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7-10  21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顶升横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


背景技术:

2.现有的顶升横移机,其升降机构复杂,不能够灵活有效的在产品输送过程中顶升横移输送机构对产品进行横移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包括升降机构、以及连接于升降机构的顶部的横移输送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气缸固定座、气缸本体、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所述气缸固定座与气缸本体连接,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的一端依次铰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贯穿所述顶板的中部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贯穿所述拉板的另一端并与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和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均与所述横移输送机构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的伸缩端带动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向靠近气缸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顶板带动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所述拉板带动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
5.优选的,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一带座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的第一直线轴承、连接于第一带座轴承的第一旋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旋转轴的第一翘板、传动连接于第一翘板的另一端的第一升降托轮、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托轮的第一升降导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导杆的另一端的第一升降连接座,所述第一升降导杆贯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所述顶板的中部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接座与横移输送机构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所述顶板带动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带动第一翘板向靠近第一立柱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一翘板带动第一升降托轮顶升,所述第一升降导杆和第一升降连接座同步顶升。
6.优选的,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包括第二立柱、第二带座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二立柱的第二直线轴承、连接于第二带座轴承的第二旋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旋转轴的第二翘板、传动连接于第二翘板的另一端的第二升降托轮、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托轮的第二升降导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导杆的另一端的第二升降连接座,所述第二升降导杆贯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旋转轴贯穿所述拉板的另一端并与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接座与横移输送机构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所述拉板带动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带动第二翘板向靠近第二立柱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二翘板带动第二升降托轮顶升,所述第二升降导杆和第二升降连接座同步顶升。
7.优选的,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设置有气缸接头,所述连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接头和第二连杆接头,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通过所述气缸接头与所述顶板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本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杆接头与所述顶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本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杆接头与所述拉板的一端铰接。
8.优选的,所述横移输送机构包括横移支架、设置于横移支架的横移传动马达、与横移传动马达传动连接的主传动轴、以及设置于横移支架的顶部并与主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同步带输送机,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和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均与所述横移支架连接。
9.优选的,所述新型连杆式横移机还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的纵向输送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纵向输送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和气缸固定座均与机架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纵向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纵向输送马达、与纵向输送马达传动连接的主传动辊、以及多根与主传动辊传动连接的从动辊,所述主传动辊和从动辊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多根从动辊之间具有供所述升降机构顶升出所述横移输送机构的间隙。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利用气缸本体、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的联动结构设计,当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的伸缩端带动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向靠近气缸本体的方向移动,顶板带动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横移输送机构,同时,拉板带动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横移输送机构,以便灵活有效的在产品输送过程中顶升横移输送机构对产品进行横移。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横移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16.附图标记为:1、机架;2、升降机构;21、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1、第一立柱;212、第一带座轴承;213、第一直线轴承;214、第一旋转轴;215、第一翘板;216、第一升降托轮;217、第一升降导杆;218、第一升降连接座;22、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1、第二立柱;222、第二带座轴承;223、第二直线轴承;224、第二旋转轴;225、第二翘板;226、第二升降托轮;227、第二升降导杆;228、第二升降连接座;23、气缸固定座;24、气缸本体;25、顶板;26、连杆本体;27、拉板;3、横移输送机构;31、横移支架;32、横移传动马达;33、主传动轴;34、同步带输送机;4、气缸接头;5、第一连杆接头;6、第二连杆接头;7、纵向输送机构;71、纵向输送马达;72、主传动辊;73、从动辊。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18.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包括升降机构2、以及连接于升降机构2的
顶部的横移输送机构3,所述升降机构2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气缸固定座23、气缸本体24、顶板25、连杆本体26和拉板27,所述气缸固定座23与气缸本体24连接,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顶板25、连杆本体26和拉板27的一端依次铰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贯穿所述顶板25的中部并与顶板25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贯穿所述拉板27的另一端并与拉板2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的升降端和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的升降端均与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带动顶板25、连杆本体26和拉板27向靠近气缸本体24的方向移动,所述顶板25带动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所述拉板27带动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
19.该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利用气缸本体24、顶板25、连杆本体26和拉板27的联动结构设计,当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带动顶板25、连杆本体26和拉板27向靠近气缸本体24的方向移动,所述顶板25带动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同时,所述拉板27带动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以便灵活有效的在产品输送过程中顶升横移输送机构3对产品进行横移;需要复位时,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收缩,即可使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和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降下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复位。
2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包括第一立柱211、第一带座轴承212、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211的第一直线轴承213、连接于第一带座轴承212的第一旋转轴214、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旋转轴214的第一翘板215、传动连接于第一翘板215的另一端的第一升降托轮216、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托轮216的第一升降导杆217、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导杆217的另一端的第一升降连接座218,所述第一升降导杆217贯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213,所述第一旋转轴214贯穿所述顶板25的中部并与顶板2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接座218与横移输送机构3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伸出时,所述顶板25带动第一旋转轴214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214带动第一翘板215向靠近第一立柱211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一翘板215带动第一升降托轮216顶升,所述第一升降导杆217和第一升降连接座218同步顶升。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板25、第一旋转轴214、第一翘板215、第一升降托轮216、第一升降导杆217和第一升降连接座218组成联动结构设计,当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带动顶板25、连杆本体26和拉板27向靠近气缸本体24的方向移动,所述顶板25带动第一旋转轴214旋转,即图2中的第一旋转轴214逆时针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214带动第一翘板215向靠近第一立柱211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一翘板215带动第一升降托轮216顶升,所述第一升降导杆217和第一升降连接座218同步顶升,以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
2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包括第二立柱221、第二带座轴承222、固定连接于第二立柱221的第二直线轴承223、连接于第二带座轴承222的第二旋转轴224、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旋转轴224的第二翘板225、传动连接于第二翘板225的另一端的第二升降托轮226、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托轮226的第二升降导杆227、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导杆227的另一端的第二升降连接座228,所述第二升降导杆227贯穿所述第二直线轴
承223,所述第二旋转轴224贯穿所述拉板27的另一端并与拉板27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接座228与横移输送机构3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伸出时,所述拉板27带动第二旋转轴224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224带动第二翘板225向靠近第二立柱221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二翘板225带动第二升降托轮226顶升,所述第二升降导杆227和第二升降连接座228同步顶升。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板27、第二旋转轴224、第二翘板225、第二升降托轮226、第二升降导杆227和第二升降连接座228组成联动结构设计,当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带动顶板25、连杆本体26和拉板27向靠近气缸本体24的方向移动,所述拉板27带动第二旋转轴224旋转,即图2中的第二旋转轴224顺时针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224带动第二翘板225向靠近第二立柱221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二翘板225带动第二升降托轮226顶升,所述第二升降导杆227和第二升降连接座228同步顶升,以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
2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设置有气缸接头4,所述连杆本体26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接头5和第二连杆接头6,所述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通过所述气缸接头4与所述顶板25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本体26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杆接头5与所述顶板25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本体26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杆接头6与所述拉板27的一端铰接。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气缸本体24的伸缩端通过气缸接头4与顶板25联动、连杆本体26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杆接头5与顶板25的另一端联动、以及连杆本体2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杆接头6与拉板27的一端联动。
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包括横移支架31、设置于横移支架31的横移传动马达32、与横移传动马达32传动连接的主传动轴33、以及设置于横移支架31的顶部并与主传动轴33传动连接的同步带输送机34,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的升降端和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的升降端均与所述横移支架31连接。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横移产品时,横移传动马达32传动驱动主传动轴33转动,主传动轴33传动带动同步带输送机34输送。
2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连杆式横移机还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于机架1的纵向输送机构7,所述升降机构2设置于所述机架1并位于所述纵向输送机构7的底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1、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22和气缸固定座23均与机架1连接。
2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输送机构7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纵向输送马达71、与纵向输送马达71传动连接的主传动辊72、以及多根与主传动辊72传动连接的从动辊73,所述主传动辊72和从动辊73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1的顶部,多根从动辊73之间具有供所述升降机构2顶升出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的间隙。
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品输入该新型连杆式横移机时,由纵向输送马达71传动驱动主传动辊72转动,主传动辊72通过链条(图中未示出)传动带动从动辊73转动,以使产品在从动辊73和主传动辊72上纵向输送。多根从动辊73之间具有供所述升降机构2顶升出所述横移输送机构3的间隙,便于横移输送机构3于从动辊73的底部顶升出来对产品横移。
3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包括升降机构、以及连接于升降机构的顶部的横移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气缸固定座、气缸本体、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所述气缸固定座与气缸本体连接,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的一端依次铰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贯穿所述顶板的中部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贯穿所述拉板的另一端并与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和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均与所述横移输送机构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的伸缩端带动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向靠近气缸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顶板带动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所述拉板带动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包括第一立柱、第一带座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一立柱的第一直线轴承、连接于第一带座轴承的第一旋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旋转轴的第一翘板、传动连接于第一翘板的另一端的第一升降托轮、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托轮的第一升降导杆、固定连接于第一升降导杆的另一端的第一升降连接座,所述第一升降导杆贯穿所述第一直线轴承,所述第一旋转轴贯穿所述顶板的中部并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升降连接座与横移输送机构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所述顶板带动第一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一旋转轴带动第一翘板向靠近第一立柱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一翘板带动第一升降托轮顶升,所述第一升降导杆和第一升降连接座同步顶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包括第二立柱、第二带座轴承、固定连接于第二立柱的第二直线轴承、连接于第二带座轴承的第二旋转轴、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旋转轴的第二翘板、传动连接于第二翘板的另一端的第二升降托轮、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托轮的第二升降导杆、固定连接于第二升降导杆的另一端的第二升降连接座,所述第二升降导杆贯穿所述第二直线轴承,所述第二旋转轴贯穿所述拉板的另一端并与拉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升降连接座与横移输送机构连接;当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所述拉板带动第二旋转轴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带动第二翘板向靠近第二立柱的顶部方向旋转,所述第二翘板带动第二升降托轮顶升,所述第二升降导杆和第二升降连接座同步顶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设置有气缸接头,所述连杆本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杆接头和第二连杆接头,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通过所述气缸接头与所述顶板的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本体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连杆接头与所述顶板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连杆本体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连杆接头与所述拉板的一端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移输送机构包括横移支架、设置于横移支架的横移传动马达、与横移传动马达传动连接的主传动轴、以及设置于横移支架的顶部并与主传动轴传动连接的同步带输送机,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和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的升降端均与所述横移支架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连杆式横移机还包括机架、以及设置于机架的纵向输送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置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
纵向输送机构的底部,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和气缸固定座均与机架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输送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架的纵向输送马达、与纵向输送马达传动连接的主传动辊、以及多根与主传动辊传动连接的从动辊,所述主传动辊和从动辊均转动设置于所述机架的顶部,多根从动辊之间具有供所述升降机构顶升出所述横移输送机构的间隙。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顶升横移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连杆式横移机,包括升降机构、以及连接于升降机构的顶部的横移输送机构,利用气缸本体、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的联动结构设计,当所述气缸本体的伸缩端伸出时,气缸本体的伸缩端带动顶板、连杆本体和拉板向靠近气缸本体的方向移动,所述顶板带动第一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同时,所述拉板带动第二旋转驱动顶升机构旋转并驱动顶升所述横移输送机构,以便灵活有效的在产品输送过程中顶升横移输送机构对产品进行横移。横移。横移。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新 何谈立 谢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莞市欧西曼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52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