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构筑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排水检查井。
背景技术:2.在给排水管道系统中,排水检查井适用于雨污水排放管道,排水检查井具有连接管道、检查维护管道等重要作用,是一种便于定期检查、疏通管道和防止管道堵塞的必须的附属构筑物,常用的排水检查井通常由盖板、井盖、井筒和基板组成,城市道路下部需埋设雨水、污水、供水等各种管道,道路面层上就设有相应的排水检查井。
3.目前,用于排水管道的排水检查井主要有以下三种:砖砌排水检查井、混凝土模块式排水检查井以及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排水检查井,其中,后两种工艺较为复杂,建造施工成本较高,而第一种工艺较为简单,因此通常采用第一种排水检查井,但是,第一种砖砌排水检查井需在现场用砖和砂浆砌筑而成,在砌筑过程中受天气等影响较大,会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且需较多人力投入到现场,施工时间较长,安装效率不高。
4.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排水检查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排水检查井的施工安装效率不高且在施工过程中易对环境产生污染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其包括井筒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井筒本体底部和顶部的基板和盖板,所述井筒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供管道穿设的通孔,所述井筒本体由若干段子筒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之间、所述子筒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卡合连接。
8.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子筒体的上边沿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下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卡凸,相邻两个所述子筒体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一环形卡凸的配合卡合连接。
9.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基板朝向所述井筒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卡凸相适配的第二环形卡槽,所述基板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一环形卡凸的配合与所述子筒体卡合连接。
10.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子筒体的上边沿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卡凸,所述第二环形卡凸与所述子筒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卡槽;
11.所述盖板朝向所述井筒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卡凸相适配的第三环形卡槽。
12.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子筒体的高度为180-220mm。
13.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井筒本体包括井筒上端和井筒下端,所述井筒
上端与所述井筒下段卡合连接,所述井筒上段和所述井筒下段均由若干个所述子筒体依次拼接而成;
14.若干个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井筒下段上。
15.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基板、所述盖板以及所述井筒本体均由混凝土预制而成。
16.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通孔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
17.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中,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检查口,所述检查口上安装有检查口封盖。
18.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井筒本体由若干段子筒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之间、所述子筒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从而便于现场安装,提升了安装施工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且避免了在现场用砖和水泥砂浆进行砌筑时污染环境的问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的截面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的俯视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子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22.附图中的标记为:1、井筒本体;11、子筒体;2、基板;3、盖板;4、通孔;5、第一环形卡槽;6、第一环形卡凸;7、第二环形卡槽;8、第二环形卡凸;9、第三环形卡槽;10、检查口;12、检查口封盖;100、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2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段式排水检查井,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4.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25.还需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28.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包括基板2、井筒本体1以及盖板3,所述基板2、所述井筒本体1以及所述盖板3由下至上依次连接,所述基板2位于所述井筒本体1的底部,所述盖板3位于所述井筒本体1的顶部,所述井筒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4,若干个所述通孔4用于供管道100穿设于其中,例如,当管道100为直线走向型时,所述通孔4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通孔4相对立设置;当排水管道100为t型走向或y型走向时,所述通孔4为三个,以供三个管道分支穿设于其中;当管道100为十字型走向时,所述通孔4 为四个,以供四个管道分支穿设于其中。
29.所述盖板3上设置有检查口10,所述检查口10用于供检查作业人员进入至所述井筒本体1内或从所述井筒本体1内出来。一具体实施例,所述检查口10为圆形,所述检查口10的直径为700mm或800mm,具体尺寸可以根据所述井筒本体1的直径进行选择,当所述井筒本体1的直径较小时,可以选择直径为700mm的检查口10,当所述井筒本体1的直径较大时,可以选择800mm的检查口10;如图2所示,所述检查口10上安装有检查口封盖12,例如,所述检查口封盖12的一侧通过铰链与所述盖板3铰接;所述检查口封盖12为常闭状态,避免外部物体坠落至所述井筒本体1中,产生安全隐患,当检查作业人员需要检查管道100的状况时,打开所述检查口封盖12进入所述井筒本体1内对管道100的情况进行查看,并进行必要的清污和疏通工作。
30.所述井筒本体1由若干段子筒体11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11之间、所述子筒体11与所述基板2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 11与所述盖板3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从而便于对分段式排水检查井进行快速地拆卸或安装,且能够实现各部件的二次利用。各所述子筒体11、所述基板2以及所述盖板3均能够预先分开进行加工制造,各部件相对于整个检查井的重量和体积均较小,便于运输和储藏,且各部件均能制成标准件,有利于批量生产,以节省生产成本。
31.进一步地,所述基板2、所述盖板3以及所述子筒体11均由混凝土预制而成,这样便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制后,再到现场直接进行安装,且由于相邻的所述子筒体11之间、所述子筒体11与所述基板2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11与所述盖板3之间均为卡合连接,所以安装较为便捷快速,提升了安装施工的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投入,且避免了在现场用砖和水泥砂浆进行砌筑时污染环境的问题。当然,所述基板2、所述盖板3以及所述子筒体 11也可以由钢制成,本实施例中并不以此为限,采用钢材制造强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同时搬运和施工时不易磨损和损坏,且拼接较为方便。
32.如图1和3所示,所述子筒体11的上边沿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5,下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5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卡凸6,相邻两个所述子筒体11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卡槽5和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的配合卡合连接,即,当需要将一所述子筒体11卡合连接在另一所述子筒体11上时,可以将所述子筒体11的下边沿的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与另一所述子筒体11的上边沿的第一环形卡槽5相对应,然后将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嵌入所述第一环形卡槽5,即完成两个所述子筒体11的卡合连接。
33.应当说明的是,由于各所述子筒体11结构相同,两个所述子筒体11 对应卡合连接后,两个所述子筒体11的外侧壁上下对齐,且由于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和所述第一环形卡槽5的外形轮廓相适应,两个所述子筒体11 的嵌合出缝隙较小,进一步地,为提升所述井筒本体1的密封性,可以在两个所述子筒体11的嵌合处设置密封圈,例如,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圈,
将所述橡胶圈套设在所述第一环形卡槽5上,再将另一所述子筒体11卡上去后,可以通过所述子筒体11本身的重力将所述橡胶圈压紧密封。
34.所述子筒体11的高度为180-220mm,优选地,所述子筒体11的高度为200mm。所述井筒本体1包含的所述子筒体11的个数根据所述管道100的埋深来确定,例如,当管道100埋深较深时,可以仅设置数量较多的所述子筒体11,以使所述井筒本体1伸出底面或与地面平齐。
35.所述基板2朝向所述井筒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 相适配的第二环形卡槽7,所述基板2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卡槽7和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的配合与所述子筒体11卡合连接。在设安装所述分段排水检查井时,先设置所述基板2,并使所述基板2设置有所述第二环形卡槽7的一面朝向上方,然后将所述子筒体11的下边沿的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与所述第二环形卡槽7相对应,并将所述第一环形卡凸6嵌入所述第二环形卡槽7 中。
36.所述子筒体11的上边沿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卡凸8,所述第二环形卡凸8与所述子筒体11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卡槽5;所述盖板3朝向所述井筒本体1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卡凸8相适配的第三环形卡槽 9,所述盖板3通过所述第三环形卡槽9和所述第二环形卡凸8的配合与所述子筒体11卡合连接。在需要将所述盖板3设置于所述井筒本体1的上端时,将所述盖板3设置有所述第三环形卡槽9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环形卡凸8相对应,然后使所述第二环形卡凸8卡入所述第三环形卡槽9中。
37.所述井筒本体1包括井筒上端和井筒下端,所述井筒上端与所述井筒下段卡合连接,所述井筒上段和所述井筒下段均由若干个所述子筒体11依次拼接而成,若干个所述通孔4设置于所述井筒下段上。所述井筒下端的各所述子筒体11上均设置有缺口,当所述井筒下段的各所述子筒体11卡合连接好后,各所述子筒体11的缺口共同组成所述通孔4。
3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分段式排水检查井,其包括井筒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井筒本体底部和顶部的基板和盖板,所述井筒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供管道穿设的通孔,所述井筒本体由若干段子筒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之间、所述子筒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井筒本体由若干段子筒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之间、所述子筒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从而便于现场安装,提升了安装施工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且避免了在现场用砖和水泥砂浆进行砌筑时污染环境的问题。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包括井筒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井筒本体底部和顶部的基板和盖板,所述井筒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供管道穿设的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本体由若干段子筒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拼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之间、所述子筒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卡合连接;所述子筒体的上边沿设置有第一环形卡槽,下边沿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卡槽相适配的第一环形卡凸,相邻两个所述子筒体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一环形卡凸的配合卡合连接;所述基板朝向所述井筒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卡凸相适配的第二环形卡槽,所述基板通过所述第二环形卡槽和所述第一环形卡凸的配合与所述子筒体卡合连接;所述井筒本体包括井筒上段和井筒下段,所述井筒上段与所述井筒下段卡合连接,所述井筒上段和所述井筒下段均由若干个所述子筒体依次拼接而成;若干个所述通孔设置于所述井筒下段上;所述井筒下段的各所述子筒体上均设置有缺口,各所述子筒体的所述缺口共同组成所述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筒体的上边沿还设置有第二环形卡凸,所述第二环形卡凸与所述子筒体之间形成所述第一环形卡槽;所述盖板朝向所述井筒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环形卡凸相适配的第三环形卡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筒体的高度为180-22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所述盖板以及所述井筒本体均由混凝土预制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两个,且两个所述通孔相对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检查口,所述检查口上安装有检查口封盖。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其包括井筒本体、以及分别设置于所述井筒本体底部和顶部的基板和盖板,所述井筒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个供管道穿设的通孔,所述井筒本体由若干段子筒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之间、所述子筒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卡合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井筒本体由若干段子筒体沿竖直方向依次拼接而成,且相邻的所述子筒体之间、所述子筒体与所述基板之间以及所述子筒体与所述盖板之间均为卡合连接,从而便于现场安装,提升了安装施工的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且避免了在现场用砖和水泥砂浆进行砌筑时污染环境的问题。环境的问题。环境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全波 常前永 张红妹 田瑞佳 冉思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8.31
技术公布日:20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