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的张拉台车。
背景技术:2.一般桥梁施工,预应力梁的制造和使用十分普遍,在预应力梁的制造过程中,张拉工序十分重要。
3.高速铁路箱梁预应力施工分为预张拉、初张拉、终张拉三个阶段,张拉台车需要频繁的移动,张拉过程中张拉千斤顶的位置也是要频繁的移动。传统的工作方式是利用叉车移动张拉架,利用人工拉动电动葫芦移动千斤顶,工作效率低且不安全。特别是当张拉时钢绞线断裂飞出,容易造成意外,影响了施工安全性。
4.因此,亟需一种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张拉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张拉台车,能够提高张拉工作效率。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的张拉台车,包括行走台车和设置在所述行走台车上的张拉系统;所述行走台车用于移动或固定张拉系统;
8.所述张拉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行走台车上的张拉架结构、安装在所述张拉架结构上的横向轨道、通过电动跑车滑移连接在所述横向轨道上的纵向轨道以及通过电动跑车滑移连接在所述纵向轨道上的电动葫芦;
9.所述电动葫芦可用于吊装用于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千斤顶;所述纵向轨道用于电动葫芦前后移动,所述横向轨道用于电动葫芦左右移动。
10.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将张拉架与行走台车相结合,提高张拉架的机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手动用工,从而提高张拉作业的效率,并且,电动葫芦配合横向轨道和纵向轨道,能够将张拉千斤顶改变位置,适应于张拉台车需要频繁的移动,张拉过程中张拉千斤顶的位置频繁移动的作业要求,有效提高了张拉工作效率。另外,通过电动跑车实现千斤顶前后左右的自动化移动,减少了人工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台车包括设置在下部的行走轮、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行驶的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和电动机;
12.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通过行走轮和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行走台车的移动与锁止,电动机有自锁功能,通过传动装置与行走轮连接,在未驱动时,会锁死行走轮位置,使之固定,为张拉工作提高一个稳固的工作面,提高张拉的安全性。
13.另外,蓄电池易于更换,功能稳定,且低碳环保,适合于现在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的要求。
14.进一步的,所述行走台车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行走台车的支撑千斤顶。
15.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通过支撑千斤顶,在一些路面不平整的地区,可以将行走台车很好的固定并调整行走台车的水平度,使调节更加精准,防止行走台车在张拉作业的过程中移动,有效的提高了张拉作业的安全性。
16.进一步的,所述张拉架结构为钢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行走台车上的六根立柱以及多个安装在所述立柱之间的支撑体结构,所述支撑体结构为“x”字形;所述立柱包括安装在外侧的外侧立柱和安装在内侧的内侧立柱;所述外侧立柱顶端弧度渐弯曲为水平杆并与所述内侧立柱相连接;且所述水平杆与所述内侧立柱顶端之间连接于所述水平杆中部;
17.所述水平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横向轨道。
18.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通过一体设置的外侧立柱和水平杆,张拉架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大大提升,水平杆的长度超过内侧立柱,有利于扩宽纵向轨道的长度,增大所述电动葫芦的前后调整间距。
19.进一步的,所述张拉架结构外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张拉架结构中部的下防护板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张拉架上部的上防护板;
20.所述上防护板包括与外侧立柱顶端相适配的弧度。
21.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通过设置防护板,能有效防止张拉时钢绞线断裂飞出,造成意外,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上防护板设置弧度,有利于增强上防护板整体性,此外,上防护板还有防雨防风的功能,提高电动葫芦、电动跑车等元器件的使用耐久度,有利于提高防风雨、抗压能力。防护板均为可拆卸连接,
22.进一步的,所述上防护板的顶端连接有柔性防护皮革。
23.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柔性防护皮革既可以有效防止钢绞线断裂从前端飞出,也不会影响操作人员使用拉伸千斤顶进行拉伸时的工作视野,有效提高拉伸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另外,柔性防护皮革还有利于保护雨水侵袭内部电器件,提高使用寿命,降低操作误差从而提高操作效率。
24.进一步的,所述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动跑车与所述横向轨道连接。
25.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两端连接更加稳定,两个电动跑车同步控制纵向轨道横向移动,有利于防止位置偏移,提高控制精度,缩短调整时间,提高控制效率。
26.进一步的,所述张拉台车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张拉架结构上的控制系统;
27.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用于控制张拉台车的按钮,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跑车及所述电动机电连接。
28.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通过控制器,操作人员可以控制电动葫芦、电动跑车和电动机,按钮控制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29.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或者stm32单片机。
30.上述设置达到的效果:控制器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精度和控制水平,有利于提高张拉效率和安全性。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32.本实用新型通过通过电动跑车、电动葫芦实现张拉千斤顶前后左右的自动化移动,通过移动台车实现张拉架结构的移动,减少了人工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
施工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张拉台车前视图;
3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张拉台车侧视图;
35.图中:1、行走台车;11、行走轮;12、支撑千斤顶;2、张拉架结构;21、下防护板;22、上防护板;23、柔性防护皮革;24、立柱;25、水平杆;3、电动葫芦;4、横向轨道;5、电动跑车;6、纵向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37.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施例的限制。
38.实施例一:
3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的张拉台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将传统的张拉架与行走台车1相结合,利用蓄电池提供行走动力。它包括了行走台车1、张拉架结构2、吊装千斤顶用的电动葫芦3、电动跑车5、纵向轨道6(电动葫芦3前后移动轨道)、横向轨道4(电动葫芦3左右移动轨道)。将千斤顶的前后左右移动改为自动移动,主要结构是将电动葫芦3安装在纵向轨道6上,电动葫芦3和纵向轨道6通过电动跑车5连接;纵向轨道6通过两个行电动跑车5与横向轨道4连接,通过电动跑车5的自动行走实现千斤顶的自动化移动。
40.实施原理:本实用新型将张拉架与行走台车1相结合,提高张拉架的机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手动用工,从而提高张拉作业的效率,并且,电动葫芦3配合横向轨道4和纵向轨道6,能够将张拉千斤顶改变位置,适应于张拉台车需要频繁的移动,张拉过程中张拉千斤顶的位置频繁移动的作业要求,有效提高了张拉工作效率。另外,通过电动跑车5实现千斤顶前后左右的自动化移动,减少了人工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41.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将行走台车1移动到对应需要张拉的梁体工作面,然后固定行走台车1,通过电动跑车5沿横向轨道4调节纵向轨道6的左右位置,然后用电动跑车5沿纵向轨道6调节电动葫芦3的前后位置,使悬挂在电动葫芦3上的张拉千斤顶与待张拉的预应力筋连接。
42.实施例二:
4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化的张拉台车,如图1-2所示,包括行走台车1和设置在行走台车1上的张拉系统;行走台车1用于移动或固定张拉系统;张拉系统包括:安装在行走台车1上的张拉架结构2、安装在张拉架结构2上的横向轨道4、通过电动跑车5滑移连接在横向轨道4上的纵向轨道6以及通过电动跑车5滑移连接在纵向轨道6上的电动葫芦3;电动葫芦3可用于吊装用于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千斤顶;纵向轨道6用于电动葫芦3前后移动,横向轨
道4用于电动葫芦3左右移动。
44.本实施例将张拉架与行走台车1相结合,提高张拉架的机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手动用工,从而提高张拉作业的效率,并且,电动葫芦3配合横向轨道4和纵向轨道6,能够将张拉千斤顶改变位置,适应于张拉台车需要频繁的移动,张拉过程中张拉千斤顶的位置频繁移动的作业要求,有效提高了张拉工作效率。另外,通过电动跑车5实现千斤顶前后左右的自动化移动,减少了人工的劳动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施工人员的安全。
45.行走台车1包括设置在下部的行走轮11、用于驱动行走轮11行驶的动力系统;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和电动机。通过行走轮11和动力系统,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在行走台车1的移动与锁止,电动机有自锁功能,通过传动装置与行走轮11连接,在未驱动时,会锁死行走轮11位置,使之固定,为张拉工作提高一个稳固的工作面,提高张拉的安全性。另外,蓄电池易于更换,功能稳定,且低碳环保,适合于现在高效施工、安全施工、绿色施工的要求。
46.行走台车1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用于固定行走台车1的支撑千斤顶12。通过支撑千斤顶12,在一些路面不平整的地区,可以将行走台车1很好的固定并调整行走台车1的水平度,使调节更加精准,防止行走台车1在张拉作业的过程中移动,有效的提高了张拉作业的安全性。
47.张拉架结构2为钢结构,包括安装在行走台车1上的六根立柱24以及多个安装在立柱24之间的支撑体结构,支撑体结构为“x”字形;立柱24包括安装在外侧的外侧立柱24和安装在内侧的内侧立柱24;外侧立柱24顶端弧度渐弯曲为水平杆25并与内侧立柱24相连接;且水平杆25与内侧立柱24顶端之间连接于水平杆25中部;水平杆25之间固定连接有横向轨道4。
48.通过一体设置的外侧立柱24和水平杆25,张拉架结构2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大大提升,水平杆25的长度超过内侧立柱24,有利于扩宽纵向轨道6的长度,增大电动葫芦3的前后调整间距。
49.张拉架结构2外侧设置有防护板;防护板包括可拆卸安装在张拉架结构2中部的下防护板21和可拆卸安装在张拉架上部的上防护板22;上防护板22包括与外侧立柱24顶端相适配的弧度。
50.通过设置防护板,能有效防止张拉时钢绞线断裂飞出,造成意外,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上防护板22设置弧度,有利于增强上防护板22整体性,此外,上防护板22还有防雨防风的功能,提高电动葫芦3、电动跑车5等元器件的使用耐久度,有利于提高防风雨、抗压能力。防护板均为可拆卸连接,可以提高使用效率,增强使用效率,降低使用成本。
51.优选地,上防护板22的顶端连接有柔性防护皮革23。柔性防护皮革23既可以有效防止钢绞线断裂从前端飞出,也不会影响操作人员使用拉伸千斤顶进行拉伸时的工作视野,有效提高拉伸工作的安全性和效率。另外,柔性防护皮革23还有利于保护雨水侵袭内部电器件,提高使用寿命。
52.优选地,纵向轨道6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动跑车5与横向轨道4连接。两端连接更加稳定,两个电动跑车5同步控制纵向轨道6横向移动,有利于防止位置偏移,提高控制精度,缩短调整时间,提高控制效率。
53.张拉台车还包括安装在张拉架结构2上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控制器上设有用于控制张拉台车的按钮,且控制器分别与电动葫芦3、电动跑车5及电动机电连接。
通过控制器,操作人员可以控制电动葫芦3、电动跑车5和电动机,按钮控制简单快捷,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54.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控制器可以采用无线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触摸屏输入控制信号。控制器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或者stm32单片机。控制器能够有效的提高控制精度和控制水平,有利于提高张拉效率和安全性。
5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6.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5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8.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59.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特征:1.一种自动化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台车和设置在所述行走台车上的张拉系统;所述行走台车用于移动或固定张拉系统;所述张拉系统包括:安装在所述行走台车上的张拉架结构、安装在所述张拉架结构上的横向轨道、通过电动跑车滑移连接在所述横向轨道上的纵向轨道以及通过电动跑车滑移连接在所述纵向轨道上的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可用于吊装用于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千斤顶;所述纵向轨道用于电动葫芦前后移动,所述横向轨道用于电动葫芦左右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台车包括设置在下部的行走轮、用于驱动所述行走轮行驶的动力系统;所述动力系统包括蓄电池和电动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台车的四个边角处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行走台车的支撑千斤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架结构为钢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行走台车上的六根立柱以及多个安装在所述立柱之间的支撑体结构,所述支撑体结构为“x”字形;所述立柱包括安装在外侧的外侧立柱和安装在内侧的内侧立柱;所述外侧立柱顶端弧度渐弯曲为水平杆并与所述内侧立柱相连接;且所述水平杆与所述内侧立柱顶端之间连接于所述水平杆中部;所述水平杆之间固定连接有所述横向轨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架结构外侧设置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包括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张拉架结构中部的下防护板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张拉架上部的上防护板;所述上防护板包括与外侧立柱顶端相适配的弧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防护板的顶端连接有柔性防护皮革。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轨道的两端分别通过电动跑车与所述横向轨道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台车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张拉架结构上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上设有用于控制张拉台车的按钮,且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跑车及所述电动机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张拉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可编程控制器或者stm32单片机。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化的张拉台车,包括行走台车和设置在行走台车上的张拉系统;行走台车用于移动或固定张拉系统;张拉系统包括:安装在自动行走台车上的张拉架结构、安装在张拉架结构上的横向轨道、通过电动跑车滑移连接在横向轨道上的纵向轨道以及通过电动跑车滑移连接在纵向轨道上的电动葫芦;电动葫芦可用于吊装用于张拉预应力筋的张拉千斤顶;纵向轨道用于电动葫芦前后移动,横向轨道用于电动葫芦左右移动。本实用新型将张拉架与行走台车相结合,提高张拉架的机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手动用工,从而提高张拉作业的效率。从而提高张拉作业的效率。从而提高张拉作业的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周 于红健 吴江波 王海舰 黎晨 赵阳 朱占绯 廖志华 贾俊华 苏奕霖 李紫诚 赵迎纪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