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雾化给药系统。
背景技术:2.雾化吸入疗法是指使用专门的雾化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微小的颗粒,雾化后的药物小颗粒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呼吸道及肺内并附着和弥散,在肺内局部发生治疗作用,再经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进一步发挥作用,达到迅速有效和无创的治疗作用;
3.现有技术中,雾化给药系统主要包括呼吸给药装置和雾化器,呼吸给药装置设置有用于储存药液的储药雾化囊体,储药雾化囊体开设有注药口,通过注药口向储药雾化囊体内加注药液,目前,传统的向储药雾化囊体内加注药液时,常规手段是采用针筒按剂量来抽吸药液,采用针筒注入法,由于针筒是医院医疗废弃物管控的重点,医护人员通常将针筒去除针头后提供给患者家属使用,去除针头后,药液瓶口与针筒乳头不匹配,药液抽吸困难,而且,还容易导致患者家属贪图方便直接将药液加入储药雾化囊体中,导致雾化吸入药物剂量无法准确把控,影响治疗效果;
4.因此,基于上述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提供一种雾化给药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使用方便,便于吸取、加注药液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包括:
8.雾化器和具有储药雾化囊体的呼吸给药装置;
9.所述储药雾化囊体置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缸内,所述储药雾化囊体上部开设有注药口;还包括
10.能够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注药口上用于吸液或加药的加药装置;
11.所述加药装置一端具有吸液管,所述加药装置另一端具有能够使其产生负压并吸取药液的活塞。
12.进一步的,所述吸液管一端布设有连接器,通过连接器与所述注药口和所述加药装置拆卸连接。
13.进一步的,所述储药雾化囊体具有颈部,所述颈部开设有所述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连接器螺栓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一端形成有外螺纹,另一端布设有防滑楞,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器旋转,所述连接器中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加药装置和所述吸液管连通的加药通道。
15.进一步的,所述储药雾化囊体还包括密封帽,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加药通道。
16.进一步的,所述颈部活动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通过连接带与所述密封帽连接。
17.进一步的,所述加药装置具有能够储存药液的本体,所述本体装设有所述活塞,且所述活塞的活塞杆外露在所述加药装置外部,所述本体另一端具有接头部,所述接头部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连接器卡合或脱离。
1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器内装设有密封垫,通过所述密封垫与所述接头部密封接触。
19.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外壁布设有刻度线,用于计量药液。
20.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器为超声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缸顶端设置有缸盖,用于将所述储药雾化囊体和所述加药装置置于所述雾化缸内,所述储药雾化囊体设置的第一进气管和第二进气管的末端置于所述雾化缸外部。
21.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呼吸给药装置,其包括储药雾化囊体,储药雾化囊体的注药口拆卸连接有加药装置,加药装置一端具有吸液管,另一端具有能够使其产生负压并吸取药液的活塞。使用时,将加药装置从注药口取下,将吸液管置于药瓶内,活塞抽吸,从而使吸液管吸取药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针筒抽吸药液,加药装置吸取药液后重新放回注药口,吸液管置于注药口内部,将药液加注到储药雾化囊体内,避免注药口过小导致药液溢出,该结构中加药装置能够与注药口拆卸地固定连接,使加药装置能够存放在注药口位置,方便下次使用,而且通过加药装置的本体剂量药液,还有利于使用者科学、准确地把控药物剂量,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加药装置与储药雾化囊体瓶颈爆炸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加药装置剖视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储药雾化囊体瓶颈位置局部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雾化器10;雾化缸11;缸盖12;
30.呼吸给药装置20;第一进气21管;第二进气管22;颈部23;密封帽25;定位环26;连接带27;
31.加药装置30;活塞31;接头部32;吸液管33;连接器34;密封垫35;卡环36。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33.参见图1所示;
34.实用新型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包括:
35.雾化器10和具有储药雾化囊体的呼吸给药装置20;
36.储药雾化囊体置于雾化器10的雾化缸11内,储药雾化囊体上部开设有注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7.能够拆卸地装设于注药口上用于吸液或加药的加药装置30;
38.加药装置30一端具有吸液管33,加药装置30另一端具有能够使其产生负压并吸取药液的活塞31。使用时,将加药装置30从注药口取下,将吸液管33置于药瓶内,活塞31抽吸,使加药装置30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使吸液管33吸取药液,加药装置30吸取药液后重新放回注药口,将药液加注到储药雾化囊体内,该结构中加药装置30能够与注药口拆卸地固定连接,使加药装置30能够存放在注药口位置,方便下次使用。优选的,优选的,储药雾化囊体的本体外壁布设有刻度线,便于准确计量药液,保证患者科学、准确地把控药物剂量,提升治疗效果;
39.优选的,雾化器10为超声雾化器10,其中,雾化器10的雾化缸11顶端设置有缸盖12,用于将储药雾化囊体和加药装置30置于雾化缸11内,储药雾化囊体设置的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的末端置于雾化缸11外部,药物在储药雾化囊体中雾化成微小颗粒。储药雾化囊体为聚乙烯材料制成,该储药雾化囊体的底部为半椭圆体或者半球体,方便置于雾化缸11中,药雾化囊体顶部形成有颈部23,储药雾化囊体一侧与第一进气管21出气口端连通,另一侧与第二进气管22进气口端连通;
40.参见图2所示;
41.优选的,吸液管33一端布设有连接器34,通过连接器34与注药口和加药装置30拆卸连接。优选的,储药雾化囊体设置的颈部23开设有注药口,注药口与连接器34螺栓连接。便于拆卸连接器34,吸液管33与连接器34固定连接,当连接器34与颈部23分离时,吸液管33能够跟随连接器34一同与储药雾化囊体分离,优选的,连接器34一端形成有外螺纹,另一端布设有防滑楞,用于驱动连接器34旋转,连接器34中部形成有连通加药装置30和吸液管33连通的加药通道。
42.参见图3所示;
43.优选的,加药装置30具有能够储存药液的本体,本体装设有活塞31,且活塞31的活塞杆外露在加药装置30外部,本体另一端具有接头部32,接头部32通过卡扣结构与连接器34卡合或脱离。具体的,卡扣结构包括形成在接头部32外壁上的卡环36和形成在连接器34内壁上的卡槽,卡槽和卡环36能够卡合或脱离,当然也可以是形成在连接器34内壁上的卡环36和形成在接头部32外壁上的卡槽,或者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锁扣结构,能够实现接头部32与连接器34卡合或脱离即可,优选的,连接器34内装设有密封垫35,连接器34通过密封垫35与接头部32密封接触。
44.参见图4所示;
45.优选的,储药雾化囊体还包括密封帽25,用于打开或关闭加药通道。当加药装置30本体与连接器34分离时,通过密封帽25关闭加药通道,密封帽25与接头部32设置的卡扣结构相同,使用方便,有利于保证密封帽25与接头部32互换性,为了避免密封帽25丢失,优选的,颈部23活动连接有定位环26,定位环26通过连接带27与密封帽25连接。
4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使用方法:
47.首先,从呼吸给药装置20的颈部23上取下加药装置30,将加药装置30的吸液管33置于药瓶内,活塞31抽吸,使加药装置30内部产生负压,从而使吸液管33吸取药液,加药装
置30吸取药液后重新放回注药口,推动活塞31的活塞杆,将药液加注到储药雾化囊体内,加药装置30通过连接器34可以滞留在呼吸给药装置20的颈部23上,也可以将加药装置30的本体与连接器34分离,单独存放加药装置30本体,连接器34的加药通道可以通过密封帽25封盖;
48.其次,第一进气管21与外部供气设备连通,氧气通第一进气管21进入呼吸给药装置20的储药雾化囊体内,与储药雾化囊体中的药物雾化颗粒一起通过第二进气管22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实现雾化吸入治疗;
49.有益效果。
50.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呼吸给药装置,其包括储药雾化囊体,储药雾化囊体的注药口拆卸连接有加药装置,加药装置一端具有吸液管,另一端具有能够使其产生负压并吸取药液的活塞。使用时,将加药装置从注药口取下,将吸液管置于药瓶内,活塞抽吸,从而使吸液管吸取药液,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针筒抽吸药液,加药装置吸取药液后重新放回注药口,吸液管置于注药口内部,将药液加注到储药雾化囊体内,避免注药口过小导致药液溢出,该结构中加药装置能够与注药口拆卸地固定连接,使加药装置能够存放在注药口位置,方便下次使用,而且通过加药装置的本体剂量药液,还有利于使用者科学、准确地把控药物剂量,从而提升治疗效果。
51.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1.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包括:雾化器(10);具有储药雾化囊体的呼吸给药装置(20);所述储药雾化囊体置于所述雾化器(10)的雾化缸(11)内,所述储药雾化囊体上部开设有注药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能够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注药口上用于吸液或加药的加药装置(30);所述加药装置(30)一端具有吸液管(33),所述加药装置(30)另一端具有能够使其产生负压并吸取药液的活塞(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液管(33)一端布设有连接器(34),通过所述连接器(34)与所述注药口和所述加药装置(30)拆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雾化囊体具有颈部(23),所述颈部(23)开设有所述注药口,所述注药口与所述连接器(34)螺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4)一端形成有外螺纹,另一端布设有防滑楞,用于驱动所述连接器(34)旋转,所述连接器(34)中部形成有连通所述加药装置(30)和所述吸液管(33)连通的加药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药雾化囊体还包括密封帽(25),用于打开或关闭所述加药通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颈部(23)活动连接有定位环(26),所述定位环(26)通过连接带(27)与所述密封帽(25)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药装置(30)具有能够储存药液的本体,所述本体装设有所述活塞(31),且所述活塞(31)的活塞杆外露在所述加药装置(30)外部,所述本体另一端具有接头部(32),所述接头部(32)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连接器(34)卡合或脱离。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34)内装设有密封垫(35),通过所述密封垫(35)与所述接头部(32)密封接触。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外壁布设有刻度线,用于计量药液。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10)为超声雾化器,其中,所述雾化缸(11)顶端设置有缸盖(12),用于将所述储药雾化囊体和所述加药装置(30)置于所述雾化缸(11)内,所述储药雾化囊体设置的第一进气管(21)和第二进气管(22)的末端置于所述雾化缸(11)外部。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给药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设置有雾化器和具有储药雾化囊体的呼吸给药装置;所述储药雾化囊体置于所述雾化器的雾化缸内,所述储药雾化囊体上部开设有注药口;其中,还包括能够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注药口上用于吸液或加药的加药装置;所述加药装置一端具有吸液管,所述加药装置另一端具有能够使其产生负压并吸取药液的活塞,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使用针筒抽吸药液,而且加注药液时,吸液管能够置于注药口内部,避免注药口过小导致药液溢出的有益效果。口过小导致药液溢出的有益效果。口过小导致药液溢出的有益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郑飞 王一竹 吴泳锡 张美玉 谢东 张炜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春中医药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1.12.0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