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锥齿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
背景技术:2.锥齿轮用来传递两相交轴之间的运动和动力,在一般机械中,锥齿轮两轴之间的交角等于90
°
(但也可以不等于90
°
),与圆柱齿轮类似,锥齿轮有分度圆锥、齿顶圆锥、齿根圆锥和基圆锥,圆锥体有大端和小端,其对应大端的圆分别称为分度圆(其半径为r)、齿顶圆、齿根圆和基圆,一对锥齿轮的运动相当于一对节圆锥作纯滚动。
3.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4.1、由于锥齿轮一般用来作为传动转向用,其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尤为重要,现有的锥齿轮一般为独立转动,其转动方向与受力方向不同,很容易导致锥齿轮出现倾斜偏移,影响其正常的传导效果;
5.2、锥齿轮的倾斜面在与其他齿轮连接时,连接位置的不同其传导后的转动速度也会不同,但目前的锥齿轮,基本为固定安装,安装后很难再对连接位置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解决了现今存在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包括锥齿轮主体,所述锥齿轮主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侧插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锥齿轮主体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弧形板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平衡板,所述平衡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块,所述活动杆的外侧开设有通槽,所述弧形板的内侧开设有卡槽,位于所述活动杆内侧顶部的平衡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位于所述活动杆内侧底部的平衡板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所述限位板与滑块的外侧均开设有调节口,所述限位板与滑块之间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弧形板与锥齿轮主体之间固定相连。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锥齿轮主体的两侧。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块滑动连接在通槽内且穿过通槽延伸至活动杆的外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块远离平衡板的一端与卡槽的尺寸吻合。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卡接块均匀分布在平衡板上,相邻两个所述卡接块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卡槽之间的距离相同。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与平衡板的外侧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与调节口相互连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通过设置有弧形板、卡接块、卡槽,操作者通过将活动杆固定在外界固定装置上,将锥齿轮主体与外界齿轮啮合,启动外部动力带动锥齿轮主体转动,锥齿轮主体会和弧形板同步运动,此时卡接块卡接在弧形板内侧的卡槽内,如此在伸缩杆与卡接块的配合下,在装置内部与外部同时对锥齿轮主体的转动进行限位与保护,提高锥齿轮主体转动的承载力与稳定性。
16.2、该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通过设置有滑块、限位板、拉伸弹簧,利用外界细杆通过调节槽插入到调节口内,通过推动外界细杆带动两个调节口相互靠近,可使得限位板与滑块相互靠近并带动两个平衡板相互靠近,进而带动卡接块与脱离卡槽,使得弧形板与锥齿轮主体可在活动杆上左右调节,当调节完成后,取下外界细杆,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卡接块再次与卡槽卡接,达到快速调节锥齿轮主体与外界齿轮连接位置的效果,使得锥齿轮主体传动给外界齿轮的转速得到调节。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锥齿轮主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锥齿轮主体附近结构剖视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板附近结构侧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1.图中:1、锥齿轮主体;2、圆孔;3、弧形板;4、活动杆;5、伸缩杆;6、卡接块;7、限位板;8、滑块;9、调节口;10、拉伸弹簧;11、平衡板;12、通槽;13、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请参阅图1-4,本实施方案中: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包括锥齿轮主体1,锥齿轮主体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2,圆孔2的内侧插接有弧形板3,弧形板3与锥齿轮主体1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弧形板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4,活动杆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平衡板11,平衡板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块6,活动杆4的外侧开设有通槽12,弧形板3的内侧开设有卡槽13,位于活动杆4内侧顶部的平衡板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7,位于活动杆4内侧底部的平衡板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8,限位板7与滑块8的外侧均开设有调节口9,限位板7与滑块8之间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10。
24.本实施例中,弧形板3与锥齿轮主体1之间固定相连,伸缩杆5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锥齿轮主体1的两侧提高锥齿轮主体1转动的稳定性,卡接块6滑动连接在通槽12内且穿过通槽12延伸至活动杆4的外侧,卡接块6远离平衡板11的一端与卡槽13的尺寸吻合,便于卡
接块6卡接在卡槽13卡接,从内部限定弧形板3转动的轨迹,卡接块6均匀分布在平衡板11上,相邻两个卡接块6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卡槽13之间的距离相同,是个每个卡槽13均可与卡接块6卡接,活动杆4与平衡板11的外侧均开设有调节槽,调节槽与调节口9相互连通,便于通过调节口9调节限位板7与滑块8的位置,从而带动平衡板11运动,使得卡接块6与卡槽13脱离,进而调节弧形板3与锥齿轮主体1在活动杆4上的位置,达到快速调节锥齿轮主体1与外界齿轮连接位置的效果,使得锥齿轮主体1传动给外界齿轮的转速得到调节。
2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操作者通过将活动杆4固定在外界固定装置上,将锥齿轮主体1与外界齿轮啮合,启动外部动力带动锥齿轮主体1转动,锥齿轮主体1会和弧形板3同步运动,此时卡接块6卡接在弧形板3内侧的卡槽13内,如此在伸缩杆5与卡接块6的配合下,在装置内部与外部同时对锥齿轮主体1的转动进行限位与保护,提高锥齿轮主体1转动的承载力与稳定性,此外,利用外界细杆通过调节槽插入到调节口9内,通过推动外界细杆带动两个调节口9相互靠近,可使得限位板7与滑块8相互靠近并带动两个平衡板11相互靠近,进而带动卡接块6与脱离卡槽13,使得弧形板3与锥齿轮主体1可在活动杆4上左右调节,当调节完成后,取下外界细杆,在拉伸弹簧10的作用下,卡接块6再次与卡槽13卡接,达到快速调节锥齿轮主体1与外界齿轮连接位置的效果,使得锥齿轮主体1传动给外界齿轮的转速得到调节。
2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1.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包括锥齿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锥齿轮主体(1)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2),所述圆孔(2)的内侧插接有弧形板(3),所述弧形板(3)与锥齿轮主体(1)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5),所述弧形板(3)的内侧转动连接有活动杆(4),所述活动杆(4)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平衡板(11),所述平衡板(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卡接块(6),所述活动杆(4)的外侧开设有通槽(12),所述弧形板(3)的内侧开设有卡槽(13),位于所述活动杆(4)内侧顶部的平衡板(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板(7),位于所述活动杆(4)内侧底部的平衡板(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滑块(8),所述限位板(7)与滑块(8)的外侧均开设有调节口(9),所述限位板(7)与滑块(8)之间固定安装有拉伸弹簧(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3)与锥齿轮主体(1)之间固定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杆(5)有四个且对称分布在锥齿轮主体(1)的两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6)滑动连接在通槽(12)内且穿过通槽(12)延伸至活动杆(4)的外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6)远离平衡板(11)的一端与卡槽(13)的尺寸吻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块(6)均匀分布在平衡板(11)上,相邻两个所述卡接块(6)之间的距离与相邻两个卡槽(13)之间的距离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杆(4)与平衡板(11)的外侧均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与调节口(9)相互连通。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属于锥齿轮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包括锥齿轮主体,所述锥齿轮主体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的内侧插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与锥齿轮主体的外侧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杆。该一种负载能力强的高精度一体式锥齿轮,通过设置有弧形板、卡接块、卡槽,操作者通过将活动杆固定在外界固定装置上,将锥齿轮主体与外界齿轮啮合,启动外部动力带动锥齿轮主体转动,锥齿轮主体会和弧形板同步运动,此时卡接块卡接在弧形板内侧的卡槽内,如此在伸缩杆与卡接块的配合下,在装置内部与外部同时对锥齿轮主体的转动进行限位与保护,提高锥齿轮主体转动的承载力与稳定性。承载力与稳定性。承载力与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龙 刘必洪 崔洪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湖县华越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1.05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