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2.开关电源,又称交换式电源、开关变换器,是一种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目前,开关电源以小型、轻量和高效率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是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种电源方式。反激式开关电源是当变压器的初级线圈正好被直流脉冲电压激励时,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没有向负载提供功率输出,而仅在变压器初级线圈的激励电压被关断后才向负载提供功率输出的电源。
3.在实现过程中,发明人发现传统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反激式开关电源在上电启动时次级输出电压波动大且容易出现电压过冲的情况,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易造成损坏,产品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开关电源在上电启动时次级输出电压波动大且容易出现电压过冲的情况,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易造成损坏,产品故障率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
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包括:
6.次级保护电路,次级保护电路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端之间,被配置为对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平滑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直流电源端,以使对直流电源端充电;
7.反馈电路,反馈电路包括稳压子电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稳压子电路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端;稳压子电路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子电路的比较电压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
8.其中,反馈电路还包括反馈保护子电路,反馈保护子电路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反馈保护子电路的负极和稳压子电路的接地端分别连接地线。
9.可选的,反馈保护子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
10.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地线;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的正极,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端。
11.可选的,稳压子电路包括稳压源、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
12.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端,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地线;稳压源的阳极连接地线,稳压源的阴极连接光电耦合电路的
第一输出端,稳压源的参考极连接在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之间。
13.可选的,光电耦合子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二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14.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之间,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的第一端,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稳压源的阴极;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端,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的第一端,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稳压源的阴极;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稳压源的阴极、第二电容的第二端、第六电阻的第二端。
15.可选的,稳压源为tl431型稳压源。
16.可选的,次级保护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七电阻;
17.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源端;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的第一端,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直流电源端之间,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地线。
18.可选的,次级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
19.第五电容的正极连接在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直流电源端之间,第五电容的负极连接地线。
20.可选的,第三电容和第五电容均为电解电容。
21.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电源驱动芯片和上述任意一项的电源保护电路;电源保护电路连接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电源驱动芯片连接电源保护电路的光电耦合子电路,变压器的初级输入端连接电源驱动芯片。
22.第三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开关电源。
23.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24.本技术各实施例提供的电源保护电路中,次级保护电路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端,被配置为对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平滑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直流电源端,以使对直流电源端充电;反馈电路包括稳压子电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稳压子电路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端;稳压子电路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子电路的比较电压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反馈电路还包括反馈保护子电路,反馈保护子电路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反馈保护子电路的负极和稳压子电路的接地端分别连接地线,进而当电源上电,且直流电源端未建立之前,稳压子电路未导通,输出电压信号向反馈保护子电路充电,使得光电耦合子电路提前导通,进而电源驱动芯片提前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过快的增加,实现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端过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当电源断电时,通过反馈保护子电路分担并释放加载到光电耦合子电路的反向电压,进而避免光电耦合子电路被反压击穿,避免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故障率。
附图说明
25.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更具体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技术的主旨。
26.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7.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8.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源保护电路的电路示意图。
29.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开关电源的电路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31.10、电源保护电路;110、次级保护电路;1101、第二二极管;1103、第三电容;1105、第四电容;1107、第七电阻;1109、第五电容;120、反馈电路;122、稳压子电路;1221、稳压源;1223、第二电阻;1225、第三电阻;124、光电耦合子电路;1241、光电耦合器;1243、第二电容;1245、第四电阻;1247、第五电阻;1249、第六电阻;136、反馈保护子电路;1361、第一二极管;1363、第一电阻;1365、第一电容;20、变压器;30、电源驱动芯片。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首选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33.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设置”、“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34.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5.为了解决传统开关电源在上电启动时次级输出电压波动大且容易出现电压过冲的情况,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易造成损坏,产品故障率高的问题,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包括:次级保护电路110和反馈电路120。
36.次级保护电路110连接在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端之间,被配置为对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平滑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直流电源端,以使对直流电源端充电。
37.反馈电路120包括稳压子电路122和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端;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子电路122的比较电压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控制端连接。其中,反馈电路120还包括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负极和稳压子电路122的接地端分别连接地线。
38.需要说明的是,电源保护电路10可应用在反激式开关电源上。反激式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20,变压器20包括初级输入端和次级输出端,变压器20的初级输入端用来连接输入电源(如交流输入电源),变压器20的初级输入端还可用来连接电源驱动芯片30,电源驱动芯片30可用来驱动变压器20工作,电源驱动芯片30还可根据反馈电路120的反馈信号来调节驱动变压器20工作的占空比。
39.直流电源端指的是的vcc端。vcc端的电压可以但不限于是5v或12v。次级保护电路110连接在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端之间,次级保护电路110用来对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平滑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直流电源端,实现对直流电源端充电,减小了输出电压的波动。示例性的,次级保护电路110可包括滤波元件,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可通过次级保护电路110的滤波元件的滤波,实现对输出电压信号的平滑处理。
40.反馈电路120可用来向电源驱动芯片30传输反馈信号,使得电源驱动芯片30根据反馈信号调节驱动信号的占空比,并将调节占空比后的驱动信号传输给变压器20的次级输入端,控制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实现输出电压维持在vcc。反馈电路120可包括稳压子电路122和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稳压子电路122可用来对直流电源端进行稳压。基于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端;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子电路122的比较电压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控制端连接,电源上电工作,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通过次级保护电路110向直流电源端充电,在直流电源端的电压达到预设值(如vcc)时,稳压子电路122导通,进而导通光电耦合子电路124,从而电源驱动芯片30可接收到反馈信号,使得电源驱动芯片30根据反馈信号,调节占空比,并将调节占空比后的驱动信号传输给变压器20的次级输入端,实现控制输出电压维持在vcc。
41.反馈电路120还包括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基于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负极和稳压子电路122的接地端分别连接地线,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可用来在电源上电工作,且直流电源端的电压未达到预设值(如vcc)时,提前导通光电耦合子电路124,使得电源驱动芯片30可提前接收到反馈信号,使得电源驱动芯片30根据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加快的增加,从而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端过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反馈保护子电路136还可用来在电源断电时,通过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分担并释放加载到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反向电压。
42.上述实施例中,基于次级保护电路110连接在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端,次级保护电路110对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平滑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直流电源端,以使对直流电源端充电;基于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入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端;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子电路122的比较电压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控制端连接;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负极和稳压子电路122的接地端分别连接地线,进而当电源上电,且直流电源端未建立之前,稳压子电路122未导通,输出电压信号向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充电,使得光电耦合子电路124提前导通,进而电源驱动芯片30提前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过快的增加,实现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端过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当电源断电时,通过反馈
保护子电路136分担并释放加载到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反向电压,进而避免光电耦合子电路124被反压击穿,避免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故障率。
43.为了进一步的说明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改善电源过冲的作用和分担并释放加载到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反向电压的作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包括第一二极管1361、第一电阻1363和第一电容1365。第一二极管1361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第一二极管136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1365的正极,第一电容1365的负极连接地线;第一电阻136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1365的正极,第一电阻1363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端。
44.示例性的,第一电容1365为软启动电容。当电源上电,且直流电源端未建立之前,稳压子电路122未导通,输出电压信号经过第一二极管1361后向第一电容1365充电,使得光电耦合子电路124提前导通,进而电源驱动芯片30提前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过快的增加,实现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端过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当电源断电时,直流电源端逐渐将至0伏,第一电容1365仍然存在电压v1。基于第一二极管1361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第一二极管136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1365的正极,进而当电源断电时,反向电压由光电耦合子电路124和第一二极管1361共同承受,其中第一二极管1361的反向最大电压值大于直流电源端的电压值(vcc),进而避免光电耦合子电路124被反压击穿,避免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故障率。另外,基于第一电阻1363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1365的正极,第一电阻1363的第二端连接直流电源端,进而在电源断电后,通过第一电阻1363对第一电容1365进行放电,使得第一电容1365的电压尽快释放,进而能够减小光电耦合子电路124被损坏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
4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容1365的电压v1等于直流电源端的电压减去2倍的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光耦输入端正向导通电压。
46.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稳压子电路122包括稳压源1221、第二电阻1223和第三电阻1225;第二电阻1223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端,第二电阻122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1225的第一端,第三电阻1225的第二端连接地线;稳压源1221的阳极连接地线,稳压源1221的阴极连接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一输出端,稳压源1221的参考极连接在第二电阻1223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1225的第一端之间。
47.其中,稳压源1221可以是tl431型稳压源1221。基于第二电阻1223的第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端,第二电阻1223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1225的第一端,第三电阻1225的第二端连接地线,第二电阻1223和第三电阻1225串联分压,当输出电压达到直流电源端的vcc时,第三电阻1225两端电压达到2.5v等于稳压源1221的比较电压vref时,稳压源1221导通,光电耦合子电路124导通,使得电源驱动芯片30得到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进而使得输出电压将维持在vcc。
48.在一个示例中,如图2所示,光电耦合子电路124包括光电耦合器1241、第二电容1243、第四电阻1245、第五电阻1247和第六电阻1249;第四电阻1245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电阻1223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1225的第一端之间,第四电阻1245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容1243的第一端,第二电容1243的第二端连接稳压源1221的阴极;第五电阻1247的第一端连接直
流电源端,第五电阻1247的第二端连接第六电阻1249的第一端,第六电阻1249的第二端连接稳压源1221的阴极;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第五电阻1247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1249的第一端之间,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1361的阳极、稳压源1221的阴极、第二电容1243的第二端、第六电阻1249的第二端。
49.其中,光电耦合器1241可用来强弱电隔离,从而达到弱电信号控制强电的目的。光电耦合器1241可包括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第五电阻1247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1249的第一端之间,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第一二极管1361的阳极、稳压源1221的阴极、第二电容1243的第二端、第六电阻1249的第二端。光电耦合器1241还可包括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分别连接到电源驱动芯片30,进而当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入端至第一输出端之间导通时,使得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二输入端至第二输出端之间导通,进而电源驱动芯片30可接收到相应的反馈信号。
50.示例性的,当电源上电,且直流电源端未建立之前,稳压源1221未导通,输出电压信号依次经过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出端和第一二极管1361后向第一电容1365充电,使得光电耦合器1241提前导通,进而电源驱动芯片30提前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过快的增加,避免了电源驱动芯片30在没有反馈信号前会持续增加占空比,可能会导致反馈不及时,vcc电压有过冲的风险,损坏后级元器件的问题。实现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端过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
51.当电源断电时,直流电源端逐渐将至0伏,第一电容1365仍然存在电压v1。基于第一二极管1361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出端,第一二极管1361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1365的正极,进而当电源断电时,反向电压由光电耦合器1241和第一二极管1361共同承受,避免了只由光电耦合器1241承受反向电压,当反向电压超过光电耦合器1241的第一输入端承受极限时,光电耦合器1241会损坏的问题,进而避免光电耦合子电路124被反压击穿,避免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故障率。
52.在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次级保护电路110包括第二二极管1101、第三电容1103、第四电容1105和第七电阻1107。第二二极管1101的阳极连接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第二二极管1101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源端;第三电容1103的正极连接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第三电容1103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110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110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1101的阴极;第四电容1105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1101的阴极与直流电源端之间,第四电容1105的第二端连接地线。
53.其中,第三电容1103为电解电容。第三电容1103可用来对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进行滤波,第四电容1105可以是无极性电容,第四电容1105可用来对输出电压进行进一步的滤波。第二二极管1101可用来对输出电压进行单向导通性整流。基于第二二极管1101的阳极连接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第二二极管1101的阴极连接直流电源端;第三电容1103的正极连接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第三电容1103的负极连接第七电阻1107的第一端,第七电阻1107的第二端连接第二二极管1101的阴极;第四电容1105的第一端连接在第二二极管1101的阴极与直流电源端之间,第四电容1105的第二端连接地线,进而可对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整流和滤波处理,并将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
传输给直流电源端,实现对直流电源端充电,使得处理后的输出电压平滑无波动。
54.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次级保护电路110还包括第五电容1109;第五电容1109的正极连接在第二二极管1101的阴极与直流电源端之间,第五电容1109的负极连接地线。其中,第五电容1109为电解电容。第五电容1109可用来对输出电压进行进一步的滤波。
55.在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开关电源,包括变压器20、电源驱动芯片30和上述任意一项的电源保护电路10;电源保护电路10连接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电源驱动芯片30连接电源保护电路10的光电耦合子电路124,变压器20的初级输入端连接电源驱动芯片30。
56.其中,开关电源可以是反激式开关电源。关于电源保护电路10的具体内容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电源保护电路10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57.次级保护电路110连接在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端,次级保护电路110对变压器20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平滑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直流电源端,以使对直流电源端充电;反馈电路120的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入端和反馈电路120的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端;稳压子电路122的输出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子电路122的比较电压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控制端连接;反馈电路120的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正极连接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第一输出端,反馈保护子电路136的负极和稳压子电路122的接地端分别连接地线,进而当电源上电,且直流电源端未建立之前,稳压子电路122未导通,输出电压信号向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充电,使得光电耦合子电路124提前导通,进而电源驱动芯片30提前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过快的增加,实现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端过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当电源断电时,通过反馈保护子电路136分担并释放加载到光电耦合子电路124的反向电压,进而避免光电耦合子电路124被反压击穿,避免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故障率。
58.上述的实施例中,该开关电源可以大大降低电源上电时输出电压过冲的几率,同时也无需担心增加第一电容1365(即软启动电容)造成的光电耦合器1241被反压击穿,增加产品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
59.在一个示例中,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开关电源。
60.其中,电子设备可以但不限于是空调器。关于电源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的具体内容可参照上述实施例中对电源保护电路和开关电源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61.上述的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通过设置上述实施例的开关电源,可以大大降低电源上电时输出电压过冲的几率,同时也无需担心增加第一电容(即软启动电容)造成的光电耦合器被反压击穿,增加产品可靠性,降低产品故障率。
62.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3.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次级保护电路,所述次级保护电路连接在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与直流电源端之间,被配置为对所述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的输出电压信号进行平滑处理,并将平滑处理后的输出电压信号传输给所述直流电源端,以使对所述直流电源端充电;反馈电路,所述反馈电路包括稳压子电路和光电耦合子电路;所述稳压子电路的输入端和所述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分别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端;所述稳压子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稳压子电路的比较电压端与光电耦合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其中,所述反馈电路还包括反馈保护子电路,所述反馈保护子电路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反馈保护子电路的负极和所述稳压子电路的接地端分别连接地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保护子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一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子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地线;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正极,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子电路包括稳压源、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端,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地线;所述稳压源的阳极连接地线,所述稳压源的阴极连接所述光电耦合电路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稳压源的参考极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耦合子电路包括光电耦合器、第二电容、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源的阴极;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稳压源的阴极;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在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之间,所述光电耦合器的第一输出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所述稳压源的阴极、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压源为tl431型稳压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保护电路包括第二二极管、第三电容、第四电容和第七电阻;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直流电源端;所述第三电容的正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所述第三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端之间,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地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五电容;所述第五电容的正极连接在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所述直流电源端之间,所述第五电容的负极连接地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五电容均为电解电容。9.一种开关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压器、电源驱动芯片和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源保护电路;所述电源保护电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次级输出端,所述电源驱动芯片连接所述电源保护电路的光电耦合子电路,所述变压器的初级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驱动芯片。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电源。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保护电路、开关电源及电子设备,所述电源保护电路中,当电源上电,且直流电源端未建立之前,稳压子电路未导通,输出电压信号向反馈保护子电路充电,使得光电耦合子电路提前导通,进而电源驱动芯片提前接收到反馈信号,控制占空比过快的增加,实现大大降低直流电源端过冲的风险,提高产品可靠性。当电源断电时,通过反馈保护子电路分担并释放加载到光电耦合子电路的反向电压,进而避免光电耦合子电路被反压击穿,避免次级输出电压过冲对次级电解电容、稳压块等后级器件造成损坏,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了产品故障率。品故障率。品故障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亮 习涛 黄育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