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燃料竖窑、赤泥磁化装置和赤泥磁化方法

allin2024-07-16  99



1.本技术涉及生物燃料竖窑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燃料竖窑、赤泥磁化装置和赤泥磁化方法。


背景技术:

2.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在技术方面,碳捕获与封存(ccs)这一新兴技术是通过将大型发电厂、钢铁厂、化工厂等排放源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并用各种方法储存以避免其排放到大气中,有利于推动污染源头治理,在降碳的同时减少污染物排放,进而与环境质量改善产生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
3.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是由农作物秸秆、蔗髓、棕榈等各种生物质经过干燥、转性、混料、成型、碳化等复杂过程连续生产出来的一种新型燃料,其与煤性质相同,是可供各种燃烧机、生物质锅炉、熔解炉、生物质发电等的高效、可再生、环保生物质燃料,此种燃料在国际认证为零污染燃料。
4.铝矿石在提炼氧化铝过程中,利用强碱性的氢氧化钠处理铝矿石会产生大量的固体废物 (赤泥),大体上每生产1吨氧化铝的同时会产出1.0-2.0吨赤泥。赤泥具有高盐碱性(ph 10.0-12.0)、腐蚀性、浸出毒性和放射性等不良特性,目前赤泥都是以露天堆存的方式处置,大量赤泥的堆存不仅需要特定的设备设施及昂贵的维护费用,还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赤泥渗出液呈强碱性(ph>12.0),其渗透会对土壤和地下水产生污染;赤泥呈塑流态,其堆场的垮塌也会产生严重的生态灾难,成为一直困扰着铝业发展的严重问题。赤泥自然堆放情况下需要经过10-20年才能生长一些植物,植被恢复缓慢。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物燃料竖窑、赤泥磁化装置和赤泥磁化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赤泥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6.为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包括:窑体本体,窑体本体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和进风口,进料口设置在窑体本体的顶部,出料口和进风口均设置在窑体本体的底部;缓降组件,缓降组件设置在窑体本体的内部,用于进料口引入的具有生物燃料的赤泥在其内燃烧并减缓赤泥的下降,赤泥在窑体本体内上磁。
7.进一步地,缓降组件包括第一缓降弧形环,第一缓降弧形环安装在窑体本体上,第一缓降弧形环的中部具有过孔,第一缓降弧形环朝向窑体本体的顶部为下凹形。
8.进一步地,过窑体本体的中心轴线切割第一缓降弧形环的轮廓线的数学模型为:y=ax2;
9.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a为大于0.001小于0.9的常数。
10.进一步地,第一缓降弧形环的上弧形面具有多个凸起。
11.进一步地,缓降组件还包括第二缓降弧形环,第二缓降弧形环的中轴线与窑体本体的中轴线相重合,第二缓降弧形环的上表面为下凹的弧形,第二缓降弧形环的上弧面的中部至缓降弧形环的上弧面的边缘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一缓降弧形环在沿窑体本体的中轴线的投影和第二缓降弧形环在沿窑体本体的中轴线的投影相重合。
12.进一步地,第一缓降弧形环在沿窑体本体的中轴线的投影和第二缓降弧形环在沿窑体本体的中轴线的投影相重合的面积,占第一缓降弧形环在沿窑体本体的中轴线的投影的面积的 1/5至4/5之间。
13.进一步地,第一缓降弧形环沿窑体本体的中轴线的高度方向布置多个,第二缓降弧形环为与第一缓降弧形环一一对应设置地多个。
14.进一步地,生物燃料竖窑还包括上料结构、卷扬机和翻斗料车,翻斗料车可移动地设置在上料结构上,上料结构的第一端位于地面上料结构的第二端位于窑体本体的顶端,卷扬机与翻斗料车相连以驱动翻斗料车在上料结构上移动。
15.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赤泥磁化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碳化反应器、生物燃料竖窑和磁选机,生物燃料竖窑为上述的生物燃料竖窑。
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赤泥磁化的方法,采用上述的生物燃料竖窑,包括以下步骤:
17.s1、首先将矿选出来的干赤泥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并进行筛分,块度30~90mm的赤泥用铲车运入地下受料仓,经电磁振动给料机、大倾角皮带机运至窑前贮料仓上单层振动筛进行筛分,将赤泥中的碎料筛除,筛下小于30mm的碎料进入碎料仓外运;
18.s2、合格的赤泥原料和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进行混合,混入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的赤泥放入提升机料斗,卷扬机将赤泥提升到加料仓,再由窑顶的钟帽升降装置控制加料仓的进料;
19.s3、赤泥原料经竖窑的预热、煅烧和冷却三个阶段后,由设在窑下的星形出灰机卸入窑底料仓进入下个工序;
20.生物质燃料窑炉内,气流是从下到上流动,与矿料下降相反,赤泥原料首先到达窑筒的预热阶段,温度在300~400℃,在这个阶段赤泥原料吸收窑筒内辐射的热量,预热后的赤泥原料进一步下降到窑筒的煅烧阶段,在这个阶段温度达到600~700℃,煅烧的附磁赤泥继续下降到冷却阶段,温度达到120~150℃,从窑底料仓下由振动给料机送到大倾角皮带机上,将附磁赤泥运至干磨车间进行多级磁选,提取磁性氧化铁,煅烧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到达排气筒时温度下降到低于300℃,排出到除尘器,进一步净化后进入二氧化碳储气柜。
2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2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赤泥通过进料口进入窑体本体,在窑体本体内通过缓降组件,缓降组件能够减缓赤泥的下降速度,这样使得赤泥在窑体本体内的时间较长,进而保证了赤泥的预热、燃烧以及冷却的时间,使得赤泥燃烧以及上磁的效果更好,采用生物燃料燃烧还能够大大地减少碳排放,这样可以实现赤泥的利用,避免了赤泥的堆积污染环境。本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赤泥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附图说明
23.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5.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生物燃料竖窑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示出了图1的生物燃料竖窑的俯视示意图;
27.图3示出了图1的生物燃料竖窑的窑体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29.10、窑体本体;11、出料口;12、进风口;20、缓降组件;21、第一缓降弧形环;22、第二缓降弧形环;30、上料结构;40、卷扬机;50、翻斗料车;60、钟帽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1.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生物燃料竖窑包括:窑体本体10和缓降组件20,窑体本体10包括进料口、出料口11和进风口12,进料口设置在窑体本体10的顶部,出料口和进风口均设置在窑体本体10的底部。缓降组件20设置在窑体本体10的内部,用于进料口引入的具有生物燃料的赤泥在其内燃烧并减缓赤泥的下降,赤泥在窑体本体10内上磁。
32.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赤泥通过进料口进入窑体本体,在窑体本体内通过缓降组件,缓降组件能够减缓赤泥的下降速度,这样使得赤泥在窑体本体内的时间较长,进而保证了赤泥的预热、燃烧以及冷却的时间,使得赤泥燃烧以及上磁的效果更好,采用生物燃料燃烧还能够大大地减少碳排放。本实施例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赤泥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33.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缓降组件20包括第一缓降弧形环21,第一缓降弧形环21安装在窑体本体10上,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中部具有过孔,第一缓降弧形环21朝向窑体本体10的顶部为下凹形。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上表面为下凹的弧形,这样大大地降低了赤泥的下降速度,下凹的弧形较之倾斜向下的平面在下落的时候速度缓冲更好。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降弧形环21可以为封闭的弧形环,也可以为间隔的多个第一分缓降弧形环组成。
34.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过窑体本体10的中心轴线切割第一缓降弧形环 21的轮廓线的数学模型为:y=ax2,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a为大于0.001小于0.9的常数。上述结构保证了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上表面的弧形满足要求,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上表面太陡会导致赤泥的下降速度较快,预热、燃烧和上磁等不充分,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上表面太平缓会导致赤泥在下降的过程中容易积聚。
35.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图中未示出),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上弧形面具有多个凸起。多个凸起的设置一方面使得赤泥的表面积容易增大,另一方面还能进一步减缓赤泥的下降速度,并且不容易形成赤泥在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上表面形成积聚。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凸起也是弧形面的凸起,这样使得赤泥不会卡死在第一缓降弧形环21上造成赤泥的积聚。
36.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缓降组件20还包括第二缓降弧形环22,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中轴线与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相重合,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上表面为下凹的弧形,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上弧面的中部至缓降弧形环的上弧面的边缘的高度逐渐降低,第一缓降弧形环21在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和第二缓降弧形环22在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相重合。上述结构不但延长了赤泥在窑体本体10内的移动轨迹,而且延长了赤泥在窑体本体10内的停留时间,这对预热、燃烧和上磁效果有很大的提高。赤泥在第一缓降弧形环21上移动,然后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第二缓降弧形环22上。需要说明的是,赤泥在到达第一缓降弧形环21上的时候,还要通过窑体本体10内的赤泥均布器,这样使得赤泥更加均匀的进入第一缓降弧形环21。第一缓降弧形环21在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和第二缓降弧形环22在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相重合,这样不会出现赤泥直接从第一缓降弧形环21 上掉落至窑体本体10的底部的情况发生。另外,通过进风口的风速和风压也能够对赤泥的降落速度进行部分的调节。
37.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缓降弧形环21在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和第二缓降弧形环22在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相重合的面积,占第一缓降弧形环 21在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的面积的1/5至4/5之间。上述结构使得赤泥在窑体本体10 内的时间和速度能够达到更优值。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缓降弧形环21和与之对应的第二缓降弧形环22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调整,第一缓降弧形环21和窑体本体10通过紧固件相连,第二缓降弧形环2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设置在窑体本体10的中心柱上。第一缓降弧形环21和第二缓降弧形环22之间的重叠面积也是可以调整的。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上弧面具有凸起,过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横截面切割的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上表面的数学模型为双曲线。
38.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第一缓降弧形环21沿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高度方向布置多个,第二缓降弧形环22为与第一缓降弧形环21一一对应设置地多个。上述结构进一步延长了赤泥在窑体本体10内的移动轨迹,延长了赤泥在窑体本体10内的停留时间。
39.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生物燃料竖窑还包括上料结构30、卷扬机40和翻斗料车50,翻斗料车50可移动地设置在上料结构30上,上料结构30的第一端位于地面上料结构30的第二端位于窑体本体10的顶端,卷扬机40与翻斗料车50相连以驱动翻斗料车50在上料结构30上移动。上述结构使得赤泥的上料容易实现自动化。
4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生物燃料竖窑还包括钟帽结构60,钟帽结构60 设置在窑体本体10的进料口处,以对赤泥进行筛选。钟帽结构60的设置可以实现对赤泥的很好筛选作用。
41.综合上述可知,一种用于赤泥附磁用的生物质燃料竖窑,所述的竖窑使用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作为能源。该生物质燃料竖窑,包括竖窑本体,竖窑本体包括窑体钢结构和窑
衬,竖窑本体顶部设有排气筒及启闭装置、钟帽升降机构(钟帽结构60)、窑顶装置;竖窑本体底部设有窑底装置、星形出灰机(出料口11)、进风管(进风口12);竖窑本体侧方设置上料系统(上料结构30),由钢制滑轨和卷扬机构成。
42.竖窑本体由窑体钢结构和窑衬构成,窑顶装置上设有排气筒及启闭装置。钟帽升降机构由上下重叠的两个受料斗及两道升降式料钟组成。控制物料的布料、加入及阻止大块物料进入窑炉。
43.窑筒内从上到下依次为预热带(大约在筒上部1/3段)、煅烧带(筒中间1/3段)和冷却区 (筒下部1/3段)。赤泥原料在预热带加热,在煅烧带内煅烧,下部为冷却区,附磁产品下沉到冷却区内。煅烧筒内部设置多组弧形圆台和倒弧形圆台,可以使赤泥下落速度减缓,从而保证赤泥能过被充分煅烧。
44.竖窑的热源由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提供,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和赤泥原料混合后从窑筒上方的进料口一同进入竖窑。
45.在窑顶上方设置进料口,进料口设置钟帽升降装置控制赤泥原料加料量,高温雷达料位计用于检测物料的位置。窑体本体10内还设有高温雷达料位计,测量赤泥物料在窑体本体10 内的位置。高温雷达料位计设置于预热带位置,可以有效监控物料高度。
46.窑体本体内还设有高温压力传感器,高温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排烟筒的内壁,用于测量窑内压力。
47.窑筒(窑体本体10)内还设有10个高温温度传感器,监测预热带、煅烧带、冷却区的温度。其中,预热带、煅烧带和冷却区每个部分分别均布3个高温温度传感器,这3个温度传感器安装位置为环绕窑内,夹角为120
°
;1个温度传感器置于排烟洞。
48.窑体本体10的一侧设有上料结构30,由卷扬机、翻斗料车和钢制滑轨构成,用于运送赤泥原料和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的混合物。
49.竖窑的下方设置星形出灰机,排出附磁赤泥。竖窑的下方设置进风管,窑底送风。
50.赤泥,先用破碎机加工成30~90mm块,在竖窑上进行煅烧,竖窑的特点是不会使得赤泥过烧或欠烧,用的燃烧是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煅烧产品过筛,煅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过炉顶设置的除尘器除尘,纯净的二氧化碳储存在储气柜中,进一步提纯压缩,供工业驱动采油、生物气肥、作制冷剂、化工原料等使用。
51.具体的赤泥煅烧附磁方法,采用上述的用于赤泥煅烧附磁用竖窑,包括以下步骤:
52.s1、首先将矿选出来的干赤泥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并进行筛分,块度30~90mm的赤泥用铲车运入地下受料仓,经电磁振动给料机、大倾角皮带机运至窑前贮料仓上单层振动筛进行筛分,将赤泥中的碎料筛除,筛下小于30mm的碎料进入碎料仓外运。
53.s2、合格的赤泥原料和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进行混合,混入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的赤泥放入提升机料斗,卷扬机将赤泥提升到加料仓,再由窑顶的钟帽升降装置控制加料仓的进料。
54.s3、赤泥原料经竖窑的预热、煅烧和冷却三个阶段后,由设在窑下的星形出灰机卸入窑底料仓进入下个工序。
55.生物质燃料窑炉内,气流是从下到上流动,与矿料下降相反。赤泥原料首先到达窑筒的预热阶段,温度在300~400℃,在这个阶段赤泥原料吸收窑筒内辐射的热量。预热后的赤泥原料进一步下降到窑筒的煅烧阶段,在这个阶段温度达到600~700℃。煅烧的附磁赤
泥继续下降到冷却阶段,温度达到120~150℃,从窑底料仓下由振动给料机送到大倾角皮带机上,将附磁赤泥运至干磨车间进行多级磁选,提取磁性氧化铁。煅烧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到达排气筒时温度下降到低于300℃,排出到除尘器,进一步净化后进入二氧化碳储气柜。
56.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赤泥附磁用的生物质燃料竖窑,通过使用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和控制进料和气流逆上。该设备热量得到充分利用、煅烧附磁均匀,占地合理、空间利用率高、产量大、投资成本低,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应用。
57.一种赤泥磁化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碳化反应器、生物燃料竖窑和磁选机,生物燃料竖窑为上述的生物燃料竖窑。
5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59.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包括:窑体本体(10),所述窑体本体(10)包括进料口、出料口(11)和进风口(12),所述进料口设置在所述窑体本体(10)的顶部,所述出料口和所述进风口均设置在所述窑体本体(10)的底部;缓降组件(20),所述缓降组件(20)设置在所述窑体本体(10)的内部,用于所述进料口引入的具有生物燃料的所述赤泥在其内燃烧并减缓所述赤泥的下降,所述赤泥在所述窑体本体(10)内上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组件(20)包括第一缓降弧形环(21),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安装在所述窑体本体(10)上,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中部具有过孔,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朝向所述窑体本体(10)的顶部为下凹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过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心轴线切割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轮廓线的数学模型为:y=ax2;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a为大于0.001小于0.9的常数。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的上弧形面具有多个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缓降组件(20)还包括第二缓降弧形环(22),所述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中轴线与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相重合,所述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上表面为下凹的弧形,所述第二缓降弧形环(22)的上弧面的中部至所述缓降弧形环的上弧面的边缘的高度逐渐降低,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在沿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和所述第二缓降弧形环(22)在沿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相重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在沿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和所述第二缓降弧形环(22)在沿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相重合的面积,占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在沿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投影的面积的1/5至4/5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沿所述窑体本体(10)的中轴线的高度方向布置多个,所述第二缓降弧形环(22)为与所述第一缓降弧形环(21)一一对应设置地多个。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燃料竖窑还包括上料结构(30)、卷扬机(40)和翻斗料车(50),所述翻斗料车(5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料结构(30)上,所述上料结构(30)的第一端位于地面所述上料结构(30)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窑体本体(10)的顶端,所述卷扬机(40)与所述翻斗料车(50)相连以驱动所述翻斗料车(50)在所述上料结构(30)上移动。9.一种赤泥磁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碳化反应器、生物燃料竖窑和磁选机,所述生物燃料竖窑为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生物燃料竖窑。
10.一种赤泥磁化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生物燃料竖窑,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矿选出来的干赤泥用破碎机进行破碎并进行筛分,块度30~90mm的赤泥用铲车运入地下受料仓,经电磁振动给料机、大倾角皮带机运至窑前贮料仓上单层振动筛进行筛分,将赤泥中的碎料筛除,筛下小于30mm的碎料进入碎料仓外运;s2、合格的赤泥原料和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进行混合,混入生物质颗粒碳化燃料的赤泥放入提升机料斗,卷扬机将赤泥提升到加料仓,再由窑顶的钟帽升降装置控制加料仓的进料;s3、赤泥原料经竖窑的预热、煅烧和冷却三个阶段后,由设在窑下的星形出灰机卸入窑底料仓进入下个工序;生物质燃料窑炉内,气流是从下到上流动,与矿料下降相反,赤泥原料首先到达窑筒的预热阶段,温度在300~400℃,在这个阶段赤泥原料吸收窑筒内辐射的热量,预热后的赤泥原料进一步下降到窑筒的煅烧阶段,在这个阶段温度达到600~700℃,煅烧的附磁赤泥继续下降到冷却阶段,温度达到120~150℃,从窑底料仓下由振动给料机送到大倾角皮带机上,将附磁赤泥运至干磨车间进行多级磁选,提取磁性氧化铁,煅烧放出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通过到达排气筒时温度下降到低于300℃,排出到除尘器,进一步净化后进入二氧化碳储气柜。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生物燃料竖窑、赤泥磁化装置和赤泥磁化方法,其中,用于赤泥磁化的生物燃料竖窑,包括:窑体本体,窑体本体包括进料口、出料口和进风口,进料口设置在窑体本体的顶部,出料口和进风口均设置在窑体本体的底部;缓降组件,缓降组件设置在窑体本体的内部,用于进料口引入的具有生物燃料的赤泥在其内燃烧并减缓赤泥的下降,赤泥在窑体本体内上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赤泥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造成的环境污染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邹帅 窦明远 杨靖 冯清 李浩铭 夏梦 黄福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西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4.07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54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