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光源装置以及光源系统。
背景技术:2.目前,白光光源模组多采用to激光器件加荧光粉片结合的结构方式,两者之间还有其他光学元件,请参阅图1,图1是to激光器件的白光光源结构装置。
3.通常,其他光学元件包括非球面透镜、散射片以及收光透镜等,为提升激光激发荧光粉片产生白光的效果,往往在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采用串联组合排布相关元件,并通过收光透镜汇聚激光光速,这种轴向串联布置的形式对空间的利用率低,轴向尺寸大,导致其整体结构装置的外形尺寸较大。
4.在使用电线对光学元件进行电气连接时,由于电线的体积较大,然而在多个电线进行连接时容易发生错位,使得光源模组与外部电极之间的连接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5.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源装置,该光源装置包括:管壳,形成一封闭的容纳空间;光源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用于在接通电源时产生光源光;和pin针,pin针贯通管壳,且pin针的一端向容纳空间内延伸并与光源组件电性相连,pin针的另一端向管壳的外部延伸,以使光源组件通过pin针与外部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6.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光源系统,该光源系统至少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光源装置。
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光源装置通过pin针贯通管壳,且pin针的一端向容纳空间内延伸并与光源组件电性相连,pin针的另一端向管壳的外部延伸,以使光源组件通过pin针与外部电极进行电性连接,能够对光源装置的电性连接部位进行预定位,从而方便与外部电极的连接。
附图说明
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9.图1是本技术to激光器件的白光光源结构装置示意图;
10.图2是本技术提供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1.图3是本技术提供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2.图4是本技术提供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13.图5是本技术提供一热沉在图4光源装置的位置及其外形图;
14.图6是本技术提供另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7是本技术提供另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8是本技术提供另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18.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19.还应当理解,在此本技术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技术。如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20.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21.如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术语“如果”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当...时”或“一旦”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到”。类似地,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可以依据上下文被解释为意指“一旦确定”或“响应于确定”或“一旦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或“响应于检测到[所描述条件或事件]”。
[0022]
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本技术提供一种光源装置,从图1中可知,to激光器件的白光光源结构装置包含:模组外壳101,to激光器件102,荧光粉片103,透镜支架104,非球面透镜105,散射片106和收光透镜107。
[0023]
在to激光器件102通电,激光光束通过非球面透镜105和散射片106,到达荧光粉片103,激发荧光粉产生白光,最后通过收光透镜107汇聚白光光束出去。这种在光学系统的光轴方向采用串联组合排布相关元件,这种轴向串联布置的形式对空间的利用率低,轴向尺寸大,导致其整体结构装置的外形尺寸较大。
[0024]
为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非to激光器件的白光光源模组结构装置,使荧光粉片可以跟激光芯片等光学系统元件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改变现有光学模组的外观尺寸。
[0025]
请参阅图2-4,图2是本技术提供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26]
该光源装置包括:管壳201、光源组件以及pin针201-1和/或201-2,其中管壳201形成一封闭的容纳空间;而光源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用于在接通电源时产生光源光。
[0027]
其中,pin针201-1和/或201-2位于管壳201的预定位置,管壳201可以为设有长边和短边相互连接的长方体,由于光源组件往往包括串联的多个组件,其占据的行进空间较长,所以其预定位置可以设置于短边一侧,以连接光源组件的起始组件。
[0028]
位于预定位置的pin针201-1和/或201-2贯通管壳,且pin针201-1和/或201-2的一端向容纳空间内延伸并与光源组件电性相连,pin针201-1和/或201-2的另一端向管壳的外
部延伸,以使光源组件通过pin针201-1和/或201-2与外部电极进行电性连接。
[0029]
因此,本技术的该光源装置通过预定位置的pin针201-1和/或201-2贯通管壳,且pin针201-1和/或201-2的一端向容纳空间内延伸并与光源组件电性相连,pin针201-1和/或201-2的另一端向管壳201的外部延伸,以使光源组件通过pin针201-1和/或201-2与外部电极进行电性连接,pin针(201-1,201-2)可以为细长的柱体,例如针状或棒状或其他合适的形状,其可以选择为铜、铝等材料,以使得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足够的抵抗外力而不易发生弯曲的能力,因而其能够提供稳定的连接端点位置,使得pin针201-1和/或201-2能够对光源装置的电性连接部位进行预定位,从而方便与外部电极的连接。
[0030]
其中,如图4所示,管壳201包括主体(图未标)与盖板209,主体内形成容纳空间,且容纳空间在主体的顶面形成开口,盖板209盖合于开口处,以使形成密封的容纳空间,增强该光源装置防尘防水功能。
[0031]
其中,光源组件至少包括激光芯片202、聚光透镜203、反射镜205以及荧光粉片206。
[0032]
具体地,激光芯片202的一端连接pin针201-1和/或201-2的一端,用于在接通电源时产生激光光束;聚光透镜203设于激光芯片202和反射镜205之间,用于汇聚激光光束,以使激光光束汇聚于反射镜205上;反射镜205,用于改变激光光束的行进方向并将激光光束传输至荧光粉片206;荧光粉片206,设置于管壳201的表面,且位于聚光透镜203和反射镜205之间,承接激光光束激发产生光源光。
[0033]
其中,光源组件还包括半波片204,半波片204设置于聚光透镜203和荧光粉片206之间,用于旋转激光光束的偏振方向。
[0034]
具体地,聚光透镜203可以为球面聚光透镜。其中,聚光透镜203可以将激光芯片202产生的激光光束汇聚,然后再将汇聚后的激光经过半波片204以及反射镜205,入射到荧光粉片206产生白光,白光可以通过密封盖板209外的收光透镜(图未示)汇聚光束出去。
[0035]
其中,荧光粉片206设置于容纳空间的底部表面,反射镜205承接激光光束的一面设有反射镜面,而反射镜面与容纳空间的底部表面成锐角,可以改变承接的激光光束的反射角度,将激光光束反射至荧光粉片206上。
[0036]
更进一步地,光源组件作为第一光源组件;该光源装置还包括第二光源组件,第二光源组件可以与第一光源组件交叉设置,共用荧光粉片206。本示例中,采用多个光源组件共用一个荧光粉片206的结构形式,可以提高容纳空间的利用率,并且能明显提高出射的光源光的亮度。
[0037]
具体地,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聚光透镜2031、第一半波片2041以及第一反射镜2051;第一激光芯片2021、第一聚光透镜2031、第一半波片2041以及第一反射镜2051依次设置于第一光源组件的一光线行程上。
[0038]
具体地,第一聚光透镜2031,用于汇聚第一激光光束;第一半波片2041,设置于第一聚光透镜2031与第一反射镜2051之间,用于对汇聚后的第一激光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偏转。
[0039]
第一反射镜2051,设有第一反射镜面,第一反射镜面与容纳空间的底部表面成第一锐角,用于反射第一激光光束至荧光粉片206上,其中第一锐角可以为30度、45度或者60度等;其中,荧光粉片206设置于容纳空间的底部表面。
[0040]
更进一步地,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聚光透镜2032、第二半波片2042以及第二反射镜2052;其中,第二激光芯片2022、第二聚光透镜2032、第二半波片2042以及第二反射镜2052依次设置于第二光源组件的另一光线行程上。
[0041]
第二聚光透镜2032,用于汇聚第二激光光束。第二半波片2042,设置于第二聚光透镜2032与第二反射镜2052之间,用于对汇聚后的第二激光光束进行偏转。第二反射镜2052,设有第二反射镜面,第二反射镜面与容纳空间的底部表面成第二锐角,用于反射第二激光光束至荧光粉片206上,其中第二锐角可以为30度、45度或者60度等,可以与第一锐角一样,也可以不一样,具体不做限定。
[0042]
因此,本技术的光源装置一方面通过共用一个荧光粉片206而使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相交设置,从而提升光源组件的结构紧凑,进而缩小光源装置的整体尺寸;另一方面该光源装置通过在同一容纳空间内设置两个光源组件,第一光源组件产生第一激发光,第二光源组件产生第二激发光,第一激光管和第二激发管共同作用在荧光粉片206上,并激发荧光粉片206产生受激光,部分未被转换的第一激发光和/或第二激发光与受激光混合形成白光并被投射出去,由此,相比于单个光源组件,多个光源组件同时激发荧光粉片206的结构形式,其投射出去的白光的亮度得到显著提高。
[0043]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5是本技术提供一热沉在图4光源装置的位置及其外形图;其中,光源装置还包括热沉207,热沉207设置在激光芯片202与管壳201之间,以吸收并扩散激光芯片202产生的热量,之后传导至管壳201。
[0044]
其中,热沉207可以划分为相互连接的第一热沉2071和第二热沉2072。具体地,第一热沉2071,设置于容纳空间的一角,并与管壳201接触,与第一激光芯片2021接触,用于对第一激光芯片2021进行散热;第二热沉2072,远离第一热沉2071设置于容纳空间的另一角,并与管壳201接触,与第二激光芯片2022接触,用于对第二激光芯片2022进行散热。
[0045]
其中,光源装置还包括金线208,金线208设置于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之间,用于将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与pin针201-1和/或201-2进行电性连接。
[0046]
其中,管壳201的预定位置上可以设有一体成型的pin针201-1和/或201-2,金线208用于将第一激光芯片2021和第二激光芯片2022,与pin针进行电气性能连接。具体地,pin针至少包括第一pin针201-1以及第二pin针201-2,第一pin针201-1基于金线208连接第一激光芯片2021,第二pin针201-2基于金线208连接第二激光芯片2022。
[0047]
更进一步地,请参阅图6-8,图6是本技术提供另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提供另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提供另一白激光光源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0048]
如图6所示,光源装置包括管壳301以及光源组件,其中光源组件包括激光芯片302、聚光透镜303、半波片304、反射镜305以及荧光粉片306,激光芯片202通电产生激光光束,激光光速经聚光透镜303汇集,汇聚后的激光光束经半波片304对激光光束的偏振方向进行偏转,经反射镜305反射激发荧光粉片306得到白光。
[0049]
其中,光源组件包括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第一光源组件包括第一激光芯片3021、第一聚光透镜3031、第一半波片3041、第一反射镜3051以及荧光粉片306;第二光源组件包括第二激光芯片3022、第二聚光透镜3032、第二半波片3042、第二反射镜3052以及荧光粉片306。也即,第一光源组件和第二光源组件共用一个荧光粉片306。
[0050]
更进一步地,光源装置还包括一体成型的热沉3011,热沉3011设置于容纳空间的底部表面上,且设在壳体301与第一激光芯片3021以及第二激光芯片3022之间,并均与第一激光芯片3021以及第二激光芯片3022接触,用于将第一激光芯片3021以及第二激光芯片3022两者产生的热量传导至管壳301,以进行散热。
[0051]
其中,管壳301可以为陶瓷管壳或金属管壳,例如激光芯片302是通过热沉3011再固定在陶瓷管壳里面。如图6和图8所示,热沉3011可以是铜材料的结构,也可以是其他具有传热性能的材料,它的作用就是把激光芯片302产生的热,均匀扩散开再传导到陶瓷管壳散热。相对于上述方案,激光芯片302产生的热可以更快地均匀扩散金属管壳进行散热。
[0052]
光源装置还包括金线308和pin针301-1和/或301-2,金线308设于将第一激光芯片3021和第二激光芯片3022之间,与pin针301-1和/或301-2进行电气性能连接。
[0053]
更近一步地,pin针至少包括第一pin针301-1以及第二pin针301-2,第一pin针301-1连接第一激光芯片3021,第二pin针301-2连接第二激光芯片3022,而第一激光芯片3021通过金线308连接第二激光芯片3022;其中,第一pin针301-1以及第二pin针301-2可以贯穿设置于容纳空间外的管壳301短边的管壳内,其一端延伸设置于管壳301短边的容纳空间内,另一端与激光芯片302电性连接。其中,激光连接的金线308是确保激光芯片302与金属管壳301的正面两处电极连接导通。
[0054]
如图8所示,管壳301包括主体(图未标)与盖板307,主体内形成容纳空间,且容纳空间在主体的顶面形成开口,盖板307盖合于开口处,以使形成密封的容纳空间,增强该光源装置防尘防水功能。
[0055]
此外,本技术第二方面还提供一种光源系统,光源系统至少包括如第一方面提供的光源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0056]
因此,该光源装置是一种管壳封装结构,带有正负pin针的光学模型,激光芯片302、聚光透镜303、反射镜305和荧光粉片306结合的光学系统封装在管壳301里面,通电激发产生白光。
[0057]
此外,本光源结构装置可应用于手电筒,后装车灯(工作灯,射灯,前雾灯等),光束灯,在满足光学性能的同时,把光学模组结构装置的外形尺寸做到更小,提供一种带pin针的封装结构的白光光源,极大地满足各种场合的需求。
[0058]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装置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1.一种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包括:管壳,形成一封闭的容纳空间;光源组件,设于所述容纳空间内,用于在接通电源时产生光源光;和pin针,所述pin针贯通所述管壳,且所述pin针的一端向所述容纳空间内延伸并与所述光源组件电性相连,所述pin针的另一端向所述管壳的外部延伸,以使所述光源组件通过所述pin针与外部电极进行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至少包括激光芯片、聚光透镜、反射镜以及荧光粉片;所述激光芯片的一端连接所述pin针的一端,用于在接通电源时产生激光光束;所述聚光透镜设于所述激光芯片和所述反射镜之间,用于汇聚所述激光光束,以使所述激光光束汇聚于所述反射镜上;所述反射镜,用于改变所述激光光束的行进方向并将所述激光光束传输至所述荧光粉片;所述荧光粉片,设置于所述管壳的表面,且位于所述聚光透镜和所述反射镜之间,承接所述激光光束激发产生所述光源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还包括半波片,所述半波片设置于所述聚光透镜和所述荧光粉片之间,用于旋转所述激光光束的偏振方向。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组件作为第一光源组件;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第二光源组件,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交叉设置,共用所述荧光粉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镜设有反射镜面,所述反射镜面与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表面成锐角,用于反射所述激光光束至所述荧光粉片上。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热沉,所述热沉设置在所述激光芯片与所述管壳之间,以吸收并扩散所述激光芯片产生的热量,之后传导至所述管壳。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装置还包括金线,所述金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一光源组件和所述第二光源组件与所述pin针进行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透镜为球面聚光透镜。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壳包括主体与盖板,所述主体内形成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主体的顶面形成开口,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开口处。10.一种光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源装置。
技术总结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源装置以及光源系统,该光源装置包括:管壳,形成一封闭的容纳空间;光源组件设于容纳空间内,用于在接通电源时产生光源光;和pin针,pin针的贯穿管壳,且pin针的一端向容纳空间内延伸并与光源组件电性相连,pin针的另一端向管壳的外部延伸,以使光源组件通过pin针与外部电极进行电性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通过pin针对光源装置进行密封封装,能够对光源装置的电性连接部位进行预定位,从而方便与外部电极的连接。从而方便与外部电极的连接。从而方便与外部电极的连接。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壮 陈彬 邱晗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30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