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6-25  87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


背景技术:

2.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绞合而成的类似绳索,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常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将电力或信息从一处传递至另一处。
3.现有的电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送线设备多为卷筒式线圈,通过转轴的转动带动电缆进行运输,这种装置结构简单,且卷筒的距离是固定的,不能对大直径的电缆进行限位,容易导致大直径的电缆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位置偏差,同时针对直径大小不一的电缆无法进行调整,需要根据电缆的直径更换卷筒,造成操作上的不便,进而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
5.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表面;
6.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壁并固定套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转轴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
7.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螺杆,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板的内壁并与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螺杆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
8.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螺杆进行转动,螺杆的转动带动螺纹套在其外表面移动。
9.优选地,所述螺纹套的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套,所述活动套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所述活动套的内壁开设有凹槽,所述限位板与所述凹槽的内壁滑动卡接;
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避免螺纹套随着螺杆的转动而转动,限位板与凹槽的滑动卡接对活动套进行限位,从而对活动套通过连接杆连接的螺纹套进行限位,螺杆的转动带动螺纹套在螺杆上移动,螺纹套的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动套进行移动,活动套的移动带动限位板在凹槽的内壁滑动。
11.优选地,所述固定轴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内壁与所述固定轴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所述活动套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
第一限位环;
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通过轴承与固定轴的外表面连接,增加了转轴转动的平稳性,同时避免固定轴转动,活动套的移动带动第一限位环移动。
13.优选地,所述卡紧机构还包括卡扣,所述卡扣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座的内壁铰接,所述卡扣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自由端与所述转轴的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
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随着第一限位环的移动带动转轴的另一端进入第一限位环的内壁,卡扣受到第一限位环内壁的挤压在铰接座上的铰接轴上转动,随着卡扣的转动挤压弹簧,弹簧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15.优选地,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所述卡扣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限位环;
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直到卡扣与卡槽接触,弹簧的弹力带动卡扣复位并与卡槽贴合,从而将转轴与第一限位环进行固定,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的距离便于根据电缆的直径大小进行调节。
17.本实用新型中的有益效果为:
18.1、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将电缆放置在转轴上,并让电缆的一侧与第二限位环的一侧接触,然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的转动带动螺纹套在其外表面移动,螺纹套的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动套在固定轴上移动,活动套的移动带动限位板在凹槽内滑动,同时带动第一限位环移动,当第一限位环移动到接触电缆的外表面,第一电机停止转动,从而达到调节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距离的效果,并且对电缆的运输进行限位。
19.2、通过设置卡紧机构,调节机构带动第一限位环与转轴进行接触,卡扣受到第一限位环内壁的挤压在铰接座上沿着铰接轴进行转动,卡扣的转动挤压弹簧,弹簧发生形变产生弹力,随着第一限位环的移动带动转轴进入第一限位环的内壁,第一限位环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卡扣与卡槽接触,弹簧的弹力带动卡扣复位,从而带动卡扣与卡槽贴合,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轴转动,转轴的转动带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转动,从而对电缆进行运送,达到将转轴与第一限位环进行固定的效果。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的转轴结构立体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的螺纹套结构立体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的固定轴结构立体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的卡扣结构立体图。
25.图中:1、底板;2、第一支撑板;3、第一电机;31、螺杆;32、螺纹套;33、连接杆;34、活动套;35、固定轴;36、限位板;37、凹槽;38、第一限位环;4、第二支撑板;5、第二电机;6、转轴;7、铰接座;71、卡扣;72、弹簧;73、卡槽;74、第二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7.参照图1-5,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在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表面;
28.进一步地,调节机构还包括螺杆31,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第一支撑板2的内壁并与螺杆31的一端固定套接,螺杆3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32,第一电机3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螺杆31进行转动,螺杆31的转动带动螺纹套32在其外表面移动;
29.进一步地,螺纹套32的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3,连接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套34,活动套3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轴35,固定轴3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6,活动套34的内壁开设有凹槽37,限位板36与凹槽37的内壁滑动卡接,为避免螺纹套32随着螺杆31的转动而转动,限位板36与凹槽37的滑动卡接对活动套34进行限位,从而对活动套34通过连接杆33连接的螺纹套32进行限位;
30.螺杆31的转动带动螺纹套32在螺杆31上移动,螺纹套32的移动通过连接杆33带动活动套34进行移动,活动套34的移动带动限位板36在凹槽37的内壁滑动;
31.进一步地,固定轴35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板4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转轴6的内壁与固定轴35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活动套34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38,第二电机5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轴6转动,转轴6通过轴承与固定轴35的外表面连接,增加了转轴6转动的平稳性,同时避免固定轴35转动,活动套34的移动带动第一限位环38移动;
32.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4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第二支撑板4的内壁并固定套接有转轴6,转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第二支撑板4的内壁固定安装,转轴6穿过第二支撑板4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紧机构,卡紧机构包括铰接座7,铰接座7的一侧表面与转轴6的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
33.进一步地,卡紧机构还包括卡扣71,卡扣7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与铰接座7的内壁铰接,卡扣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72,弹簧72的自由端与转轴6的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随着第一限位环38的移动带动转轴6的另一端进入第一限位环38的内壁,卡扣71受到第一限位环38内壁的挤压在铰接座7上的铰接轴上转动,随着卡扣71的转动挤压弹簧72,弹簧72受到挤压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34.进一步地,第一限位环38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卡槽73,卡槽73的内壁与卡扣7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转轴6延伸至第二支撑板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限位环74,直到卡扣71与卡槽73接触,弹簧72的弹力带动卡扣71复位并与卡槽73贴合,从而将转轴6与第一限位环38进行固定,第一限位环38与第二限位环74的距离便于根据电缆的直径大小进行调节。
35.工作原理:对电缆进行运送前,先将电缆放置在转轴6上,并让电缆的一侧与第二限位环74的一侧接触,然后启动第一电机3,第一电机3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螺杆31转动,螺杆31的转动带动螺纹套32在其外表面移动,螺纹套32的移动通过连接杆33带动活动套34在固
定轴35上移动,活动套34的移动带动限位板36在凹槽37内滑动,同时带动第一限位环38移动,当第一限位环38移动到接触电缆的外表面,第一电机3停止转动;
36.同时随着第一限位环38的移动带动转轴6进入第一限位环38的内壁,卡扣71受到第一限位环38内壁的挤压在铰接座7上沿着铰接轴进行转动,卡扣71的转动挤压弹簧72,弹簧72发生形变产生弹力,第一限位环38移动到一定位置后停止,卡扣71与卡槽73接触,弹簧72的弹力带动卡扣71复位,从而带动卡扣71与卡槽73贴合;
37.对电缆的外表面限位后,启动第二电机5,第二电机5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转轴6转动,转轴6的转动带动第一限位环38和第二限位环74转动,从而对电缆进行运送。
3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2),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第一电机(3),所述第一电机(3)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一侧表面;所述底板(1)的上表面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板(4),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一侧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所述第二电机(5)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内壁并固定套接有转轴(6),所述转轴(6)的一端通过轴承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内壁固定安装,所述转轴(6)穿过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另一端设置有卡紧机构,所述卡紧机构包括铰接座(7),所述铰接座(7)的一侧表面与所述转轴(6)的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螺杆(31),所述第一电机(3)的输出轴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支撑板(2)的内壁并与所述螺杆(31)的一端固定套接,所述螺杆(31)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3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套(32)的一端端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杆(33),所述连接杆(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套(34),所述活动套(34)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固定轴(35),所述固定轴(3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限位板(36),所述活动套(34)的内壁开设有凹槽(37),所述限位板(36)与所述凹槽(37)的内壁滑动卡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35)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另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轴(6)的内壁与所述固定轴(35)的外表面通过轴承固定安装,所述活动套(34)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38)。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紧机构还包括卡扣(71),所述卡扣(71)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与所述铰接座(7)的内壁铰接,所述卡扣(7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弹簧(72),所述弹簧(72)的自由端与所述转轴(6)的另一端端面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环(38)的内壁开设有多个卡槽(73),所述卡槽(73)的内壁与所述卡扣(71)的外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转轴(6)延伸至所述第二支撑板(4)的外表面固定套接有第二限位环(7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缆生产附属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表面设置有调节机构。该大直径电缆加工用送线设备,通过设置调节机构,将电缆放置在转轴上,并让电缆的一侧与第二限位环的一侧接触,然后启动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螺杆转动,螺杆的转动带动螺纹套在其外表面移动,螺纹套的移动通过连接杆带动活动套在固定轴上移动,活动套的移动带动限位板在凹槽内滑动,同时带动第一限位环移动,当第一限位环移动到接触电缆的外表面,第一电机停止转动,从而达到调节第一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距离的效果。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距离的效果。限位环与第二限位环之间距离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倪树松 丁华 方腾 张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庆横电电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4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482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