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

allin2024-06-23  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心肺复苏急救培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


背景技术:

2.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是为挽救心跳、呼吸骤停的伤病员所采取的一项急救技术,其目的是使伤病员的心、肺功能恢复正常,挽救病员的生命,在实际操作心肺复苏时,急救人员需要对按压力度控制得当,按压深度要到位,如果急救人员力度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对病员造成二次伤害,因此有必要对人们进行心肺复苏模拟培训。
3.在申请号202022753130.6中提到的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中随着下压深度由浅到深,使用者能够接收到不同的按压力度的反馈,且按压力度的差距大,使得使用者的按压操作体验更真实,能够提高培训效果,另外,根据接收到的不同的按压力度的反馈,使用者可以清楚下压深度是多少,从而可以根据不同下压深度控制下压力度,更能提高培训效果
4.但是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力度的掌握,进而导致了培训效果差的问题出现,且不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下压的深度,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不便于工作人员对力度的掌握,进而导致了培训效果差的问题出现,且不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下压的深度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包括托盘,所述托盘顶面焊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顶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按压板,所述托盘顶端安装有观察组件,观察组件是由水箱以及用于推动水箱内部水的移动板和用于驱动移动板的移动柱与便于查看的玻璃管组合而成;
7.所述按压板顶端安装有防滑组件,防滑组件是由防护板以及用于驱动防护板的第二弹簧和对防护板限位的限位柱组合而成。
8.优选的,所述观察组件包括水箱、移动板、橡胶板、移动柱、玻璃管和刻度线;
9.所述托盘顶面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部活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面粘接有橡胶板,所述移动板顶面中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固定安装于按压板,所述水箱一端贯穿固定安装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外侧均匀刻画有刻度线,便于对按压地力进行观察,进而避免了按压力过度的情况出现。
10.优选的,所述按压板对应玻璃管位置处开设有对应孔,且对应孔的内径与玻璃管的外径相等,使得玻璃管移动的更加稳定。
11.优选的,所述防滑组件包括滑槽、第二弹簧、防护板、限位柱、限位槽和橡胶框;
12.所述按压板顶面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底面焊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
二弹簧顶端焊接有防护板,所述滑槽底面处于第二弹簧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限位柱,所述防护板对应限位柱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防护板内部粘接有橡胶框,可以对手部进行防护,避免了手部打滑的现象出现。
13.优选的,所述防护板的纵截面为u型,所述防护板顶部两端均开设有圆弧角,方便对手部进行夹持和固定,提高人员手部的舒适性。
14.优选的,所述防护板一端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滑槽内部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限位槽的内径与限位柱的外径相等,使得防护板移动的更加稳定,避免了防护板出现晃动的问题出现。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设置有观察组件,通过工作人员对刻度线进行观看,可以对水位进行观察,方便工作人员对力度的进行掌握,提高培训效果,且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下压的深度,且通过水位使得不同的人员控制一样的按压力度,进而提高模拟的效果。
17.2、设置有防护组件,可以对人的手部进行夹持,避免了在按压过程中,手出现打滑的现象,导致了按压效果差的问题出现,且通过橡胶框,避免了手部直接与防护板接触,提高手部的舒适性,进而提高按压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观察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滑组件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23.1、托盘;2、第一弹簧;3、按压板;
24.4、观察组件;401、水箱;402、移动板;403、橡胶板;404、移动柱;405、玻璃管;406、刻度线;
25.5、防滑组件;501、滑槽;502、第二弹簧;503、防护板;504、限位柱;505、限位槽;506、橡胶框。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托盘1,托盘1顶面焊接有第一弹簧2,第一弹簧2顶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按压板3,托盘1顶端安装有观察组件4,观察组件4包括水箱401、移动板402、橡胶板403、移动柱404、玻璃管405
和刻度线406;
28.托盘1顶面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水箱401,水箱401内部活动安装有移动板402,移动板402底面粘接有橡胶板403,移动板402顶面中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移动柱404,移动柱404固定安装于按压板3,水箱401一端贯穿固定安装有玻璃管405,按压板3对应玻璃管405位置处开设有对应孔,且对应孔的内径与玻璃管405的外径相等,便于对玻璃管405进行观察,且使得玻璃管405移动的更加稳定,玻璃管405外侧均匀刻画有刻度线406。
29.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工作人员通过按压按压板3,使得第一弹簧2压缩,通过按压板3的移动推动移动柱404移动,通过移动柱404的推动带动移动板402移动,通过移动板402的移动推动橡胶板403移动,进而使得水箱401内部的水进入玻璃管405内部,通过刻度线406,对水位进行观察,进而便于工作人员对按压地力显示,通过工作人员对刻度线406进行观看,进而可以对水位进行观察,方便工作人员对力度的进行掌握,提高培训效果,且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下压的深度,且通过水位使得不同的人员控制一样的按压力度,进而提高模拟的效果。
30.如图3所示,按压板3顶端安装有防滑组件5,防滑组件5包括滑槽501、第二弹簧502、防护板503、限位柱504、限位槽505和橡胶框506;
31.按压板3顶面两端均开设有滑槽501,滑槽501内部底面焊接有第二弹簧502,第二弹簧502顶端焊接有防护板503,防护板503的纵截面为u型,防护板503顶部两端均开设有圆弧角,方便对人的手部进行防护和夹持,同时提高人员手部的舒适度,滑槽501底面处于第二弹簧502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限位柱504,防护板503一端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滑槽501内部的长度与宽度相等,限位槽505的内径与限位柱504的外径相,使得防护板503移动的更加稳定,防护板503对应限位柱504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505,防护板503内部粘接有橡胶框506。
32.工作人员在使用装置时,工作人员将手放置在防护板503内部,推动防护板503移动,使得第二弹簧502拉伸,将手放入防护板503内部后,第二弹簧502压缩,带动防护板503在滑槽501内部移动,此时限位柱504在限位槽505内部移动,对防护板503限位,避免了防护板503移动时出现晃动的问题,进而可以对人的手部进行夹持,避免了在按压过程中,手出现打滑的现象,导致了按压效果差的问题出现,且通过橡胶框506,避免了手部直接与防护板503接触,提高手部的舒适性,进而提高按压的效果。
33.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4.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包括托盘(1),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1)顶面焊接有第一弹簧(2),所述第一弹簧(2)顶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按压板(3),所述托盘(1)顶端安装有观察组件(4),观察组件(4)是由水箱(401)以及用于推动水箱(401)内部水的移动板(402)和用于驱动移动板(402)的移动柱(404)与便于查看的玻璃管(405)组合而成;所述按压板(3)顶端安装有防滑组件(5),防滑组件(5)是由防护板(503)以及用于驱动防护板(503)的第二弹簧(502)和对防护板(503)限位的限位柱(504)组合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组件(4)包括水箱(401)、移动板(402)、橡胶板(403)、移动柱(404)、玻璃管(405)和刻度线(406);所述托盘(1)顶面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水箱(401),所述水箱(401)内部活动安装有移动板(402),所述移动板(402)底面粘接有橡胶板(403),所述移动板(402)顶面中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移动柱(404),所述移动柱(404)固定安装于按压板(3),所述水箱(401)一端贯穿固定安装有玻璃管(405),所述玻璃管(405)外侧均匀刻画有刻度线(40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板(3)对应玻璃管(405)位置处开设有对应孔,且对应孔的内径与玻璃管(405)的外径相等。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组件(5)包括滑槽(501)、第二弹簧(502)、防护板(503)、限位柱(504)、限位槽(505)和橡胶框(506);所述按压板(3)顶面两端均开设有滑槽(501),所述滑槽(501)内部底面焊接有第二弹簧(502),所述第二弹簧(502)顶端焊接有防护板(503),所述滑槽(501)底面处于第二弹簧(502)内部通过螺钉安装有限位柱(504),所述防护板(503)对应限位柱(504)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505),所述防护板(503)内部粘接有橡胶框(50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503)的纵截面为u型,所述防护板(503)顶部两端均开设有圆弧角。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503)一端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滑槽(501)内部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限位槽(505)的内径与限位柱(504)的外径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心肺复苏急救培训装置技术领域的一种心肺复苏模拟按压装置,包括托盘,所述托盘顶面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水箱,所述水箱内部活动安装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底面粘接有橡胶板,所述移动板顶面中部通过螺钉安装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固定安装于按压板,所述水箱一端贯穿固定安装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外侧均匀刻画有刻度线,便于对按压地力进行观察,进而避免了按压力过度的情况出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工作人员对刻度线进行观看,可以对水位进行观察,方便工作人员对力度的进行掌握,提高培训效果,且方便工作人员控制下压的深度,且通过水位使得不同的人员控制一样的按压力度,进而提高模拟的效果。高模拟的效果。高模拟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代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7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