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红海榄育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 法。
背景技术:2.红海榄又名红海兰,是红树科红树属植物,乔木或灌木,基部有很发 达的支柱根,红海榄对抵御海浪冲击比其他同属种要强,支柱根发达,可 抵御风暴、浪潮,起着防风护岸的作用,树皮含单宁17-22%,可作染料, 作为近海植物,长期泡在海水里,为微生物、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因此在海岸边栽种红海榄,长成后,可以形成天然的保护屏障,改善生态 环境,促进生物多样化。
3.红海兰为典型的胚生植物,成熟的胚轴脱落母体之后插入在土壤中, 然后便可逐渐发芽生长,但是自然环境下,大多数自然掉落的胚轴难以以 合适的角度插入土壤中或者插入深度较浅,都不容易发芽存活,而且海岸 边盐碱度较高,胚轴发芽以至初期生长,高盐碱的环境会起到抑制作用, 所以自然繁殖率较低,因此人工进行培育苗株是十分必要的。
4.人工培育苗株需要模拟苗株的自然环境,才可以令苗株在移植之后能 够适应生长环境,这样苗株的存活率才能高,但是现有的培育方案存在的 问题是:苗株发芽时间长,培育周期长,苗株瘦弱,根茎细长,此类苗株 移植之后不容易存活,容易存活的苗株须得是苗株健壮、根茎长且粗壮的, 为此需要发明一种新的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5.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 方法。
6.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7.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8.步骤1、苗种准备;
9.步骤2、苗圃地及育苗基质准备:
10.s2-1、选择气候环境与栽种地接近的苗圃地,对苗圃地进行消毒处理;
11.s2-2、育苗基质准备:育苗基质的原料包括土壤和营养物质,土壤选 用盐碱土、沙土、和粘质土,利用搅拌机将三种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 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以及粘性土壤层,消毒处理后三种土壤层取等份 量备用,然后将三种土壤层按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
12.步骤3、播种;
13.步骤4、育苗管理;
14.步骤5、炼苗。
15.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1中,采收成熟的红海榄胚轴, 并通过筛选设备筛选出合格胚轴,合格胚轴消毒备用,不合格胚轴剔除病 虫害部分后晒干,利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干胚轴粉后存储起来。
16.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1中,
17.胚轴成熟的标准是:胚轴由绿色逐渐变成红褐色,胚轴的胚根端有小 点分布;
18.胚轴合格的标准是:无病虫害、长度在25cm~35cm、大头直径在1.5cm~ 2.4cm。
1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2中,营养物质的重量配比为 玉米芯粉60~90份,贝壳粉5~10份,虾壳粉5~10份,干胚轴粉5~10 份,通过混料机将各成分充分混合后备用,将混合后的营养物质按照每1kg 土壤层中添加70~130g营养物质进行添加,充分混合后消毒处理。
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2中,
21.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粘性土壤 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
22.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粘性土壤层、沙质土壤 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
2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2中,
24.碱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70%~80%,沙土10%~15%, 粘质土10%~15%;
25.沙质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40%~60%,沙土30%~40%, 粘质土10%~20%;
26.粘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10%~30%,沙土10%~15%, 粘质土60%~75%。
27.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3中,在步骤3中,将合格胚 轴的胚根端插入铺设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插植深度为4cm~6cm,并 使用按压设备对胚轴周边的土壤进行按压,令土壤和胚轴贴合,栽种好的 胚轴及育苗容器整齐排放在苗圃地内。
28.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4中,在红海榄树苗生长过程 中进行灌溉管理、病虫防治管理以及光照管理。
29.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4中,
30.灌溉管理:苗圃地采用海水和淡水交替灌溉,水位保持在育苗容器上 方16~26cm,水的含盐量保持在1.15%~1.28%;
31.病虫防治管理:病害的苗株及时清理移除,以病害苗株为圆心,半径 在50~70cm的区域均进行消毒处理,虫害处理方式是通过在苗株上喷上杀 虫剂进行预防,设置诱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32.光照管理:在苗株发芽之前,需要使用遮光率在50%~70%的遮光设备 为苗株遮光,苗株发芽后将遮盖设备拆除。
33.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5中,在苗株高度长至30cm~ 35cm时开始炼苗,苗株长至45cm~50cm后便可以进行移植栽种。
3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35.1)本发明通过调整土质含量配比方案获得三种不同土壤层,三种土壤 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粘性土壤层的顺序平铺 在育苗容器内,从而培育出发芽时间短,培育周期短,苗株健壮、根茎长 且粗壮的苗株,此类苗株在移植栽种后,更容易存活;
36.2)本发明在选定合适土质含量配比方案和土壤层铺设顺序之后,根据 苗株的生
长需求得到最适宜苗株和苗株根茎生长的营养物质配比方案,在 营养物质配比合适的条件下,促进苗株和苗株根茎的生长,缩短了苗株发 芽时间,缩短了苗株培育周期。
37.3)本发明培育苗株的营养物质中选用干胚轴粉替代常规使用的生物 质碳,苗株能更快地适应培育基质,可以促进苗株发芽,缩短苗培育时间。
附图说明
38.图1是本发明的土壤层铺设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 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 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技术作出 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40.实施例1
41.如图1所示,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2.步骤1、苗种准备,采收胚轴由绿色渐变成红褐色,胚轴的胚根端有小 点分布的成熟胚轴,并通过筛选设备筛选出无病虫害、长度在25cm~35cm、 大头直径在1.5cm~2.4cm的合格胚轴,合格胚轴消毒备用,不合格胚轴剔 除病虫害部分后晒干,利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干胚轴粉后存储起来;
43.步骤2、苗圃地及育苗基质准备:
44.s2-1、选择气候环境与栽种地接近的苗圃地,对苗圃地进行消毒处理;
45.s2-2、育苗基质准备:育苗基质的原料包括土壤和营养物质,营养物 质的重量配比为玉米芯粉70份,贝壳粉10份,虾壳粉10份,干胚轴粉10 份,通过混料机将各成分充分混合后备用,土壤选用盐碱土、沙土、和粘 质土,利用搅拌机将三种土按比例混合形成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以及 粘性土壤层,将混合后的营养物质按照每1kg土壤层中添加70~130g营养 物质进行添加,充分混合后消毒处理,消毒处理后三种土壤层取等份量备 用,将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粘性土 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即育苗容器最上层是粘性土壤层;
4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碱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 盐碱土70%,沙土15%,粘质土15%;
47.沙质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40%,沙土40%,粘质土20%;
48.粘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10%,沙土15%,粘质土75%;
49.步骤3、播种,将合格胚轴的胚根端插入铺设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 插植深度为4cm~6cm,并使用按压设备对胚轴周边的土壤进行按压,令土 壤和胚轴贴合,栽种好的胚轴及育苗容器整齐排放在苗圃地内,在本实施 例中,育苗容器规格为高20cm,直径15cm;
50.步骤4、育苗管理,是指在红海榄树苗生长过程中进行灌溉管理、病虫 防治管理以及光照管理;
5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灌溉管理:苗圃地采用海水和淡水交 替灌溉,水位保持在育苗容器上方16~26cm,水的含盐量保持在1.15%~ 1.28%;
52.病虫防治管理:病害的苗株及时清理移除,以病害苗株为圆心,半径 在50~70cm
的区域均进行消毒处理,虫害处理方式是通过在苗株上喷上杀 虫剂进行预防,设置诱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
53.光照管理:在苗株发芽之前,需要使用遮光率在50%~70%的遮光设备 为苗株遮光,苗株发芽后将遮盖设备拆除;
54.步骤5、炼苗,在苗株高度长至30cm~35cm时开始炼苗,苗株长至 45cm~50cm后便可以进行移植栽种。
55.实施例2
56.步骤s2-2中,将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粘性土 壤层、沙质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即育苗容器最上层是沙质土 壤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57.实施例3
58.步骤s2-2中,将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沙质土壤层、碱性土 壤层、粘性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即育苗容器最上层是粘性土 壤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59.实施例4
60.步骤s2-2中,将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沙质土壤层、粘性土 壤层、碱性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即育苗容器最上层是碱性土 壤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61.实施例5
62.步骤s2-2中,将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粘性土壤层、碱性土 壤层、沙质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即育苗容器最上层是沙质土 壤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63.实施例6
64.步骤s2-2中,将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粘性土壤层、沙质土 壤层、碱性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即育苗容器最上层是碱性土 壤层,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相同。
65.实施例1-6,每组苗株数量30株,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同时进行育 苗,结果如表1:
66.表1土壤层对苗株培育的影响作用
[0067][0068]
实验结论:根据表1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苗株播种时根部直接与碱 性土壤层或碱性较高的土壤层接触,苗株的发芽时间较长,生长周期较长, 苗株根茎长度较短,但是苗株的根茎直径会更加粗壮,然而过早的与碱性 土壤层或碱性较高的土壤层接触,粗壮的苗株根茎难以吸收土壤层中的营 养,苗株瘦弱,而将碱性土壤层平铺在育苗容器底部,苗株播种时根部直 接接触的是碱性较低的土壤层,则苗株的根茎长至一定长度之后才与碱性 较高的土壤层接触,苗株根茎粗壮且可以更好的吸收土壤中的营养,以便 于为苗株供给营养,使得苗株更加健壮,因此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土壤 层顺序更适宜苗株的培育。
[0069]
针对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土壤层顺序需要实验出每个土壤层各种 土的合适配比,为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
[0070]
实施例7
[0071]
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步骤s2-2中的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以 及粘性土壤层配比都替换为:
[0072]
碱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75%,沙土13%,粘质土12%;
[0073]
沙质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50%,沙土35%,粘质土15%;
[0074]
粘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20%,沙土13%,粘质土67%。
[0075]
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
[0076]
按照实施例1和实施2的顺序,进行两组对比实验,每组苗株数量30 株,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同时进行育苗,结果如表2:
[0077]
表2不同配比的土壤层对苗株培育的影响作用
[0078][0079]
实施例8
[0080]
将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步骤s2-2中的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以 及粘性土壤层配比都替换为:
[0081]
碱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80%,沙土10%,粘质土10%;
[0082]
沙质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60%,沙土30%,粘质土10%;
[0083]
粘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30%,沙土10%,粘质土60%。
[0084]
其他步骤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
[0085]
按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顺序,进行两组对比实验,每组苗株数量30株,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同时进行育苗,结果如表3:
[0086]
表3不同配比的土壤层对苗株培育的影响作用
[0087][0088]
实验结论:根据表1、表2以及表3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表2中的苗株 发芽时间较短,生长周期较短,根茎长度较长,且根茎粗壮,苗株健壮, 因此实施例7中的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以及粘性土壤层配比是更适宜 苗株的培育。
[0089]
不同营养物质的配比方案对苗株生长也存在一定的影响,为筛选出营 养物质的合适配比方案,因此需要针对于营养物质的配比方案与实施例7 形成对照实验组。
[0090]
实施例9
[0091]
按照实施例7的土壤层配比方案对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土壤层铺 设顺序进行设立两组对照实验,编号为01组和02组,但将步骤s2-2中, 营养物质的重量配比都替换为:
[0092]
玉米芯粉76份,贝壳粉8份,虾壳粉8份,干胚轴粉8份,通过混料 机将各成分充分混合后备用,每1kg土壤层中添加100g营养物质,其他步 骤与实施例1相同。
[0093]
实施例10
[0094]
按照实施例7的土壤层配比方案对照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土壤层铺 设顺序进行设立两组对照实验,编号为ⅰ组和ⅱ组,但将步骤s2-2中,营 养物质的重量配比都替换为:
[0095]
玉米芯粉88份,贝壳粉5份,虾壳粉3份,干胚轴粉4份,通过混料 机将各成分充分混合后备用,每1kg土壤层中添加130g营养物质,其他步 骤与实施例1相同。
[0096]
四组实验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同时进行育苗,每组苗株数量30株, 结果如表4所示:
[0097]
表4营养物质的不同配比方案对苗株培育的影响作用
[0098][0099]
实验结论:根据表2和表4实验数据可以得到,营养物质过多,不利 于苗株生长,表4中的实施例9下的01组培育方案,培育出苗株发芽时间 短,生长周期短,根茎长且粗壮,苗株健壮,因此01组的方案是最适宜苗 株培育的方案,合适的营养物质配比方案可以促进苗株和苗株根茎的生产, 所培育出的苗株具有明显的优势,此类苗株移植栽种后更容易存活。
[0100]
实施例11
[0101]
为进一步验证营养物质对苗株培育的作用,本实施例利用等量生物质 炭替换干胚轴粉作为对比的实验组,其它成分及培育方案同实施例9的01 组方案。按照01组的方案,将与01组形成对比的实验组编号为101组, 即对比的实验组中,营养物质的重量配比为:玉米芯粉76份,贝壳粉8份, 虾壳粉8份,生物质炭8份,其他步骤与01组相同。
[0102]
将01组和101组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同时进行育苗,每组苗株数量 30株,结果如表5所示:
[0103]
表5营养物质中添加干胚轴粉对苗株培育的影响作用
[0104][0105]
实验结论:根据表5实验数据可以得到,在营养物质中用干胚轴粉替 代生物质碳,苗株能更快地适应培育基质,可以促进苗株发芽,缩短苗培 育时间。
[0106]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 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 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苗种准备;步骤2、苗圃地及育苗基质准备:s2-1、选择气候环境与栽种地接近的苗圃地,对苗圃地进行消毒处理;s2-2、育苗基质准备:育苗基质的原料包括土壤和营养物质,土壤选用盐碱土、沙土、和粘质土,利用搅拌机将三种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以及粘性土壤层,消毒处理后三种土壤层取等份量备用,然后将三种土壤层按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步骤3、播种;步骤4、育苗管理;步骤5、炼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收成熟的红海榄胚轴,并通过筛选设备筛选出合格胚轴,合格胚轴消毒备用,不合格胚轴剔除病虫害部分后晒干,利用粉碎设备将其粉碎成干胚轴粉后存储起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胚轴成熟的标准是:胚轴由绿色逐渐变成红褐色,胚轴的胚根端有小点分布;胚轴合格的标准是:无病虫害、长度在25cm~35cm、大头直径在1.5cm~2.4cm。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营养物质的重量配比为玉米芯粉60~90份,贝壳粉5~10份,虾壳粉5~10份,干胚轴粉5~10份,通过混料机将各成分充分混合后备用,将混合后的营养物质按照每1kg土壤层中添加70~130g营养物质进行添加,充分混合后消毒处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粘性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粘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碱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70%~80%,沙土10%~15%,粘质土10%~15%;沙质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40%~60%,沙土30%~40%,粘质土10%~20%;粘性土壤层中三种土的质量占比为:盐碱土10%~30%,沙土10%~15%,粘质土60%~75%。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合格胚轴的胚根端插入铺设有育苗基质的育苗容器中,插植深度为4cm~6cm,并使用按压设备对胚轴周边的土壤进行按压,令土壤和胚轴贴合,栽种好的胚轴及育苗容器整齐排放在苗圃地内。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在红海榄树苗生长过程中进行灌溉管理、病虫防治管理以及光照管理。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4中,
灌溉管理:苗圃地采用海水和淡水交替灌溉,水位保持在育苗容器上方16~26cm,水的含盐量保持在1.15%~1.28%;病虫防治管理:病害的苗株及时清理移除,以病害苗株为圆心,半径在50~70cm的区域均进行消毒处理,虫害处理方式是通过在苗株上喷上杀虫剂进行预防,设置诱虫灯对成虫进行诱杀;光照管理:在苗株发芽之前,需要使用遮光率在50%~70%的遮光设备为苗株遮光,苗株发芽后将遮盖设备拆除。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在苗株高度长至30cm~35cm时开始炼苗,苗株长至45cm~50cm后便可以进行移植栽种。
技术总结本发明涉及一种红海榄的采种育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苗种准备、苗圃地及育苗基质准备、播种、育苗管理以及炼苗,苗圃地的气候环境需与栽种地接近,而后消毒备用,育苗基质的原料包括土壤和营养物质,土壤选用盐碱土、沙土、和粘质土,利用搅拌机将三种土按不同比例混合,形成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以及粘性土壤层,消毒处理后三种土壤层取等份量备用,然后将三种土壤层按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本发明通过调整土质含量配比方案获得三种不同土壤层,三种土壤层从育苗容器底部按照碱性土壤层、沙质土壤层、粘性土壤层的顺序平铺在育苗容器内,从而培育出发芽时间短,培育周期短,苗株健壮、根茎长且粗壮的苗株。根茎长且粗壮的苗株。根茎长且粗壮的苗株。
技术研发人员:杜金鸿 周越 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