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属于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2.使用液化气作为燃料的船舶或者运输液化气的船舶,均需采用特殊的液罐装载液化气。棱形独立型燃料舱采用平板型舱壁结构形式,通过多种支撑装置与主船体连接,其中垂向支撑装置为燃料舱提供垂向支撑,止纵摇支撑装置能限制燃料舱的纵向位移,止浮装置防止主船体破舱进水后液罐上浮而导致与主船体碰撞。目前用于棱形独立型燃料舱或运输船的罐体支撑装置结构的设计方案,如中国专利专利号cn 104925226 b公开了一种液化气船的纵向限位结构,纵向限位结构包括主船体底部的前、后限位体,以及液舱底面上的配合支撑座,配合支撑座和前、后限位体的端面之间的间隙设有层压木和环氧树脂。能有效的承受主船体、液舱及其所装载的液货的静、动载荷的纵向分量,防止液罐相对于主船体的纵向运动。但上述纵向限位结构的方案,通常只适用于运输船。此限位结构占据了一个可布置垂向支撑座的位置,由于其液舱底面积较大,因此垂向支撑座数量较多。而对于燃料舱来说,由于燃料舱长度较短以及主船体底部线型向内收缩的原因,燃料舱底部面积较小;垂向支撑座数量少,每一个受力都很大,因此不宜再减少垂向支撑座的数量,这样,纵向支撑装置存在难以布置的问题。中国专利专利号cn 212921872 u公开了一种b型独立储舱支撑装置,在储舱舱体与主船体内壳之间设置有顶部支撑机构。该方案通过采用顶部支撑机构,减少底部支撑结构,将b型独立储舱支撑结构由集中布置于底部而分散至顶部多个约束面,尤其对储舱底部截面面积较小的舱型更具有适用性。但上述支撑结构并不适用于液罐底部,因液罐底部垂向载荷更大,可布置空间更小。此结构主船体侧纵向支撑座的高度要大于主船体侧止浮支撑座的高度、止浮层压木的厚度和纵向层压木的宽度之和,大小难以进一步优化;纵向层压木的作用点距离主船体侧纵向支撑座较大,对其作用的弯矩以及尺寸要求也相应较大。垂向和纵向载荷通过不同的层压木传递,层压木使用数量较多,增加了使用成本。所以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1.棱形独立型燃料舱底部布置空间较小,纵向支撑装置难以布置;2.现有的棱形独立型燃料舱顶部支撑装置承载能力较弱无法用于底部;3.现有的棱形独立型燃料舱支撑装置的层压木使用数量较多,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垂向支撑座和纵向支撑装置布置空间不足,层压木使用数量较多的技术问题。
4.为达到解决上述问题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所述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主船体侧支撑结构、燃料舱侧支撑结构和层压木;燃料舱侧支撑结构包括沿船体长度方向的燃料舱侧纵向隔板;燃料舱侧纵向隔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主船体侧支撑结构设有与前后两个燃料舱侧
纵向挡板相对应的主船体侧纵向挡板;主船体侧纵向挡板靠近燃料舱侧纵向隔板一侧设有水平的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的上方燃料舱侧支撑结构中设有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和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之间设有层压木,所述层压木设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与主船体侧纵向挡板之间。
5.优选地,所述主船体侧支撑结构包括前后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设有燃料舱侧支撑结构。
6.优选地,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和主船体侧纵向挡板;支撑单元靠近燃料舱侧支撑结构一侧依次垂直设有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和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和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之间沿船宽方向设有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上端设有水平的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远离燃料舱侧支撑结构的一侧设有主船体侧纵向挡板。
7.优选地,所述主船体侧纵向挡板垂直于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
8.优选地,所述燃料舱侧支撑结构包括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燃料舱侧横向肘板、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和燃料舱侧纵向隔板;燃料舱下方沿船长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前后两端设有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和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之间沿船宽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横向肘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下端设有水平的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通过垂直的燃料舱侧纵向隔板与水平的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连接。
9.优选地,所述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的长度大于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前后两端超过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的部分设为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
10.优选地,所述燃料舱侧纵向隔板前后两端沿船宽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挡板;燃料舱侧纵向挡板的下端与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的前后两端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互相垂直;所述层压木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之间设有间隙。
12.优选地,所述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与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之间设有多块沿船长方向的主船体侧垂向三角支撑板。
13.优选地,所述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与燃料舱侧横向肘板之间设有多块沿船长方向的燃料舱侧垂向三角支撑板。
14.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可用于燃料舱底部,加入纵向支撑功能的同时不增加其它垂向支撑装置的载荷。
16.(2)相比于传统多功能支撑结构,承载能力更强,结构更轻。
17.(3)相比于传统多功能支撑结构,节省层压木的数量。
18.(4)此装置同样适用于燃料舱顶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布置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纵剖面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主船体侧支座纵剖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燃料舱侧支座纵剖面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横剖面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垂向三角支撑板示意图;
25.附图标记:1.船体;2.燃料舱;3.多功能支撑装置;4.层压木;5.常规垂向支撑装置;31.主船体侧支撑结构;32.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11.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312.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313.主船体侧横向肘板;314.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5.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6.主船体侧垂向三角支撑板;321.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322.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323.燃料舱侧横向肘板;324.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5.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6.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327.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328.燃料舱侧纵向隔板;329.燃料舱侧垂向三角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更明显易懂,兹以优选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27.如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3,燃料舱2与船体1之间设有多功能支撑装置3和常规垂向支撑装置5,多功能支撑装置3包括主船体侧支撑结构31、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和层压木4;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包括沿船体长度方向的燃料舱侧纵向隔板328;燃料舱侧纵向隔板328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主船体侧支撑结构31设有与前后两个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相对应的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靠近燃料舱侧纵向隔板328一侧设有水平的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的上方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中设有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和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之间设有层压木4,层压木4设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与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之间。主船体侧支撑结构31包括前后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设有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每个支撑单元包括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311、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312、主船体侧横向肘板313、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和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支撑单元靠近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一侧依次垂直设有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311和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312,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311和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312之间沿船宽方向设有主船体侧横向肘板313,主船体侧横向肘板313上端设有水平的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远离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的一侧设有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垂直于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包括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321、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322、燃料舱侧横向肘板323、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326、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327和燃料舱侧纵向隔板328;燃料舱2下方沿船长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322,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322前后两端设有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321,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322和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321之间沿船宽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横向肘板323;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322下端设有水平的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326,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326通过垂直的燃料舱侧纵向
隔板328与水平的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327连接。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326的长度大于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327,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326前后两端超过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327的部分设为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燃料舱侧纵向隔板328前后两端沿船宽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的下端与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327的前后两端连接。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互相垂直;层压木4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之间设有间隙。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与主船体侧横向肘板313之间设有多块板面沿船长方向的主船体侧垂向三角支撑板316。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与燃料舱侧横向肘板323之间设有多块板面沿船长方向的燃料舱侧垂向三角支撑板329。
28.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棱形独立型燃料舱底部的多功能支撑装置3,此装置能同时承受纵向和垂向的较大载荷。把纵向和垂向支撑装置的功能整合在一起,并且通过使用一块层压木同时传递垂向和纵向载荷,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布置空间不足的问题,而且不增加其它垂向支撑装置的受力。
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支撑装置3结构在左舷和右舷对称布置,分为主船体侧支撑结构31和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两侧支撑结构通过与层压木4的面接触实现垂向和纵向的载荷传递。
30.支撑装置的主船体和燃料舱两侧的纵向肘板分别与主船体和燃料舱两侧的纵桁结构对齐;支撑装置的主船体和燃料舱两侧的横向肘板分别与主船体和燃料舱两侧的横向强框架结构对齐。支撑装置的纵向和横向肘板均加大并做软趾处理,对船体侧纵向端肘板设置两端削斜的面板。
31.层压木4长度方向沿横向,并水平放置。层压木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主船体侧和燃料舱侧的水平支撑面板对齐并贴紧,层压木的前后表面与主船体侧的纵向挡板315对齐并贴紧,与燃料舱侧的纵向挡板325对齐并留有5-10毫米的间隙。
32.实施例
33.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3。装置安装在主船体1和燃料舱2之间,对称地布置在主船体的左舷和右舷,主船体1通过支撑装置3为燃料舱2提供垂向和纵向的支撑。
34.如图2所示,装置3包括主船体侧支撑结构31和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2,以及连接两侧结构的层压木4。装置3可以同时传递垂向载荷和纵向载荷,作为对比,常规垂向支撑装置5只能传递垂向载荷。
35.如图3、图4和图5所示,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311、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312与主船体纵桁结构对齐,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321、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322与燃料舱纵桁结构对齐。主船体侧横向肘板313与主船体横向强框架结构对齐,燃料舱侧横向肘板323与燃料舱横向强框架结构对齐。上述纵向肘板311、312、321和横向肘板313、323均加大并做软趾处理,以降低其应力集中和提高疲劳强度。还可对船体侧纵向端肘板311设置两端削斜的面板。
36.垂向载荷由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通过层压木4的上下表面进行传递,纵向载荷由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通过接触层压木4的前后表面进行传递。层压木4长度方向沿横向,并水平放置。层压木4的上下表面分别与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和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对齐并贴紧,层压木4的前
后表面与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和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对齐,且与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贴紧,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留有5-10毫米的间隙。该间隙可以为燃料罐吊装留出施工空间,同时释放主船体1和燃料舱2在运营时相对变形不一致产生的纵向应力。当燃料舱2产生纵向加速度时,在纵向相对主船体1滑动,该间隙消失,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与层压木4贴紧,从而传递纵向载荷。在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与主船体侧纵向挡板315互相垂直,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325互相垂直,使得垂向和纵向对层压木4的支撑效果最好。
37.如图6所示,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314设有多块主船体侧垂向三角支撑板316,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324亦设有多块燃料舱侧垂向三角支撑板329。上述三角板可以提高船体侧和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的强度和刚度,为层压木4提供更好的支撑。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任何形式上和实质上的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还将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补充,这些改进和补充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当可利用以上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而做出的些许更动、修饰与演变的等同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等效实施例;同时,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技术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等同变化的更动、修饰与演变,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燃料舱与船体之间设有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主船体侧支撑结构、燃料舱侧支撑结构和层压木;燃料舱侧支撑结构包括沿船体长度方向的燃料舱侧纵向隔板;燃料舱侧纵向隔板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主船体侧支撑结构设有与前后两个燃料舱侧纵向挡板相对应的主船体侧纵向挡板;主船体侧纵向挡板靠近燃料舱侧纵向隔板一侧设有水平的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的上方燃料舱侧支撑结构中设有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和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之间设有层压木,所述层压木设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与主船体侧纵向挡板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侧支撑结构包括前后两个支撑单元,两个支撑单元之间设有燃料舱侧支撑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单元包括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和主船体侧纵向挡板;支撑单元靠近燃料舱侧支撑结构一侧依次垂直设有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和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主船体侧纵向端肘板和主船体侧纵向内肘板之间沿船宽方向设有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上端设有水平的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远离燃料舱侧支撑结构的一侧设有主船体侧纵向挡板。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侧纵向挡板垂直于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舱侧支撑结构包括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燃料舱侧横向肘板、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和燃料舱侧纵向隔板;燃料舱下方沿船长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前后两端设有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和燃料舱侧纵向端肘板之间沿船宽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横向肘板;燃料舱侧纵向支撑板下端设有水平的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通过垂直的燃料舱侧纵向隔板与水平的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的长度大于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燃料舱侧上水平面板前后两端超过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的部分设为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舱侧纵向隔板前后两端沿船宽方向垂直设有燃料舱侧纵向挡板;燃料舱侧纵向挡板的下端与燃料舱侧下水平面板的前后两端连接。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互相垂直;所述层压木与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之间设有间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与主船体侧横向肘板之间设有多块沿船长方向的主船体侧垂向三角支撑板。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与燃料舱侧横向肘板之间设有多块沿船长方向的燃料舱侧垂向三
角支撑板。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棱形独立型燃料舱的多功能支撑装置,属于船舶设计制造技术领域。燃料舱与船体之间设有多功能支撑装置。多功能支撑装置包括主船体侧支撑结构、燃料舱侧支撑结构和层压木;主船体侧支撑结构与燃料舱侧支撑结构之间的纵向支撑结构部分沿船长方向布置,垂向支撑结构部分沿船宽方向布置。垂向载荷由主船体侧水平支撑面板和燃料舱侧水平支撑面板之间的层压木进行传递,纵向载荷由主船体侧纵向挡板和燃料舱侧纵向挡板之间通过层压木的前后进行传递。通过本实用新型在加入纵向支撑功能的同时不增加其它垂向支撑装置的载荷,承载能力更强,结构更小,且可以节省层压木的数量。木的数量。木的数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奎 郑文青 刘晓媛 高明星 顾俊 虞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0八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