑部件的卡槽2,实现对干血斑滤纸的打孔;
40.血斑掉落至片状物体上;
41.手动折叠与底板4活动连接的防污染部件,使片状物体对向折叠包裹血斑。
42.实际操作过程:将已采血的干血斑滤纸放置在卡槽2上,将已消毒的片状物体放置在底板4上;按压打孔器1,打孔器1下落;打孔器1与卡槽2配合对干血斑滤纸进行打孔;手动折叠与底板4活动连接的防污染部件,使片状物体对向折叠包裹血斑,最后由工作人员将片状物体及片状物体包裹的血斑送去检验。
43.实施例2:
4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还包括:片状物体为铝箔、纸张等。
45.具体地:
46.打孔部件包括:打孔器1、壳体6;
47.防污染部件为可折叠夹板3;
48.支撑部件包括:卡槽2、连接板5、底板4;
49.在支撑部件的底板4和连接板放置片状物体;
50.在支撑部件的卡槽2上放置需要进行打孔的干血斑滤纸;
51.基于卡槽2尺寸高度均与滤纸的尺寸高度相同,卡槽2对干血斑滤纸有效固定;
52.打孔部件的打孔器1垂直下落贯穿支撑部件的卡槽2,实现对干血斑滤纸的打孔;
53.血斑掉落至片状物体上;
54.手动折叠与底板4活动连接的防污染部件,使片状物体对向折叠包裹血斑。
55.实施例3:
5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还包括:壳体内设有弹簧,所述壳体两端内壁上设有阻隔层;打孔器一定高度处设有阻隔层;阻隔层与打孔器和壳体均为固定连接;
57.具体地:
58.打孔部件包括:打孔器1、壳体6;
59.壳体两个阻隔层将设有弹簧;
60.打孔器阻隔层夹于弹簧和壳体一端阻隔层,三者位于同一轴线,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壳体一端阻隔层、打孔器阻隔层、弹簧;
61.防污染部件为可折叠夹板3;
62.支撑部件包括:卡槽2、连接板5、底板4;
63.在支撑部件的底板4上放置片状物体;
64.在支撑部件的卡槽2上放置需要进行打孔的干血斑滤纸;
65.基于卡槽2尺寸高度均与滤纸的尺寸高度相同,卡槽2对干血斑滤纸有效固定;
66.打孔部件的打孔器1垂直下落贯穿支撑部件的卡槽2,实现对干血斑滤纸的打孔;
67.血斑掉落至片状物体上;
68.手动折叠与底板4活动连接的防污染部件,使片状物体对向折叠包裹血斑。
69.具体实施过程:将已采血的干血斑滤纸放置在卡槽2上,将已消毒的片状物体放置在底板4上;按压打孔器1,打孔器1下落;打孔器1与卡槽2配合对干血斑滤纸进行打孔;手动折叠与底板4活动连接的防污染部件,使片状物体对向折叠包裹血斑,最后由工作人员将片状物体及片状物体包裹的血斑送去检验。按压后的打孔器根据弹簧的弹性特征,回弹成未按压的状态。
70.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在实施例公开的内容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部分说明即可。
71.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包括打孔部件对干血斑滤纸打孔,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污染部件、支撑部件;所述打孔部件与支撑部件相配合;所述防污染部件与所述支撑部件活动连接;所述防污染部件上放置可折叠的片状物体;所述防污染部件折叠所述片状物体包裹血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部件包括:壳体(6)、打孔器(1);所述打孔器(1)贯穿所述壳体(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包括:底板(4)、连接板(5)、卡槽(2);所述卡槽(2)与所述底板(4)通过所述连接板(5)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器(1)为管体结构,所述管体结构内径大于血斑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的尺寸与常规干血斑滤纸的尺寸相同;所述卡槽高度与单张干血斑滤纸的厚度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2)带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打孔器(1)在同一轴线上;所述通孔直径与打孔器(1)外径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污染部件为可折叠夹板(3),所述可折叠夹板(3)与底板(4)活动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上具有镂空孔洞,所述镂空孔洞与可折叠夹板(3)的尺寸相同。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折叠夹板(3)折叠所述片状物体的方向为对向。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物体面积至少为血斑面积的2倍。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用于医药检测,包括打孔部件对干血斑滤纸打孔,还包括防污染部件、支撑部件;所述打孔部件与支撑部件相配合;所述防污染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部件内部;所述防污染部件上放置可折叠的片状物体;所述防污染部件折叠所述片状物体包裹血斑。本实用新型防污染干血斑滤纸打孔装置通过放置片状物体对打孔后的血斑滤纸进行包裹,避免不同打孔后的干血斑滤纸间交叉污染。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本装置在便于工作人员使用的同时,确保样品之间无交叉污染,提高检验过程的准确度。提高检验过程的准确度。提高检验过程的准确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永庆 闫雨婷 孙鲁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1.09.0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