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枕和输电保护组件的制作方法

allin2024-07-21  9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保护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管枕和输电保护组件。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电缆工程大多采用埋地式的方式,埋地电缆与电力管的安装通常需要与管枕搭配,管枕能够起到防止管线下沉,以及预防来自地面的冲击,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埋地电缆工程的稳定布局、规范化作业得到可靠保护。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管枕都采用额外的卡块或者活接卡扣进行固定安装,操作繁琐,固定效果差,同时在现有技术中还存在一种直接卡接的电缆管枕,但这种管枕卡接结构设置不合理,在安装后会出现摆放不平的问题,还需要额外的工作找平。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管枕和输电保护组件,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管枕,其能够为埋地电缆和电力管提供保护和缓震,同时为安装摆放提供便利。
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管枕,包括:第一枕体及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二枕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板面及第四板面;
6.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侧面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一端位置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侧面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另一端位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板面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板面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一端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板面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另一端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板面相互贴合,且两个所述第一卡块一一对应配合卡接于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穿过的安装孔;
7.所述第二侧面上及所述第二板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三板面及所述第四板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相适配。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枕体和所述第二枕体的结构相同。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第三板面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第四板面的连接位置均设有弧形槽。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面上均设有减震垫。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减震垫,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减震垫,四个所述减震垫周向平分所述安装孔的
内壁周长。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减震垫为橡胶件。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均为圆弧形卡块,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为圆弧形卡槽。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枕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缺口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枕体的板面与所述第二缺口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
15.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输电保护组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管枕,以及电力管,所述管枕套设于所述电力管的外周,所述电力管用于容置电缆。
16.本技术的管枕,其通过两个枕体配合卡接成型,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上的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分别卡接,使两个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不会轻易分离,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两侧均设有卡接结构,安装孔的两侧均具有连接的力,受力更加均匀,并且在第二侧面和第二板面设置第二卡槽,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设置第二卡块,不仅使管枕与管枕之间能够卡接连接,同时还能使单个管枕能够平放在放置平台上,无需其他的找平操作,布置方便灵活。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方案的管枕结构的立体图;
18.图2是本方案的管枕结构的主视图;
19.图3是本方案的管枕的拼接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方案的输电保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枕体;101、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103、第三侧面;104、第四侧面;105、第一缺口;106、第一加强筋;2、第二枕体;201、第一板面;202、第二板面;203、第三板面;204、第四板面;205、第二缺口;206、第二加强筋;3、第一卡块;4、第一卡槽;5、安装孔;6、第二卡槽;7、第二卡块;8、弧形槽;9、减震垫;10、电力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内”、“外”、“周向”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管枕,包括:第一枕体1及第二枕体2,所述第一枕体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101及第二侧面10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103及第四侧面104,所述第二枕体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201及第二板面202、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板面203及第四板面204;
25.所述第一侧面101上开设有第一缺口105,所述第一侧面101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05的一端位置设有第一卡块3,所述第一侧面101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105的另一端位置设
有第一卡槽4,所述第一板面201上开设有第二缺口205,所述第一板面201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205的一端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卡槽4,所述第一板面201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205的另一端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卡块3,所述第一侧面101与所述第一板面201相互贴合,且两个所述第一卡块3一一对应配合卡接于各所述第一卡槽4内,所述第一缺口105与所述第二缺口205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穿过的安装孔5;
26.所述第二侧面102上及所述第二板面202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6,所述第三侧面103、所述第四侧面104、所述第三板面203及所述第四板面204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块7,所述第二卡块7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卡槽6的形状相适配。
2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管枕通过两个枕体配合卡接成型,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上的第一卡块3和第一卡槽4分别卡接,使两个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不会轻易分离,第一缺口105和第二缺口205的两侧均设有卡接结构,安装孔5的两侧均具有连接的力,受力更加均匀,并且在第二侧面102和第二板面202设置第二卡槽6,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第三板面203和第四板面204设置第二卡块7,不仅使管枕与管枕之间能够卡接连接,同时还能使单个管枕能够平放在放置平台上,无需其他的找平操作,布置方便灵活。在使用时,仅需将第一枕体1上的第一卡块3和第一卡槽4配合连接于第二枕体2的第一卡槽4和第一卡块3,即可组成一个管枕,管枕的中部形成安装孔5,可用于穿设管材,由于第一枕体1的第二侧面102和第二枕体2的第二板面202上均设有内凹的第二卡槽6,因此可以直接将该第一枕体1的第二侧面102或第二枕体2的第二板面202放置在安装平台上,第二侧面102或第二板面202与安装平台是平齐的,而在需要将管枕与管枕之间连接起来的时候,也仅需旋转其中一个管枕,将该管枕上的第二卡槽6对准另一个管枕上的第二卡块7即可,在不损失管枕之间方便连接的前提下,避免了单一管枕放置不平的问题。
2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枕体1和所述第二枕体2的结构相同。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可以设置为完全相同的结构,只需翻转其中一个枕体,即可第一侧面101上的第一卡块3和第一卡槽4对准第一板面201上的第一卡槽4和第一卡块3,从而实现连接。并且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结构相同,可以只需一套模具成型,无需另外开设模具,极大地节省成本,同时无需在生产过程中安装和拆卸模具,节省时间和成本。
2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侧面102与所述第三侧面103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侧面102与所述第四侧面104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板面202与所述第三板面203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板面202与所述第四板面204的连接位置均设有弧形槽8。弧形槽8通常为四分之一圆的圆弧,这样使得四个管枕两两拼接后,在其中部形成一个圆形孔,降低重量,并且可以供其他规格的线路或者管件穿过,以实现各种不同的功能,如加固、检测等,同时能够减缓各管枕相互之间的挤压,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
3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缺口105和所述第二缺口205的内壁面上均设有减震垫9。减震垫9能够有效防止穿设于安装孔5内的管材与管枕硬性碰撞,起到对管材以及管材内部电缆的缓震和保护作用。
31.具体地,如图2、3所示,所述第一缺口105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减震垫9,所述第二缺口205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减震垫9,四个所述减震垫9周向平分所述安装孔5的内壁周长。当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拼接在一起之后,两个缺口上的四个减震垫9将安装孔5的内壁周长四等分,使得安装孔5内的管材受力均匀,安装可靠,减震的效果也
更好。
32.具体地,所述减震垫9为橡胶件。橡胶材料是最常见的减震材料,其容易获取,减震效果好,同时橡胶材料的减震垫9成型于安装孔5内壁上也较为容易,是减震垫9材料最为合适的选择。
3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卡块3和所述第二卡块7均为圆弧形卡块,所述第一卡槽4和所述第二卡槽6均为圆弧形卡槽。圆弧形的卡块配合圆弧形的卡槽,使得第一卡块3和第二卡块7能够轻松地放入第一卡槽4和第二卡槽6中,圆弧的前端相当于一个导向结构,使得卡块既能够从卡槽的侧面放入,又能够从卡槽的顶部穿入,安装灵活,结构简单。其中圆弧形的第一卡块3和第二卡块7的外周面要大于一半圆弧,且第一卡槽4和第二卡槽6的内壁也相应的大于一半圆弧,这样可以保证卡块与卡槽之间的卡接质量,防止卡接失效。
3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所述第一枕体1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缺口105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106,所述第二枕体2的板面与所述第二缺口205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206。加强筋能够提升枕体的承压能力,提高枕体的可靠性,不易损坏。
35.如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输电保护组件,包括:如上述所述的管枕,以及电力管10,所述管枕套设于所述电力管10的外周,所述电力管10用于容置电缆。其中管枕与电力管10为组合式出厂,而不是分开的,因此在物流和运输管理上存在便利性,并且解决了安装过程中使用第三方管枕造成的不便。同时管枕将电力管10架空,并将电缆放置于电力管10中,对电缆起到双重防护,既能够实现缓冲减震,又能够防止植物根茎和土壤应力对电缆的损坏。
36.综上,本技术的管枕,其通过两个枕体配合卡接成型,第一枕体1和第二枕体2上的第一卡块3和第一卡槽4分别卡接,使两个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不会轻易分离,第一缺口105和第二缺口205的两侧均设有卡接结构,安装孔5的两侧均具有连接的力,受力更加均匀,并且在第二侧面102和第二板面202设置第二卡槽6,第三侧面103、第四侧面104、第三板面203和第四板面204设置第二卡块7,不仅使管枕与管枕之间能够卡接连接,同时还能使单个管枕能够平放在放置平台上,无需其他的找平操作,布置方便灵活。
37.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管枕,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枕体及第二枕体,所述第一枕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及第四侧面,所述第二枕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板面及第二板面、以及相对设置的第三板面及第四板面;所述第一侧面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侧面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一端位置设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侧面上位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另一端位置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板面上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板面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一端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板面上位于所述第二缺口的另一端位置设有所述第一卡块,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一板面相互贴合,且两个所述第一卡块一一对应配合卡接于各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第二缺口共同限定形成供管材穿过的安装孔;所述第二侧面上及所述第二板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四侧面、所述第三板面及所述第四板面上分别开设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的形状与所述第二卡槽的形状相适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体和所述第二枕体的结构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的连接位置、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第三板面的连接位置以及所述第二板面与所述第四板面的连接位置均设有弧形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面上均设有减震垫。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缺口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减震垫,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面上间隔设有两个所述减震垫,四个所述减震垫周向平分所述安装孔的内壁周长。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为橡胶件。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块和所述第二卡块均为圆弧形卡块,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均为圆弧形卡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枕体的侧面与所述第一缺口之间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二枕体的板面与所述第二缺口之间设有第二加强筋。9.一种输电保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管枕,以及电力管,所述管枕套设于所述电力管的外周,所述电力管用于容置电缆。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保护领域,公开了一种管枕和输电保护组件,该管枕和输电保护组件包括: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两个枕体之间通过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配合连接,其中部开设有安装孔,并且第一枕体和第二枕体的第二侧面和第二板面分别设置第二卡槽,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三板面和第四板面上设置第二卡块。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缺口两侧的第一卡块和第一卡槽使两个枕体之间的连接可靠,不会轻易分离,安装孔的两侧均具有连接的力,受力更加均匀,第二卡槽和第二卡块不仅使管枕与管枕之间能够卡接连接,同时还能使单个管枕能够平放在放置平台上,无需其他的找平操作,布置方便灵活。布置方便灵活。布置方便灵活。


技术研发人员:邓明凯 蒋相帅 刘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日丰新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1
技术公布日:2022/7/5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 https://www.8miu.com/read-15562.html

最新回复(0)