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7-08  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副技术领域,具体为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


背景技术:

2.当前工业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流体输出、定量以及液体环境中运行的部件,比如流体的定量、输送领域,其中广泛采用各类定量泵,因此大量运动部件、运动副都需要处理流体或处于液体的工作环境。随着功能性的需求越来越高,在液体中需要添加各类填料甚至是强磨蚀性的填料,比如刚玉、或者硅粉等,以及沉积性成分或颗粒。而液体中的这些填料即使是颗粒度非常微小,也会被液体带到运行部件甚至是运动副中或者沉积性物质沉积在运动副配合面。
3.运动副就是两个互相接触的运动部件构成的,如果含强磨蚀性填料颗粒的液体或沉积性液体(比如某些粘接剂)进入运动副的摩擦面之间,就会很快磨蚀掉运动副的接触表面或在运动副配合面上形成阻塞性沉积物(类似积碳),导致运动副的运动失效,无法运动或转动甚至损坏。而且强磨蚀性填料的模式速度非常快,因此导致运动副频繁卡滞以及损坏,严重影响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运动副在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运行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包括基板、短轴和长轴,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短轴配合孔和长轴配合孔,所述短轴插接于短轴配合孔中,且所述短轴与短轴配合孔滑动连接,所述长轴插接于长轴配合孔中,且所述长轴与长轴配合孔滑动连接,所述长轴左侧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短轴左侧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短轴外壁开设有短轴导流槽,所述长轴外壁开设有长轴导流槽。
6.优选的,所述长轴右侧开设有键槽。
7.优选的,所述短轴和长轴外壁均设置有耐磨涂层。
8.优选的,所述短轴导流槽和长轴导流槽均呈螺旋状。
9.优选的,所述短轴导流槽和长轴导流槽截面均呈c型。
10.优选的,所述基板外侧边缘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数量为四个。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在短轴外壁和长轴外壁分别开设短轴导流槽和长轴导流槽,导流槽对于液体所含的磨蚀性颗粒的导流效果十分有效和明显,消除了由于运动副表面磨花、磨损导致的卡滞以及无法转动,大大提高了设备或产线的运行和生产效率,导流槽对于含有沉积性
成分或填料的液体也同样有效,导流槽可以有效地把液体排出运动副的配合面,避免或大大延缓阻塞性沉积物的生成和积聚,从而避免运动副卡滞的发生;
13.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批量化生产,能够有效解决运动副在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液体环境中运行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提高运动副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右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基板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短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长轴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基板、2安装孔、3长轴、4第一齿轮、5短轴、6第二齿轮、7长轴配合孔、8短轴配合孔、9键槽、10短轴导流槽、11长轴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实施例:
24.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包括基板1、短轴5和长轴3,所述基板1上开设有短轴配合孔8和长轴配合孔7,所述短轴5插接于短轴配合孔8中,且所述短轴5与短轴配合孔8滑动连接,所述长轴3插接于长轴配合孔7中,且所述长轴3与长轴配合孔7滑动连接,所述长轴3左侧安装有第一齿轮4,所述短轴5左侧安装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6相互啮合,所述短轴5外壁开设有短轴导流槽10,所述长轴3外壁开设有长轴导流槽11,将短轴导流槽10和长轴导流槽11统称为导流槽,根据轴的旋转运行方向和受力强度,在轴的表面采用数控车床以一定的速度进刀开导流槽,导流槽的意图是将含有磨蚀性的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通过导
流槽不断排出运动副的接触表面,导流槽的旋向、深度和宽度需要依据轴的受力、磨蚀性颗粒的大小进行考虑。
25.所述长轴3右侧开设有键槽9。
26.所述短轴5和长轴3外壁均设置有耐磨涂层。
27.所述短轴导流槽10和长轴导流槽11均呈螺旋状。
28.所述短轴导流槽10和长轴导流槽11截面均呈c型。
29.所述基板1外侧边缘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数量为四个。
30.选取开设有长轴导流槽11的长轴3和未开设短轴导流槽10的短轴5进行测试,运动副实际运行后,经过多组测试,所有未开槽的短轴5表面有明显的磨花,而所有开槽的长轴3完好,长轴3和短轴5全部开槽后,能够实际连续运行达12个月,而未开槽时,运行时间只有七天。
31.工作原理:通过在短轴5外壁和长轴3外壁分别开设短轴导流槽10和长轴导流槽11,导流槽对于液体所含的磨蚀性颗粒的导流效果十分有效和明显,消除了由于运动副表面磨花、磨损导致的卡滞以及无法转动,大大提高了设备或产线的运行和生产效率,导流槽对于含有沉积性成分或填料的液体也同样有效,导流槽可以有效地把液体排出运动副的配合面,避免或大大延缓阻塞性沉积物的生成和积聚,从而避免运动副卡滞的发生,对于沉积性液体,轴体未开槽时3-7天需要清洗(液体在运动副配合面上伴随着运动而沉积形成的沉积物阻塞、卡滞运动),开设导流槽后,超过4个月才需要清洗。
32.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包括基板(1)、短轴(5)和长轴(3),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上开设有短轴配合孔(8)和长轴配合孔(7),所述短轴(5)插接于短轴配合孔(8)中,且所述短轴(5)与短轴配合孔(8)滑动连接,所述长轴(3)插接于长轴配合孔(7)中,且所述长轴(3)与长轴配合孔(7)滑动连接,所述长轴(3)左侧安装有第一齿轮(4),所述短轴(5)左侧安装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一齿轮(4)与第二齿轮(6)相互啮合,所述短轴(5)外壁开设有短轴导流槽(10),所述长轴(3)外壁开设有长轴导流槽(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长轴(3)右侧开设有键槽(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轴(5)和长轴(3)外壁均设置有耐磨涂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轴导流槽(10)和长轴导流槽(11)均呈螺旋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轴导流槽(10)和长轴导流槽(11)截面均呈c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1)外侧边缘开设有安装孔(2),所述安装孔(2)数量为四个。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属于运动副技术领域,具体为适用于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的液体环境中的运动副,包括基板、短轴和长轴,所述基板上开设有短轴配合孔和长轴配合孔,所述短轴插接于短轴配合孔中,且所述短轴与短轴配合孔滑动连接,所述长轴插接于长轴配合孔中,且所述长轴与长轴配合孔滑动连接,所述长轴左侧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短轴左侧安装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短轴外壁开设有短轴导流槽,所述长轴外壁开设有长轴导流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和批量化生产,能够有效解决运动副在含强磨蚀性填料或沉积性液体环境中运行的使用寿命较短的问题,提高运动副的使用寿命,减少更换次数。减少更换次数。减少更换次数。


技术研发人员:王传义 李华荣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朗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2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520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